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文章
《群书治要》两年研修班第三学期 第3期答疑课交流分享
2022-05-29安徽国祯书院

1. 陶锐辅导员:

学长们好!今天我们继续来交流分享上学期考核中大家提出的问题以及师资班学长们的答疑,师资班学长答疑共24题,今天分享的是后10题,即15至24题。前14题主要都是有关个人修学和家庭的,后10题更多是关于社会问题等。再次将学长们答疑汇总分享给大家。那我们现在开始分享,后10题解答相对较少,每题就选择两三位学长的解答为代表。

 

15. 在幼儿园工作,大部分孩子都很好教导,哪怕有些调皮,有些磨人都可以,可有两名小朋友油盐不进,屡教屡犯,有反思自己是不是我没有做好呢?又很困惑不知道应该怎样教导才能有效?

 

学长:世上的人千差万别,各人的因缘也各不相同。作为幼儿园的老师,确实需要加倍的耐心去呵护孩子的成长。孩子们有的听话,有的不听话,也是正常的情况。这就促使我们加紧用功,在寻求帮助孩子的方法的同时,也促进了我们的进步,扩大了我们的心量,增进了我们的爱心。

每个孩子都是很可爱的。都是平等的。都是各有特点的。我们尽可能从“差生”的身上去发现他们的优点,以这小小的优点出发,多加鼓励、赞美,培养他的自信心,呵护他的成长。这就是“《学记》”中所讲的“长善救失”原则。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所以,也是对一个教师的考验。当我们能用爱心去平等地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我们自身也就成长了。这需要知识、经验和爱心,需要终身学习。像陶行知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需要教育者有无私无我的奉献精神。

 

学长:蔡老师课上提过,一件事情要讲到21遍,才能记住,从记住到做到还有很长的距离。因此,首先不能心急;其次,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第三,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困而学之,碰到困惑正是我们提升的机会,从经教中找智慧。

 

学长:我认为孩子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联系孩子的家长,和家长沟通,如果不是学校原因的话,应该和家长沟通在家里是否遇到什么事件,一个孩子的教育应该是亲师配合的,缺少了那一方面都是不可以的,比如在幼儿园很有规则,回到家里却很多人溺爱孩子,这样的孩子,就会知道家里和学校是不一样的,我们学校应该和家长加强沟通,保证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环境和规矩是一样的,这样才能教育出一个好的孩子。

 

16. 在生活中希望帮助一个同事一起成长,希望她作为家长尽快提高了,才能更好的与子女沟通,但是感觉我做的还不够,如何能在对自我进步上有具体的措施呢?

 

学长:有这样助人的心是好的。主要还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问题。首先自己要不断地学习和践行,让人家看到好榜样,也许她碰到问题的时候,就主动地来请教你了。要想更好地帮助别人,首先自己要“学而时习之”。身教重于言教。还要看时机是否合适。同事之间的关系也不相同,有的是上下级关系,也有的是平级的关系,有合作,也有竞争,所以,首先要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取得了同事的信任之后,“亲其师,信其道”,同事才比较容易接受“劝告”。这也许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耐心,需要自我的成长给她做个榜样。“影响”也是自然而然的,不必强求。最关键的,还是首先“修身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影响更多人)。

 

学长:末学分享建议可以把老师的课推荐给她听,都以学生的态度一起学习,两个人一起学习探讨分享自己的体会,互助互利,两个人进步也会比较快。

 

17.  我最近遇到一件事,刚好借考试来梳理一下。我在另外一个阳明心学的平台同时学习,最近平台出了新规,必须感召到三个人到平台学习才能升班。对于这么硬性的规定很多人接受不了,很多优秀的老师相继退出平台,我因为是志愿者一时工作无人接手,也在观望。我在想这个规定是真善还是假善?发心如果是想利益更多人来学习传统文化我认为是真善,如果是想扩大平台规模,提升自己的影响力那就是假善。平台让我们思考什么样的人需要学习,我觉得每个中国人甚至是人类都要学习儒家的学问,自己有问题的,生活痛苦的需要学习,家庭幸福的,各方面和谐的也需要学习,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觉醒,本可以上四年级为啥要一直呆在三年级混着呢?对于如何推广这一政策时,我们内心也有纠结,如果确实是觉得别人需要推荐给别人是真善,可是别人会不会从心底接纳?我的考虑也不知道对不对,很多老师就发了朋友圈,效果不甚理想,我把规则跟闺蜜和亲戚说了,他们为了我加入了学习,我觉得自己这是伪善,然而我心底是想乘此机会让他们了解一下传统文化,如果觉得不错就继续学,如果觉得不适合自己可以随时退出,这是不是太曲折了?

