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文章
《群书治要》两年研修班第一学期 第5周听课感悟分享
2021-09-13安徽国祯书院

课程:《品读<群书治要>》第9讲《欲不可纵》

1.辅导员老师:

吃喝玩乐,生活处处是学问。老师的课程只是以点带面,我们学会举一反三。选择吃什么喝什么,怎样吃喝才健康?展开来又是一门大学问。什么样的休闲娱乐方式才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可以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品质?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并在生活中的各个细节中做到尽善尽美!

 

2.夏小荷学长:

修身始于戒贪,不能贪财、贪色、贪名,也不能贪吃、贪喝、贪玩、贪乐,这些欲望都不能放纵。《群书治要·老子》中告诫:“五味令人口爽”。过度贪图酸、甜、苦、辣、咸等各种味道,会伤害到自己的味觉,吃不出果蔬本有的清香了。“病从口入”,贪吃也容易伤害身体。更不能贪饮酒。容易伤害身体,败坏德行,招来罪过,小到个人的祸患,大到国家的灭亡,无不是由酒所造成的。酒后乱性,丑态百出。当引以为戒。“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要尽好自己的责任才好。酒肉朋友也不是真的朋友,应以道义相交,才是真的好朋友。中国人说的“无酒不成席”、“酒文化”,酒是来帮助完成礼仪的 ,不能够没完没了地喝下去,饮酒要适度,不要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伤身败德。怎么戒酒呢?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有一次你没有喝醉,你看一看那个喝醉酒的人那个丑态,你就明白了,原来自己喝醉酒之后,也是这样的丑态百出,失去了威仪,让人嘲笑,不尊重。所以你也很容易就把酒戒了。

在经典上也讲了饮酒的一些祸患,概括为十种过失:第一颜色恶。第二是下劣。第三就是眼视不明。第四是现嗔恚相。第五是坏田业资生。第六就是致疾病。第七是益斗讼。第八就是恶名流布。第九就是智慧减少。第十就是命终堕恶道。饮酒有这么多的祸患,所以人确实要下勇猛心来戒酒。

也不能贪玩。《老子》中说,“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比如说我们读《孟子》,孟子说,“君子远庖厨,所以全吾恻隐之心也”。现代社会,一般不打猎了,但是打游戏了,打打杀杀,把人的精神都给损害了。因果关系,设计这些打打杀杀游戏的人,和写淫书、传布淫书的人一样,结果绝对不会好。

还有些人喜欢那些稀奇古怪的珍宝来收藏。《老子》上说,“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贵远方之货,珍难得之财”,有人贪求金银珠宝,珍禽异兽,玉石古玩,一生都耗费在物欲的追求之中,收藏这些古玩,要买这个呀,买那个呀,最后耗费了一生的精力,最后连自己的孩子、家庭都没有照顾好,更谈不上灵性的提升了,最后整个人生也非常的悲哀,所谓“玩物丧志”,不可不慎。

 

3.王雅昭学长:

尊敬的刘教授,亲爱的诸位老师、学友,大家好!非常感恩刘教授的精彩讲授!附图是后学刚刚听课边听边记的笔记刘教授这节《欲不可纵》通过饮食、饮酒、玩乐、收藏嗜好等几方面讲了人的欲望要如何中正面对,过度偏颇时的危害和影响,通过历史上的例子告诉我们一定要控制欲望,不能放纵,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意识。尤其对于办理政治的官员而言,更要明白什么才是真正风雅、正大、庄重、文明的文化,要能够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和境界高度。
老师讲唐太宗听思聪,我们学习也要学会听思聪,这几个问题自己可能做的相对较好,那自己其他方面有没有欲望呢?是否适度,中道而行呢。简单、自然、真实、平淡才是生活本有的味道,不要追求虚华浓厚的兴趣,君子之交淡如水,能够陶冶情操变化气质的文化也是长时薰修、润物细无声的。要有甘于平淡,耐住寂寞清冷的秉性,把那些驰骋畋猎的狂野暴躁化为平和慈悲的心性,能够自己做自己心性的主人,而不是被欲望牵引而不自知,堕入深渊方才悔恨。
同时能够从古人例子中真正以史为鉴,善友相依,有是非、善恶、曲直等明辨是非的能力,尤其在面临诱惑时能否还坚持自己的初心,而不被外界动摇。这些欲望对学生而言可能没有多大吸引力,但是也当谨慎对待,因为一失足成千古恨,越是觉得自己还可以的地方,越忽视的地方也可能成为自己的薄弱点,不小心就攻破了。要恭敬谨慎。
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想到《传统文化老师必备的素质》这篇文章,空时用心一笔一划抄一遍,每天读一遍,随时警醒自己。要跟着真正有道心的师长和学长学习,不要被利益或者几句好话就动了立场,尤其知道自己的选择面临是家国大义面前,那么自己就不重要,把自己舍掉,欲望也就放下了,选择忠义,选择人间正道,感恩老师教诲。
以上是学生的体会和感悟,不正、不足之处恳请刘教授和诸位老师、学长多多批评指正,感恩大家!

