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文章
《群書治要》兩年研修班第三學期 第4期答疑課交流分享
2022-06-13安徽國禎書院

1.陶銳輔導員:

學長們好,上學期考核一共有40位學長提出疑惑和問題,其中24個問題交給師資班學長們來共同解答,本學期前3期答疑課都已經全部分享了。還有16個問題,和前24題大都比較類似,還有一些只是說出來可能並不需要解答,那我們還是來共同交流探討一下,末學也就每一題談一點體會,做個簡要分享。

 

(1) 想改自己的毛病習氣,但是總在犯!

(2) 最大的煩惱就是自身有些習氣無法真正得到對治。

這兩個問題幾乎相同,這是我們每個人學人都存在的普遍問題。

應對心態是信心+決心。既然只是習氣,並非本性,就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改掉,一定可以恢復本性,也一定要改掉。不輕忽懈怠也不焦慮急躁,心態保持平和。

方法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就是長期堅持跟隨一個師承,學習加力行,慢慢習氣就會從多到少,從重到輕,最後從有到無。

 

(3) 學習的過程中,有時無法學以致用,會出現老師講的例子能聽懂,但到自身實踐時卻又似懂非懂,實踐不到位。

(4) 在實踐中運用學習的理論的時候欠佳。

不能學以致用,可能還是沒有真聽懂,只是當知識學了,並沒有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放下自己的執著,遇到事情還是煩惱做主。“為道日損”,注意一定是越學越放下,越學越不執著,越學越無求。

另外就是聽課少了,熏修的力量不夠,遇到事情還是煩惱先出來,習氣的力量更強,經教出不來,力量薄弱。所以還是要加強聽課,加大聽課量,什麼時候經教熏修的力量敵過習氣的力量時,遇到事情就能理智面對了。

 

(5) 末學覺得自己對善惡因果的道理還沒有深信,以致不急於行動。

這位學長已經有自知之明了,非常可貴,自己知道問題根源所在,那就好辦了。接下來就是多學習因果方面的經典,還有就是老師課程中有大量有關因果的道理和故事,多用點心去領悟。

深信確實不容易的,不經過長期熏修也還是聽課的時候相信而已,遇到事情可能就不信了。

 

(6) 雖然聽劉教授的課明白一些道理,但是遇到事還是有點生氣,自己的修為不夠,繼續努力。

與上幾題類似,就不另外談了。這位學長也自己有答案了,繼續一起努力!

 

(7) 末學覺得在學習中就是感覺進度太快了,跟的特別吃力,不能吸收學習的知識。在生活中就是難以很好的解決家務事,總會想著,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奉行這一句。

這位學長如果是精進班或師資班,感覺進度太快了,可以申請到修身班學習就好了。我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班級,不用勉強自己。

但這裏還是要提一下,前面說過熏修的力量要足夠大,才能敵過煩惱。相對於我們現在的環境以及煩惱而言,每週5節課的聽課量其實還是很少了,而2節課的話,效果就更微乎其微。所以就會出現道理聽了都懂,但遇到事情還是習氣做主,轉不過來。所以我們還是要儘量騰出時間來聽課,要意識到聽課的重要才好。

關於家務事的難題,學長已經有答案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奉行這一句!

 

(8) 學習中的困惑現在是對於講課上,自身還是沒有突破,沒有把講課複講的事情做好,還是在理論上掌握的不夠深入細緻,在自己去講的時候在心裏上有顧慮,在講課的技巧和訓練上還需要提升。

講課的技巧,個人認為不用花心思精力去關注,這只是細枝末節,根本還是在於要真正理解老師所講的內容,領會其中的義理,明白老師講某段內容想說明什麼道理。當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時,自然就能用自己語言來複講,來把這個道理講清楚。這也就真正是自己在講課,那感覺就不一樣了,這樣複講會法喜充滿,進步也會很快。那麼如果心中只關注這個,只想著怎麼理解領會老師所講的道理,並把道理自己給講清楚,其他顧慮也就不會存在了。

 

(9) 在克服傲慢心上末學還是有困惑,請老師多多指教。

不知道這位學長的困惑具體在哪,總的來說克服傲慢心的方法就是培養謙德,老師專門有一節課來談謙德的,《品讀<群書治要>》第12講《謙德之效》。學長如果有困惑,不妨就反復聽這一集,也許可以找到答案。

 

(10) 怎樣才能做好一個好媽媽?

