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文章
《群书治要》两年研修班第三学期 第12周听课感悟分享
2022-06-19安徽国祯书院

课程:《群书治要·论语治要》第8讲

1. 修身班敬组徐文靓学长:

一、构建和谐社会,消除各种冲突,最根本的就是唤醒人们的孝悌之心。唤醒人们的孝悌之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位的领导者们做出孝悌的榜样,弘扬孝道。起到君亲师的表率作用。

二、我们要广泛的博爱众人,这时没有选择和分别,一切人一切物都应该去爱护,因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我们都是一体的,爱护他们就是爱护我们自己。但我们在选择向谁学习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有仁爱之心的贤者,选择朋友也是一样。一个人一生学业,事业,道业能不能成就,关键是选择什么样的老师和什么样的朋友。“君子必慎其所与者“。

三、求学问就是求其放心。我们的心本来是纯净纯善无污染的,却放在了五欲六尘之上,追求财色名利的享受,这时心就放逸出去,不再清净,就会有很多烦恼,把放逸的心收回来,就是大学问。要成就这个学问就要从革除物欲做起。不断减损自己的欲望,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起作用就会无所不为!(末学不能理解这种”无为“和”无知“状态?)

四、“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并没有先后循序,而是同时进行的。只是主修和助修的区别。要做到‘’知行合一”。读书的目的就是以圣贤人为榜样,用圣贤人的行持鼓励自己,对照自己,反省自己,鞭策自己。不断修正自己的不良习气,不断升级心灵程序,开辟幸福美好的人生。

感恩老师慈悲教导,感恩学长辛苦付出!

陶锐辅导员:学长,我们做一些探讨。无知、无为,我们可以理解为没有自己的知见,没有自己想要去做什么,甚至到达圣人的境界,连念头都没有。那遇到事情,如何看如何说如何做?无知无为的状态是,不用刻意想自然就知道,自性里自然流露,而且所看所说所做都是合乎道的。就像寺院的钟,不敲不会响,就是无知;一敲就响,小敲小响,大敲大响,就是无所不知。如果不敲自己在那响,那就是我们凡夫,总有自己的知见想法,其实都是妄念妄动,不是真实智慧。圣人的境界很高,我们达不到,但可以通过学习来“洗脑”。用圣人的教诲替换我们原有的知见,如同倒掉脏水,重新盛入甘露水,这样我们至少可以正思维,知见上与圣人保持一致。但前提是,要先倒掉,才能盛入,也就是要先放下自己的知见,圣人的知见才能真正进入。否则留一点脏水,甘露水倒进去也还是脏水,得不到受用。

徐文靓学长:感恩学长解惑,这种状态太神奇了,末学愚钝而又固执。

陶锐辅导员:学长也可以尝试去体会,比如遇到烦恼时,不要去想,通过打坐等等方法让自己静下来,当你没有念头很清静时,也许就会突然冒出灵感,自然就知道该如何面对和解决问题。这就是清静心生智慧。

徐文靓学长:嗯,学长这样说我能理解,遇事越急于解决越糟糕,冷静,就是最好的处理方式。急于处理是有为,冷静下来冒出的灵感就是无为吗?

陶锐辅导员:这就类似于“无知而无所不知”,冷静下来不起念头,反而生出智慧来。冷静不去想,是无知无为;冒出灵感,是无所不知。无知是体的状态,起作用就是无所不知。钟,安安静静的不动,是体,就是无知无为;一敲就起作用,立刻回应发出相应声响,就是无所不知。

 

2. 精进班和组甘向阳学长:确实是像陶学长讲的那样圣人的境界很高,我们达不到,但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不停的洗脑”。用圣人的教诲替换我们原有的知见,如同倒掉脏水,重新盛入甘露水,这样我们至少可以正思维,知见上与圣人保持一致。但前提是,要先倒掉,才能盛入,也就是要先放下自己的知见,圣人的知见才能真正进入。否则留一点脏水,甘露水倒进去也还是脏水,得不到受用。真正做到了才是学到了。真的是受益匪浅,感恩刘教授!