 

4.卢凤宝学长:

人生为什么会有痛苦呢?原因就是自己该尽的责任没有尽到,该承担的本分没有承担好,所以才会觉得有痛苦,所以没有读书就不明白道理。“借酒浇愁愁更愁”,纵嗜酒之欲,并不能真正解决痛苦,反而有可能还会增加痛苦。所以想要通过过量饮酒来去除烦恼,只不过是纵欲的借口而已。暂时的麻痹,就是自欺欺人,毫无利益。席间酒不可少,但酒绝不可过,以成全仁义为本。

后学受教了,感恩刘教授!

 

5.高志新学长;

财色名利吃喝玩乐都是人的欲望,然而很多人都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贪吃贪喝贪玩贪乐...不知足,欲即是深渊!轻则玩物丧志,重则伤己害人!修身是治国之本,修身始于贪戒!《礼记》讲,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真正做到以文化人!引以为戒!从自身改过开始!一日三省吾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感恩刘教授!感恩各位老师!

 

6.李平学长:

尊敬刘教授、各位老师:您好!

今天通过学习“欲不可纵”这节课,感受到饮酒的危害,饮酒的过患。在现在生活中很多人习惯性饮酒的,不醉不归啊!有的还振振有词“酒盅一端,政策放宽。”尚失了礼节,通过齐桓公和陈完的故事,了解和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酒文化,首先是注重礼仪,不让君主饮酒过度,伤害身体,这才是真正的爱护君主,才是仁!从这节课体会到古人注重礼仪,不符合礼他们都会婉言拒绝。

我们看到当今社会,物质条件丰富,吃的穿的应有尽有,相对文明了,但是整天沉迷游戏之中,十几岁的孩子居然杀人,却不知道惊恐,为什么?由于天天在网络上杀啊杀啊!网络游戏把人的精神给损害了,神经系统出问题了,最后分不清哪里是模拟的,哪是现实生活中的。我深深的感觉这都与传统文化的缺失有关,人们的思想处于一种荒芜的状态。

 

7.袁媛学长:

饮酒醉,最为丑。是否对物的特别爱好都是一种偏,都有违中庸?持戒是帮我们掌握分寸。持戒不是限制我们,是真正保护我们,让我们有更大的身心自由!

 

8.郭艳华学长:

人的生活需要减法,吃喝玩乐都是物欲的刺激,不要在这上面下功夫,人身难得,要想纵向提升自己,就要舍去这些所谓的“快乐”要在心上下功夫,舍掉这些贪爱,他们会让自己往下堕落,我们要忏除业障,贪爱这些是一时的,会使自己的身体沉重。反之身心更轻盈。

感恩刘教授!感恩老师!感恩学长!

 

9.李幽铮学长:

一直都说中国的酒文化是最丰富的,各种场合中喝酒者都振振有词。今天听了刘教授的授课,深深的感受到“明理”的重要性。如果不明理,活在错知错见中却还不自知。所以也再次感受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让更多的人“知礼”,然后才有机会“行礼”。感恩。

 

10.王丽学长:

有“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于淫,仁也。”中国人说无酒不成席,这个酒是帮助完成礼仪的,不能够没有限度地喝下去,这才符合义,这才是适宜的。能让君主完成礼,同时又不饮酒过度,这才是对君主真正的爱护。

即使对于国君的要求,古人如果觉得不符合礼仪也都会婉言拒绝。

酒是帮助完成礼仪的,绝对不是以此为借口,喝得酩酊大醉、满足口腹之欲,这才是中国的“酒文化”。

什么是文化?能够上升到文化层次的,一定是要以文化人,它要能够变化人的气质,使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这个酒是表达敬意、表达感恩,如果你喝得过分了,使一个人清醒变得糊涂了,你看一个人喝醉酒之后,酒后胡言乱语、吐了一地,就失去了领导者的风范,就让人轻视,没有了威仪,那怎么能够称为文化?

