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文章
《群书治要》两年研修班第一学期 第9周听课感悟分享
2021-10-09安徽国祯书院

课程:《品读<群书治要>》第17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1.辅导员: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心法领纳了,平时生活中时时记得用上。烦恼现前时,问问自己在贪求什么;事情没有达到预期,问问自己有哪些地方欠考虑不周到不如法;与他人相处出现矛盾摩擦时,问问自己是不是态度不够好,有没有傲慢,是否耐心不够,或者没有体察到对方的心境;遇到恶人恶事或者看不惯不顺眼时,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相同的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表现不同而已,或者自己是不是不够大度不够慈悲;当身边亲友不听劝告时,我们能不能立刻生起一念心“是自己的德行不够,不能感化他,要尽快修身提升自己”;看到社会不良现象时,除了感叹之外,我们有没有生起勇于承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总之,一切时一切处,这句心法都可以用上,我们常常这样练习,久了就能入心,遇到境界时就能立刻提起,这样就能得真实受用,功夫也自然得力。一起努力。

 

2.吴迪学长:

刘教授举好多古今的例子,告诉我们什么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阐明无论什么身份地位,遇到不如意的事都要反省自己。遇到事情要向内求,改变自己的思想言行,自我检讨。刘教授举苏东坡和佛印禅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切外境都是心的显现,佛印禅师内心清净无为看谁都是佛,苏东坡分别心重看佛也不是佛。所以当我们整天抱怨工作不顺心,同事不好相处,孩子不听话,夫妻关系不好等等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反观自己。正己不求于人则无怨。水结晶的实验告诉我们,人的念力是多么的重要。当人有善念结晶就是美丽的;当人心不善,结晶就是丑陋的。放弃怨天尤人的心态。德未修,感未至。相信随着我们不断的学习传统文化,不断的提高修身的功夫,改过向善。不久的将来一定会事事顺心,事事如意。

 

3.郭艳华学长: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任何事情都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所有的外在的环境和人事物都是自己感召的,身、口、意,每一个念头都是有能量的,和一切人相处时,都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问题,不怨天尤人,反省自己,各自责,天清地宁,所有遇到的人或事都会很顺遂。感恩刘教授!感恩老师!感恩学长!

 

4.荣凤玲学长:

通过者尧舜禹汤古代帝王处理政事治理天下和百姓生活中各自责与各相责的点滴故事,告诉我们“行由不得反求诸己”带给我们的“无为而治”的善果。内观自己的行为举止,看到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为不够,看到别人的不善还是因为自己的心不善,《水知道答案》告诉我们,自己的心里有什么,感召来的境缘就是什么,所以一定要改自己的心念,就像教授本节课程最后所说“正己而不求与人则无怨”。

 

5.卢凤宝学长:

晚上好!从各相责到各自责,再到加强自身修养,最后是修德以至感通。刘教授层层深入敦敦教导我们如何才能做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惭愧的是,我们都是在最底层——各相责。遇事往往首先是想到对方哪里做的不好,用人我是非的观念来观察世界,并且这样与这个世界相处。从各相责到各自责,这一步已经很难。知耻近乎勇,我们要勇于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勇于认识到自己的弱点,这是修学的起点。

感恩!

 

6.夏小荷学长:

我忽然之间释然了,原来都是我的错!过去多年,因为从小受到继母暴脾气的伤害,我总有点自卑,还有点怨天尤人等情绪,再次听了刘教授的课,好像阴云飘散,阳光照耀,心情顿时爽朗起来!我要像古圣先贤学习,“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精神,自尊自立自强,知道“德未修,感未至。”“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还要学习大舜的“事天”精神和汤王的“罪在朕躬”的精神。勇于面对挑战,担起责任,提升道德学问,并时常反省自身。“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感谢师友陪伴心灵成长!一起加油!