 

3. 师资班谦组夏小荷学长:

刘教授继续传授了《论语治要》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让我们在力行孝悌的基础上,言行举止要恭敬、谨慎、谦虚、礼让、忠信,并把孝悌之心推而广之,“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扩大到广泛的爱护众人,以至于达到“万物与我一体”的“仁”的境界。《尚书》上说“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

但是要注意亲近有仁德的人,选择有道德学问的人为师、为友,这样日久熏习,自己也会“德日进、过日少”,做个有道德学问的人。选择良师益友是我们一生道业、学业、事业成功的关键。当我们已经有了孝悌忠信的德行根基之后,如果还有多余的精力,可以进一步学习圣贤经典等有益的学问,从而更好地造福家国社会。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蕅益大师说:“求放心,莫若格物致知。”古语警示我们:“利令智昏,情令智迷。”我们要善于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所以求道德学问乃至建功立业的路径就像《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 师资班信组荣凤玲学长:

感恩刘教授!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仁爱之心是人的本性。要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关键就是领导者做出君亲师的榜样!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中华传统文化《弟子规》的每一句都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就是明明德的一个过程!

 

5. 陶锐学长: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开篇就是这样教的,我们就应该照着这样做到。但如果偏要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在这样对待父母的过程中,我们时时处处都在为父母考虑、替父母着想、体察父母的内心,继而对待一切人事物都是这样的态度,久而久之就可以逐渐把“我”放下,就能恢复本具性德。当回归自性时,这时候会发现原来不需要为什么,法尔如是,本来就该如此!

“谨”,简简单单一个字,落实在生活中却极其不易,也非常重要,我们现在都疏忽了,即使学习了传统文化也会重视不够。从小就没有接受规矩的训练,所以就会心浮气躁。

“亲仁”,在当今社会也尤为重要,因为环境污染很严重,不知不觉地就受到了不良环境影响,所以就需要我们去主动“亲仁”。无论是学习、交往,还是看手机等等,都要有意识的加以辨别过滤,选择有益的主动亲近,保持高度自觉。

学文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其目的就是“求放心”,放下我们的这颗妄动的心,让其归于平静!越学越无求、越学越无知、越学越无念、越学越无我,这就对了!

 

6. 师资班信组高志新学长:

无论是《论语》还是《弟子规》都一直在讲孝悌之道的重要性,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孝道和悌道做好了推而广之,推己及人,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修成我与万物一体,像闵子骞那样有仁爱之心,像晏子学习秋衣穿了30多年勤俭节约,上施下效,当然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学习根基的人说到容易做到很难,但只要我们多选择贤师贤友,跟着圣贤人脚步走,从小事一点点做起,一切福田靠心耕,相互关心家庭之间没有冲突,行住坐卧,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格物致知,身教重于言教,生活要谨慎,言语要诚信,态度要谦恭,一切按照道去做去生活,就会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愿我们都能无为无所不为,无知无所不知!感恩刘教授!感恩各位老师学长!

 

7. 精进班和组王丽学长:

《弟子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尽孝的重点。

我们从对待父母的态度上,逐渐地把“我”给放下了。我们能够不忤逆父母,即使父母对我们不是很好,像闵子骞的后母那样,对他处处刁难,他仍然不与她为敌。就培养了一个人不与任何人为敌的这种心,不和任何人起对立。所以这个仁心就是能够体会到“我和他是一体的”。如果我们认为推己及人是行仁之方的话,是行仁的方法,这个行仁的方法只是接近于仁,和真正达到仁还是不一样的。真正有仁心的人,他确实是做到了“我与他是一体的”,能够像闵子骞那样。所以一个有仁心的人,他才能够化敌为友,他处事才没有不良的效果,没有后遗症。中国古人把对这种父母的孝心扩而广之,然后对待一切有缘人,再对待动物,进而对待天地等等。所以中国古人有一句话,人与万物都是一体的,有这种心,去处理事情的时候,他会处理得很圆融而没有后遗症。

