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文章
《群书治要》两年研修班第四学期 第14周听课感悟分享
2022-11-27山西正阳书院

课程:《群书治要·论语治要》第39讲

1. 荣凤玲学长:感恩刘教授!感恩学长们!

礼乐的本意在于内心的恭敬,贵在心诚。古代的圣王制礼作乐,是为教导人们培养出正确的好恶之心,返回到做人的正道上来,进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

能亲仁无限好。我们经常接触什么,我们耳朵经常听什么,眼睛经常看什么,最后就成为我们的追求。所以平日里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非常重要。

一旦养成和、敬的态度,我们的行为自然就会表现出仁义礼智信。就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古人读书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必须为社会办事,为人民办事,要见得思义、见利思义。

非圣书摒勿视。现在的流行歌曲大部分听了之后,没有让人心平气和生起喜悦,反而听得就像大嚷大叫、雷霆震怒,伤害了人的性情,所以都不是德音雅乐,要远离。

 

2. 毕新学长:《论语治要》(第39讲)学习心得:

感谢刘教授的慈悲教导!学习本节课有如下感受:首先,人之所以比禽兽尊贵,就是因为知道遵守礼仪。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对礼乐要有深入的了解,要知道该流行什么音乐、该学习什么音乐。尤其是对于现代社会,手机网络普及,一些平台为了获取关注和流量,不择手段,哗众取宠、危言耸听、伤风败俗的视频和资讯屡见不鲜。如果不加以严管,后果不堪设想。哲学大家方东美先生就曾经警示过,毁灭美国的很可能就是电视。

其次,学生认识到了读书是为了什么?古人是读书为了明理,志在办事,要能为社会办事。做官不是为了赚钱。“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白薯。”学生虽然不在政府部门,但是工作的领域属于教育行业,学生理解做教育和做官是一样的,首先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为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学生目前致力于《说文解字》的学习和推广,研究的方向是“学习汉字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在古时,文字学被称为“小学”,是学习经典的根本。让更多的人了解汉字、学习汉字,是学生的工作内容。把“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凌云壮志落实在具体的学习和工作中,是最有意义和最快乐的事情。

还有,刘教授教导要隐恶扬善,不要宣传不好的事情。学生十分受教。《弟子规》中也教导说,“扬人恶,即是恶。”其中义理值得人们警惕。不传播恶人、恶行、恶事,从我做起。

 

3. 陶锐学长:《论语治要》第39讲心得:

1.礼乐对于移风易俗安上治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作为我们个人,还是要通过《常礼举要》、《一日常规》等这样的课程来学习礼,再多听听中正和平的雅正之乐熏陶自己,不听流行音乐等靡靡之音。希望将来有一天可以恢复礼乐制度,实现天下太平!

2.患得患失的心就是名利心,因为贪着名利,所以才会有得失心。一心为公,就不怕也不在乎个人得失,得也好,失也罢,都是平常心对待。

3.孔子厌恶三种人:宣扬他人之恶的人、居下位而毁谤上位者的人、有勇而无礼的人;子贡也厌恶三种人:抄袭他人之意以为己有的人、以不谦逊为勇的人、揭发他人阴私当作自己帅直的人。这六种人,我们都要警惕,反省自己是不是圣贤所厌恶的人。

感恩老师慈悲教导,感恩学长用心护持!

 

4. 魏东红学长:《论语治要》39集心得体会

1、礼乐缘于天地自然的和谐与秩序。礼乐让人平和安静,态度和敬。礼以调身,乐以调心,行为自然表现出仁义礼智信。古代的圣王制礼作乐是为教化民众。

2、以己私利为重,患得患失,这种人不能侍君不能从政,要是为官不但不能福国利民还误尽苍生。

3、圣人恶紫、恶郑声、恶利口。紫色是比喻不纯正的颜色,礼崩乐坏社会就会陷入了混乱,因为邪能乱正.。先王的雅正之乐,中正和平,能调和性情。紫色夺朱色、郑声乱雅乐、利口覆邦家,都是因为开始时不依规矩、不辨事非,最后导致以邪夺正、以淫乱雅、以利口覆邦家。

4、通过孔子和子贡的对答,我们知道夫子厌恶的四种人和子贡厌恶的三种人,这些行为都有悖道德要以此为修身之鉴。

5、柳下惠处鲁,三黜而不去,忧民救乱。柳下惠救国救民之心,让他不忍心离开鲁国,他以正道事君虽然屡次被罢官但忍辱负重坚持不舍去鲁国人民,希望有机会为他们服务。古人舍己为国的精神让人感佩。

感恩老师慈悲教诲,学长们辛苦付出!

