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文章
《群书治要》两年研修班第二学期 第14周听课感悟分享
2022-03-11安徽国祯书院

课程:《品读<群书治要>》第51讲《仁者无敌协和万邦》

 

陶锐辅导员:

老师课程中提到的《未来属于中国》这本书,非常值得学习,会给我们带来更坚实的信心!心怀天下的中国人视万物为一体,不分彼此,世界是一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重要的就是文化复兴,我们的文化基因注定将带给全世界全人类以“和谐、和平与和合”!

 

王莲梅学长:

第51集学习心得-儒家从纵向、横向讲对父母孝悌、对兄弟友悌。孝,就是“一体”的观念。《孟子》曰:“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孝道,我做得还很不够,要好好反省。感恩老师。

 

范爱红学长:

中华文化是智慧的文字:我们看一看这个“孝”字,上面是“老”字的上半部,下面是一个“子”字。这个字就告诉我们,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体的,而不是两个。“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唯天下至诚为能化。”“王天下”就是给天下人、天下的国家,做出一个良好的榜样。《论语》上所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未来的世界要统一真正原因。东方的文化讲王道,西方的文化是霸道;讲王道就是主张仁义道德,讲霸道就是主张功利强权;讲仁义道德,是用正义公理来感化人。而讲功利强权,是用洋枪大炮来压迫人。我们看看当前世界,危机四伏,战争频仍。为什么呢?就是西方的价值观在世界上普遍流行所导致的。汤恩比等有识之士都认为,要拯救今天的灾难,唯有从中华文化中寻找答案。这一个结论是完全正确的。简单地说,就是要放弃霸道的文化,施行王道的文化。而《群书治要》,就是一部以“王道治国”的纲领。因为唯有中国允许“和而不同”,“和为贵”。

 

荣凤玲学长:

【仁者无敌协和万邦】:感恩刘教授!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孝悌做好了,一切就好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亚洲的文化是王道的文化,而汤恩比先生说解决21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文化带给世界的一定是和平,和谐。

 

徐文靓:

一个真正的仁者深谙“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道理,内心绝不不与任何人起对立,所以能够无敌。非常受教。感恩老师!

 

夏晓荷学长:

第51集《仁者无敌,协和万邦》学习心得学习刘教授的《仁者无敌,协和万邦》,我知道了,古人给了我们一把解决世界问题的金钥匙——那就是以“仁”为核心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仁”的实行,也是有先后次第的,首先要“孝”,然后是“悌”,然后推而广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海之内皆兄弟”。仁义存心,“仁者无敌”,可以达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国家和谐,乃至世界和谐。自私自利的人生信条容易引发竞争、斗争、战争。只有放下自私自利,看透人生的本质,愿意回归自己高尚的本性,才能有幸福的人生,和谐的世界。《中庸》中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化。”《礼记·大同》中说“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一个真正明了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就是我们说的圣人、贤人、真人。他们都有“一体”的观念,明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懂得“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他们能够真心仁爱天下人。中华文化是“王天下”,而非“霸天下”的文化。只有世界上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和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实现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愿景。

 

梁红学长:

第51集《仁者无敌,协和万邦》学习心得: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就是一个“孝”字,中国自汉代一直到清代,都是以孝来治天下。百善孝为先。祭祀祖先,念念不忘先祖恩德,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同时,厚爱手足,落实悌道,也是孝敬父母。推而广之,由孝敬自己的父母扩大至孝敬天下人的父母,由友爱自己的兄弟姐妹至友爱一切人。中国古人的经典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胸襟!中国历来以礼治国,被誉为“礼仪之邦”。

