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文章
《群书治要》两年研修班第二学期 第3周听课感悟分享
2021-12-24安徽国祯书院

课程:《品读<群书治要>》第31讲《中国式管理的精髓》

 1.毕鑫学长:

十分感恩刘教授的谆谆教诲!八国联军和十年浩劫让传统文化走下神坛。身为华夏子孙,学生深感愧对列祖列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是企业管理的灵魂,通过感念父母之恩,启发人性本有的孝心,把孝心扩大,扩大到企业和社会,这是最好的管理。

中国的企业家为了学习企业管理从中国到了美国,美国告诉中国人是从日本人那里学习来的,中国企业家又从美国到了日本,到了日本才发现,日本人是从中国的《论语》学来的。为什么美国人肯学日本人?为什么日本人肯学源于中国的《论语》?因为有智慧的人知道什么才是应该学的。日本人学习中国老祖宗的智慧,美国人学习中国老祖宗的智慧,中国人更应该学习中国老祖宗的智慧。身为家长的同胞,应让孩子少学一些英语,多学一些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是从娃娃建立起来的,更是从娃娃的爸爸妈妈内心里建立起来的。中国的强大需要有坚实的文化底蕴,中国人需要有强大的民族自信。学习传统文化,从自己做起,学生正在从事《说文解字》的学习和推广,尽己全力,继承传播。感恩刘教授的课程,光照千秋,恩泽万世!

 

2.夏晓荷学长:

原来最好的企业管理方式当属“中国式管理”。把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理念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做到“君仁臣忠”“君臣有义”“君君臣臣”,各尽本分。领导做到“君亲师”就是最好的管理心法。中外的企业家的成功事例也证明了这一点。推而广之,无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的思想都是核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敬天爱人”。

 

3.荣凤玲学长:

感恩刘教授!

中国式管理的精髓[君仁臣忠]的理念被很多成功的企业家运用地非常的透彻,但是这些的人都是国外的企业家,在近代很少看到有中国的企业家用中国式管理[君仁臣忠]的理念去治理好自己的企业,那是因为我们失去了民族自信心,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失去了自信,所以今天我们在认识了[只有中国传统文化能救中国,能救全世界]的局面之下,我们必须要全力以赴地去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往圣继绝学。

在这条路上,有像刘教授,蔡老师等等的大德老师们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感恩您们!

 

4.陶锐辅导员:

当我们当上领导时,往往会很享受那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和呼风唤雨的成就感,人们相互竞争努力追求晋升,大都也是希求这种自欺欺人的错觉。而实际上,成为领导,只是意味着我们从此将承担起“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的重大责任!

同时我们都有下属的身份,学习了此课,记得千万不要拿这把尺子来衡量自己的领导,总是看领导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我们要知道,大多领导都还没有机缘接触到传统文化,“人不学不知义”,所以我们不能看领导的过,应该多体谅多理解。更重要的是,不管领导如何,自己都应尽到下属的本分,那就是“尽忠”。一是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二是在合适时机用真诚心劝谏领导,如果机缘没到不能劝谏,那就更要激励自己做好工作,赢得领导的信任,进而就可以劝谏,并向领导介绍传统文化。

“君仁臣忠”,区区四字管理精髓,展开来却有无量深义,需要我们踏实践行,用心领悟!

 

5.徐文靓学长:

人类所有的企业单位要想长治久安,管理的好。最好的管理都应该是遵循人性的。只要启发出人性中感恩,恭敬,责任,担当等等这些美好品质,并付诸实践,所有的事情都会做好。

现在管理面临的普遍问题:执行力弱。再好的政策,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方案,执行不下去就等于空谈,而所有这些都需要人去落实,执行力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的思想出了问题。要改造人的思想,最根本的就是用历经千年检验的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去启发人性中哪些最美好的品质,人心好了,一切都会好!

世界上先进的管理就在中国的经典之中。“君仁臣忠”是中国式管理的精髓!