 

学长:改变不了的时候,我们可以智慧地善巧方便。不管对方的出发点如何,相由心生,心不一样,同样的事情,我们可以让它成为真善美。

 

学长:在快手平台有一位老师专门解决人们的烦恼和给人们治疗一些病症,效果也确实不错(类似刘善人讲病)。有粉丝20多w。老师在讲课和用一些方法治病的过程中是不收一分钱的,真正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但是要求粉丝们每天点小红心要点到100w。这一点,我就不是十分理解,为众生服务,为了众生离苦得乐,应该是无所求的,不应该有要求。应该是粉丝自愿点小红心,能点多少就点多少,这样才是真正的圆满。但是因为个人的一点意见不合就退出学习了,那是自己受损失了,继续参加学习有益的就吸收,不利的就当是提醒我不能这样做。

 

18. 为什么传统文化现在已经在全国有不小的影响范围了,就是不能早点进入青少年课堂呢?让他们也早点受教呢?

 

学长:以前末学也有这样的困惑,后来看到国家其实也在慢慢推行传统文化。比如古文所占的比重,在中学当中在提高;还有高校中在大力推行“思政专业课”等等。其次末学在提出这个问题时,也收到回复,就是要让我们首先做好自己,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学长:国家会慢慢的将传统文化列入青年课堂的,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用心学习,带给他人影响。从自身做起更好的传递正能量。

 

学长:因为工作的原因,我考了教师证,由此接触学习了现在的小学至高中的语文课本。知道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德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又根据国家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要求学校全面落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下,在许多仁人志士的推动下,国家已经把德育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列入了从幼儿到大学的工作计划中,要求各科教学都要融入德育教育,并号召家庭、学校、社会合力教育好下一代,同时构建学习型社会。

虽然如此,我们理想的目标和现实情况还是很有差距的。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好好努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民族复兴,有你有我——愿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为实现我们国富民强,民族复兴的伟大愿景做出自己的贡献。

 

19. 有孝才有忠,国家什么时候能把“孝”作为幼、小、中学生的思想教育重要部分?

 

学长:现在国家明确教育的核心目标是立德树人,“孝”当然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只是传统文化断层一百多年,恢复不易。先从自身做起,从自己的家庭做起。

 

学长:家风的传承比形式上的课程更重要,国家一直在通过大环境的改变增强文化自信,各种文化节目层出不穷,就像我们从小听的道德故事,都是潜移默化的文化课程。

 

20. 其实一个社会风气的好坏跟这个社会引领很重要。比如我们的媒体引领的天天关注今年考公务员,电视上《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们国人天天好逸恶劳。生活中同事们讲究的也是吃喝一气。这很不利于我们国家的长期发展,我们离发达国家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况且美国一直对我们有敌意,周边国家也是想坐收渔翁之利,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为何国家不大力引导,而不是仅靠“诗词大会”一点来引导人们喜爱传统文化?

 

学长:我们也要看到国家对传统文化从无到有的逐渐恢复的过程。在末学的印象中,我们的媒体并不是仅有《诗词大会》这一个节目引导人们喜爱传统文化,以前就有《百家讲坛》和《档案》,后来还有《朗读者》,再后来还有《典籍里的中国》等等形式多样的文化节目,还包括一些人物传记和中国历史的纪录片,评分都很高。其次,《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中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与美食,未学也没有觉得是天天让国人好逸恶劳的一个节目。最后,我们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者一定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不是曲高和寡,脱离群众。

 

学长: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有一大批君子和力行传统文化的人时,社会风气和媒体导向也就越来越正向。国家和领导人已在大力倡导,恢复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道路曲折,但前途光明,我们要充满希望。首先让自己成为一名影响众。

 

21.  既然传统文化这么好,《群书治要》中有这么多好的先进的治国理政的精髓,为什么英明的领导们就不能带头学习弘扬?带头去实行?

学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多次谈到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把《群书治要》中的理念应用在其中。在习主席的书架上,也赫然摆放着《群书治要》,习主席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所以说,我们的国家领导人还是带头落实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给我们党和全国人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作为我们每一个公民,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和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长:任何事情都有过程,而且习主席也很爱国学的文化呀!他老人家很多发言都很认同国学的,也正在带领我们学好传统文化,包括中纪委学习的内容《了凡四训》和《群书治要》,其实时间最能验证一切,凡事都有过程,我们作为先学者好好学,好好做,也是一个好榜样呀!