海阔天空,万里无云。慈悲如海洋辽阔,智慧如光芒万丈。

 

7.王雅昭学长:

非常感恩刘教授的精彩讲授!附图是后学刚刚听课边听边记的笔记[合十]这节《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老师先从“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给我们开解为什么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然后用尧舜禹汤反求诸己治国的事例进一步开解要有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责任意识。再从三方面说明强调“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重要性:1.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2.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养不够;3.德未修,感未至。结合具体事例理事圆融的把“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深刻道理非常细致地讲授出来。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否对老师讲的话明白了,明白几分,当面临境缘时是否能够不怨天尤人,而是罪在朕躬,反求诸己。正己而不求于人,明白这里面的深刻道理,从内心中无怨,修养自己的德行,不因不能感动他人或者改变境缘而丧失信心,而是不断的期许自己,继续加油努力。学生体会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人,不要把所学的道理用在别人身上,学的都是用在自己身上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是这样反求诸己。但是当别人遇到问题困难了,我们不是上来就拿一大堆道理压人,因为我们并不是当事人,很多事情的发生并非一朝一夕,如果我们不能真正帮助对方解决当时的困境,缓解他人的压力和情绪,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心都不是再以理强压。理再通,情不通,会让人非常排斥,唯有反求诸己,修自己德行和智慧的功夫。这也是自己曾经的过失行为,当自己体会到的时候就能感同身受了。没有无缘无故遇到的人事物,在境缘中历事练心,把所学用出来然后验证,才能越来越有信心。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因自己德行太多欠缺而难过懊恼,而是看到有很多要去用心下功夫的地方而内心充实,在落实过程中也更笃实。如此,必能天清地宁。感恩老师慈悲教诲。

 

8.孙秀蓉学长:

我们做事情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与人交往也难免有不周到之处。孟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意思是说,在做人做事上出现问题,就要自我反省,并且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孔孟所称道的尧舜禹汤等古代圣人都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楷模,而我们许多人平时的做法却往往与圣人背道而驰的。有了问题,不是反躬自省,而是怨天尤人,古人因此说,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刘余莉教授精彩解读《群书治要》中教导我们,加强品德信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多做自我批评。

 

9.韩欣存学长:

末学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每当遇到障碍,我心里会默念: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学会了反思。感恩老师学长。依教奉行。

 

10.刘艳霞学长:

刘余莉老师讲,“行有不得”有三个原因,对照自己来看,有一些体会:第一个原因就是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讲了夫妻相处的两个故事,很受启发。从大的层面上来看自己有“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观念,但是在最亲人的之间,还是会有一些小脾气出来。看到这两个故事,尤其再重温尧舜禹汤的故事,还是觉得自己需要更加的修炼。第二个原因就是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养不够。苏东坡的故事看过很多遍了,“你就是你的世界”。所以,自己是个怎么样的人,就会吸引和反照出来一个怎么样的世界。所以,要对自己的心念“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第三个原因就是“德未修,感未至”。《周易》上说“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反观这一点,如果自己德行还不足够,身边出现一些“行有不得”的事情,一方面是自己所“行”没有在“德”的脉络上,这也是“德未修够”的体现;另一方面,还是提醒自己回归到“因”,而不外求“果”。所谓,君子畏因小人畏果。

 

11.毕鑫学长: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这句话太令学生受益了。学生以前上学时可算是一个愤青。毕业参加工作了,对于不合自己意愿的事情总是生起怨愤之情,即使是学习传统文化之后,也时常指责别人,嗔怒怪人,尤其是在自己所行不顺之时。今天学习了这堂课才知道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太上感应篇》开篇即言:“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一切法由心想生”。以上教诲都含有“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意思。应时时谨记,从心开始修正自己错误的想法和言行。感恩刘老师!

 

12.胡丹枫学长:

感恩刘教授的谆谆教导,学生正在困惑到底什么情况要做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今天恰恰就听到了老师这堂课,使得学生的心境豁然开朗。我们自己都应该为当下所遇到的人,遇到的事情,负百分之百的责任。看别人不顺眼,其实就是自己德行不够,德未修,感未至,都是自己感召的。有问题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能怨天尤人,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感恩老师。

辅导员:“负百分之百的责任”!继续追问学长一个问题,做个探讨。有些时候,客观事实确实对方有错,法律上或者规定上甚至判定对方负全责,那我们是不是也负百分之百的责任?