感恩老师,感恩学长。

 

6.王莲梅学长:

尊敬的刘教授,尊敬的聂老师,尊敬的辅导员老师,诸位学长,今晚的学习,学生内心深感震撼。之前只知道,二战后,日本废墟之上想起朗朗读书声。今天知道,有成就感的企业家熟读《论语》。中国式管理的精髓,“君仁臣忠”。五伦关系,多么重要。《松下电器商学院的一天》松下幸之助的企业,学员口颂五官之偈---学习《大学》、《论语》、《孟子》和《孝经》。树立经商之道,在德的思想。听到这里,深深地惭愧。古圣先贤在日本,老祖宗的智慧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学生偶尔得意于,行在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其实,差得太远,做的很不够。感恩老师的教诲。感恩。

 

7.梁红学长:

刘教授在讲课中,讲到许多中国企业家到国外去寻求企业管理的方法,结果,万里迢迢到国外,得到的却是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外国人尊崇中国古人的智慧,向经典学习,将企业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中国式管理成功地在国外实践了也让我们对中国圣贤文化更加充满自信与自豪好古以择趋避,让我们紧紧跟随刘教授的脚步,深入经典,汲取古人之智慧,以为今用。

 

8.李平学长:

“君仁臣忠”是中国式管理的精髓,在很多成功的企业中得到运用。日本松下幸之助成为“经营之神”就是做到了“君仁臣忠”的理念。《孟子》中“君之视臣如手足,臣之视君如腹心。”相反,“君之视臣如犬马,臣之视君如国人。”好的领导者具备三个职能:一、作之君,二、作之亲,三、作之师。

通过学习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自豪,从自己做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感恩刘教授的大爱付出!

感恩各位老师的默默付出!

 

9.卢凤宝学长:

中国的优秀管理方法,放之四海而皆准,国外且诸多奉行者,我辈的确应该认真学习传统文化,努力践行传统文化,将如此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感恩刘教授的大爱付出!

感恩各位老师的默默付出!

 

10.韩欣存学长:

中国式管理的精髓,学习心得:中国式管理的精髓重在于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古圣先贤的经典著作。边学习边奉行边感悟,是改善企业经营很好的方法。遍寻各个国家,终归回到中国传统文化。感恩有伟大的古圣先贤的付出。感恩传统文化。感恩老师教诲。

 

11.吴迪学长:

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真的是迫在眉睫。无论是企业,家庭,还是学校真的是太缺乏传统文化的教育了。我最近来了一个新学生,五年级的男生,是学校的一霸,特别淘气。但是这个孩子为人特别仗义。我觉得孩子还有救,要教育他,挽救他。然后我就和他一起学习《弟子规》,学习第一节课他就说老师这些年我不都做错了嘛。但是他还是不想改变自己,还是觉得淘气特别有意思。我就鼓励他慢慢来。但是也觉得五年级的孩子了,习气已经养成了,不好改变。如果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普及,孩子小的时候就能接受到正确的教育该有多好啊。所以传统文化教育真是太重要了,可是对传统文化有认识的人真是太少了。如此优秀的文化,能解决学校,家庭,企业存在的一切问题。还不被大多数人认知。更可悲的还要到外国去寻求好的管理方法。希望传统文化早日回归到我们的生活日常当中,让我们的国家,民族更加优秀。

 

12.窦佳颖学长:

传统文化在现在和以前普遍教育的比重很少,能有机会再次学习感到非常的幸运。今天听了老师对中国式管理的精髓的讲解,让我在这次学习中有了更广阔的眼界和目标,有了见解有了好的事例,在这样的榜样下,在日后的生活小事儿上,都会多多应用。这样才是学了传统文化最好的变化。希望更多的人能接触到传统文化,让日常的生活中充满阳光,让我们大家幸福安康。

 

13.闫春晖学长:

学习完这节课,在学生内心中旋绕的是“尽本分”。领导者也会被领导着,被领导者也领导着他人,无论是领导角色或是被领导角色,最重要的就是在自己的角色里尽好自己角色的本分。尽本分,不仅是企业团队,就是在家庭中不也是一样吗,做妻子丈夫的就尽好妻子丈夫的本分,做儿女就尽好做儿女的本分。从自我做起,尽好自己角色的本分,多多的站在他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

 

14.周琳学长:

最高的管理方法在中国,而管理的核心是传统文化,是孝,仁,忠,义,信,君仁臣忠,一个领导者要做到体恤下属,关怀下属,下属才会做到忠心不二,一心一意的工作,以报答他的感激。所以一个好的领导者一定视臣为亲,视臣为朋友的,要学会关心,体谅每一个员工,并且尽量帮他们解决问题,这样才会能得到忠诚,一个员工也要做到有要有孝心,才会让领导更看重你,父母胜于一切,要爱父母爱过工作才不会迷失内心。

感恩老师!感恩学长!

