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文章
《群书治要》两年研修班第二学期 第5周听课感悟分享
2022-01-10安徽国祯书院

课程:《品读<群书治要>》第35讲《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1、夏晓荷学长:

第35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学习心得,一场好的讲座也宛如一只优美的歌,沁人心脾,赏心悦目,和谐喜乐。这就如同古代的德音雅乐,其宫商角征羽五音对应人的五脏六腑,使身心和谐健康愉悦。在潜移默化中,引人进入明明德的境界,可谓暗合道妙。比之于令人心神混乱嘈杂的摇滚乐、诱人贪念的靡靡之音,不知要好多少倍。所以,治国安邦、和谐社会乃至于个人修身养性,都不可不慎终选择好的音乐。

 

2、卢凤宝学长: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德音雅乐贵在和,和谐父子君臣,和谐家庭社会。生活中经常说的一个词就是音乐,原来音是音,乐是乐,我们应该听和乐,而不应该听噪音。乐的和谐教育意义如此重大,而音的负面影响又是非常严重。从自身做起,让自己熏陶在和乐之中,尽量少接触噪音,让和乐做自己的老师!

陶锐辅导员:没学习传统文化时,很难意识到音乐会对人心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这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不知不觉中就被靡靡之音染污却浑然不知,我们在生活中要格外注意。在团体中,也可以花些精力来运用德音雅乐进行境教,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3、荣凤玲学长: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感恩刘教授!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先王之制礼乐,非以极口腹耳之目之欲,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音乐的作用在于“和”,一方面是使人培养出“和”的性情,另一方面也是使社会有一种和谐的气氛,所以才能够移风易俗。好的音乐确实可以在人的内心,培养起一种和敬的态度,这才是音乐教化的根本。而这种和敬的态度一旦养成,他的行为自然表现出仁、义、礼、智、信,对那些不和谐的人事物,他也会特别地敏感,从而敬而远之。我们中国古人他确立事物的好坏,都是以人性为依据,或者说以天道为依据,所以好的音乐一定是与本性相符。它对于明明德有帮助,也使民心向善,感人至深,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4、李平学长: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学习心得:感恩刘教授的大爱付出!今晚通过学习,懂得了音与乐,德音雅乐,古代尧舜禹之悦耳动听之乐,使人五脏六腑受益,使人心静。反之,则有害身心健康!中国古人的智慧真的高明,感人肺腑,符合天道。靡靡之音使人心神混乱,新时代更要恢复自然,使音乐回归人性!

 

5、刘兴宁学长:

品读《群书治要》学习心得体会——第35讲《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学生刘兴宁2021年12月29日。尊敬的刘教授,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大家好!

末学刘兴宁学习第35讲《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认为音乐,对于平衡人的内在情感和外在行为,以至达到社会的和谐,都至关重要。

二、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真正伟大的音乐可以模仿大自然和谐的声音,在社会上普遍流行,可以在人民中间,建立起一种平和的气氛。

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古圣先贤莫不重视礼乐的教化,这也是中华文化被称为礼乐文化的原因。在当今社会我们倡导德音雅乐,培养人们和敬端正的内心,促进社会和谐,至关重要。感恩各位老师和学长辛勤奉献!

 

6、高志新学长:

2021.12.29第35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学习心得:感恩老师又重新认识了一下音乐的知识,学习了古乐和新乐,《论语》中孔老夫子这样提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的作用在于和,一方面是使人培养和的性情,另一方面是使社会有和谐的氛围!我们中医也会用那种古乐治疗五脏六腑的疾病!当然都不是现在的靡靡之音!这古乐确实是特别好的礼乐文化!值得我们孩子倾听,净化我们心灵!感恩老师!感恩各位学长!

 

7、周琳学长:

感恩教授慈悲教导!第三十五节《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学习心得:

要学德音,听正音,不享受靡靡之音,混乱自己的思想。或是低沉,或是狂傲,都是不正确的,音乐音乐先听音,后懂乐,乐比音的境界更高一层。而现在的流行音乐都表达的太过直白,让人听不出道义,反而被动。受作曲家的影响,被歌词洗脑,一点儿也不含蓄的音乐,不值得反复品听,反而那些高雅的纯音乐,古琴乐,陶笛曲都是耐人寻味。听了一遍又一遍儿,每一遍都能听出不同的音律,感受不一样的旋律。在古琴曲中,会将自己的心放平和,思想神游在外。舒缓情绪,也不令人急躁。陶笛曲是泥土的声音,声音悠长仿佛自己处于山林中,让自己放松下来闭上眼睛听,一首下来,你会发现自己的神经放松了不少。更有精力去做事情,所以说我们要听高雅的乐曲,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能图一时享受音乐冲击,而胡听乱听,找不到自己喜欢的曲类。被歌词所带偏情绪。要保持清醒,听德音,听正音,这才是中国的礼乐文化,我们应该继续传承下去,而不被西洋乐吵昏了头脑。听乐也是一种高雅的修行。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心得。感恩老师!感恩学长!