中国人称为礼义之邦,凡事都强调要符合于礼的节度,不能够太过分。《朱伯庐家训》中也说:“宴客切勿流连”。

唐太宗虽然喜欢打猎,但他也熟读经书,知道打猎的害处。当谏议大夫提醒他的时候,他非常高兴地接受,并且鼓励人们给他提建议。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把别人杀了,居然一点都不惊恐。因为他每天都在游戏上杀啊杀啊,杀到最后自己都麻木了。当警察问他:“你怎么犯了这么大的错?”他怎么说:“等一下他就活过来了。”这种现象把人的整个精神都损害了,神经系统都出了问题。所以,设计这些游戏的人和写淫书的人一样,造恶都很重,结果绝对不会好。

学习中践行,践行中身心更有悟处;真学,真做,真实受益真实受用最有效。

 

11.王海峰学长:

学习刘教授《欲不可纵》课程,让我对酒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真真成为一个明白人。一直以来,我对应酬纠结又迷茫,过着人云我云,亦步亦趋的生活。今天听了刘教授的《欲不可纵》,让我彻底明白应该怎么做了。财色名利,吃喝玩乐都是欲望所致,作为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要坚决做到格物致知,高标准,严要求,控制自己的欲望,欲望如同洪水猛兽。作为一名公务人员更应当慎独、慎微,做到爱生活、爱工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改变自己,影响他人。树牢社会主义合心价值观,以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工作,打理生活。做一个知礼守节,崇德仁爱之人。

 

12.冯继红学长:

文化的本质是“以文化人”,能变化人的气质,使人转恶为善,把错误的行为改过来。聆听刘教授的慈悲开示明白了:中国真正的酒文化就是“酒以成礼,不继以淫”。酒是帮助完成“礼”的,点到为止,绝不能沉湎其中,喝得没完没了,最后伤身败德。在日常生活中正确的吃、喝、玩,掌握好度,绝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

读圣贤书明理,从明师长时熏修,把自己该尽的责任尽到,把该承担的本分承担好,把五伦关系处理好,人生越来越充实,才能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

感恩刘教授!感恩各位学长的分享!感恩我所遇到的一切!

末学此次分享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长们及时批评指正!无限感恩!

 

13.荣凤玲学长:

感恩刘教授!“修身始于戒贪”,但是这个“贪”字,要真能“戒”就是真君子!“威震四海,勇冠三军,只没本事,降服自心”,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戒自己心中,种种对于财、色、名、利、睡、吃、喝、玩、乐的“度”的把握。教授尤其是讲到贪酒的样子和过患详尽淋漓!在宴会刚刚开始的时候,还显得谨慎庄重,说话较少而且仪容整齐。像咏《诗》那样和悦恬淡,还举杯恭祝身体健康,虽然微微有些醉,还能自我把持,可是没过多久就感觉到身体飘飘然,这时候醉得口里吐出了脏物,鼻子里流出了鼻涕,有失常态;还不时翩翩起舞,离开座位,边喊边叫,就像开了锅的水一样沸腾不息:有的和人争辩求胜、有的哑哑独笑、有的自言自语、有的呕吐得几案坐席到处都是、有的跌倒爬行、行路踉跄、有的摘下帽子,解开腰带;平日操守好的也变得像华督那样四处乱看;平日性情怯懦的,也模仿大力士庆忌那样显示能耐;平日性格稳健的,也变得如飞蓬旋转四处叨扰;平日端庄严肃的,却像鹿跳鱼跃一样闹腾不已;平日不善寒暄的,也都会抚掌来附和叫好;平日谦恭而与人无争的,也变得趋炎附势,同那些地位高的人交往。这样廉耻的礼仪毁弃了,而慌乱这样的毛病就出现了,卑鄙的品性显露,傲慢凶狠的态度产生了,结果精神混乱善恶颠倒],就像《弟子规》上说的“饮酒醉,最为丑”,这种丑态今天回想一下,真是汗颜!人要是不明理,他的生活一定会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所牵引,感恩刘教授,感恩国祯书院,感恩所有的老师们,让我们有机会学习,受教育,让我们慢慢明白一些生活的礼仪,用礼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14.张晋宝学长:

学习《欲不可纵》心得分享:“贵远方之货,珍难得之财”,读了这句经典,让人惊出一身冷汗。我们所处当下的很多现象不就是这样子吗?以史为镜,使我们在昏沉中猛醒,感恩中华祖先的圣贤经典,庆幸自己身为中国人处在一个文化复兴的时代。

 

15.闫春晖学长:

《欲不可纵》:酒以成礼,不继以淫——真正的酒文化,受教了。

常常疑问,我们都知道饮酒的危害,为什么在亲朋好友相聚、婚丧嫁娶之时都会饮酒呢?似乎真的是无酒不成席,原来饮酒是用来完善礼仪的,没有节制,没完没了的喝下去,伤身败德就不符合义了。但往往我们都是过度贪杯,不能节制伤身败德,以至于让真正的酒文化变了性质,由此看来,凡事一定要有度。

教授讲的戒酒的一种方法,看醉酒人的丑态确实很妙。记得发生在末学身上的一件事:末学有个同学为人正直,生活节俭,热爱学习,是末学心中崇拜的偶像,学习的榜样。毕业分开后,总是思念,以至于常常在梦中相见。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相聚,见她饮酒醉酒后的样子,当时将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彻底颠覆,再也没有昔日的那般崇拜,至今为止,再也没有在梦中相见,同时也暗自庆幸,自己是个不饮酒之人,不然也会是这般丑态。更是暗下决心,决不饮酒,也不供养他人酒,教授讲真正的酒文化是为了完成礼仪,酒的根本成分是水,为了不过度又能不失礼仪,日后末学就用水来代替吧。

 

16.吴萧晗学长:

《欲不可纵》:感恩教授,感恩各位老师,这一篇教授讲到,饮酒减压力,麻痹自己。原因是自己该进的责任没有进到,该承担的本份没有承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承担责任,把无论关系处理好,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感恩教授告诉正知正见,逃避,躲开都无法解决问题,唯有面对,承担。感恩!

 

 

课程:《品读<群书治要>》第10讲《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夏小荷学长:

在《群书治要·鬻子》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忌知身之恶而不改也,以贼其身,乃丧其躯。有行如此,之谓大忌也。”这句话是说人生最大的忌讳,就是明明知道自己身上有种种过恶,但是却不能够更改,这会伤害自己的身心,乃至丧失自己的生命。一个人有这样的行为,实在是人生最大的忌讳。人有过失而不改,确实会给自己招致灾祸。比如说贪财贪利、贪名贪色、贪吃喝玩乐等等,任何一个贪字走得太过分,都会给自己还有家人招致灾祸。

人为什么不能够改过呢?可能是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就是没有认识到过恶的严重危害。第二个原因,因为志向不坚定。“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了凡四训》上说: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假如一日不知非,则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则一日无步可进。第三个身边没有好的榜样。“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第四个不能改过的原因,就是一个人的孝敬之心没有提起。

在《了凡四训》上给我们讲改过要发三种心:羞耻心、畏惧心、勇猛心。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孔子说“知耻近乎勇”。勇于改过,是成圣贤的前提。“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社会宣传要“隐恶扬善”。在《了凡四训》上也给我们讲了善”。教育要注重“长善救失”。

改过除了要发这三种心之外,还有三种方法,就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过有千端,唯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如果你的心如如不动,不产生恶念邪念,总是一片慈悲、一片善意,这样就不可能产生过恶了。所以凡是恶念邪念一产生的时候,你当下就能够意识到,把它制止,这是最高明的改过方法。“不怕念起,就怕觉迟”。

我们学了这三种改过的方法,再发了这三种改过的心,无论是什么样的过恶都能够一一更改,这样成圣成贤就不再是难事了。

 

2.王雅昭学长

尊敬的刘教授,亲爱的诸位老师、学长,大家好!

学生今天课程两句话永记在心,并会尽此形寿努力克服困难去践行,真知即真行!

1.不希望自己的母亲再为自己担忧,所以把这么多年所养成的习惯,在一般人看起来是不可克服的问题,全都克服了。

2.过有千端,唯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成圣成贤不再是难事。

感恩老师慈悲教诲,图片是学生刚才的听课笔记,所言即所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一切反求诸己,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我自己做起。感恩老师慈悲教诲,感恩诸位老师、学长一路警示、鞭策、陪伴,感恩[合十]点点微弱星光不惜代价,化作春泥更护花,大道至简,立志于行,感恩!