 

15.魏东红学长:

1.真正的管理在中国。

二战之后,凡是稍有成就的企业家,无不是熟读《论语》。

2.视员工如手足才能和员工一心努力发展企业。

3.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是一个领导人要具备的职能。

4.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管理企业,比如家文化、孝文化、君臣有义等这些伦理大道去管理企业,企业就能基业长青,保持正向、永续的发展。感恩老师教诲。

 

16.王丽学长:

日本的企业之父、日本的金融之王,日本近代经济的最高指导者的涩泽荣一,一手执《论语》、一手执算盘,开创了日本儒家式的企业经营之风。

松下幸之助,“经营之神”,把“君仁臣忠”的理念,运用到管理之中,做到了“得人心者得天下”,懂得“求忠臣于孝子之门”,更重要的原因,起到了“师”的作用。

商业道德课。主要学习《大学》、《论语》、《孟子》和《孝经》。树立经商之道在于德的思想。

经过这一天,还有很多的环节,最后到了晚上点名,全体学员面对着父母的照片、挂像,再次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最后,全体正襟冥想,总结一天的收获。

大部分内容都是感恩,都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教育。企业文化,也是从教“孝”开始,把“孝”的教育,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松下幸之助,把它运用到企业之中,成为“经营之神”。

稻盛和夫,他被称为“经营之圣”,把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理念,运用到管理之中。正是因为我在年轻的时候,学习了孔子、孟子,这些圣贤人的著作,才成就了今天的我。

我们丢失的传统文化;对自己的文化丧失了自信心。被日本韩国运用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文化,创下了,中国式管理的很多案例。这些案例普遍地出现在大江南北的时候,才让我们稍微恢复了一些,对传统文化的信心。

中国式管理的精髓,就是“君仁臣忠”。

互相感恩、团结互助的一体的关系?中国人就观察,只有领导者仁爱、关心下属;而下属竭尽全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就是尽到了忠心,就是做到了“君仁臣忠”,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体的关系。

“君臣有义”,领导者,有做领导者适宜的本分;做被领导者有被领导者应尽的责任。就叫“君君臣臣。”“仁”它是两个人相处之道。想到我们自己,就要想到对方,能够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作为领导者,不能自己身处高位,就对属下呼来唤去,甚至不把他当人看,不尊重他的人格。

作为被领导者的,因为在团队里工作,他必须遵从领导的命令,对领导交给自己的工作任务,尽心尽力地完成。竭尽全力地,就是尽到了忠心。

好的领导者,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职能,“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领导、管理他、带领他。而且还要像亲人、像父母关爱儿女一样关爱属下。要起到“亲”的作用。

教导他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正确的态度。学习传统文化,培养起他感恩之心、恭敬之心、责任感。把“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这三个角色都做好了,一定会有最好的执行力。

苏州,固锝企业,从2009年开始,把传统文化的学习引入企业,经过四五年之后的坚持,达到了“上下相亲”的结果。

整个的企业,团结得像一家人一样。每一个人都能够看到对方的需要,为对方着想。秉持了“教学为先”的理念,把传统文化的学习,作为一个制度固定下来。现在的企业,不仅仅是一个和谐企业,而且是一个幸福企业。这一个企业的案例,引起了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重视,特意邀请他们的高管,到哈佛大学去讲这一个案例,认为这是中国式管理的最佳案例。

企业,都用传统文化治理好的时候,人们就会对传统文化生起信心,中国文化,中国式管理帮助全世界的企业成为百世不衰代代传承的全世界的中国盛世。

 

17.郭艳华学长:

中华优秀文化博大精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有的本体,方法都在经典里,只是我们已经和经典的链接断掉了,国外的知名企业能够长远,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中华文化的根,我们古圣先贤留下的瑰宝要弘扬,要传承,不能再断了,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贡献自己微博之力!感恩老师!感恩学长!

