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文章
《群书治要》研修班第13周听课感悟分享
2021-07-06安徽国祯书院

1. 辅导员

 坚定文化自信,真正相信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管理一定可以管理好企业以及各类团体组织。虽然大多数学长都不是企业家,但实际上我们都在从事管理工作,小到管理个人管理家庭,大到管理团队管理组织,无不需要管理,也无不需要做之君、做之亲、做之师。践行中国式管理的过程,也是考验我们真实信心的过程!

 

2. 李玉贤学长

 尊敬的刘教授、尊敬的各位师友:大家好!听了今天的课程,感觉中国传统文化太伟大了!做为管理者,要牢记君仁臣忠。不仅如此,还要做之君,做之亲,做之师,这样才能管理好一个超级企业。中外很多成功的案例,都是因为他们成功地践行了中国式管理,在管理中融入了中国儒家文化。而韩国企业上下的和舟共济,共渡难关,更是因为他们从小深受儒家教育思想影响,用仁义礼智信为做人根本,这都给了我深深的震撼!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民族危亡,总是奇迹般地流传下来。在当今复兴传统文化的伟大时代,我们一定要励精图治,躬身学习、践行、传承传统文化,并立志把传统文化弘扬出去。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做为华夏子孙必须抗起的责任。

复兴传统文化,从我做起!

 

3. 荣凤玲学长

中国式管理的特点就是君仁臣忠,君仁的具体体现就是“君亲师”。有领导者的带动与落实,企业员工也会效法这种理念,反馈企业领导,转头也会将这种理念运用在自己的家庭当中,用“君亲师”的理念去经营自己的家庭,去经营周边的人际关系。“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感恩教授慈悲教导!“人能弘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正是有了习主席的大力提倡,有了像教授这样一大批大德老师的弘扬与落实,才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慢慢复兴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今天是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我们祈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祈愿世界安定,人民安宁!祈愿风雨以时,灾厉不起!我们也不忘自己学习传统文化的初心,每一次都认真学习,诚心受教,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奉献自己绵薄之力!感恩《群书治要》研修班的所有老师、同学们!

 

4. 叶绍忠学长

尊敬的刘教授、尊敬的各位学长:

大家早安!

听了《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管理》的课程,感觉中国传统文化太伟大了!非常地有智慧!这才是最高级的人事管理、企业管理!

大道至简,中国的管理之道其实非常简单,其实就是“君仁臣忠+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这样就能管理好一个企业。专家团访问一圈,才发现管理企业的奥秘就在中国,从古至今,5000年的历史文化,我们有着丰富统一国家,治理国家、管理企业的经验。为何还要外求才200年历史的西方呢?必须要文化自信起来,复兴优秀传统文化,从当下开始,从我做起!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作为一名老师的视角,今日学习感受良多,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突然茅塞顿开,立志躬身入局、践行传承传统文化,引导好这群未来的天使们。这是使命,也是责任。

 

5. 王丽学长

敬爱的刘教授好!亲爱的义工学长们和共学的学长们好!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离娄篇下》

孔老夫子的弟子子贱,治理单父的时候,使君、亲、师起到作用,把仁义忠恕的理念运用在管理之中,达到老百姓都不忍欺骗他的境界,做到了没有人监管,就像有严刑峻法在身边一样;子贱说:一个人对自己身边的人事物有志诚恭敬之心,这个影响自自然然的就会波及到远方。

文革之后批林批孔批周公,批判中华文化,使人们对传统文化认知产生严重的误解;这些渐渐被国人淡忘的文化,日韩国人从小学习仁义礼智信,表现出来的是温良恭俭让;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非常热衷,而且日韩等国的人们通过实践,从辩证关系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治理企业乃至国家都非常有用有效果,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可以说无不是熟读论语,“一手执论语,一手执算盘,开创日本儒家式企业经营之风,被誉为日本企业之父 ,日本金融之王的涩泽荣一”;从小的时候读孔子孟子中国圣贤人的著作 ,成就了他创下三个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带来他们政治与经济的腾飞。

中国苏州固锝企业把传统文化《弟子规》等圣贤经典引用到管理之中,加强对员工传统文化的教育,4—5年时间引起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重视,引入一个案例在教学之中;吸引了韩国的一些管理大师,德国的隐形大师到企业参观认为是中国式管理最佳案例,认为这种管方式可复制,任何一个企业按照这个方式去做,只要下定决心都可以做得很好;我们中国人对传统文化升起坚定信心。学生坚定信心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圣贤经典,学习志在圣贤从我开始;家庭教育以圣贤经典为主,与子女们共同学习《群书治要》,全家人在生活,学习,工作,待人,处事,接物,落实圣贤经典,做好中国人,直至成圣成贤。