 

8、闫春晖学长:

和于道的音才是乐,受教了,原来音乐中,音是音,乐是乐,很多时候都是被音所牵引,而非是乐所导正,正如辅导员老师所说,不知音乐能对人心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在靡靡之音中而浑然不知。日后再听音乐,要戒慎戒恐,选择德音雅乐。德音雅乐,能使人的内心产生和敬,播放这样的音乐,不仅自己受益而且也利益他人乃至整个团体。选择播放音乐,无意间也就修了福或积了祸,德音雅乐自然是修了福,靡靡之音无意间也积了货,无论是播音乐还是听音乐,都要诚惶诚恐,谨慎选择德音雅乐了。感恩老师教导!

 

9、冯继红学长:

感恩刘教授慈悲开示!《礼记》中“先王制礼乐,非以极口腹之目之欲,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制礼作乐的目的是教导人们,培养出正确的好恶之心,返回到做人的正道上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用德音雅乐来引导人们,而雅乐中正平和,能够调和性情,且与人的本性是相应的,也是天道的体现,在享受乐的同时受到德的熏陶,涵养心性是入德之门,它对明明德有帮助!尽善尽美的音乐可以给人恰当的鼓舞,培养起人们对和谐的爱,引领人弃恶从善,从而提升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积极、向善的三观,使社会有一种和谐的氛围,进而移风易俗,早日实现了和谐社会!

 

10、袁媛学长:

第35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学习心得:“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孝经》。我们今天流行的是什么样的音乐?靡靡之音或劲爆之音,惊骇人的心气,摇动人的耳目,动荡人的性情,经典上称为乱世之乐。但青少年很喜欢,特别追捧。《诗经》中说:“诱民孔易。”意思是说引导诱导老百姓很容易很容易。怎么个容易法?就是上行下效。上层的人喜欢做什么,就会带动整个社会的风气。真正伟大的音乐,能够成功地模仿自然的和谐。也只有这样的音乐,才是有意义的。孔子说:“思无邪。”同样,音乐对人心灵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学校元旦文艺汇演,难得的音乐教育时机,可惜不少节目并没起到“移风易俗”的意义。教人者,必先自教自学。如果领导老师都不了解、不亲近德音雅乐,可想,学生将受到多少不良的影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愈发感受到正知正见的紧迫性。开学初,严格规定本班不允许听流行音乐,但学生还是会想方设法点开教室的多媒体去听和看一些不合时宜的节目。不过,有教就有,我们班学生较其他班级还是好很多,但要根本改变,还是需要大环境,须借国家之力、学校之力。祈愿传统文化早日在全国兴起、在民间回归!

 

11、魏东红学长:

补交学习《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心得体会:孔老夫子到了一个地方,要先听一听那里流行音乐,来知道这个地方的民风如何。看来可以通过人们对音乐的喜好来了解他们的思想境界是什么样子。古代先王,制礼作乐的目的,是为了治理国家,教导人民身心和谐的,不是为了满足人的口腹耳目等感官的欲望,古乐,就是指自黄帝、尧、舜以来,圣贤相传的雅乐。比如说舜的“韶”、禹的《夏》等。这些乐节奏缓慢庄重,富有寓意。而新乐则是指当时人们所做的淫声乐曲。比如说郑卫之音,恣意放荡。古乐,齐退齐进,整齐划一,乐生和谐,平正宽广,君子通过乐舞,可以相互交流心得,谈古论今。观看《孔子》时里面有韶乐,刚开始听时感觉没有什么起伏跌宕,听了几次以后越来越喜欢,余音绕梁,耐人回味,每次听时内心都很安静平和,也有古人心怀天地的浩然正气之感。音乐比其他艺术形式更能渗透到心灵深处,高层次的乐,它是天道的体现。使人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受到道德的熏陶,涵养心性,是入德之门。中国传统文化被称为礼乐文化。所以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课程:《品读<群书治要>》第36讲《高度艺术化的道德教育》

 

1、夏晓荷学长:

第36集《高度艺术化的道德教育》学习心得:听到最后,刘教授说,要做有知识又有文化的人。我不仅汗颜,惊醒,我是不是一个既无知识,又无文化的人呢?

谈到知识,我是有本科学历,但我没有深入学习好某一门知识,只是浪得虚“历”;谈到文化,我有没有好好学习古圣先贤的文化,并且把她落实到一切时、一切处呢?好像相差甚远。愧对祖先、父母和圣贤、师长的教导!愧对天地君亲师!