 

18.范爱红学长:

尊敬的刘教授、聂老师、各位学长:大家好!中国的老祖宗智慧无比,是全世界人学习的榜样,您看《孟子》中,有一句话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说这个领导者把被领导者,视为手足一样,加以关爱,加以呵护。你发现被领导者会怎么反馈你,他会把领导者当成是自己的心腹一样,更加关爱、更加珍惜。相反,“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领导者把被领导者雇来了,就把他当牛做马地来使唤,结果怎么样?下了班之后,这个员工在超市里遇到了领导,都是一低头,装没看见就过去了。就像看到了陌生人,没有太多的亲密。更有甚者:“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领导者把被领导者的生命视为小草一样的低贱,不值钱,甚至可以随意地践踏,就像我们看到很多的矿难的矿工的老板,把这个员工雇佣来了,连他最起码的生命安全都不能保证、不能够考虑,只想榨干他们最后一滴血汗。结果会怎么样?——“则臣之视君如寇仇。”再看看老师的课程中所讲世界各国的优秀管理无不是得益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为何舍近求远?我们为何不相信我们自己的老祖宗,只因我们把他们抛弃的太久!幸好老祖宗不离不弃,让我们重新拾起对老祖宗的信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下无敌!

 

19.刘英学长:

尊敬的刘教授,各位学长:

每一次听刘教授的讲课中都受益匪浅,刘教授娓娓道来的中外古今一个个鲜明的事例中总是被打动。

在生活中也学会了“思则辩”有时工作中遇到事情也会换位思考。对刘教授讲到的“得人心者得天下”。“君仁臣忠”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学习,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面对传统文化的期许不止是知识,还要有自身的觉醒和生命的智慧。

我们处在一个远离了传统文化精微的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时代文化对传统没有使命,所以在这个时代能够听到刘教授的讲课也是我们现代人学习传统文化应追求的目标。

“敬天爱人”,“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中华文化“和谐”的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20.吴萧含学长:

祖先智慧无比,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贤早日把智慧给我们留在经典中,知宝识宝学习,有责任传承,立足当下,从自身修起,务本明道。感恩老师教诲。

 

21.成晓鸾学长:

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在中国,在中国的典籍里。管理的精髓是“君仁臣忠”。君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好的领导要具备三个职能:1作之君,2作之亲,3作之师。好的臣子出于孝子之门。在工作中,将心比心,感恩父母,友爱同事,。君臣一条心,大家一家人,同舟共济,企业就会更好。

 

22.李幽铮学长:

《中国式管理的精髓》听后感: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在中国,在中国的典籍里。管理的精髓是“君仁臣忠”。刘教授解释“仁”字,就是两个人,意思是多思考对面人的需求。再扩大了说,企业、家庭、社会都离不开一个“仁”字。

 

23.袁媛学长:

刘老师说,最高的管理在中国,中国式管理的精髓在君仁臣忠。听了感慨良久。莫尔说,为了找寻想要的东西,我们走遍全世界,回到家,找到了。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应该是自信的、充沛的、幸福的。但事实却相反。

那天有个学生跟我说,“老师,要是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我觉得很酷、很帅。”他梦想着出国留学。我问:“你知道为什么吗?”他摇了摇头。“因为你不自信。”他没听明白。我问:“一个外国人若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你觉得他会有像你一样觉得酷和帅吗?”他说:“应该不会吧。”“为什么?因为你对自己的文化没信心,没自信,所以希望靠你认为高大上的英文来标榜自己,给自己信心。”他点了点头,“是的。有道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把根连上,把脉续上,匹夫有责,刻不容缓。

 

24. 张灵学长: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作为领导者,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去体贴下属员工,那么下属员工也一定会尽忠职守。

 

25. 周慧心学长:

君仁臣忠,做为领导者对员工持有仁爱之心、如视亲人般的关心,一视同仁的照顾,做为员工对领导者持有忠诚之心、尽职尽责的完成工作,上敬下和,那么一个公司就会有一片祥和的景象,从而国家也会越来越祥和。

 

26. 张月荣学长:

尊敬的刘教授各位老师学长们好!

《中国式管理精髓》君人臣忠!

领导者要仁爱自己的员工。优秀领导者要作之君,作之亲,做之师。

培养员工学会感恩之心,力行孝道,学习儒家的伦理道德。

臣忠:尽己之力为之中,对团队不离不弃,同甘共苦,荣辱与共,情义,恩义,道义,团结一致,共同发展。感恩刘教授教诲!