 

22. 现今社会环境的熏染,让我这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存出现阻碍。古代人读书立志是读书志在圣贤,可现今人们读书是读书志在挣钱;古人读书做官是为了能为民做主,今人读书做官只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就是要改变这一切,从我做起去影响身边的人,可又有多少人说和做是一样的呢?

 

学长:以前未学也有这样的想法,后来在跟老师学习和学长们的探讨交流后,知道“我是一切的根源”,不问他人做的怎么样,只问自己做的够不够?其次,末学在三年多的传统文化学习力行中,确实也通过自己的力行影响、改变了身边的人,那么我们就该坚信“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坚持用生命去影响生命即可。

 

学长:一切从我做起,我是一切的根源。别人没有做好就是我不好。所以不管别人怎么做,我只要求自己,不去看别人的缺点。至诚感通,总有一天传统文化圣贤教育,会开花结果,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23. 学生最大的疑惑是现今学习中国传统经典的人的生存方式是什么?古代人读圣贤书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有着非常清晰和美好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方向。现代的人读圣贤书,对高考用处不大。无财不养道,想要安心读书,首要富裕。学生目前的困惑在是不是只有身安才能心安呢?颜回的境界,难以体会。

 

学长:学长的困惑末学能够理解,但末学从周边所接触的很多学习传统文化人的经历来看,现今学习中国传统经典的人并不以读传统经典作为唯一生存方式,而是把它作为一门生命的学问,工作学习之余思考如何处理五伦大道,如何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的一门学问。其次并非所有的古代人读圣贤书都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因为科举制是从隋朝才开始的,在此之前,两汉是举孝廉制,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九品中正制。由此可见,在科举制之前,很多人读圣贤书都是为了“以文化己”,所以颜回那种境界就是自然而然的了。第三,科举制后,读圣贤书之人也有的是为了天下黎明百姓,也有的人是为了自己的高官厚禄,不足而论。至于身安与心安之间的关系,《了凡四训》就是最好的例子——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要想内外双得,就需要改过、积善、谦德。

 

学长:古人讲士、农、工、商。这个士就是读书人,是最受社会大众尊重的,排在第一位。因为他有清高的品德。孟子所谓的“无恒产而有恒心者”,他虽然没有恒产,但是他有恒心。他真正有学做君子、学做圣贤的心,这种心恒常不变。正是因为他有这种清高的品格,有学做圣贤的存心,所以特别受到社会大众的尊崇。无财不养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每一份财都用于养道,穿衣吃饭一切所用皆为为成就道业那就太好了。

我们现在社会和古代的社会有些不同了。过去是士、农、工、商,读书人摆在第一位,商摆在最后一位。但是现在社会颠倒了,是有钱的人摆在第一位,往往最受尊重,而读书人常常摆到最后了。但是上天的对他们排序是没有变的,大德必得其位,大德必得其寿,大德必得其禄。所以上天无亲,常与善人。上天不偏向任何人只是赐福于遵循天地大自然之道的人,他们都是大舍大得之人。他们舍不是为了得,但是顺应大道,上天自然会赐予该得到的。身安则道隆,圣人已经摆脱物欲的束缚,只要能解决饮食起居出行基本的条件他们就很满足,孔老夫子的弟子颜回,是所有弟子中最贫困的人,但是他也是最快乐的一个人。他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老夫子的弟子颜回,生活条件非常地艰苦,吃饭连饭碗也没有,喝水连杯子也没有,住在非常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堪忍受。说他这个生活条件太艰苦了,但是颜回怎么样呢?颜回不改其乐,他仍然是乐在其中,那么颜回为什么能够做到不改其乐呢?他乐在何处呢?其实他就是乐在道中。他活在了“法喜”之中,《论语》上也说,“君子忧道不忧贫”,他所担忧的和一般人所担忧的不一样。他内心充满了法喜,他体会了这种法喜的味道,那么对于物质生活,就没有太多的要求了。物质的快乐对于他们来讲已经没有太多意义,他们的乐趣在道上,世味哪有法味浓。

 

24. 物质生活愈来愈丰富,为什么人类的精神文明难以同步提升?