 

3.白羽学长

感恩老师的引领教诲!感觉每条都是正在说给自己听,都是自己要改正的地方。真的体会感受到了,古人所说的改正自己都觉着时间不够用,哪里还有功夫去乱管闲事。以前总觉得是他们的谦虚之语,现在自己才刚稍有点点体会,相距古人,自己差得真是太远了,得亏有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老祖宗们真是太慈悲了,鼓励激励后世子孙,坚定信心好好改过!

 

4.魏东红学长

无论是无心之过,有心之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有过不改原因大致三种:

一、没有认识到过恶的害处。

二、志向不坚定,把成圣成贤当做目标,就会好好改过。

三、没有好的榜样。要亲师择友,改过的愿望就会迫切。要把于明明德无关的东西都放下。不要因为“因循”二字而耽搁。

四、孝敬之心没有提起。提起孝心怕父母担忧伤心就会勇于改过自新。

改过还要发三种心,羞耻心、畏惧心、勇猛心。有了三种心再从事上、理上、心上去改,再难改的过错也会克服。

 

5.周慧心学长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感恩刘教授的当头喝棒,更深刻的了解了自己,为什么还是会有很多过失,是因为没有发羞耻心,畏惧心和勇猛心来改过,而是得过且过,明明知道自己的过失却不改正,这是人生最大的忌讳!今天听了这堂课有认真的反思自己,并要坚定信心,对自己的过失勇猛改正!感恩刘教授感恩老祖宗的时时鞭策。

 

6.王丽学长

《了凡四训》告诉我们改过要发三种心,第一就是羞耻心。“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古代圣贤人比如说孔子、孟子,同是丈夫,同是人,他们能够成为百世的师表,到今天不分种族、不分国家的人,一提起他们还非常地尊敬,愿意向他们学习。而我自己却是一身瓦裂,“瓦裂”指有一种陶制的器皿,一旦破碎就一文不值。

“耽染尘情”过分地放纵感官的享受和欲望的满足,“私行不义”,偷偷地做着一些不仁不义的事情,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以为别人都不知道,就一天一天地堕落为禽兽,还自以为是,妄自尊大。世上最让人可羞耻的事无过于此了。

“知耻近乎勇”,进而改过自新,成为君子、成为贤人、成为圣人。

把“耻”字给忘掉了,就一天一天地沦落为禽兽而不知不觉。改过最关键的一点,要有羞耻心。“耻”“辱也,从心、耳声”。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失,心生惭愧,表现在外面就是面红耳赤。所以,“耻”是心有所惭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

孟子就说:“耻之于人大矣!”我们修行从哪里修起呢?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就是从培养羞耻心来做起。孟子说,“耻”字对一个人太重要太重要了。一个人没有羞耻心,做什么事都无所谓,久而久之,可能什么事都敢做了。有羞耻心,做了错事能够惭愧,“知耻近乎勇”,才能改正自己的过失,进而成都圣成贤。

《了凡四训》上所说的:“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小的过失就像刺在肉里的刺,赶快把它剔除,大的过失就像毒蛇咬了我们的手指,立刻就要把指头斩断,否则毒扩散了就会导致生命有危险,

第一是从事上改,比如说,我们前日喜欢生气,以前喜欢邪淫,喜欢说谎话,从此以后就不邪淫了,不说谎话了,不生气了,这是从事上改。但是从事上改,却不明理的话就比较难了,所以《了凡四训》上说:“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在还没有禁止这个具体的事,首先要明白道理,比如说,你喜欢嫉妒,你就要知道“嫉妒是拿别人的成绩来惩罚自己。”比较容易制止、克服这个爱嫉妒的毛病,这是从理上改。