学生:张月荣礼

2021年12月19日

 

27. 冯继红学长:

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在中国,是中国儒家的经典,孔孟的智慧。即使是著名的企业文化,也是从“孝”开始,把“孝”的教育,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

中国式管理的精髓就是“君仁臣忠”,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是一体的关系,他们互相感恩,团结互助,能够将心比心,懂得换位思考。

好的领导者会“作之君,作之亲,做之师”,做到“得人心者得天下”,懂得“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而被领导者必然会:遵从领导的命令,竭尽全力的把工作做好,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若遇“困难”仍愿意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28. 刘兴宁学长:

学生刘兴宁2021年12月15日

尊敬的刘教授,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大家好!

末学刘兴宁学习第31讲《中国式管理》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一、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在哪里?在中国,在中国的经典之中。刘教授在课程中举的例子非常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一群企业家到通用公司学习管理经验,通用公司告诉他们是从日本的丰田公司松下幸之助那里学习到的,建议他们到日本去学习。结果这一群企业家不远万里来到丰田公司,看到大门口的一句话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松下幸之助运用的正是中国式管理,《左手论语,右手算盘》,并且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怎样运用中国式管理呢?核心宗旨就是“君仁臣忠”,“君之视臣如手足,臣之事君如腹心。”这样就可以达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为一体的作用。

三、日本的经营之圣,也正是运用了中国式管理,创建两家世界五百强,拯救濒临破产的日航,一年后成为效益最好的航空公司。

四、中国具有先见之明的企业家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在企业中进行中国式管理获得成功的案例振奋人心。

感恩各位老师和学长辛勤奉献!

 

课程:《品读<群书治要>》第32讲《管理的三境界》

1.陶锐辅导员:

“不忍欺”,管理的最高境界!不仅治国治企,在一切团体都是同理,都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所以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家庭中,孩子“不忍欺”了吗?在学校,学生“不忍欺”了吗?在单位,下属“不忍欺”了吗?......

对道的追求没有止境,我们一起努力!

 

2.魏东红学长:

1.管理的三个层次:不能欺、不敢欺、不忍欺。

2.管理者做到视民如伤。齐家、管理企业、理政才能达到民众不忍欺的境界。

3.一个族群几代人一起生活,能够长幼有序,和睦相处不是因为血缘而是因为道义,如果没有圣贤教诲而明理,兄弟也不能做到长久的互助友爱。

4.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君仁臣忠,君仁在前,臣忠在后。

感恩老师教诲。

 

3.王莲梅学长:

治国管理,在实践中运用,有效。“信”字为先。故事之一,慈悲之心,连小鱼都不忍心捕鱼。夜色下捕鱼,无人看到。不自欺。“民,无信不立。”治理国家,首先取信于民。“君仁臣忠”的领导理念。“不忍欺”让人感动。以德治国。郭ji守信的故事,对孩子们的守信。让人汗颜。人与信,重视诚信。感恩老师授课。

 

4.王雪琴学长:

是的,这是我们应该反思和努力做到的境界。我边听也边在思考,不管是管理还是平时与人交往中,多一点把“利他”放在心中,自己也会慢慢变得平和、慈悲,也会在管理中或者生活中处境更和谐。

 

5.窦佳颖学长:

学习今天的课程之后,有了一个大的处世的态度,当我们以换位思考的态度来认真对待事情的时候,就有彼此的不忍欺的境界。让我感到非常的受触动,人之情感都是在平时的交往中慢慢建立起来的。事无大小,重要的都是自己的心态在事情中不断的锻炼平和,也让被动者能体会一起的状态和心态。生活中大大小小都是体现管理,也让我们能在所有的管理关系中处于和谐的程度。

 

6.卢凤宝学长:

德治胜于法治。德治使人自觉为社会服务,使自己自觉成为服务于整体的一份子,使自己能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而富有成就感、幸福感。法治是为突破了道德底线的行为所设置,畏刑则畏法。正是“民免而无耻”与“有耻且格”之别。

 

7.徐文靓学长:

管理的三种层次中,只有最高层次的管理是以德化人,使人潜移默化地转向善良,是管理者的自我约束。其余两种,特别是最低层次的管理更多的则是约束别人的。

现在人都不学习传统文化,都不注重自身德行的修养,无法感化别人,而只想急功近利的去改变别人,结果适得其反,越管越乱!