读诵经典的目的还是要更好地来修学孝悌忠信。要从我自己的身上表现出来,文的实质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个修是同时修。但是在用的时候它有先后次序,先用在孝敬父母,尊敬尊长,然后到学校尊敬《颜氏家训》人之所以要读书学习,“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为了开发人的心智,利于人德行的提高。对于那些不知道如何奉养父母的人,让他们看一看古人如何体察父母的心意,按照父母的意愿办事;

如何轻言细语、和颜悦色地与父母谈话;

如何不怕劳苦,为父母弄到美味可口的食品。让他们感到惶恐惭愧起而效法古人。对那些不知道如何侍奉国君的人,就让他们看一看古人如何奉公守法,不欺凌犯上,在危急的关头,不惜献出生命;

如何以国家利益为重,不忘自己忠心劝谏的职责。使他们痛心地对照自己,进而想去仿效古人。对于那些平时骄横奢侈的人,让他们看一看古人如何恭谨简朴、节约费用,如何以谦卑自守,以礼让为正教之本,以恭敬为立身之根。让他们感觉到震惊变色,自感若有所失,从而收敛骄横之态,抑制骄奢的心性。对于那些向来浅薄吝啬的人,就让他们看一看古人如何贵义轻财,少私寡欲,忌盈恶满;

如何体恤救济穷人。让他们脸红,产生懊悔、羞耻之心,从而做到既能积财、又能散财;

如何宽仁大度,尊重贤士容纳众人,使他们气焰顿消,显出谦恭退让的样子来。而对那些平时胆小懦弱的人,让他们看看古人如何无牵无碍,顺应天道;

如何强义正直,言而有信;如何祈求福运不违祖道。使他们能奋发振作,无所畏惧。由此类推,各方面的品性,都可以通过这样读书的方法来加以培养。

 

8. 师资班信组袁媛学长:

这节课学生明白了“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真正的含义是知行合一,文与行是同时修的,不是在次序上讲的。“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是主修课程,我们所读的经典文献、经典等等,都是圣贤的行持,表达着道,是道统所寄。学习经典文献只是助修,也是为了更好地力行。读书不是谈玄说妙,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德行,增进自己的修养。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这个学问就是要从放心上来做起。蕅益大师说:“求放心,莫若格物致知。”

感恩老师教诲。

 

课程:《群书治要·论语治要》第9讲

1. 陶锐学长:

学与未学的标准不在学习的形式上,而是在于是否将所学力行落实做到,是否将本分尽到,五伦关系处理好。我们中国的儒释道,都是实学,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虽有,也很重要,但形式的目的还是为了实质。

老师常说“文化”的涵义是“以文化人”,如果学习后变化了气质,转变很大,与人相处都很和谐,那就是“学”了。如果还是一如既往,老样子没改变,那就只是有“学”的形式,而没有实质。并且,转变是无有止境的,一直转变成为圣人才是实质到家了!

所以这句话也是在提醒我们要学会自我勘验,是否落于“学”的形式上,而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学习的过程,得一直在不停改变才行!

 

2. 师资班谦组夏小荷学长:

刘教授给我们讲解了《论语治要》中的“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侍奉父母能够竭心尽力(养父母之身心智慧,对于老病、鳏寡孤独、贫乏的父母更要关心照顾。);侍奉君主、领导能够尽忠,不私爱其身(《易经》上说:“王臣謇謇,匪躬之故”。臣子忠厚老实,犯颜直谏,并不是为了自身的缘故。);与朋友交往,言行都诚信(诚信才能得到朋友的信赖,做利国利民的事业才会顺利)。虽然他说自己没有学习,我也说他已经学了。

古人注重求学问、求智慧、求道德。求学从尽好本分、行好五伦大道开始。(五伦,即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古人求学,先要学做人,把五伦关系处理好,尽到做人的本分,然后才学经典文章,学一技之长,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

感恩老师教诲。感恩学长们共学共勉!