胡丹枫学长:陶学长好,学生在听今天这堂课之前,我也困惑的就是这个问题,但听过刘教授的课后,我自己真的就能接受负百分之百责任这件事。法律和法则只是存在于理的基础上,但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人知道,有因必有果,自己种过什么种子,必然将来就会结什么果实。有些事情判断对错的标准不是以单纯的客观事实而是要用两个字,“事天去衡量,就是按着自然而然的规律自然而然的秩序,自然之道去治理,老师给举了例子,说到底其实也就是感召。

辅导员:确实是这样,自己负百分之百的责任!很难得学长能自己体会出来。理可顿悟,事要渐修!理上虽然悟到了,但真正遇到事情是不是真能这样想,则并非易事,需要我们不断历事炼心,最终真正做到并证得,这个时候这个理就得真实受用。我们一起努力!

胡丹枫学长:感恩刘教授,感恩学长,学生最近真的起烦恼了,不听老师这堂课真的连理都不明,更不用说去做。今天过后学生一定努力,修身正己!

毕鑫学长:辅导员老师好!学生有个疑惑,如果学生不听话、顽劣,这也是老师的问题吗?老师是应该去批评孩子还是闭门思过?学生愚顿,请老师开示。

辅导员:学长所问甚好,我们共同探讨,互称学长就好。这也是我刚才追问的用意,负百分百的责任,不是简单的自责,也不意味着事情本身责任不清晰,什么都往自己身上揽而自责。客观事情上我们还是要对事情对错非常明晰,当对方有错,我们能规劝尽量规劝,教育孩子需要批评甚至呵斥惩罚,只要孩子能接受能受益都是必要的。百分之百负责,是指在责任的承担上,是指我们的心境。即使对方有错,不看对方错,不责怪对方,责任归在自己,一是自己感召来的,二是自己德行不够感化不了。也正是自己有负百分之百责任的这个心,所以就会尽心尽力规劝帮助,对待顽劣的学生才会不放弃,才能有无穷智慧来应对,必要时批评惩罚都是源于自己负百分之百责任的这个心。所以,事上要讲对错,不能没有是非判断,但心上没有对错,都是好人好事,一切都好,只有自己需要改过需要提升需要负责!

还有一点,往往事情对方确实有错,但自己肯定也有错,即使对方错99分,我们只错1分,都要把那1分找出来予以修正,而对方的99分错不放心上,不责备。我们就对自己的1分错负百分之百的责任。

毕鑫学长:万分感谢辅导员学长的开示。学生十分受用,解除了一直困惑学生的疑问。十分感恩辅导员学长!

辅导员:感恩学长善问善学,我们共同探讨进步!

 

13.王莲梅学长:

感恩老师。今晚《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课程,都是智慧,古人的遇事、处理方式,无一不是“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我们遇事,倘若可以反省自己,警醒自己的不足,冲突和对立就不存在了。在现实中,常会有控制、自以为是的习性。要时时警惕。遇事,自己的修养要够,“给予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思念母亲。一辈子不容易,继续要讲学习到的运用到真实生活中,多体谅。感恩老师。

 

14.荣凤玲学长:

我们要负百分之百的责任,因为是我们的心念变现出的事情的好坏对错,“人之初,性本善”,自性当中空无一物,又何来对错。法律或者规定上判定对方负全责是按照生活中是非善恶的标准来判定的。末学愚见,仅仅探讨,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15.冯继红学长: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人生应有的正确处世原则,做到了:夫妻之间能和睦相处;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事情未达到预期目的,首先想到自己做的不够好,德未修感未至,没能感动于人,不该去责备别人。一切都是我的错!

学习圣贤的教诲,任何时候都依教奉行,时时提起正确的觉悟,正确的观念,一门深入且长时熏修,以感恩换抱怨,不怨天尤人,修身改过!

感恩学长们的分享。感恩我所遇到的一切!

 

16.高志新学长:

学习心得:主要有几条,1.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2.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3.德未修,感未至。凡事换位思考多从自身找原因,以身作则,多去内省,端正自己不去指责要求别人就不会招致怨言,正已而不求于人,则无怨!刘教授的众多例子再次给我们已警醒,感恩刘教授。感恩各位老师学长。

 

17.周琳学长: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遇事不顺,先问问是不是自己德行不够,不要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先做人后做事,只要自己德行够了,做什么事都会顺利.所以要多做好事,多积福,放平心态,不骄不躁,遇到好事.不骄傲不自满,想想自己是否真的如别人夸的那样优秀,遇到挫折不堕落人生不可能事事顺利,要有一颗平稳的心,面对大事小事都沉着冷静.也不要将错推给别人,自己要对自己负责,多反思自己。一笑而过是最好的心态。