学长:富之再教之。人类的精神文明难以同步就是因为没有了传统文化的教育,人们的观念都停留在更高更强更快的西方价值观中。

 

学长:物质丰富,欲望也越来越大,面对的诱惑也很多,人心浮躁,所以要多学习传统文化,提升自己,助长定力。

 

学长:欲不可纵,人类如果骄奢淫逸,自然精神和灵性就会被欲望障住,所以很难提升。

 

师资班学长关于24个问题的解答就全部分享完毕了,再次感恩大家的提问和师资班学长们的解答,让我们以这种方式学以致用,将所学运用于平时生活工作中,也验证了圣贤文化是智慧,可以圆满解决所有问题。又得辛苦大家爬楼阅读了,欢迎学长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师资班谦组毕欣学长:

十分感谢辅导员的整理。学生是第23题的提问者。学生愚顿,拜读完解答后,仍有困惑。还望多多指点。学生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学习传统文化对当地学生的意义”。

首先,清代黄景仁的一首诗中的”百无一用是书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看来,清代的读书人也有类似的困惑。如何理解上面的这首诗呢?

其次,在解答中提到了”经典进校园“,在目前体制教育中,对”五四运动“的描述是反封建的,学生在网上找到一段论述如下:“但是近些年来社会上也对于五四运动进行了种种反思。例如南怀瑾先生就批评五四运动“造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学者唐小兵曾撰文《曹汝霖的“五四”记忆(外一篇)》,认为曹汝霖对五四运动中学生暴力行为的描述表示“这还算是一种比较价值中立的叙述”。他认为后来历史教科书里对“五四”的宏大叙述逐渐地建构了一个关于“五四”爱国运动的完整谱系,而在“五四”运动中发生的具体细节,尤其是当事人中间被暴力一方的记忆,似乎隐没不彰。”

鉴于以上因素,作为学生,不免会产生疑惑,一方面是读诵经典,一方面是要反封建,如何分辨“糟粕”和“精华”呢?

最后,在解答中一处借用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论述不敢苟同。学生上学时对心理学很感兴趣,但是对其理论多敢苟同,在学习《做孩子一生的贵人》的课程中,老师也就西方的心理学做了阐述。但是这样的现象也是可以理解,现在的教师资格考试中,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是必须要学习的。感兴趣的学长可以查询马斯洛理论的缺陷。

以上是学生拜读完解答后的疑惑,谬误之处,还请老师和学长多多批评指正。十分感恩!

陶锐辅导员:“百无一用是书生”,并非否定当书生,只是提醒我们作为读书人还得学以致用,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通过践行体会古圣先贤的智慧,并自己也能悟入而生智慧,否则学成了书呆子,空惆怅就不好了。最后不还有一句:“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关于“五四”,学长自己也已经给出答案,那段历史有其特殊的背景原因,历史也会给出最终的答案,我们不必再去纠缠不放。经典流传几千年,如果有糟粕早就淘汰了,更何况经典都是述而不作,从远古一直承传下来的道,怎会有糟粕?!我们学习传统文化,首先就是要对古圣先贤建立坚定的信心,莫因其他声音而动摇!那么对于一些历史,我们还是要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

古人还教导我们,学习圣贤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学习经典,对于诗词小说之类的,大都带有情绪情感等主观内容,怎可被诗人的情感抒发影响了心智而忘却了圣人教诲!

如果对是非对错善恶美丑还没有足够的智慧去辨别,也没有足够的定力不被影响,建议还是少看这些内容,一心只读圣贤书只学习经典为好。

毕欣学长:感谢辅导员。对于历史问题,我们成人是包容的,对于学生在求学阶段,接受教育的阶段,这个问题如何处理呢?学长们多为师者,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毕竟,老师是我们一生的职业,在学生问我们这样的问题时如何解答呢?

陶锐辅导员:那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没有一定的解答,能理解的就如实讲,不能接受的可以避而不答。

毕欣学长:对于第17题,学生深有感悟。学生接触过一下所谓的传统文化群体,有卖东西的,但是拉人头和点赞的没遇到过。拉人头,不是传统文化,是传销。要求别人点赞的,本身就没学好传统文化。学生是学中药出身的,二十年前,中药就有以次充好的现象,结果医生开完药,病人感觉没效果,然后逢人就说中医不行,中医冤枉不冤枉,圣学就是这样没落的。我们学习中药的人没有做好,从事中药生产这个行业因为贪利毁了中医,害人性命。学习传统文化,如果也是贪利,害人慧命,果报更可怕。如今选择传统文化学习组织,一定要慎重,跟对可靠的老师太重要了。感恩《群书治要》研修班,为学习传统文化的人打造了一片净土!无限感恩!

