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文章
《群書治要》兩年研修班第三學期 第11周聽課感悟分享
2022-06-12安徽國禎書院

課程:《群書治要·論語治要》第6講

1.師資班信組高志新學長:

感恩劉教授!感恩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知識瑰寶!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古人偉大智慧的結晶!治國的五個綱領,敬,信,節,用,愛人(民)。不但對治國還是對治理企業治理我們的家庭都很有好處!敬事(盡忠盡責敬慎謹慎)!誠信(人無信不立,信立而霸也)!節用(成由節儉敗由奢)!《曾國藩家書》說:家敗離不開一個奢字,人敗離不開一個逸字,討人厭離不開一個驕字。人們都按照自然節律來飲食,起居,生產,生活,領導者有德行堅持節儉愛民,上行下效,並教育孩子們學習好《十三經》,那麼以後社會必將幸福和諧,人們必將健康快樂!感恩劉教授!感恩各位老師學長!

 

2. 陶銳學長:

不僅治理國家,治理一個單位團體甚至家庭,都是有五條綱領:敬事、信、節用、愛人、使民以時。

敬事,就是盡忠、盡職、盡責,就是“敦倫盡分”,盡到我們的本分。盡本分做事注意要取中道,也就是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恰到好處。

信,誠信,“凡出言,信為先”。無論是做人做事,還是學習聖賢文化,“信”都是先導,是先決條件。

節用,成由勤儉敗由奢。無論社會的物質文明發展到怎樣的高度,無論我們自身有多大福報可以享用無數,節儉永遠都是不變的至上法寶!

愛人,愛民如子,視人民為一體。“愛”,是永恆的,是我們的真心本性,因為都是一體,所以愛是“法爾如是”,本該如此,不需要理由。

使民以時,就是強調要重視自然規律、成長規律等客觀規律,遵從規律,順應規律,依道而行,方能開好花結好果。

 

3. 師資班謙組夏小荷學長: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孔老夫子告訴我們治理好一個大國有五條重要綱領:

一、“敬事”:盡忠,盡職,負責的意思。“為國者,舉事必敬慎。”(“持國天王”手持琵琶,示意我們要“行於中道”,做事不要過分,也不要不及,與儒家的“中庸之道”同理。魏征應唐太宗之命花了5年時間從精選的65本“經、史、子”中概括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精髓,編成五十萬字的治國寶典——《群書治要》。魏征也是我們“敬事”的榜樣。)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盡職盡分,這個社會一定和諧,國家也一定能夠治理好。《四書蕅益解》中說,敬事,又從“敬止”功夫得來。(《大學》中也說:“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二、“信”:誠信。《弟子規》告訴我們“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孔子還告訴我們“人無信不立”;“取信於民”對於治國理政是最重要的。“信”是強國富民的根本。

三、“節用”:我們要節約費用,不超過適宜的範圍。“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在《群書治要·漢書》上記載:“自成康以來,幾且千歲,欲為治者甚眾,然而太平不復興者,何也?以其舍法度,而任私意,奢侈行而仁義廢也。”“國貧民侈,則貧窮者為奸邪,而富足者為淫佚,則驅民而為邪也”。康熙皇帝頒佈了《聖諭十六條》,教導百姓,其中有一條就是“尚節儉以惜財用”,開源尤當節流。相反地,“暴殄天物,則必招天譴;耗蠹民財,則必招民怨;縱欲敗度,殃禍立至。”比如張牧之、蔡京、翟謙都曾富極一時,但因揮霍無度,很快破家亡身。我們古代的明君宋仁宗和名臣司馬光、楊綰都是節儉的典範,垂範後世。

四、“愛人”:主要指“愛民”。中國古代的政治,可稱為聖賢政治。從上至下的教育,都強調要“修身為本”、利國利民。《群書治要》中的民本思想,就是講古代的領導者,“愛民如子、視民如傷”,做百姓的“君親師”。在《左傳》上說:“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為土芥,是其禍也”。

五、“使民以時”:一是要讓百姓按照自然節律來飲食、起居、生產、生活,這才是符合道的生活。二是使用民力,都要在適合的時間,不給百姓增加過多的負擔。再擴大一點說是做適合人一生的安排:幼年時記憶力好,要教育孩子多背誦經典,比如《十三經》等(像漢代就出了許多“神通”,十二三歲就能把四書五經倒背如流,其實就是教育符合了成長的客觀規律);壯年時盡心盡力為家國社會工作;老年時要安養晚年,有生活保障。這樣就會形成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

這五條綱領,不僅適用於治大國,也適用於治理一個小國、一個單位、一個企業、一個家庭,也適用於個人修身,處事待人接物。學聖賢經典,我們要學會“字字體驗”的方法,把學到的知識內化,落實到自己的思想行動中去,“學而時習之”才能真正獲益。感恩劉教授指教!感恩學長們共學共勉!

 

4. 師資班謙組李幽錚學長:

感恩老師給我們詳細解釋論語中重要的這句話:治理國家,治理一個單位團體甚至家庭,都是有五條綱領:敬事、信、節用、愛人、使民以時。

敬事,就是每人都盡到自己的本分。盡本分做事注意要取中道,也就是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恰到好處。信,誠信,是基本要求條件。節用,反義詞是奢靡。奢靡是刑法的根源。愛人,愛民如子,視人民、親人為一體。使民以時,就是強調要重視自然規律、成長規律等客觀規律。

 

5. 師資班信組郭豔華學長:

感恩老師!學生受益匪淺!做事要取中道,無過無不及,講求中庸、中道,信用是至關重要的,禮,與其奢也,寧檢。要崇尚節儉。其次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止的功夫從學道、明道中來。感恩老師!感恩學長!