 

18.闫春晖学长:

感恩教授智慧妙语让我们知道痛苦烦恼不顺的根源——自己。任何对境都是自己内心的显现。所遇的人、事,都是自己内心的感召。所谓不如意的境遇,都是自己“德未修,感未至”而已,要不怨并时时反省自己的过失。

 

19.李桂华学长:

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德未修,感未至。正已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人往往遇到事后,怨天尤人,不从自身找原因,责任全对给对方。最常见的就是夫妻关系。家里有一点差错,就说对方的一万个不是,或自责,都不会静下心来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错在哪里,错在谁,之后客观的去处理事情,以求完美解决。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休养不够,所以要不断的提升自己,修身修心,感召好人好事!顺风顺水,顺心顺意!感恩教授的开市,感恩各位老师学长的付出!学生愚钝请多多指教。

 

20.李晓宁学长: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学习心得:九月是开学的第一个月,本来学校事情就多,加上一年级的班长因为学籍问题转学了。一开学顿时压力山大。在第一大周感觉干什么都不顺,发了好大的脾气,我们班有一个学生甚至还问我,老师你怎么了怎么脾气那么大。我还吼了他一顿。这次过后我开始反思,为什么不重新开始,这也是锻炼自己的能力呀!心态转变后,我开始了班级常规的培养,进餐厅,回宿舍,上自习课等等,教室卫生不达标,没有关系,教他们一周,和他们一起做,总会达标。这样两大周过去了,我们班的卫生基本上没有扣分,就是进餐厅还有个别学生跑之外,一切如旧。通过这个月,我知道我是自己的主人,我应该抓住自己快乐的钥匙。我应该先改变自己,才能改变我的境缘。一定要知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21.马香青学长:

老师说境缘是人心的一种反映,看别人不好其实是自己内心有问题,是自己带了有色眼镜去看人。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以后要以此为准,端正自己看人的心。

 

22.李幽铮学长:

老师讲的尧、舜、禹,还有唐太宗以身作则,遇事反求诸己的事例让末学很感动,在敬佩之余也正视自己的不足,但同时也接纳现阶段自己的不足。老师讲的是我们都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但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修行的路上,很多学传统文化的家人可能都会太急于做到事事“反求诸己”,结果欲速则不达,反而变成了拿“道”卡自己,从而丧失了继续走下去的信心,这也是需要提醒注意的。总之我们要立定目标,但用自己能接受的方式来进步。个人一点感受,如有不对,请批评指正。

辅导员:学长体会的是,我们共同探讨。会不会用和起不起作用是两回事,起作用得真实受用那是功夫,这个急不来,需要历事炼心一步步来,但平时生活中遇到事情会用上这句心法则是必要的,这个不存在急不急,得立刻学会用上,常常练习。用多了,练久了,自然就能用上力起作用得受用。

比如与人发生冲突,就要立刻想到“反求诸己”,但可能烦恼还是很重情绪很大,也找不到自己的问题,这个我们就不用过于着急,接纳自己现在不好的状态,但也不能就此放过,错失良机。等情绪缓和下来,再来“反求诸己”,只要不放过问题,真诚心想找出自己问题并改过,加以时日,定能找出来。很多时候,都是无意间答案自己出来的,比如读经时听课时,不定什么时候就找到答案了。

知过方能改过,找到自己问题了,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加以对治,进而修正过来,那这一关就过了,对应的境界就不会再出现,德行和心境都会提升。修学路上有非常多的考验和关卡,就得这样过五关斩六将一关关过。

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都是内学,都得在心地上这样下功夫。心法得在生活中常常用上,不能急于求功夫得力,但也不能不去用。个人体会,欢迎交流探讨。

 

23.叶绍忠学长:

回想曾经自己遇到的许多不得志、不成功的事情,总会埋怨别人不理解,不体谅,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但现在细细品读老师的课,究其原因,终于看到了是自己的问题,不是能力不够,是自己德行不够、眼界不够、格局不够,看待事物认知事物就会有所偏差,就会把不成功的原因归于身外。真是莫大的惭愧。督导员每日在群里分享的: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说的真好,这就是在修行,在落实。