這個問題比較大,一展開幾天都講不完,總的原則就是身教+耐心,前24題中有好幾題都是關於孩子教育的,師資班學長們也給出了很多解答,學長可以參考。

 

(11) 面對照顧孩子和養家糊口還難以平衡,身心還是有些疲累。

人的精力總是有限,如果覺得疲累,必要時可以考慮做些取捨,有舍才有得,有舍必有得。

如果現實情況不允許做出取捨,那就是福報不夠,所以孝親與行善都不能等,多在恩田、敬田、悲田上培福,福報夠了,就可以卸下一些過多的負擔。

 

(12) 我的學習和改變,雖然讓我的老伴有了很大的轉變,但還沒有帶動我的兒子和兒媳婦一起來學習。他們對傳統文化還只是口頭接受,還沒有落實在工作生活中。

(13) 通過學習,家人看到了我的轉變,已經認可傳統文化,但還沒有認真系統的學。

這兩位學長的學習都已經初見成效了,而且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也很明理,懂得自己才是家人轉變的根源。相信再加以時日,他們也會受您們的感化影響來一起學習的。

 

(14) 社會很多家長給孩子報各種技能補習班,卻對傳統文化認識不足。正規學校也不重視傳統文化。

社會各種不良現狀確實存在,但關鍵是當我們看到這些現狀時應該保持怎麼的心態。如果只是憂慮焦慮各種擔心,或者埋怨不滿,甚至失去信心,那錯的就是我們自己了。看到任何不良現狀,都是在提醒我們,我們有多幸運,能遇到傳統文化,能有機緣學習,所以要更加珍惜,更加感恩,更加努力學習。再一個是在提醒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先學的人有這樣的使命擔當,要自己做出好榜樣,帶動身邊人甚至更多人一起學習。當我們每次看到不良現狀時,都能提起感恩珍重之心,提起使命願心,自己更加努力用功,提升更快,那即使是不良現狀豈不是都成了好事了?!

所以修學傳統文化,關鍵是學習如何用心,心用對了,一切都是好人好事。這樣就是善學會修了,提升也會非常快。

 

(15) 我們普通人學群書治要,只能修身,很難分享出去,沒有這樣的平臺。學的時候很明白,但在日常生活中很難運用上。

修身真的修好了,何愁傳遞分享不出去呢?會有人有機會有平臺自動找上門來的,學長大可放心。所以,我們只管修好自己,有緣的就幫助,沒緣的不攀緣。

關於學以致用,前面已經有類似問題,不再贅述。

 

(16) 傳統文化那麼好為什麼沒有一個電視臺有傳播?

《典籍裏的中國》、《百家講壇》、《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等等,還有很多各種形式的文藝節目,都在傳播傳統文化。央視有國學頻道,河南電視臺有大象國學頻道等等,以後還會有更多。

國家正在全面復興,需要過程,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我們修好自己,靜待花開。

 

以上個人淺見,如有不妥之處,懇請學長們指出!最後再將這4期答疑課的相關文檔分享給大家,有需要的學長可以保存。

歡迎大家就其中某些問題分享自己的理解與體會。

 

精進班和組甘向陽學長:我的學習帶動我孩子爸爸,他對我學習的內容基本都在聽和看,每次週末回來都說課程確實非常好受益很大,我在聽課時覺著我的習氣很重,在工作和學習當中就會有衝撞,只是覺著有這樣的意識就會強烈的感覺到這樣不好心裏面對鏡時就會默念要改要改哦,還有就是還沒有帶動起孩子,我想著孩子我自己帶孩子今年上五年級,9月份就要上六年級了功課很重,只有在吃早飯時聽聽德育故事,我在聽課的同時又怕影響孩子學習,所以這讓我舉足無措,請學長們指點,感恩感謝學長們指點。

陶銳輔導員:我們做些探討哈,孩子學習傳統文化其實也不是一定要聽多少課,最重要的還是父母的言傳身教,生活中點點滴滴其實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他。每一次交流,每一個事件,還有父母對待老一輩的每一個舉動,都是機會點,都可以抓住引導孩子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孩子在學校裏會有各種問題煩惱,回來和我們溝通時,我們就可以用聖賢智慧來開導,並幫助他來解決問題,他這時其實就學到了,可能比聽課受益還大。機會是非常多的,在於我們要足夠敏感能抓住機會。所以教學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

甘向陽學長:太智慧了,只是我要好好抓緊學習經典。感恩您的指點!

