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文章
《群书治要》两年研修班第四学期 第10周听课感悟分享
2022-10-16山西正阳书院

课程:《群书治要·论语治要》第31讲

1. 师资班信组荣凤玲学长:

感恩刘教授!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无诸己,求诸人,古今未之闻也。”从古至今领导者本人身行得正,办一切事都合规矩,自然能得民众的拥护,不用下命令,大家也会依照去实行。所以“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首先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中国传统文化都主张“志于道”,而外国的东西是“游于艺”。所以恢复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弘扬中华文化是非常迫在眉睫的一件事。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现在的社会风气都是由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来倡导的。这些媒体应该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要隐恶扬善。

 

2. 师资班谦组毕欣学长:

感恩刘教授的慈悲教诲。考取公务员是年轻人的一项重要选择。殊不知这个金饭碗并不好吃。公职人员切不可从商牟利,切不可想发财。为什么当公务员?不是为了光耀门庭,而是为了使人民安居乐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对。公务员是“苦差事”,如果变成“香饽饽”了,百姓就苦了。

 

3. 修身班敬组徐文靓学长: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比如:读书志在圣贤,而非志在赚钱。当官是为人民服务,让人民安居乐业,而不是为了光耀门楣,更不是为了高高在上满足个人的权利欲望。

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必须接受伦理道德教育。无论在哪里做好自己永远是最重要的,我是一切一切的根源!

感恩老师慈悲教导,感恩学长辛苦付出!

 

4. 陶锐学长:

同一个道理,夫子用不同的语言反复说反复强调,学到这里,听多了真的认知和理解也更加深刻了。修身为本,正己化人!

庶之、富之、教之,我们国家经过二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已由庶之到富之,正是时候到“教之”了,而且也是迫在眉睫。好在国家已经走在“教之”的路上!

善人为邦实现太平需百年,王者接受天命施行仁政,也须三十年才能有成。这是告诫我们欲速则不达,在复兴文化的征程上,切莫心急,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懂得为君为臣难,就能够慎重,就接近于国家兴盛,可见慎重的重要!只有时时“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境,才能做好事!

当为君者听不进谏言,只喜欢听恭维赞叹时,就离亡国不远了,可见“闻誉恐闻过欣”的重要!《弟子规》中这句教诲,简单一句话,要做到却很不易,需下大功夫。

感恩老师慈悲教导,感恩学长用心护持!

 

5. 师资班谦组王雪琴学长:

庶之、富之、教之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必经三个阶段,我们国家也经由此发展过来。当前最要紧的确实是“教之”,不知便不觉,当我学习和了解到孔子总结的这个理论及刘老师的讲解,再结合我身边感受和看见的现象,深感“教之”的迫切性。当前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人们一切努力和追求都是奔着名利去的。不管是学习、工作亦或是生活中,处处皆可见到被名利功利蒙蔽心智的人,他们都只在乎眼前的利益和自身的得失,完全不管他人及以后更深远的影响,我真的是越看越想越害怕。所以,我自己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尽力影响身边的人和学生改变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意识。

 

6. 师资班信组魏东红学长:

(1) 上古尧舜以德治国,百姓相互劝善行善,国家不重刑罚,百姓不犯国法,君主正直诚信,官吏不重名利。君主修身明德,自然就上行下效,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2) 上天对待万物是有所分配,天之道,损有余下而补不足,为官者,接受俸禄的人,就不能与民争利,才可以去推行道德教化。

(3) 夫子所说的:庶之、富之、教之的治国理政的次第,中国现今走的也是这样的路,民惟邦本,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再全民脱贫攻坚,现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4)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文化的复兴。百姓能够正常的生活,礼是最重要的保障。礼的恢复是规矩的建立,礼之用,和为贵!礼仪形式贵在真诚恭敬,通过礼仪表达诚敬心。

(5) 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对于为君为臣在上位的领导人要有知难敬事之心,要有去奢纳谏之心。以及现在对大众影响最大的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坚持隐恶扬善。这都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

感恩老师慈悲教诲,学长们辛勤付出!