 

課程:《群書治要·論語治要》第7講

1.師資班謙組李幽錚學長:

感恩老師再三給我們強調“首孝悌”的重要性。

 

2. 師資班謙組夏小荷學長: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段話正是《弟子規》的總綱領。感謝老師循循善誘地給我們講述了這段話的道理。我們學孔老夫子,就是聖賢的弟子,孔老夫子的弟子應該是什麼樣的呢?在《淮南子》上描述說:“孔子養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為文章,行為儀錶,教之所成也。”教育也是有次第的,首先要在家孝父母、友愛兄弟,把這份孝悌之心擴充開來,在外面要敬老愛幼、言行謹慎並講究誠信,廣泛地愛護所有的人,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好的德行。當這些都做到了以後,再學習有益的學問,比如學習四書五經等。我們此生幸而遇到聖賢經典,要時常對照反省自己,不斷地改過自新,不能辜負聖賢和老師的教導、不能辜負父母祖先的恩德、也不能辜負了我們自己的慧命。感恩國家的護佑,感恩一切,盡己所能,回報父母、回報社會!

 

3. 陶銳學長:

這一段經文真是耳熟能詳,短短幾句,一展開就是一本《弟子規》,深義無窮。經文是綱領,而《弟子規》就是具體內容,讓我們後世弟子知道該從哪里下手,如何去落實。

弟子就是學生,實際上人人都是弟子,《弟子規》也應該成為我們每一個傳統文化學人的入門必修課。

“我們這一代人很可惜,沒有受過教育。”這句話真是太有感觸了。回想自己讀書求學近二十年,確實感覺不曾受教育,直到接觸到傳統文化,才開始真正受教育。而人生已走過三十多年,繞了太多彎路和歧途,再走回正路實在不易。所以,受真正的教育越早越好!

受教育首當其衝的,還是孝!老師再一次苦口婆心不厭其煩地為我們詳盡闡述孝悌之道。講道理,舉例子,確實說得太透徹了!

老師就是這樣一遍遍講,一遍遍勸,一遍遍提醒我們。不管是講《孝經》,還是講《論語》,無論是講家庭教育主題,還是講黨政建設主題,都會講,幾乎沒有哪一次課程不講孝的。反復講的,就是最重要的!讓我們印象深刻,聽多了就慢慢入心了,平時遇到事經教熏修的力量就出來了,就能降伏習氣,用智慧來面對處理事情。這就是老師的良苦用心!

 

4. 師資班信組高志新學長:

《弟子規》上講:“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幾句話相信我們都悉聽很多遍了,我們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做到的卻不多吧,當然也包括我在內。通過學習劉老師的課程我們知道教育首先是做人的教育和品格的教育!使人善良,長善救失!每個人都應孝敬父母善待兄長!父母的十重恩我們怎麼能報答呢!言必有信,行必有謹!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做好這五種事作為學習的根本。孔老夫子以四科教導學生,首先是德行(首重德行,先正其心)再言語,政事,文學,學習的次序很重要且不能亂,看看我們現在沒有接觸傳統文化的孩子大多很是傲慢無禮!而我們懂做的也不太好,從我們言傳身教開始,從孩子抓起,善良的方面要不斷地增長,使他的過失得以挽救,養成良好的品格,高尚的品質!學到這裏特別感恩感謝在我們這裏舉辦謙德傳統文化公益學校的劉德雙王敏老師一家人的大愛和辦學初衷,正是他們的無私奉獻,風雨無阻,二百多名孩子和家庭受到了這樣好的教育和影響,相信未來的他們不一樣,他們學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只要堅持下去相信他們必將是有力量的一大批後起之秀!感恩對我們謙德傳統文化公益學校付出的所有大愛老師人士!

感恩劉教授聶老師曾經親臨我們學校鼓勵孩子們!感恩各位老師學長!

 

5. 師資班謙組周慧心學長: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六句話為綱。教導我們要:孝順父母,善待兄長,言語要講信,行為要講謹,博愛眾人,擇仁者而親近,行就是實行上面的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五事,這個就叫“行”。把這個五種事做好之外,就是餘力。這五事是學習的根本,就告訴我們無本之文不可取。求學問首重德行,說明要先正其心,後為文學,教學的次序是不能夠顛倒。要先培養起一個人的孝悌之心,謙恭有禮的處事態度,然後再去學習知識。教育是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做人的教育、品格的教育,都是居於教育體系的核心地位。體會到無論是學習,還是力行關鍵在於正心,心正則行正,才能做好一個人。

 

課程:《荀子·勸學》第2講

師資班信組李秋瑾學長:

尊敬的各位老師,尊敬的各位學長大家好,今天學生分享《荀子-勸學》第二集,心得體會,老師講到榮辱禍福是自己的德行所招致的,齊桓公不聽大臣管仲勸說,反其道而行,最後自殺而死去,到自己身邊來的善者惡者由心所感,肉腐爛生蟲,魚枯生蠹,自己太堅硬容易斷裂,太柔軟了容易被束縛。舜帝靠自己的德行的積累成為帝王,積累善行,成就德行,所以自通於神明,所以孔老夫子說自己不是生而知之者,而是好古敏以求之者,所以夫子告訴自己命立之於己,受之於天!只要自己可以學肯下功夫,困難的也會變成容易的,但是不肯學容易的也會變得困難,想想自己有沒有像齊桓公,有所好樂,不得其正。有沒有三十而立?三十歲自己的德行之根有沒有紮好,自己的志向立住沒有,四十歲能通權達變,五十歲知不知道自己應該做到的是什麼?至誠心通於神明,自已每天心真誠清淨心了嗎,自已每天付出多少收穫了多少,煩惱輕智慧長了嗎,每天嘴廢話多,還是聖言多,感恩各位老師,感恩各位學長!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