 

5. 刘天宇学长:感恩老师学长!教化的作用,教育中的言传身教,从圣贤之中悟道。

 

6. 夏小荷学长:《论语治要》第39集学习心得:

礼乐的作用如此之大,超乎想象,上能辅助治国安邦,下能修身齐家,身心和谐,社会和谐,以后应注重礼乐的温习。礼乐不能只重形式,不重本质,礼乐的本质就是“敬、和”,就是“仁义礼智信”的体现。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应学习及践行“礼”的要求,《弟子规》《一日常规》《礼记》等都是我们的好教材。此外,有空听听古典音乐、德音雅乐也是很好的。

“君子亦有恶”,对于君子所厌恶的事情,我们要反观自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像柳下惠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值得学习。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国人前仆后继为国为民,公而忘私,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继往开来,努力奋斗,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感恩老师、大德和学长们!!

 

7.袁媛学长:《论语治要》学习心得

这一节主要讲礼乐对个人修身和社会教化都是至关重要的。以前也听德音雅乐,对德音雅乐的重要性也略知一二,但在实际教学和生活中应用得还是非常有幸,往往也会嫌麻烦而弃之不用,可见自己还没真知。这节课我对乐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1.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乐对于平衡人的内在情感和外在行为,以达到社会和谐秩序的目的至关重要。古人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礼乐缘于天地自然的和谐与秩序。

2.礼乐的根本是在人的内心培养起和与敬的态度。这种和与敬的态度一旦养成,行为自然就会表现出仁义礼智信。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际就是恢复和复兴中国的礼乐治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对于知识分子而言,实干就表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包括礼乐的精神有深入理解,最终能做出来,引领社会和大众回归身心灵的和谐与幸福。

课程:《群书治要·论语治要》第40讲

1. 荣凤玲学长:感恩刘教授!感恩学长们!

为君者谦虚仁德宽厚,以君亲师作则就能安民兴国。

任何人都不是圣贤人,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小的过失、缺点,或不足,如果希望人没有任何瑕疵那也是不现实的,所以任人不能够求全责备。

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人有大誉,无疵其小故。

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就在于,君子他能够认识自己的过失,承认自己的过失,改正自己的过失而小人却文过饰非,徒为自己的过失找借口。如果我们能效法古人,能做到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对犯罪的人生起哀矜之心、同情之心,去帮助他、救助他,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也就指日可待。

君主若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上行下效,整个社会就会兴起自责之风,人人都反省自己,结果就是各自责天清地宁。

 

2. 陶锐学长:《论语治要》第40讲心得:

1.人无完人,对他人不求全责备不挑剔,着重看长处看优点,不看小的缺点不足甚至加以放大,这样用人时才不至于失去贤才。

2.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如何对待自己的过失。文过饰非,找借口推脱责任,都是小人常有的表现。君子则相反,不掩饰不推脱,勇于改过。可见有过并不怕,怕的就是对待过的态度。

3.“信而后谏”,这对我们弘扬传统文化尤为重要。先要施恩予惠并做出好样子建立信任,才能去劝谏,否则就是“好为人师”,很容易被误会而遭怨。

4.“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真是掷地有声响彻虚空!圣王早就做出最好的榜样,领导者如果能记住这两句,用这样的心境来带领团队,一定会不同凡响!

感恩老师慈悲教导,感恩学长用心护持!

 

3. 徐文靓学长:

成圣成贤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要永守谦恭之美德。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知错必改!不求全责备,看人好处,学人长处,补己短处!

对自己负责,既使成不了圣贤,也要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感恩老师慈悲教导,感恩学长辛苦付出

 

4. 魏东红学长:《论语》40讲心得体会:

1、周公告诫将要当鲁公的伯禽要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谦逊大能保住天下,中能保住国家,小能保住自身。

2、国家要安定兴旺,一是不要疏远亲族,二是要重视发挥大臣的作用。三是要不忘故旧,仁厚待人,以情义为重。四是要量才用人,用其所长,而不求全责备。“无求备于一人”适用于亲人、朋友、同事相处,夫妻关系更是如此,只看优点、包容缺点才能在长久相伴中幸福和谐。