刘教授在讲席中精辟地论述了“仁者无敌”四个字的深刻内涵,发人深省。“仁者无敌”并不是说,仁德之人打遍天下无敌手,而是说真正有仁德心的人,他体会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他在内心里,不和任何一个人起对立,这叫无敌。既然是一体的,怎么还会和人家对立呢?刘教授所讲,正和习主席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谋而合,是对“仁者无敌”最好的诠释。今天,《人民日报》刊登了习主席题为“人民至上”的文章。习主席睿智英明,堪为仁君!刘教授还阐明了“王天下”和“霸天下”的本质区别。“王天下”即:一个国家将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文化兴盛,做出一个好榜样,可以为他国学习效仿,就形成了“万国来朝”的局面,这种局面就是“王天下”。而这个天底下公认的领导者,并不是凭借着武力的强大,四处充当国际警察,干涉别国内政,凌驾于他国之上,“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成晓鸾学长:

《仁者无敌,协和万邦》尧舜之道,孝悌而已。圣贤人,都是明了宇宙真相的人。他们仁爱。没有恨的人,没有不原谅的人,没有不爱的人,都是用真诚心感化人。我们每个人,都修身,都力行孝悌,推而广之,爱所有人。那么,家庭就和谐,社会就和谐,世界就和谐。西方是霸道文化,用武力压迫人民,注重功利,强权。而我们东方,注重仁义道德,是王道文化,用真诚心感化人民。世界要和平,就要放弃霸道文化,学习,力行,王道文化。愿世界祥和。感恩老师!

 

王丽学长:

中华文化,果真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带给世界各国的一定是和谐、和平与和合。孙中山先生,在演讲中也指出:现在世界文化的潮流,就是在英国、美国,也有少数人提倡仁义道德。至于在其他各邦,也是有这种提倡。由此可见,西方之功利强权的文化,便要服从东方之仁义道德的文化。这便是霸道要服从王道,这便是世界的文化,日趋于光明。当前世界,危机四伏,战争频仍。就是西方的价值观在世界上普遍流行所导致的。汤恩比等有识之士都认为,要拯救今天的灾难,唯有从中华文化中寻找答案。要放弃霸道的文化,施行王道的文化。《群书治要》就是一部以“王道治国”的纲领。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能够治国,而且能够平天下。也就是使天下太平,构建和谐世界。

 

李幽铮学长:

51集仁者无敌:感觉老师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又回到了讲修身。这集强调了仁义道德——修身为要,厚德载物。感恩老师的智慧,从终点回到起点,为我们画了一个圆,提示我们老祖宗圆形的思维智慧。

 

张月荣学长:

51集:仁者无敌:内心不和任何人事物对立,万事万物是一体,和谐共处。仁:不仅使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而且也使国与国之间和睦相处。协和万邦是把自己的国家先治理成昌盛之城,德化之地,礼仪之邦,和谐之国,把百姓教导成富庶之民、德化之民、礼顺之民、和顺之民。由此让外邦人钦佩臣服,并引起万国来朝。这是望天下,行的是王道,得道者多助!国之亡也,大不足,赤道之行也,小不可轻。由此观之,存在得道,而不在于大王在失道,而不在于小也。《群书治要》。

 

袁媛学长:

第51集《仁者无敌,协和万邦》中国倡导的是王天下,讲仁义道德,用正义公理来感化人;西方倡导的是霸天下,讲功利强权,用洋枪大炮来压迫人。世界有识之士都认为,要解救今天的灾难,就是要放弃霸道的文化,施行王道的文化。《群书治要》就是一部以“王道治国”的纲领。作为中国人,义不容辞,好好学习,我们要做出来让世界看到、感受到。“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至诚之心可以化育万物,让世界对中国文化充满信心。全世界人都来学习,体会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仁者无敌”,“天下为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刘天宇学长:

第51节《仁者无敌,协和万邦》学习心得:要遵循王道,以仁为核心,世界就和谐。西方是霸道文化,用武力压迫人民,注重功利,强权。而我们东方,注重仁义道德,是王道文化,用真诚心感化人民。世界要和平,就要力行王道。愿世界和平,感恩老师!

 

周琳学长:

感恩教授慈悲教导!第51节《仁者无敌,协和万邦》学习心得:要遵循王道,以仁为核心,把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牢记在心,这样就不怨不恨他人,也没什么事不值得被原谅,开阔心胸包容世间万物,定会没有烦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几千年流传的优秀思想文化,我们更要将其发扬光大。让更多人受益不留私心。以上就是我本节课的学习心得。感恩老师!感恩学长!