 

8.荣凤玲学长:

感恩刘教授!

从不敢欺到不能欺,再到不忍欺,这些臣对待领导者的态度就可以看出领导者视臣的三种境界。臣忠是结果,其原因就在于君仁,视民如伤。习主席也说: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感恩有这么好的国家领导者,在习主席的大力提倡之下,中华传统文化定将惠于民,倡于国,利于全世界。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事情;每天反省自己的过失并加以改正;以利他之心多行善事;全力以赴地把工作做好;每天都要感恩身边的一切;一定要谦虚,惟谦受福。用某公司企业文化的六条要求来要求自己。

 

9.范爱红学长:

1. 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达到了管理的最高境界。渔夫月夜是子贱以至诚恭敬之心对待身边人事物的结果。正如陶学长所讲,扪心自问,谁可欺。

2.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看看咱们的习主席“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一带一路”无不如此,民之有福。

3. 禹杰公司的六项规定,学生下定决心今后一定做到:积极面对一切;天天反思自己并努力改正;以利他之心行善事;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到极致;感恩身边的一切;谦虚谨慎,唯谦受福。正己化人,唯德是也。

吕范和谦至诚恭敬

 

10.周琳学长: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民不忍欺,在于以德服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传承了古代的理念,将人民视为兄弟姐妹,视为亲人,管理人是一门学问,我们要做到爱民,民才能爱我,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只有相应的付出,才能收到同等的回报。

体恤员工工作的同时,更要看他的需求,在他没开口时,你就看出他的诉求,这样员工才会更忠于你,你也做到了尽职尽责,扪心自问而无愧就足够了,要把企业相处成一个大家庭一样,互帮互助。这就需要领导者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带动大家去改变,更加团结,万众一心。以上就是我们节课的心得。

感恩老师!感恩学长!

 

11.李幽铮学长:

感恩刘教授讲解: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以德化人,以法治人是最低境界。以前还在困惑我们国内为何不能像国外那样重视完善法律,用法律治国;现在才明白依法治国只是最基本的,上面还有两个境界呢,而且也确实发现法律再怎么完善,也还是会被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国外亦如此。所以我们真要加快步伐把老祖宗的智慧拾起来,时不待我啊。

 

12.郭艳华学长:

管理真正的是人心,领导者体恤下属,对下属好,员工敬忠于领导,管理者一心为大众,不为自己的私利,不为自己的欲望,爱整个国家社会员工家庭,不为小我,只为大我,智慧就开,有济天下的心和愿,所有的一切人事物都顺遂,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感恩老师!感恩学长!

 

13.夏晓荷学长:

使百姓不敢欺、不能欺、不忍欺,体现了管理的三重境界,最好的境界,是百姓“不忍欺”。而要做到最高境界,就是要像古代圣王那样,爱民如子,视民如伤,政令都是为了百姓的福祉,以仁义忠恕、以道义管理国家和企业,以及家庭,懂得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互相关爱、互相尊敬、互相帮助,就像一体一样。在上位的管理者,如果能做到修身为本、教学为先、重用贤人,用仁义忠恕之道管理,就会取得很好的管理成果。

 

14.冯继红学长:

感恩刘教授慈悲开示!

管理的三种境界:不能欺、不敢欺、不忍欺,以不忍欺为最佳。

一个人尤其是领导者对身边的人事物,有至诚恭敬心,自然而然的影响波及到远方,他的言行令民众信服。领导者和下属是荣辱与共的一体关系,“见之饥寒为之哀,见之劳苦为之悲”,视民如伤,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才能“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彼此互相感恩,互相合作,团结互助。

“民不求而得所欲为之信”,领导者心心念念都是关心人民的福祉,想把百姓带领好。而他自己先做出表率:重视道德,正己化人,秉持了修身为本,教学为先的理念,严于利己,重用贤人。并把仁义忠恕的理念运用到管理之中,方能达到不忍欺的境界。

读古籍看经典,它都不是纯粹的理论,都能够在实践中被运用,能够做出效果,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依然适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培养人们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民族自信!!