3、君子他能够认识自己的过失,不去掩饰,倘掩饰增一辜,君子勇于知非过改。我们有时间会碍于面子文过饰非,是自欺欺人。

4、信而后劳其民,信而且后谏这些人情世故不能不懂。因为没有信任的基础会产生误会和怨恨。尤其是后者,因为我们都很难做到闻誉恐,闻过欣。

5、在上位施政无方,人民触犯刑法要怜悯他,对人民有仁心,同情心,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进而去教化他。

6、天帝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天下万方若有罪,都归我一个人承担。圣主以一人之胸襟,揽天下之过。

7、尊崇五美摒弃四恶,是孔子告诉子张为官从政的要领。尤其是不教而杀是孔子最反对的,认为是暴政,不能齐之以刑,要道之以政。

8、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所行之政都让人民心悦诚服,现在治国安邦、企业管理拿来就可以用。

感恩老师慈悲教诲,学长们辛苦付出!

 

5. 夏小荷学长:《论语治要》第40集学习心得:

1.周公对他的儿子伯禽(鲁公)说:“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又说:“吾闻之曰,德行广大而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之以浅者,广。此六守者,皆谦徳也。”

2.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3.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4.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5. 管理者承担着“君亲师”的责任。

感恩老师、大德和学长们!

 

6.王丽学长:孔子为子张解释,“不敎而杀谓之虐”,为政不先敎民,没有教导人们伦理道德因果,结果人们不知道自己在伦理关系中的责任和本分,就犯了罪,犯了罪就杀掉,这叫虐政。“不戒视成谓之暴。”马融注,“不宿戒而责,目前成为视成。”宿戒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诫,为政不在事先一再地告诫,而立刻就要看到成果,这就是暴政。 “慢令致期谓之贼,”政令发布很慢,但是限期完成却是紧急而刻不容缓,这是贼害人民。 “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孔安国注,“谓财物俱当与人,而吝啬于出纳,惜难之,此有司之任耳,非人君之道也。”就是财与物都是应当给予别人的,但是却非常得吝啬,给予的时候,还非常得悭吝不舍,这是有司的责任。有司就是小的官吏,比如说看管仓库的官员,人要拿什么东西,他要记得清清楚楚很负责,这是他的责任所在。但是作为国君,就不能够这样做了,做国君要很大器,不能像这样管理仓库的小官,非常得吝啬,特别是对于贤才,要非常地珍惜,而且要给他们安定身心地供养,让他们能够安下心来做事。

 

7.毕新学长:感谢刘教授的慈悲教导!学生学习本集有如下感受:

首先,君子不求全责备于任何一个人。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如果只看他人的长处,那么人人都是好人、都是自己的老师;如果只看别人的短处,那么人人都是恶人、都不配做自己的老师。

其次,君子不会文过饰非,只有小人才会掩饰自己的过失。能发现自己的过失,这是觉悟,如果是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好好感恩指出自己缺点的人,这样的人是自己人生的贵人,是让自己觉悟的人。

另外,古人不远万里去寻找善知识,在善知识的教导下来修炼自己的心性,老师有时采取虐待、屈辱的方法来磨练学生的心志,学生一定要以感恩之心来历事练心。

还有,现代人多收西方思想的影响,人与人是对立的,体现在司法层面,对于犯错误的人不能严刑惩罚,而应该存怜悯之心,善于寻找教化、感化的方法。

最后,“各自责天清地明。”自我批评是维护家庭和团体和谐的好方法。“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一切的错都是自己的错!一定要铭记在心。

中国古代先祖为子孙后代留下了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国家和谐、世界和谐的方法。作为后代子孙,在当代,要重拾中国文化、重塑民族自信,怀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心,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江河若断流,我辈何以对子孙;文化若失传,我辈何以对祖宗。感恩刘教授和诸位老师的慈悲教导,感恩辅导员、诸位学长和其家人,感恩为《群书治要》学习付出的每一个人。勤学不倦,学以致用,日日改过,自觉觉他。

 

7. 袁媛学长:

1. 何为善知识?必须使学生不断克服习气、突破极限,让学生做到忍人所不能忍,方能成人所不能成。“严师出高徒”,师者有责任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反省自己是否真做到了“严”与“善”?

2. 隐恶扬善的智慧,自我反省是否真明了?真知才能真心。对待问题,不仅要立足于当时的影响,还要看到其流弊。三思而后行。

3. 时时处处要谦逊,既是修身之道,也是人生大智慧。周公教导儿子伯禽一定要谦逊谨慎。谦虚大能保天下,中能保国家,小能保自身。

4. 信而后劳其民,信而后谏;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教而杀谓之虐,这些法语之言一定要反复学之、悟之、用之。

感恩老师教诲!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