末学谨记:

第一就是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

第二就是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第三个原因就是“德未修,感未至”。

 

24.侯云云学长: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行有不得,是没读懂自己,也是读懂自己的助缘。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人心。相处多年,不一定彼此懂得,只因不懂自己。感恩戴德。

 

25.吴萧含学长:

感恩刘教授,感恩学长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此篇学习触动很大,小时候也读过圣者感天动地的故事,时时认为是神话。匆匆数年,把看到的社会上诸多行为的认为就是应该那样,不知大道,糊里糊涂,烦恼不知为什么。教授对于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讲明了对质的良方,讲明了烦恼、混乱的根源,各相责,天翻地覆;解决的办法,各自责,天清地宁。进一步说到修养,看别人是什么实际是自己的心,再看周围环境德未修,感未至。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这些将心如灯点亮,随着大家的分享,陶学长的引导,更加明确了如何落实。感恩大家!

 

26.白羽学长:

感恩老师慈悲引领!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遇到了什么境缘,全都向内观,万法唯心,从自身找原因。但真的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遇事炼心,很多时候是没过关,生烦恼发脾气了,然后很懊恼,再继续下一次的历练。还是自己的心量格局不够大,陷到事情里了,没有时时提起正念,所有的事情都是帮助自己改过提升的,都是最好的安排,感恩所有的遇见!

 

27.梁嘉城学长:

在做事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与人交往不顺利时要做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尤其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出现分歧时一定不是其中一个人的原因,双方都有不周到的地方,在这时我们就应敲响警钟,不要把责任和过错推到别人身上,哪怕这件事他人做的不对,也应在自身找原因,苛责己,不责人。这并不是说要委屈自己,反而是通过自省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做到更好的自己。

 

28.袁媛学长:

《周易》上说:“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圣贤的教诲都被他们在生活中给践行出来了。孔子称赞舜说:“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舜治理天下的方法是“事天”。“事天”就是按照自然之道去治理,正所谓“召之类也”,就是自然感召的道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凡事找自己的不是。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

读了这些圣贤教诲,要经常提醒自己要去力行,做到才是真学。

 

29.张灵学长: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对于我来说真是真是改变我家庭的一句经典。我本性好强,婚后和先生的相处,矛盾不断,从来都不认输,有时吵架都会冷战很久。好在后来接触到传统文化,才让我学会自我反省,也改变我和先生的关系,即使再有摩擦,也会很快化解。“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与人相处时,只要时时反省自己的言行,就会有更顺畅的人际关系。感恩老师谆谆教诲。

 

30.王雪琴学长:

学习这一课之前,我遇到问题就会下意识想到或者看到这都是别人造成的。然后再想,我自己哪里错了。我昨天无意间翻看了我和一个朋友半年前的对话,我们因为一件事情有一些不愉快,我们的归因超统一的都归因于对方!我现在再看,发现我其实可以做得更好,如果我一开始就先从自己身上归结原因,大概我们的感情,事情的解决都会完全不同吧!我很后悔,现在觉得我该早点学习到这些经典才好。我现在会有意无意将我做学一点点用出来,用于工作、生活及我的思维问题上。

 

31.刘天宇学长: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意思是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应该反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是一个不会果断拒绝别人的人,可能通过其他表述来表现自己的想法,因为某些事情,我用自己的方式去沟通,但效果不大,近日通过学习和沟通,事情有所成效,反观这件事,词不达意言不由衷为了怕损害情谊而作出的让步,在对方看来可能就是默认,而我认识到,也许早点明确会更好的保护情谊。

在面对处理一些事情我要学会反思自己,也需要多学习多受点拨才能认识到问题根源所在。但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有些工作问题不能得到也要学会给自己找理由,让压力找到一个出口。两者相辅相成松弛有度才可以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

 

课程:《品读<群书治要>》第18讲《君子四重》

 

1.辅导员:

举止言行都要庄重得体,这需要平时生活中点点滴滴处提起观照并时常练习。其关键点在于慎重的存心,一言一行都不可不慎,独处时都需要慎重,大众场合就更要慎重。而要想在大众场合下能做到庄重得体,就得从独处时练起,从每件小事做起。

 