 

15.李平学长:

管理的三个层次,1、不能欺,2、不敢欺,3、不忍欺。管理企业,能够达到民众不忍欺的境界!在实践中运用,以德化人,潜移默化使人转恶为善,所以管理者自身要约束,注重德行的修养。

感恩老师的教诲!

感恩身边的一切!

 

16.王丽学长:

中国自古以来,已经形成了长期统一的历史,就像一个超级市场一样,可是我们放弃超级市场的管理方式,去学习小摊贩的管理方式。还认为这是很高明的事。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丧失了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

《体论》“德之为政大矣,而礼次之也,夫德礼也者,其导民之具欤。太上养化,使民日迁善而不知其所以然;此治之上也。其次使民交让,处劳而不怨;此治之次也。其下正法,使民利赏而欢善,畏刑而不敢为非;此治之下也”。

远古时期,像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等,他们都能够正己化人,重视道德。每一个人,每一天都转向善良。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这都是潜移默化的、不知不觉的、自然而然的、这是最高层次的。

用礼法来治理,人们即使身处劳苦,也没有怨言,而且还能够做到相互礼让,这是次一等的治理。

最下一等的,就是用法律来端正。让人们因为喜欢赏赐,获得利益,而欢喜去做善事;因为畏惧刑罚,而不敢去做违法乱纪的事。这是最低层次的治理。

古圣先贤,所追求的“圣贤政治”。它通过正己化人,以修身为本,教学为先,最后达到的是不忍欺的境界。

“民不求而得所欲,谓之信”。人民没有提出要求,做领导的,做君主的,已经看到了他们的需求,念念都在关心着人民的福祉,念念都想把百姓给带好。叫“信”。一个君主,能够主动地看到百姓的需要,在百姓还没有提出需要的时候,就已经满足了他潜在的内心的需求,民众肯定是对他感恩戴德。

“除天下之害,谓之仁”。《大学》“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做人民的父母,做人民的领导,应该是知道人们喜好什么,自己也喜好;人民厌恶什么,自己也厌恶。人人都喜欢人际关系和谐,人伦关系稳定。每一个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安乐的人生。不要生活在惶恐不安之中。领导者知道了,人们的这样的需要,就要兴起伦理道德的教育。人们不喜欢颠沛流离、不喜欢战争,做领导的也要解民之忧,济民之困,不要动不动就挑起战争。

“天下之害”可能就是君主本身。假设这个君主本人,利欲熏心,骄奢淫逸,为了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欲望,就会去盘剥残害百姓,伤害百姓的利益。所以他本身就成了天下之害。要除天下之害,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不合适的欲望给去除。

“仁与信,和与道,帝王之器也”,仁爱和诚信,和睦与道义,都是帝王治国的法宝。达到不忍欺。因为古圣先贤,把这些法宝运用得很好。看古书,看经典,这些理论,它都不是纯粹的理论,都能够在实践中被运用,能够做出效果,所以才让人生起信心。

《史记》中就记载,

子产治理郑国,把法律监督机制设计得很严密,很合理。想欺骗他都做不到,达到“不能欺”的境界。

西门豹治邺县,把这个法律设计得非常的严苛,只要一犯法,给以严惩,吓得战战兢兢,没有人敢欺骗他。达到“不敢欺”的境界。

孔老夫子的弟子子贱,治理单父,他秉持了修身为本,教学为先的理念,严于利己,重用贤人。并把仁义忠恕的理念运用到管理之中。最后达到“不忍欺”的境界。

孔老夫子说:我听子贱说过,一个人对身边的人事,有至诚恭敬之心,有精诚之心,这种影响自自然然地会波及到远方。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身作则。把圣贤的智慧与经典智慧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心地光明,神鬼敬;一身正气通天地,正己化人无形中,引经据典提高中国传统文化自信,文以化人在其中;每一个人,每一天都转向善良,潜移默化,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境界中,这就是《群书治要》。

无限感恩古圣先贤把所有智慧编辑成经典,教化全人类。

无限感恩刘教授以身作则,立身垂范,精彩讲解,教化全人类。

无限感恩所有义工老师义工学长们和所有付出的人,弘护正法,利益全人类。

学生非常惭愧每一天的不精进学习,不精进的工作,不精进的生活,升起大忏悔心!以后的每一天都要拿出精进状态学习,工作,生活,才配做圣贤的弟子,才配刘教授的立身垂范,才配所有付出的人,在日常中做好每一个角色,力行经典智慧成就智慧人生。