那自己是不是就一无是处了呢?当然也不是,圣贤告诉我们要“长善救失”,不仅教育孩子要“长善救失”,对待自己,也是要“长善救失”。自己虽然有很多不足,与圣贤教导相去甚远,但也不能自暴自弃,而是要奋起直追,在圣贤大度、慈悲的接引和护持下,在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清静无为”,和释家的“仁慈寂静”的高度艺术化的、以文学、艺术、建筑、戏曲、祠堂、孔庙、城隍庙、寺院等各种形式存在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下,努力学习和实践,像颜回和曾子那样,做个好学生,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奋发向上。“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2、荣凤玲学长:

【高度艺术化的道德教育】:感恩刘教授!文化的本质就是以文化人,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变化气质,从四大天王的表法到大肚弥勒的示现,从建筑雕塑的提醒到宗庙祠堂的教育,都在告诫人们要德日进过日少,知行合一。

 

3、陶锐辅导员:

儒释道的本质都是教育,都应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上来!儒释道的教育除了正规的讲课教学,更是全方位立体的教学体系,包括诗词小说、歌舞戏剧、建筑塑像等等,无不是起到道德教育的作用。所以不仅是老师,各行各业都可以参与到道德教育的事业中来,共同为文化贡献力量!

 

4、周琳学长:

感恩教授慈悲教导!第36节《高度艺术化的道德教育》学习心得:学了今天这堂课,我对儒释道,有了新的认识,也明白了这三家能够延绵千年的原因,儒家讲仁义,是帝王用来治理天下的,道家是祭司祖先,尊师重长的。

并且还要达到知行合一,知道并付诸行动,这样才是有智慧的人,中国文化讲究的是,以文化人,读书重在于改变气质,谈吐不凡,不能宣扬负能量,每天学习没有意义的文章,读书重要,读好书更重要,求知是好事,但不能痴,“痴”病字里面加个知道的知,我们学到的知识就是病态的,对我们没有好处,反而学傻了,学痴了。所以要做到知行合一,学到的知识先不忙于信从,要先实践,知道这个知识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马克思讲“实践出真知”我们要多实践,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做到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才是高度艺术化想要传达的道德教育。以上就是我本节课的心得感恩老师!感恩学长!

 

5、王连梅学长:

尊敬的老师、学长们:大家好。第36集《高度艺术化的道德教育》学习心得:中国古代承担教育意义最重要的建筑:祠堂、孔庙、城隍庙。中国自古以来,用儒家治国;用道家祭祀祖先,祭祀天地。接受教育,必须首先具备两个条件:一、经常微笑;二、大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四大天王”的真正含义不是迷信,真是教育。看到塑像,提醒自己: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孝亲尊师。教育的本源是一致的。感谢这一堂重要的课。感恩老师。

 

6、徐文靓学长:

无伦是教育还是别的事物如果失去本质,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灵魂的东西,不都成了行尸走肉,掉进欲望的深渊终将万劫不复!

 

7、王丽学长:

《高度艺术化的道德教育》心得分享:中国自古以来,是用儒家来治国;用道家来祭祀祖先,祭祀天地。

儒释道的教学,都讲“知行合一”。把自己所学的,落实在生活之中。这对我们的生活才真正的有帮助。

文化的本质,就是以文化人。

文:文字、文章、礼乐、文艺。也包括建筑和雕塑,这些东西,都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如果它只有美而没有善,那不能够称为最高境界的、完美的文艺作品。中国的古代诗词、歌舞、戏剧、小说,乃至于音乐、美术、雕塑、建筑,都秉持了孔老夫子的一个理念,“思无邪”。不要引起人们邪曲不正的思想。都以宣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为主要内容。

中国古人说:读书贵在变化气质。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读了这些书,自己的德行修养,自己的智慧都有所提升。要做一个有知识而且有文化的人。

 

8、卢凤宝学长:

尊敬的刘教授好!尊敬的聂老师好!儒释道三家都是善巧方便劝人为善,不但经典劝人,建筑、雕像乃至各种用具无不是含有深刻寓意。生活中处处是道场,若有悟性,生活中时时处处有可悟之处。如果没有悟性,读经听法也不记得会有受用!

感恩古圣先贤大慈大悲利世利人之心!感恩老师!

 

9、范爱红学长:

尊敬的老师、学长们:大家好。第36集《高度艺术化的道德教育》学习心得:中国古代教育寓教于乐,有教无类,无处不在:建筑(祠堂、孔庙、城隍庙)。文艺(戏曲、歌舞、雕塑)等等,把中国的文化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传递出来,让老百姓以自己能接受的方式接受教育。通过刘教授的讲解,末学明白了人生无处不道场,学习和生活是一不是二。知行合一才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最终目的。以文化人才是学以致用。感恩古圣先贤!感恩刘教授!感恩一切!祝大家新年快乐!一年更比一年好!苟日新,又日新!