最好的方法就是第三个方法:从心上改。《了凡四训》上说:“过有千端,唯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很大的道理了。所有的过失都是心的一种产物,如果心不动,不产生恶。凡是恶念、邪念一产生的时候,当下就能够意识到,能够把它制止,是最高明的改过的方法。“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不怕你念头生起了,邪念恶念生起了,一般的人因为以前的习气而不生这些恶念,确实是很难,这些恶念生起并不怕,怕的是你让它连续不断,你一生起就马上有觉悟,马上能够转念,是最重要的。“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种种的过失,不必要一桩一桩地去想、一桩一桩地去改,凡是有恶念生起的时候,马上就能意识到,当下就能够制止,是最好的。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一心为善念念为了利益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国家,不是为了自私自利,就是一心为善。如果你还夹杂着私利在里边,善念就不纯,有夹杂。“正念现前”,“正念”是相对于邪念而言的。“邪念”当然就是错误的观念、见解、行为,这种错误就会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有伤害。从心上改是最高级的改过方式。

真学,真做,止恶改过,志诚感通,真实受益受用。

 

7.范爱红学长

一、大忌知身之恶而不改也,以贼其身,乃丧其躯。有行如此,之谓大忌也。

1、没意识到过恶的严重危害;(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自己志向不坚定,改过的愿望不确切;(古之成大事者,不有超世之才,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3、身边没有好榜样;(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一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

4、孝敬之心没提起;孝心和真诚心提起来了,吸毒犯罪的人就能“知过而改”

二、改过要发3心:

1、羞耻心;(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尔。)

2、畏惧心;(中国古人畏惧世间法,又畏惧天理;现在的人不信因果,无法无天,灾难不断。)我们一定要“抑恶扬善”。

3、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愤然振作。”

三、改过之法:

1、从事上改,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不杀生,不害人;

2、从理上改,嫉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3、从从心上改,过有千端,唯心而造,我心不动,过安从生?

 

8.侯云云学长

感悟:改过,从心上改。简单而效率高。提高警觉性。[合十][合十][合十]提升觉照能力,智慧面对事情,不至于慌乱。

 

9.李幽铮学长

改过,从心上改最快。而从心上改关键在于修炼自己的慈悲心。在起心动念处,在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

 

10.李桂华学长

人有过失而不改,确实会给自己招致灾祸。比如说贪财贪利、贪名贪色、贪吃喝玩乐等等,任何一个贪字走得太过分,都会给自己还有家人招致灾祸。

如果你的心如如不动,不产生恶念邪念,总是一片慈悲、一片善意,这样就不可能产生过恶了。所以凡是恶念邪念一产生的时候,你当下就能够意识到,把它制止,这是最高明的改过方法。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不怕你这个过失的念头升起来了,就怕你不能够觉察,就怕你觉察的太缓慢。所以我们学了这改过的方法,再发了改过的心,那无论是什么样的过恶都能够一一更改,这样成圣成贤就不再是难事了。

感恩各位老师学长!

 

11.丁国花学长

《过而能改,是为过矣》学习感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需日日改过,“勿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改过迁善才能日日新。

我们之所以有恶不能改,那是因为:

1、没有意识到作恶的严重性;

2、没明白为什么要改过;

3、身边没有好的学习榜样;

4、身边没有好的学习榜样。

改过要求发3心:

1、羞耻心,一个人做错了事要知道羞耻,才有可能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2、畏惧心,对父母师长怀有敬畏心的人,才有可能如履薄冰不敢犯错或处处小心减少犯错。

3、发勇心。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及时处理。

我们改过要从心上改,只有发真心要改的过才能真改,并从此不再犯。

我们自己日日改过迁善,孩子们看在眼里就能越来越好。

感恩一切!

 

12.闫春晖学长

古人说,勿以恶小而为之,何况大恶呢?人生最大的过恶就是——明知有过而不改。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明明知道有过而不能改,也是灭家亡身的因。

能不辱身,便是荣亲!不能改过的根本就是没有孝敬之心。孝是中华文化根,一个没有孝敬之心的人,又何谈学习传统文化?我们都以圣贤人为榜样,学习传统文化,唯愿有朝一日,终成圣贤,而圣贤人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圣贤人知过改过。听完这一讲我们知道了目前我们最需要要落实的就是——改过,参照教授讲的贪名、贪利、贪财、贪色、贪吃喝玩乐,以羞耻心,敬畏心,勇猛心进行逐条改正,过能改,归于无,愿我们共同走在不断改过的路上,彼此勉励,不断完善。

 

13.刘天宇学长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都会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但我们也要注意,古语说得好,“勿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改过迁善才能日日新。

我们之所以有恶不能改,那是因为没有意识到作恶的严重性;没明白为什么要改过;身边没有好的学习榜样;

所以针对这几点,我们要认识到恶的本质,如何修身如何养心,如何发现别人的闪光点,然后来督促自己,去实践去认识,去调整自己。

 

14.郭艳华学长:

一个人的立志尤为重要,但不合乎理的一切改过更尤为重要,各种欲望少了,时刻反省自己今天哪里做错了,话说错了,每一个念头都是利他人的,每说一句话都是利他人的,无论做什么也都是利他人的,对一切人事物都要有敬畏之心,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提升自己,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时刻提醒自己。

感恩刘教授!感恩老师!感恩学长!