惭愧学生—精进班—和组—王丽

 

17.张灵学长:

学以致用,六项要求,

第一,就是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事情;

第二,每天反省自己的过失并努力改正;

第三条,以利他之心多行善事;

第四条,全力以赴地把工作做好;

第五条,每天都要感恩身边的一切;

第六条,一定要谦虚,唯谦受福。

每天参照以上六点去落实。感恩刘教授谆谆教诲

18.萧含学长:

感恩刘教授!

听下来,才知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么的智慧。从不敢欺到不能欺,再到不忍欺,臣忠是结果,其原因就在于君仁,视民如伤。正如陶学长提示的,不忍欺,反省自己在各个群体是否做到?利他,体谅、理解及成就他人为根本。感恩身边的一切;谦虚,惟谦受福。

 

19.成晓鸾学长:

不敢欺,不能欺,不忍欺。君爱民如子,取信于民,视民如伤。现在的企业就像以前的大家族。都学习传统文化,靠道义维持企业发展,必定祥和。君发布政令,处处想到的是百姓,那爱民如子的境界必定感召百姓。就会出现不忍欺。上下团结一心。个人也是一样,有至诚之心,之忠之心,必感召他人,以诚相待。

 

20.张月荣学长:

尊敬的刘教授各位老师学长们好!

学习《管理的三境界》心得收获:

1.管理的三个层次:不能欺、不敢欺、不忍欺。

2.管理者做到视民如伤。齐家、管理企业、理政才能达到民众不忍欺的境界。

3.君仁臣忠:仁爱忠信,利他精神

4.为老百姓谋福利。

感恩刘教授教诲!

学生:张月荣礼

2021年12月19日

 

21.周慧心学长:

学习心得:三个境界:不能欺,不敢欺,不忍欺。管理的核心以德服人,正己化人,以温柔的方式和伦理道德教育教导百姓,真诚的体谅理解他人的处境,让人很容易接受,同时唤醒了人们的良知,知恩感恩,使人们自觉的遵守。

 

22.袁媛学长:

本课内容精髓有四点:

1.管理的三层次:不能欺、不敢欺、不忍欺。

2.管理者做到视民如伤,齐家、理政才能达到不忍欺的境界。

3.信为先,取信于民为第一要。

4.君仁臣忠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君仁在前,臣忠在后。

管理不仅在机构和团体,管理处处有,实质是关系的合理化、和谐化、一体化、高效化。作为教师,与学生,与同事,与家长、与领导,都应从信入手,视生如子,行必利他,不能欺,不忍欺,以真生命引发真生命,以光明启发光明。

 

23.刘兴宁学长:

学生刘兴宁2021年12月17日

尊敬的刘教授,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大家好!

末学刘兴宁学习第32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一、中国式管理是古圣先贤总结出来的一种管理文化,一种建立在原则基础上的规律,也就是所谓的“道”,依之而行,国家之兴盛、企业之常青、家庭之和睦,皆不远矣。

二、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三种不同层次的管理“不能欺、不敢欺、不忍欺”:“子产治政,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最高境界就是不忍欺,哪怕没有人监督,就如同有人监督一样。孔子他老人家道出真谛,一个人对身边的事物至诚恭敬,其影响一定会波及到远方,即便月下捕鱼老翁没有人看见也能够自觉地按照子贱制定的规则制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要想治理好国家,必须首先取信于民,在《群书治要》中,这些国家的领导者对待人民就像父母慈爱儿女,就像兄长慈爱弟弟,“见之饥寒则为之哀,见之劳苦则为之悲。”而且“视民如伤”,把老百姓视为伤病一样加之关爱体恤,甚至视为自己的伤病来关爱体恤,那么被领导者必定回报的是感恩之心。

四、“发政施令,为天下福者,谓之道。”也就是颁布政令念念为天下人带来福利,而没有偏私,这才是道。

五、只有依据道,来齐家、治企、施政,才能够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不忍欺,不治而至。

感恩各位老师和学长辛勤奉献!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