2.荣凤玲学长:

感恩刘教授!重言,重行,重貌,重好。

1.重言。凡出言信为先。中国古人也说“君无戏言”。“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扬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讲话也要有讲话的艺术,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出口六月寒”,我们要隐恶扬善,传播正能量。

2.重行。行为庄重就显得有德行,赵匡胤居安思危的行为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社会上下都以简朴为风。宋仁宗想吃烧羊肉的故事也彰显出他“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的德行风范。

3.貌重。貌重则有威,行走时要稳重,“步从容,立端正”。目要平,言要寡,声要静,头容直,要端正。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4.好重。好是嗜好,“游于艺,据于德”。学生边听老师讲课边对照自己平日里的一言一行,完全与老师讲的相背。说话快,干活快,走路快,心总是不能静下来,行为总是不能缓下来,即使是去散步也跟赶路似的。。。所以在细节上就会有很多欠缺,有时候学生也在问自己,这么快干什么,慢点,再慢点!其实当心静下来的时候,反而不容易出错,否则就是“事勿忙忙多错”“十差九错只为慌张”的验证。有时候学生也在观察,生活中慢慢悠悠的那些人,他们也没耽误什么事啊,所以就告诉自己你这么着急干什么?!但是观察归观察,做起事来还是照旧!习气真是重啊!

 

3.王雅昭学长:

非常感恩刘教授的精彩讲授!附图是后学刚刚听课边听边记的笔记[合十]君子四重:重言、重行、重貌、重好。重言:凡出言信为先,君无戏言的典故告诫我们说话要慎重。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说话的艺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重行:行重也有德。通过赵匡胤教导公主,穿衣忌开奢华之端和宋仁宗忍口腹之欲,心怀仁慈不忍众多杀戮等谨慎节俭的例子,告诫我们一举一动的谨慎背后都是德行的涵养。重貌: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告诫我们要养成稳重的习惯。重好:好重也有观,通过游于艺都是培养一个人的定力功夫。通过赵盾恭敬容重感动杀手的事例告诫我们言行容好都要保持庄重,久而久之就自然能令人肃然起敬。君子不重则不威。感恩老师的辛勤教诲在伟大祖国的72岁生日之际,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愿圣德之教早起复兴起礼仪之邦的大国文明,奠定代代相传的道统,成为开万世之太平的坚固基石。

 

4.夏小荷学长:

《君子四重》学习心得。听了老师的讲座,对比之下,差距太大了。“君子不重则不威”,我要努力学习“君子四重”的态度,注意“重言重行重貌重好”。并且特别要做到“隐恶扬善”、稳重、端庄、养成好的爱好,努力进德修身,追求道德学问,并尽力笃行。向圣贤君子、老师大德们致敬学习。

 

5.范爱红学长:

大家当下好!学生吕范和谦现在大家分享《君子四重》之心得体会。每每听到刘教授把老祖宗的智慧娓娓道来,学生都有一种无法表达的喜悦。看看的咱们祖宗的智慧,再看看他们的一言一行,学生实在是无地自容,很多的时候我会认认真真的反思自己如今的我们为什么多灾多难,没有了人该有的样子。“严重有法、行重有德、貌重有威、好重有观”,“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手容恭,足容重,目容端,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口容止,声容静。”刘教授还讲到以前孩子从小就读《小儿语》“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不才学生现在也在读诵《小儿语》、《续小儿语》,因为学生感觉自己太缺乏基础。当末学开始读的时候就像刘教授今天课讲的一样,让学生“如雷灌顶”。我总是庆幸自己今生能为“中国人”自豪,我更为今生能够遇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而高兴,因为中华的优秀文化使我迷途知返,如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感恩我的祖国、我感恩中国共产党,有国才有家,有党才有我们的幸福生活。借此机会我也真诚的给我们提供这个学习平台的“国祯书院”道声“谢谢您”,感恩一切!愿我们伟大的祖国越来越好!