1. 荣凤玲学长

学习明理,理得心安!这里的“得”学生觉得就是做到,今天教授讲的主题刚好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党一百周年,党的初心一直没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是一样的道理。感恩教授孜孜不倦的教化,感恩陶学长认真细致的付出,感恩三个月来一直陪伴学习的每一位学长,愿我们不忘加入《群书治要》师资班的初心,担起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一路相随,相牵,相伴学习完师资班的所有课程,加油家人,学长们。

 

2. 辅导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句话已经耳熟能详,渐渐成为了口头禅,很容易随口划过。实际上这句话的含义确实非常深刻,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体会。初发心往往很切,但走着走着就淡忘退失了。如何始终保持,并且只增不减,刘老师在课程的最后已经给我们答案了。使命感,是永保初心不变的不竭动力!这也应该是很多学长加入学习班的初心。本月的主题是立志,下周一主题班会,我们共同来立志,承担起自己的使命,并牢记此初心,开启两年的学习征程!

 

3. 李玉贤学长

听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专题课,内心很震撼!我们的初心尽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君仁臣忠,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都是我们文化的根。

要治理好一个国家,要庶之、富之、教之。毛主席带领我们完成了庶之,使我们成为一个人口大国;邓主席带领我们富之;而席主席则让我们在富起来之后,还要强起来,在精神、文化上富而强,树立民族自信心,则是在完成教之的使命。身处时代洪流的我们,要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我做起,从孝道做起,真正做到上所施,下所效,做一个文而化之的人,所谓读书志在圣贤,做任何事都和古代圣贤比对一下,有没有契合古圣先贤的精神,看看和他们做得一样不一样。要多读圣贤书,以文化人,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4. 范爱红学长

老师的教导总是让学生耳目一新。今天老师把中国式管理融入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学生跟着刘教授学习的过程就是“苟日新,日日新”的感觉,也是彻彻底底的知道了咱们老祖宗的伟大,从此以后坚决不再盲目的“崇洋媚外”,明明白白的做个中国人。感恩一切!

 

5. 刘鹤学长

不忘初心,初心就是真善美的行事,每个人选择践行的方式不同,但道确是一样的,以不变应万变。初心就是那长远的目标,然后踏实的从当下一点一滴的去实现这个目标。

 

6. 张灵学长

尊敬的刘教授及各位老师,大家好!上周我们学习了刘教授的《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管理》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两课。其核心都是体现了领导者对属下“君仁臣忠”的思想。作为企业领导对待下属,就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为官一方,始终把人民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努力方向。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正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说的一体关系,人与人之间,与自然万物,与天地宇宙实为一体,有了这种一体观,就明白,领导者对下属好,就是在维护自己的企业发展和自己的江山领土。利人就是利己。其实不光是领导者,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践行这种利人利己的一体价值观,这样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和发展。

感恩老师的谆谆教诲!深深祝福大家!

7. 房淑珍学长

儒家三宝“智仁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三句话出自《中庸》第二十章,意思是“爱好学习就接近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仁,知道羞耻就接近勇。“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三句话出自《论语——子罕第九》,意思是“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下面分别谈谈我学习的体会。

1、好学近乎知,知者不惑

好学,学什么?首先就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千年而不衰,一定有其道理。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说“拯救21世纪人类社会问题只有中国的孔孟学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午就要从2500年前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作为中国人,更有必要认真努力学习自己老祖宗的文化,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智慧,有了智慧才能明白很多事理,才不会迷惑。 比如,学习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告诫自己任何时候遇到任何问题都不能怨天尤人,只有从自身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明白了任何时候只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不会产生怨恨了;学习了“正己化人”,生活中工作中就不会只用语言去要求别人服从自己,而是用身体力行去影响别人,如果自己的行为还没有影响到别人,只能说明自己的修为还不够,还需要继续精进学习;学习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要求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换位思考,不希望别人这么对待自己的,自己先不要这样对待别人,希望同事朋友怎么对待自己,自己先怎样对待同事朋友,希望孩子怎么做,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怎么做,自己先做到,等等。

2、力行近乎仁,仁者不忧

《弟子规》中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中庸》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明代大儒王阳明也提出“知行合一”,等等都提到力行的重要性。只有将所学知识用到社会实践中,帮助别人、服务社会,这些知识才真正有用。真正具有仁心的人才会大公无私、乐天知命,才不会患得患失,不会忧虑。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学习内容,理上虽然可以顿悟,而必须到事上去渐修,才能真正拥有经典中的大智慧,有了智慧,才可以看淡、看破,才可以放开、放下。

3、知耻近乎勇,勇者不惧

《了凡四训》记载“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知道了羞耻就接近勇敢了,勇敢的人才能坚持正义、见义勇为,才会不畏困难。

真心感谢刘余莉教授悉心教诲!顶礼!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