 

10、冯继红学长:

感恩刘教授慈悲教导!《高度艺术化的道德教育》学习心得: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道德教育方面积累了数千年的经验,为社会的安定和谐做出重大贡献。充满中国智慧的道德教育艺术,通过由家庭、学校、社会和宗教教育构成完整的道德教育体系:用儒家来治国;用道家来祭祀祖先、祭祀天地。祠堂、孔庙、城隍庙等建筑物等,都起到教具的作用,具有表法的含义。见到它们就应反省自己,应该树立怎样的品质,提升人的正知正见,做战胜自己的烦恼习气的“大英雄”。儒释道都注重“知行合一”,把自己所学到和领悟到的道德观念,(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观念)落实到生活之中。文以载道,以文化人,通过读书学“文”来改变自己气质,使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提升自己的智慧和德行修养。“读圣贤书,习圣贤志”,感恩所有遇见,遇明师而一门深入且长时熏修!做一个有知识且有文化的人,自利自他从而做有益于社会的人!感恩各位老师的大爱付出!感恩学长们的一路同行的陪伴,感恩我所遇到的一切!祝大家新年快乐!学业精进,平安遂顺!

 

11、魏东红学长:

学习了《高度艺术化的道德教育》心得体会:感觉到圣贤的善巧慈悲。儒释道的本质都是教育。中国自古以来,是用儒家来治国;用道家来祭祀祖先,祭祀天地。汉代的时候寺庙是由皇帝亲自来负责,是讲经说法的场所。老师讲了释迦牟尼,弥勒、地藏、观音、文殊、普贤以及四大天王各自的表法。教育最后目的就是解行相应、知行合一。读书贵在变化气质。要以文化人。使德行修养,智慧都有所提升。释道文化太博大精深了,感觉到生在中国何其幸运。感恩老师教诲。

 

12、高志新学长:

2021.12.31第36集《高度艺术化的道德教育》学习心得:儒释道的本质是教育,教育人做好人!做仁义礼智信之人,做孝亲尊师之人!做善事不忘本之人!最重要的是以文化人,知行合一!日日知新,日日改过,希望能早日成为有知识又有文化的人!感恩刘教授!感恩各位老师学长!

 

13、闫春晖学长:

无论是经典还是古代诗词、歌舞、戏剧、小说,乃至于音乐、美术、雕塑、建筑,都是文化,是为了教育我们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万物皆可为我师,皆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万物的存在都是为了提醒我们摒弃遣除过错习气,提升我们变化转变气质德性,从而知行合一,落实到自身。

 

14、袁媛学长:

第36集《高度艺术化的道德教育》学习心得:习主席在文艺工作会上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教育也要朝着艺术化的方向发展。中国自古以来,都强调艺术化的教学。遗憾的是,我们现代人看不懂,都解错了。反而把学习传统文化,把教育变成了迷信。

在中国古代承担着教育意义的最重要的建筑有三种:第一种是祠堂,旨在教育人们“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第二种是孔庙,教育人们“尊师重道”和“见贤思齐”;第三种是城隍庙,教因果。

儒释道的教学,都讲“知行合一”。就是要把自己所学的,落实在生活之中。这对我们的生活才真正的有帮助。寺院中很多的雕塑都是在表法。把教室和博物馆、艺术馆、还有图书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你走进去,让你所看到的、所听的、所闻的、所嗅的,无一不是提起你的正知正见。

文化的本质,就是以文化人。这个文,就是文字、文章、礼乐、文艺。当然也包括建筑和雕塑,这些东西,都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中国的古代诗词、歌舞、戏剧、小说,乃至于音乐、美术、雕塑、建筑,都秉持了孔老夫子的一个理念,那就是“思无邪”。不要引起人们邪曲不正的思想。都以宣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为主要内容。

所谓的俗文化,并不是内容低俗,低级趣味,而是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比如说快板、相声、京剧、昆曲等,用这些通俗易懂的形式干什么?宣讲我们的道德观,宣讲我们的价值观。让我们看了这个文学作品,看了这个诗词、歌舞、戏剧、小说,听了这个音乐,甚至看到这个建筑、雕塑,就都能够改变自己的气质,使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这才是文化真正的意义。它起到以文化人的目的。

古人说:读书贵在变化气质。为什么要读书?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读了这些书,自己的德行修养,自己的智慧都有所提升。这才是我们读书和学习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感恩老师教诲。先从变化自己气质开始!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