師資班信組袁媛學長:理上能頓悟,但事上要漸修。“心得者,悟入實證也。”我們所學的經典都是聖賢人的心得,是聖賢人經過修學,然後體悟到、親證到、親眼看到的境界。聽講是明理,明理是為了做到。唯有通過修學、體悟和親證,才能變成自己的心得和真實智慧。

陶銳輔導員:嗯嗯,是的,我們自己先學明白最重要,自己走過來了,就自然知道怎麼給孩子和他人引路了。聽講是明理,明理是為了做到。

 

師資班謙組王蓮梅學長:第3期第15個探討:有關幼稚園教育,今天剛好看到,幼稚園教育將逐步納入到義務教育行列。提高師資的門檻。2021年9月,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定向“保育員”,不再是“幼師”。教育不能產業化,私人辦的幼稚園,賺得盆滿缽滿的。早就該取消了。幼稚園教育作為教育的地基工程,必須系統受教育工程。國學經典中處處是智慧。從誦讀經典開始熏習,童蒙養正,“小學終,至四書。”灑掃應對進退。從源頭活水開始抓起,《弟子規》、《常禮舉要》讀起來,做起來。

陶銳輔導員:感恩學長分享好消息。幼兒時期的教育其實比小學中學之後的教育都重要很多,但我們普遍就覺得幼稚園就是玩玩樂樂的,等到上學就開始辛苦了,所以更是抓緊帶著孩子各種玩樂。我們需要對幼兒時期的教育提起高度重視才是!從小紮下德行的根基,後面的教育也就容易了。

 

精進班和組王麗學長:

(1) 想改自己的毛病習氣,但是總在犯!

(2) 最大的煩惱就是自身有些習氣無法真正得到對治。

學生在這兩件事情非常有感觸!在學習經典與劉教授《群書治要》授課當中及日常的起心動念待人處事接物中第一念確實是自己的習氣習慣習性自主不自主的跳出來……第二念馬上意識到與經典和劉教授講授的《群書治要》相違背!第三念自己的過失過錯造成的局面不良處境如何?第四念下一次千萬不要犯類似同樣的過失過錯過惡知錯改錯知過改過也是善啊!每天遇到和出現最多的就是自己這顆波濤洶湧的心!!不能保持心平氣和!和顏悅色!常常發現心情,語氣,語調,表情起伏不定,還是會把自己內心的東西自主不自主的有意無意的表現出來!當我意識到內心的動盪不安時;感覺這一天很煎熬很難過!因為自己不能及時調整平和沒有做出好的樣子內心特別愧疚自責!!偶爾也常常跳出極強的懶惰……什麼也不想做!有時也給自己幾次特赦……最近幾天就特赦自己三次沒有完成自己其他的定課讓自己心、口、意、身都盡情的體驗墮落……最後總結:《群書治要》已經深深的紮根在心裏;君子風範;賢者立身垂範;聖人行為世範;勿自爆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自然而然趨向正直正義正覺。逐漸的思無邪的學習過程。自然而然發自內心的特別關注在起心動念;然後才是言語行為;最後反躬自省的曆事煉心的學習過程。體驗三次特別收心的方法:讀書千遍!我是聽劉教授講授《群書治要》一天一集聽看三遍;心特別不安定極其煩躁時最多一天一集聽看5~6遍;最大的感受就是身體不會特別痛苦!!!因為心極其煩躁不安時;身體極度痛苦疲乏虛弱無法用語言說清楚的苦!!!體會到“心”是一切問題的原點!心正、身正、語正,正己化人。

陶銳輔導員:學長分享的太好了!這就是力行的真實過程,每個人都要有這個拔河的過程,然後找到適合自己對治習氣的有效方法,再良性迴圈的逐步轉變。

 

師資班信組郭豔華學長:

(15)我們普通人學群書治要,只能修身,很難分享出去,沒有這樣的平臺。學的時候很明白,但在日常生活中很難運用上。

學生感受:學習經典不急於求成,只在內在下功夫,不求外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第一就是修身,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是皆以修身為本”。只有我們自身修好了,外在的一切就都很好。感恩老師!感恩學長!

陶銳輔導員:是的,心態上不能急,還是回到修身為本。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