 

3. 师资班谦组吴迪学长:

非常感恩刘教授孜孜不倦的教导,教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朋友兄弟,君臣有义,朋友有信,五伦大道做好了,做人的基础才打牢固,然后在去做别的事情。这里面提到大孝子王希海的故事,感人至深,十年如一日的照顾卧床的父亲,没有让父亲得褥疮,真是我们做儿女的楷模。真正做到了事父母能够竭其力。那么我们现在父母健在,要养父母之志。母亲以前脾气不好,经常发脾气,得了很多病,我和姐姐劝妈妈学习传统文化,听传统文化老师讲课,现在脾气有了明显改变,自己说70岁了才活明白。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文化教育有了认识,多一个学习,就多一个人受益,愿人类世界一片祥和安定。

 

4. 修身班敬组徐文靓学长:

侍奉父母能够倾其所有,竭尽全力;对待君主上级能够不遗余力,尽职尽责;与朋友交往能够诚实守信。能做到这些的,才是真正的有学问的人。

圣贤经典并不是圣人发明创造的理论,而是我们本有的心性的自然流露。依教奉行,就是去找回我们本自具足的明德的本性。这是人生第一等学问。

边听老师讲课,边对照自己的行为,末学非常惭愧,这三项,没有一项能做好。

听课读经关键还是力行,听的时候心潮澎湃,说的时候也是一套一套的,做的时候呢,却还是随顺自己的欲望和习性,依旧我行我素。这样的口耳之学是毫无益处的!甚至还会引起别人的反感,给自己增加更多烦恼!

感恩老师慈悲教导,感恩学长辛苦付出!

 

5. 师资班信组高志新学长:

做事要竭尽全力,尽心尽力,无论是侍奉领导还是对自己对父母都要竭其力!而拿出孝道的心做事,其他方面一点点也会变好,养父母之身,父母之心,父母之志,父母之慧!像大连的王希海老师学习数十年如一日的孝道!求学问求智慧也要从五伦大道开始!包括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像范式学习!坚守诚信,说到学到不如做到,改变自己抽出时间多学习,修身力行,知行合一!用实际行动影响自己身边的人!为了和谐社会共同努力加油!感恩刘教授!感恩各位老师学长!

 

6. 精进班和组李平学长:

刘教授详细解了:“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侍奉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领导能够尽忠,与朋友相交要言而有信,学问与知识不同,古人求学不是求知识,而是求学问和智慧,求学问从五伦大道开始,“人弃常,则妖兴。”人们不讲五伦,抛弃常理,则怪异的和违背常理的现象就会产生了。

侍奉父母在哪些地方尽其力?

(1) 在奉养父母之身上要尽其力。

(2) 养父母的德行上要尽其力。大舜、后母三番五次要害他于死地,但是舜没有怨恨后母,感化了后母;闵子骞的故事,“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

(3) 养父母的智慧要尽心尽力。父母亲有过失,要尽心竭力劝告。

(4) 养父母之心方面也要竭其力。

感恩刘教授的讲解!

感恩各位大爱无私的老师!

 

7. 师资班信组荣凤玲学长:

感恩刘教授!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问和知识是不一样的,知识解决不了问题,但是智慧却可以解决问题。那么求学问从学五伦大道来开始,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学江革养父母之身,学闵子骞养父母之慧,但顺亲于情,而没顺亲于理,也是不孝。儿女尤其父母在老、病,鳏寡,贫穷时要竭力奉养。

“事君致其身”:当君主有危难或过失时,奋不顾身地保卫君主、国家,和他同舟共济、同甘共苦;把领导交给我们的工作任务,尽心尽力地、竭尽全力地加以完成,有效率,又有质量。领导者也要爱民如子视民如伤。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与朋友相交往,你言语、做事都很信实,才能够受到朋友的信赖,在这个社会上处事待人接物才会事事顺利。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问的目的首先是处理好五伦关系,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8. 精进班和组王丽学长:

学问的目的首先就是要把五伦关系处理好。能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夫妻和睦,朋友诚信,能够忠于领导,忠于君主,你能够把这五伦关系处理好,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最基本的目的。所以中国古人他学习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不是学了很多的知识技能,结果自己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都不知道怎么去处理,那么这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了。所以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最重要的就是能够为人着想,看到别人真正的需要,这是最重要的学问。所以这个学,不仅仅是学习书本,在生活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点点滴滴,那都是在学习。所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是我们主修的课程。而学习经典文献,这是助修,原因就在于这里。,学习目的是为了求得长进,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只能夸夸其谈。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利益他人,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于社会。像孔老夫子,他到处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仁爱学说,并不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而是为了使自己好的学说,能够为国君所用,造福于社会,利益人群,这才是他周游列国真正的目的。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身的需要,增长自己的才干,以求做官。古人先要学做人,把五伦关系处理好,尽到做人的本分,然后才学一技之长,为国家、为社会谋福利。这个学习的次序才是对的。按照这样来教育,这个社会才能够和谐。

 

9. 师资班信组袁媛学长:

这节课学生明白了学习的首要目的是要把五伦关系处理好。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最重要的就是能够为人着想,看到别人真正的需要,这是最重要的学问。

这节课学生对“事父母”和“致其身”有了更深的认识。有父母能够亲自供养,是后代的福分,也是很好的给自己积福的一个机会。在和平时期,能够竭尽全力地、全心全意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就是“致其身”。

感恩老师教诲。本立而道生。

 

10. 师资班谦组周慧心学长:

感恩刘教授细致耐心的讲解,有两个重点很受用,了解到:学问的目的首先就是要把五伦关系处理好。也就是说能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夫妻和睦,朋友诚信,能够忠于领导,忠于君主,你能够把这五伦关系处理好,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最基本的目的。

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最重要的就是能够为人着想,看到别人真正的需要,这是最重要的学问。

修学是在不断的修正自己,对自己没有私,爱护他人就像爱护自己一样,让自己的心非常的柔软,没有对立。

 

课程:《礼记·学记》第1讲

师资班信组李秋瑾学长:

尊敬的各位老师,尊敬的各位学长大家好,学生今天继续分享《礼记·学记》第一集,教育的目的就是长善救失,钱伟长先生留学美国,在对比了北美的发达和南美的落后之后,得出的结论,“教育发达则国家发达,教育落后则国家落后”。“就贤体远”但是未足以化民,要想化民成俗,必须通过教育。要想化民成俗,一定要从自身的修身学习下手,先天之知就像一颗好的种子,要融合后天之至,后天就是要培养起自己的,恩义情义道义以这样的心态去处事待人,人生来就必须要求学,学才可以摆脱蒙昧无知,学才能走觉悟的一条路,不去学习,就不知道至极大道是什么?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是至极大道,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哪里不足,哪里没有通达,利益他人就是在利益自己。

学生在初入学一年之后,对于学生因材施教学生开始学有所专,入学三年之后,就开始考察学生是否,落实圣贤教诲,依教奉行与人是否和睦相处,互相互爱,而不是有背信失礼之处,五年之后考察学生是否博学笃行,亲近师长,如果学而不行的话,就好像没有学一样,对老师和学问有真诚的恭敬之心,所学才能够受益。学习七年就会知人,知人,就是要放下自己的分别,执着以及爱憎之心,这时候,观人才不会有偏差。学习九年达到融会贯通,德行鉴定,牢不可拔,学识纯粹决不会退转,这个时候成之为大成。如果自己学习能够像小蚂蚁时时学习衔土,锲而不舍的追求学问,必定可以成就大道。成就大道就是不忘失初心,不增长傲气,长时熏修,自然可以变化气质,而且可以做到表里如一。学生分享完毕,感恩各位老师,感恩各位学长!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