 

6.袁媛学长:

孔老夫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古人讲君子四重,指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言重则有法,言语庄重,就会为人所效仿。行重则有德,就是说我们的行为很庄重,就会显得有德行很稳重。“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谨慎,因为它能够为人所效法。貌重则有威。也就是我们的容貌庄重,显得有威严。好重则有观,这个好就是指嗜好,中国古人从小学习的是琴棋书画,这些嗜好都很高雅,都有可观之处,而且重要的它是能够培养一个人的定力。古人说游于艺,什么叫游于艺呢?也就是说你这个艺深入到一定层次的时候,都是和道相通的,都是在培养一个人的定力。这些都是教导我们在言行貌好等方面都要学其庄重。今天“君子四重”的学习让学生再一次折服于古人的智慧。同时,古人智慧都是围绕一件事展开,就是如何修心。四重,言重、行重、貌重和好重,无不处处体现出恭敬心。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处处恭敬,处处受益。生活中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者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受到尊敬受到爱戴。原因在于这些长者自己平时的恭敬心潜移默化地培养出来了一种气场,这种气场让人能够自然而然地让人心生恭敬。

 

7.郭艳华学长:

《君子四重》学习心得: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这四重太重要了,在自己身上找,哪里没做到,言行举止对于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在众人面前重要,自己独处时也尤为重要,时时刻刻都有一颗恭敬之心,去善待身边所有的人事物,时刻反观自己哪里需要改正,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感恩刘教授!感恩老师!感恩学长!

 

8.严银香学长:

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力贱得人敬,口贱得人憎。”言语庄重除了与他人之间要注意,作为父母更应该在孩子面前庄重,这个确实很重要,现在走路上都可以经常听到小学生很小就口不离脏话,话把子。这都和父母平时在家里言谈有很大关系。行重则有德。习主席一家就给我们了示范,家教从不浪费粮食。我每次有剩一点的饭菜时,以前都是没感觉的就扔了,其实太造业了。忏悔以前的过错[合十]。现在如果做饭择菜都会想到“习主席家都节俭,李世民身为帝王还要将掉在地上的米粒捡起来吃,海贤老和尚摘菜不丢青.....”我的德行还差太远更应该从点滴注意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习真的使人明理,从心上修,事上练,时间久了自己确实各方面都在不断地改变,非常感恩老师慈悲教导。

 

9.王海峰学长:

大家好!在国庆佳节之际,我们仍然能够聆听刘教授和各位老师给我们分享的精美课程,让我由衷感到荣幸!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幸参加国祯书院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让我收获满满。走进传统文化学习课堂,感受我们祖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无穷智慧。通过学习增强了我做人处事的自信,接触传统文化学习,让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倾听刘教授和各位老师讲课,我如沐春风,君子“严重有法、行重有德、貌重有威、好重有观”,“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手容恭,足容重,目容端,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口容止,声容静。”体会中华文化的智慧,让我无地自容,十分惭愧,在平时的实际生活中,我自己真是“一身瓦裂”,与古人的修身标准的要求相差太多。幸运的是我有幸能跟随大家学习,努力从点滴改进,在思想上,对照标准,找准了差距,通过补修《弟子规》《小儿语》等,观念在一步步改变。在行动上,也明显有所改进,增强了面对问题的勇气,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敢于胜利的底气。

今天,走入了新时代,我将努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它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同时,创造性继承好优秀传统文化,做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实践者。最后,衷心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祝各位老师国庆快乐,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10.张晋宝学长:

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涑,立容德,色容庄。如果不学习传统文化,不读圣贤经典,不听刘教授的讲座,怎么能知道我们祖先对自己的要求有多高。总以为现代西方的文化代表着进步、科学,中国的传统文化代表着愚昧无知、封建落后,原来都错了。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突然感觉到夫子这句话是说给两千多年后的我听的。

 

11.李幽铮学长:

重言、重行、重貌、重好,其实归根到底是要让我们发自内心地说好话、做好事;同时修一颗清净心,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言行。而不是重礼轻仁,把言行貌好流于形式。

 

12.王莲梅学长:

君子四重:重言,重行,种貌,重好。言语谨慎,厚道存心,行重则有德。故事“岂可不忍此一夕之饥,而启日后无穷之杀戮”。听了为之一振~天子如此格物,求诛己。不单单是不贪口腹之欲,这是律己,树立榜样。一个念头,一个行为,都要谨慎。这些态度,值得我好好学习。

 

13.周慧心学长:

君子不重则不威,每一次听课都在刷新认知[合十]重言,重行,重貌,重好,深入生活中的每一个言谈举止,让我们更好的规划自己调整自己,宋仁宗的故事更是触人心弦,做为一国之君都不随心所欲,我们又怎么敢造次,日日反思日日改过!感恩刘教授细致入微的讲解。

 

14.吴萧含学长:

每一次的学习,都如同灯照亮周围,时时对照,时时谨记。良言一句暖三冬,恶口一句六月寒。君子重言,重行,重貌,重好,从不同表现审查自心,对照心之差距,时时反思,日日改过!感恩刘教授的讲解。

 

15.冯继红学长:

古代君子人重言、重行、重貌、重好;为世人树立了效仿的榜样。言重则有法:我们讲话要慎重,有厚道存心且隐恶扬善,传播正能量引导大众懂得真善美。行重则有德:行为要庄重谨慎,是有德行的表现,存仁爱之心,做到“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貌重则有威: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立容德,色容庄。行走坐卧均符合威仪且做到恰到好处。好重则有观:嗜好要高雅,有可观之处,它能培养人的定力。“君子不重则不威”,教导我们言行貌好等方面要学其庄重,自已平时要用恭敬心,潜移默化培养出的一种气场,久而久之会受人尊敬与爱戴。以上是末学的浅知陋见,垦请学长们批评指正!

 

16.梅长智学长:

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这些无论是在各行各业的人,要对照起来,都是需要注重加强的。传统文化是教育的根本所在,这些能够做到做好的,在生活中工作中都会受益,而恰恰是很多的时候我们功夫下错了地方,没有重视这些做人做事的基本的内容,事情就不容易成功。讲到“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走也要有走相,睡也要有睡相”,这是古人把教育文化融入到我们生活之中的教育方法,只是今天我们很难在生活中重视起来并做到,自己在改变这些做到这些的时候也很难,因为这些看似外在的,也是内在的,心有规矩,外在的礼仪自然容易做到。心中无有规矩法度,这些外在礼仪就很难坚持做好。日常中修习这些礼仪,能够坚持做到,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我们内心很难看到具体的状态,这些礼仪性的内容确实很容易看到看清我们自己,抓住基本的这些做起来,便是一种真功夫。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如果通过善巧方面的方式方法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播奉行,文化文明社会风气会在潜移默化中好起来。感谢刘教授的教诲,感谢各位学长的指引。一点浅见,请多批评。

 

17.张灵学长:

君子要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这让深深感到,在生活中,作为父母更要重言,重行,重貌,重好。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时候我们在外面可能会很注意自己的言行,可在家里就没那么在意,作为一个君子之人,应该像赵盾学习,时时刻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18.叶绍忠学长:

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这就教导我们要从言语、行为、容貌、嗜好等方面都要保持庄重,久而久之自然令人肃然起敬。回想起,我们也接触到有很多德高望重的长辈,他就往那一站,就感觉有无形的威压,让你不得不从心底上有恭敬心,所以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受到尊敬受到爱戴。学了君子四重,才知道,原来就是因为这些长辈自己平时的恭敬心潜移默化地培养出来了一种气场,这种气场让人能够自然而然地生起恭敬之心。这就是孔老夫子所讲的:“君子不重,则不威”。

 

19. 刘天宇学长:

“君子要重言,重行,重貌,重好。生活是面镜子,遇到的人处理的事情,都映射着一个人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自身的重言,礼貌待人不恶语相向,俗话说的好:甜言与我三冬暖,恶言与人六月寒。语言的力量不可忽视;重行,文人雅士百年风骨,都是一言一行一规一矩点滴塑成,画猫画虎难画骨,一个人由内而外的遵循自己的位置原则才可形成好的风貌;重貌,人的样貌是无法自身决定,但人的气质可以靠后天形成,也许肤色无法选择,但是整洁利落是可以自身打理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呢,表面注重仪表,内心有所信仰,那么‘貌’就是你自己决定的了;重好,梅兰竹菊、吃喝嫖赌,前者令人敬佩,有君子之称,后者使人避之唯恐不及,让人心生厌恶。有一个良好得爱好是一件好事,所谓人以群分,就像我们这个国学班一样大家心有所向,能够互相学习心得分享感悟来提高国学素养,但这个爱好也有度,不要让爱好成为原则的绊脚石,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