陶锐辅导员:17题中学长所提到的平台,我们也不能轻易下论断,还是看他们的存心。也有可能是出于想更多人能接触到传统文化,同时也是激励学人努力精进才能影响身边人。并且他们的要求是没有邀请到足够人数只是不能升级,并没有说不让学习了,更没有涉及到物质利益。所以还是要看具体情况,我们没有深入其中,不了解事实真相,那也就不能轻易判断评价了。

不过,对于学人有这样的要求,确实不够圆融,会给人以压力,也容易生出嫌隙并造成误解。但如果发心是好的,我们还是可以多包容。如果确实是为名利,那就要果断离开。所以需要身处其中的当事人自己判断清楚才好。

毕欣学长:为提19题的学长点赞!“孝”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更是做人的根本,是学生最应该学习的。但是在小学的考试中,在中学的考试中,在大学的考试中,从来没用考过这一门。古代,是有不孝罪的,如果学生被认定不孝,应该收到相应的惩罚。不评三好学生,不予参加中高考,大学不予毕业。

对于第21题,学生也有过这样的困惑,学生的理解是不能要求别人,只能要求自己。和谐世界,从我心做起。坚信老人言,定会国泰民安。

陶锐辅导员:不能要求别人,只能要求自己,从我心做起!

毕欣学长:感恩辅导员!在研修班真的是受益匪浅。学习机会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再次感谢诸位老师,诸位学长!尤其感谢陶辅导员!您是我一生的贵人!问题解答解除了学生诸多困惑。感受到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心境!无限感恩!

 

师资班谦组王莲梅学长:参与讨论第18个问题:传统文化进课堂,不是没有影响,而是影响正在润物细无声的进行中。例如,最近的“教材插图”大讨论---。中学的历史教材,大学美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这些课程,都是学生每周必修到的课程,占学分。不仅仅是学习课程,重要的是通过学分制、校本课、优秀师资、集体备课、“中华经典诵读”、“师生书法”等多种活动,在校学生学习,在家学生践行---“受教”的过程是“以文化成”的潜移默化过程,不是运动,就像我们的师资班学习一样,在群书治要经典的学习下、老师的教导下,真的是学海无涯,学无止境。读书学习,变化气质,修身齐家---。感恩老师。感恩辅导员老师。

陶锐辅导员:学长说的好,确实国家有很多工作都在逐步推进,这不是搞运动,轰轰烈烈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师资班谦组李幽铮学长:学长说的好,确实国家有很多工作都在逐步推进,这不是搞运动,轰轰烈烈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看着每一个问题被学长们一一解答,细细读来自己也受益良多,反思自己的修学和力行。感恩所有同学和老师们。特别能理解学长不轻易放过一个疑惑的踏实求学态度,因为我们是未来的师资班讲师,也许很多人现在也是老师,所以我们不弄明白就没法去回答别人。 感谢书院和辅导员老师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陶锐辅导员:学长们都是善问者。

 

精进班和组甘向阳学长:感恩陶学长看了所有解答的问题真是钦佩,让我又温习了一遍,润物细无声的让我又温习了一遍,看到答疑解惑真的是太好了,我内心真的是无比的欢喜。感恩感谢您辛苦费心了!钦佩点赞大大点赞向学长学习!就感觉答疑解惑全部都解答到我的心坎里去了,甚是欢喜!

陶锐辅导员:看大家的解答对我来说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自己也是受益匪浅,所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是的,大家共同解答问题,方方面面都有阐述,问题都很圆满解答了。

 

师资班谦组周慧心学长:感恩学长帮我们解决困惑!看着每一个问题被学长一一解答,也受益良多,反思自己的修学和力行。

 

师资班信组袁媛学长:关于学困生的问题,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差,习惯差,毛病也多。学生之前也苦恼,也着急,8个月(去年接手)下来,我的感悟是:

(1) 抱怨毫无意义,单一地要求学生意义也不大,因为他们做不到,唯有老师不断调整,直到找到开启学生生命的那把钥匙。

(2) 天生我材必有用,坚定信心,不看轻任何一个学生。

(3) 教化与感化缺一不可。

(4) 只问老师自我之耕耘,不求学生之变,相信水到渠成。

陶锐辅导员:学长的感悟句句是重点,都是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反求诸己而生出的真实智慧,真是实践出真知。

 

师资班信组高志新学长:感恩陶学长的总结和解答!佩服毕学长的精进和思考力。

师资班谦组毕欣学长:学长好!学生是心浮气躁,在学习上一直有浅尝辄止的毛病,传统文化的根基太薄弱了,所以在学习中有很多疑问,越学越发现自己需要学的太多了,希望学长们不要嫌弃学生。传统文化真的太重要了,有明师教诲,有诸位善友相依,是学生最大的幸运。无限感恩!

 

师资班谦组孙秀蓉学长:感恩辅导员的引领与分享!

感恩辅导员把学长们精彩答题进行分享!

给辅导员点赞!

给学长们点赞!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