 

15.王雪琴学长:

关于改过,我似乎一直在做,但还是像刘老师课程讲的那样,我不够勇猛精进,总是打鱼晒网的样子,我最近发现自己每天坚持听德育故事,坚持读书,坚持晚上反思自己,心境真的能改观。我们真的需要互相提醒,互相鼓励才能时时进步。

 

16.高志新学长: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为什么不能改过呢?主要有四方面原因,第一,没有认识过恶的严重危害!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第二,改过的志向不坚定!改过的愿望不迫切!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第三,不能改过,是因为身边没有好的榜样!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什么样的环境特别重要!第四,不能改过就是一个人的孝敬之心没有提起!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孝心,感恩心,责任心!

如何改过呢,在《了凡四训》上改过要发三种心。第一种心,就是羞耻心,第二种心,就是畏惧心,第三种心,就是勇猛心。除了这三种发心还有三种方法,第一从事上改,第二从理上改,第三从心上改!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受教了,改过的路上,每天进步一点!感恩刘教授,感恩各位老师学长!

 

17.李晓宁学长: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是每个犯错的人都会在心里说的话。是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后一句是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不是不可以犯错,但是也要有改正的勇气和决心。

改过我们需要有羞耻心,畏惧心,勇猛心。人知耻而后勇,做错事感到羞耻,那么他就具备了改过的最重要的条件,没有羞耻心就不会改过。畏惧心,改错后知道害怕,害怕某种惩罚,或者害怕一些其他的东西,这也也能改过。最重要的是勇猛心,要一直坚持改过,不要怕别人看不见,你改过成长的是你自己和别人没有关系,你是你人生的主人而不是其他人,你人生幸福的钥匙应该握在自己手中。

改过我们可以从事上改,理上改,心上改。每次改过都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心上改过是最彻底的改过方式,我们不断学习圣贤文化,提升自己的认识和自身修养,今天过,今日改。在改过的路上不断成长,感恩刘教授,感恩各位学长!

 

18.荣凤玲学长:

感恩刘教授!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则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所以改过要发耻心,发畏心,发勇猛心。依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三种改过方法。“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小者如芒剌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

 

19.严银香学长:

“大忌知身之恶而不改也,以贼其身,乃丧其躯。有行如此,之谓大忌也。”财、色、名、利,任何一个贪字走得太过分,都会给自己还有家人招致灾祸。

反省自己确实是没有认识到过恶的严重危害。

自己的志向不够坚定,所以改过的愿望不迫切。对自己要求不够严谨。

《了凡四训》上讲的改过要发三种心。羞耻心,惧心,勇猛心。反复听老师的课也自检真的是需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

“过有千端,唯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还是要从修心上下功夫!虽然不容易,但意志坚定我想一定能看到进步的曙光。感恩老师。

 

20.成晓鸾学长:

人有过而不改,会伤身心,会招致灾祸。

一:人不能改过的原因是:1没有认识到过恶的危害。2自己志向不坚定,改过愿望不迫切。要立志向尧孔这样圣贤人的志向。3身边没有好的榜样。我们要多读经典,亲近圣贤人。4孝敬之心没有升起。

二:要怎样改过?

发三种心。1羞耻心2畏惧心3勇猛心

三种改过方法。1从事上改2从理上改3从心上改。

我的过失很多。我也认识到。有时,就控制不住脾气了。那是自己志向不坚定啊!发心不够啊。以前常常听师父说,要好好发心。现在听了刘教授的课,更明白发心重要性了。

过有千端,唯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好好发心。感恩书院,感恩刘教授,感恩辅导员和诸位学长。

 

21.吴萧晗学长;

感恩教授,这一篇学到,古人志向,成圣成贤。讲述了有过不改的四种原因,告知发三种心,讲述方法,落实到心上改。过有千端,唯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落实落实。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