 

课程:《品读<群书治要>》第52讲《传统文化如何学习》

 

荣凤玲学长:

【传统文化如何学习】:感恩刘教授!要学习传统文化,首先要重新认识传统文化,要对传统文化有信心,不怀疑。孔老夫子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古人所说的道理都是恒常不变的规律,因为古人的心清净,而且古人和现在人的心性是一个,心性不变,性德不变,所以这些道理都是超越时空,亘古不变的。想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要扎两个根:第一就是德行的根,通过《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扎德行的根;第二就是文字学的根,要会用文言文这个标准化的书写工具。背会50篇古文就能看懂文言文,背会100篇古文就能写文言文。方法就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千遍是手段,把心定下来才是目的,也就是《大学》上所说的明明德。怎么样做到【明】呢?就是要戒定慧具足,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自性本具的明德自然就彰显出来了。

 

王莲梅学长:

尊敬的刘教授、各位老师,辅导员陶学长、各位学长,大家晚上好,学习了第52集《传统文化如何学习》,心得体会:首先,知道学习传统文化的关键,要能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有信心,对古圣先贤的教诲,不存疑,提起恭敬心。对古圣先贤的教诲有信心,是因为“天不变,道亦不变”。圣贤经典所言即为“道”,自然而然,恒常不变的规律。古时如此,今时亦如此。而且,古人的心地比现代人更加清净。对于想弘扬、学习深入传统文化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要扎两个根。1、德行的根。德行的根,通过学习三根来扎:《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童蒙养正的功夫尤其重要。2、文字学的根。通过读诵的方式,掌握文言文这个工具。另外,“明明德”之法、心性的提升。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感恩老师法布施,一直给我们创造“长时薰修”的学习能量场,感恩一切付出的人。

 

徐文靓学长:

半路出家学习传统文化的我们,要想学好传统文化,首先要对传统深具信心,从学好《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这些圣学根之根经典,扎好德行的根基。多读经典扎好文言文的根基。反复诵读经典。培养定力,破除习气!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如此方可学好传统文化!感恩老师,感恩学长!

 

陶锐辅导员:

52讲《品读〈群书治要〉》课程今天学习圆满,无限感恩刘老师!最后一课讲传统文化如何学习意味深长,前51讲重点都是在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知见以及坚定对古圣先贤对经典的信心,最后一讲则告诉我们在信心的基础上展开学习。深入学习的两个条件:扎德行的根和文字的根;学习的两个方法: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学习的要领都给我们点出来了,我们一定谨遵教诲,一起努力长期深入学习!

 

夏晓荷学长:

第52集《传统文化如何学习》学习心得刘教授告诉我们如何学习传统文化:

1. 我们要对古圣先贤的教诲深信不疑,向孔子学习“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恭敬、虔诚的求学精神。“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

2. 古圣先贤是“明明德”的人,是“得道”的人,他们的教诲是从自性中流出的恒常不变的大道。如果我们能够去妄存真,就与圣人的自性相同,大道相通。

3. 《易经》有三层含义:不易(大道的本质恒常不变)、变易(大道的形式有变化,要与时俱进)、简易(大道至简)。比如“礼”,随着时代的发展,礼的形式有变,礼的精神不变。只有掌握了不变的大道,才能知道什么可变,什么不可变,并能应时而变。

4.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可见“道”的重要性。

5. 《四库全书》的精髓就是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国几千年的核心价值观,即“五常”——仁义礼智信。易记、易懂、易行,大道至简。

6. 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的演讲中说:“欧洲的科学发达,物质文明的进步,不过是近两百多年的事,讲到政治哲学的真谛,欧洲人还要求之于中国。”很多国际上的哲学家、思想家,也一致认为,能够真正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的,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

7. 我们要想弘扬或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必须要扎两个根:第一就是德行的根,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来把这个德行的根扎好。第二就是文字学的根。要学好文言文,它是开启《四库全书》的金钥匙,也是能够把文化再传承下去的一个非常好的工具。文言文最好的学习方法很简单,就是背诵。你能够背诵上五十篇的文言文,你就能够看得懂文言文;你背上一百篇的文言文,你就能够写文言文。而这对儿童而言,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在儿童记忆力好的时候,充分发挥他记忆力好的特点,让他多读诵圣贤经典,而不必要去给他解释意思。等他理解力提升了,再把他以前所学的内容,给他讲解出来,他学得会很轻松、很欢喜。童蒙养正的功夫也特别地重要。我们看在历史上,特别是汉代出了很多的神童,他刚刚十几岁,已经把四书五经等经典倒背如流,大家认为他是神童。其实不是神童,而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符合了孩子心理、生理成长的规律。你按照这个方法去教,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培养成神童。

8.还有一个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那就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因为这个书读了一千遍,你的心定下来了。读书千遍,是手段,让你把心定下了才是目的。学习的目的是“明明德”。怎么样开启你的明德呢?我们这个明德是自性本具的,要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我们是通过读书的方法,把心定下来。当你的心定下来,你和圣人的心性是相通的。这个书,都是圣人心性的流露,你怎么会看不懂?“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是你在一门上定了很久,定的时间长了,你这个“戒定慧”也就越来越圆满。

9.愿更多的人来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世界。

 

梁红学长:

第52集《传统文化如何学习》学习心得:尊敬的刘教授在《品读群书治要》系列讲座最后一集,把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和盘托出,真可谓用心良苦啊!心得一:在全世界普遍以西方的治学理念为指导,对学问持怀疑的态度时,刘教授却独树一帜,极力推崇中国古人几千年来的治学之道,即:信为道源功德母。刘教授指出:为学之道,唯有对古圣先贤具足信心,毫不怀疑,才能入门。因为中国历代古圣先贤具大智慧,大慈悲,将宇宙人生的真理用非常简单的话语高度概括,以方便后世子孙抓住学习要领,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古人何其仁德!透过刘教授的精辟讲解,末学对能生在中国,感到无比自豪!中国古人常讲“诚、敬”二字。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心得二:学习古人的智慧,要借助文言文这一工具,文言文的发明是中国古人对世界最大的贡献。读背100篇文言文,拿到文言文的钥匙,就能读懂古人的关于治国理政及正心修身齐家的思想论述。心得三:一门深入,长时熏习。如同打井,深挖才能出水。学习如果效仿西方,如蜻蜓点水,将无法掌握要领,开启智慧。

 

李幽铮学长:

52集:学好传统文化要谦卑,和相信。要扎两个根,一德行的根《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都要多读;书读千遍,其义自现。二扎好文字学的根。文言文是开启四库全书的金钥匙和工具学习的方法。不能忘记。感恩老师教诲!

 

周慧心学长:

《传统文化如何学习》学习心得分享:经得起千百年见证的圣贤经典,是恒长不变的规律,是古圣先贤自性的流露。读古书要有谦敬之心,要有耐心,对圣贤经典更要有自信心,而且超越时代潮流,永恒不变的真理。感悟到读书学习真的贵在坚持,贵在虔诚,贵在尊敬,贵在耐心。

 

张月荣学长:

52集:学好传统文化要谦卑,和相信。要扎两个根,一德行的根《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童蒙养正,去掉名闻利养,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二扎好文字学的根。文言文是开启四库全书的金钥匙和工具学习的方法。读书千遍,其义自现。一门深入常时熏修,学习的目的是提高自身份性德,开启自身的自性智慧。信组学生:张月荣礼2022年3月6日

 

袁媛学长:

第52集《传统文化如何学习》学习心得如何学习传统文化,老师主要教导两点:1.有信心。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对古圣先贤的教诲,不要心存怀疑,时时处处恭敬。2.要具备两条件、扎两根。一是德行的根,二是文字学的根。学习方法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和“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知行合一。真知一定真行,真行一定真知。

 

范爱红学长:

修身班范爱红尊敬的刘教授、各位老师,辅导员陶学长、各位学长,大家当下好,学习了第52集《传统文化如何学习》心得体会:首先,学习传统文化就要对传统文化有信心,对古圣先贤的教诲深信不疑,恭敬有畏。因为“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规律自然而然,亘古不变。如今的我们跟古人的清净心是没法比的,我们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就必须扎好两个根:1、德行的根。德行的根,通过学习三根来扎:《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2、文字学的根。通过诵读的方式方法,掌握文言文这个工具。3、提升心性,书读千遍,其义自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感恩老师法布施、感恩学长善友相依,时刻提醒我“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感恩所有付出的人!末学吕范和谦至诚敬呈!

 

王丽学长:

《传统文化如何学习》心得孔老夫子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是对古圣先贤的教诲,非常地崇敬,而不夹杂自己的意思在其中。这是不傲慢,这是学谦卑。“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古人所讲的道理,都是恒常不变的规律。这个规律就像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一样,自古至今都是如此的。“天不变,道亦不变”。圣贤经典所记载的,就是这个“道”。“道”是自然而然的,恒常不变的规律。在古代是如此,在今天也是如此。古人的心地比现代人更加清净。现代人心浮气躁,他的心很乱,也沉淀不下来,他所体悟的,也没有古人深刻。根本的原因是古圣先贤自性的流露。而这个自性,圣人的心性和我们凡人的心性,古人的心性和我们今天人的心性,是“一”不是“二”,所以它不会过时。圣贤所传下来的这些经典,也不是他们的发明创造。孔老夫子所说的“述而不作。”他不是谦虚,他确实是承传古圣先王的。而古圣先王他们不是一般人,之所以称为圣人,那都是“明明德”的人,都已经明心见性,契入了心性。他们是依照性德,来处事待人接物,治国平天下的。只要我们老老实实地依教奉行,就可以契入明德,我们也是在随顺自己的性德,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这一部《群书治要》,就是在引导我们契入性德,回归本性,它开启的是我们每一个人,本有的本善和明德。这些性德的流露,这些经典的道理,是超越时空、亘古不变的。

 

刘天宇学长:

《传统文化如何学习》首先要有民族信心,要有文化自信,对古圣先贤的话,要谦虚,敬畏。一句话一群人听,为什么就几个人成功?因为有些人不诚信,不诚心,觉得你说的道理我在哪里都能听到,我为什么在这听你说,这反而说明了,大道精诚,大道至简。而我们现在从自身做起,传递出去的哪怕一分一厘都是一种文化自信,他不够大那我们就让它足够多,我们要自己自信,把整体文化氛围变得浓郁。潜移默化千年文化到现在,我们有必要把他继续传承下去,而且是必须传承下去。

 

周琳学长:

感恩教授慈悲教导!第52节《传统文化如何学习》。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在于修身养性,心存大志,从小抓起,重要在于大道至简,大公无私,自己一个人收益也要帮助别人。与天地一体,还要有定力,学习一个新的事物,前提是有100%信任,这样才能学到精髓,学到真本领。抱有怀疑的态度不专一,有二心事情很有可能发展不同,好的事情每个人定力不同,学到的知识也不同。所以要戒掉坏毛病,然后有定力的用心去学,最后才能开智慧,这样才是真正的学到了传统文化。以上就是我本节课的学习心得。感恩老师!感恩学长!

 

成晓鸾学长:

《传统文化如何学习》首先要有信心,对古圣先贤的话,要谦虚,敬畏,相信。老实依教奉行,就会明德。做学问,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为利益大众去讲。让大众听的明白。掌握道不变的精神,以不变应对时代的变化而做出改变,但是,精神是不变的。就像礼。古礼和现代礼有区别,但是礼的精神不变。弘扬传统文化,要扎好两个根。一是德行,二是文字学(文言文)。老实,大量,去读经典。老老实实去读,是培养定力,大量,遍数多,是开智慧。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要从儿童做起。童蒙养正,德行根深深扎好,不被名闻利养风所动摇。我是读经老师。看到孩子们从小读经典,就看到国家未来的盛世。感恩老师!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