 

7. 师资班谦组刘天宇学长:

感恩刘教授的慈悲教诲。考编或者看中工资这两项是年轻人的一项重要选择。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坐在它的位置上,其它星辰环绕着它而摆布。”我们就像小星辰,也要有一个引力,这个引力归根结底就是德行,在如此激烈的竞争面前,每个人都在发奋发展自己的事业,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是否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看,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

 

8. 师资班信组夏小荷学长:

《论语·子路》中记载:“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曰: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政何?”告诉我们“言教者讼,身教则从”的道理。尤其是领导者,一定要修身养德,身体力行,做民众的好榜样。《论语·颜渊》中也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子适卫,冉子仆。子曰:‘庶已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由此可知,孔子认为建国、治国最重要的几条是:庶(人多)、富之、教之。让百姓聚集过来,使百姓安居乐业,并身体力行圣贤之道,以五伦八德教化百姓,才能使国泰民安。

假如在上位者反其道而行之,贪得无厌、奢侈浪费、唯利是图、苛捐杂税、荒淫无道,则必使国家混乱、民不聊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推行道德教化、倡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率先垂范、力行节约,惠及百姓。

许多媒体也积极响应,使得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党领导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作为新时代的成员,我们也要响应国家号召,修身齐家,传播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9. 师资班信组袁媛学长:

这一集主要讲为君之道。让学生明白了上位者首先要有担当和使命,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在很久以前就提出,不能既想当公务员、既想当领导干部又想发财。“负且乘,致寇至。”正好解释了这种现象。身处君子之位、身处官位,而又去干平民之事的人,必然会招致祸患临头。因为这不是上天的公理,在上位者要能够以身作则,不与民争利,再去推行道德教化,才能够让人心服口服,人们才会信任你,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教化。

在任何一个集体或团体中亦如是。财散则人聚,上位者要让利于众,履行其君亲师的职责。

 

课程:《群书治要·论语治要》第32讲

1. 师资班信组张月荣学长:

尊敬的刘教授,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大家好!

学习第32集体悟如下:

(1) 人先爱惜好自己的本性。爱好自己的丈夫,爱好自己的孩子,爱好自己的爸爸妈妈,爱好公公婆婆,这样把家庭和睦了,邻居也愿意亲近你。如果你去工作:领导和同事也愿意亲近你。《孝经》讲: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2) 做人做事有恭之心敬之行。

(3) 专注有恒心。

(4) 有定力生智慧。

(5) 学会观人,听其言,观其行。不要被别人的言论所左右。

(6) 君子自然坦荡不傲慢,小人紧张怕别人说不好,这是傲慢。

(7) 用没有受过教育训练的人们去作战就是抛弃人民,这就是不仁了。

学生:张月荣礼

2022年10月7日

 

2. 师资班信组夏小荷学长:

《论语·子路》

(1)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领导者修身进德,实行仁政,能使邻近的人喜悦、远方的人来归附。就像我们的大唐盛世,国富民强,万国来朝。

(2)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毋欲速,毋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办政治要遵循其内在的自然发展规律。

(3)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要表里如一地恭敬一切,认真地做事,对人忠诚,尽好本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4)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做巫医,善夫。”人如果没有恒心,就会一事无成。换言之,人如果想成就事业,必须要有恒心、有毅力。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5)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有道德的君子能够尊重和包容别人,允许别人和自己有所不同。

(6) 小人表面上与人相同,但实际上只顾私利,不能容纳别人。

(7)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可见圣人观人能够看到本质,能选出真正贤德之人。

(8)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悦也,悦之不以道,不悦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悦也,悦之虽不以道,悦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圣人把君子与小人辨别得如此清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心胸宽阔,小人心胸狭窄。

(9)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让我联想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0)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让我联想到“不教而杀谓之虐。”所以,“教学为先”很重要。

 

3. 修身班敬组徐文靓学长:

“君子慎独”。即便在独处的时候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人前人后不一样,对别人没有伤害,无形之中却养成了自由散漫的坏习惯。懒散了,做事就会出差错。因为心不定!所以生活中时时处处的点滴小事都不能马虎,都要恭敬安详。即便一件衣服,一双袜子………每个物品用完都要恭恭敬敬,整整齐齐摆放好。从外在的相上下手,调服习气,慢慢让心归于平静!

人前人后不一样,说到底还是因为有名利心,在别人面前表现好,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不希望在别人面前出丑,这是自欺!修行最要紧的就是打破自欺这一关!

感恩老师慈悲教导,感恩学长辛苦付出。

 

4. 师资班信组魏东红学长:

(1) 近者说,远者来。中国历史上唐朝开创大唐盛世、万国来朝的局面。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是各族人民共同的君主,太宗皇帝仁爱好施把国家治理的很好,赢得了尊重和信任。现在世界局势动荡,为了资源掠夺发起侵略战争与为政之道相违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

(2)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人的一生做任何一件事,都有一个过程,要尊重规律就好比农作物要经过一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成长过程。

(3) 孔子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这是三个基本的为人之道。一个人在家也要如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古人慎独严谨的态度让人敬佩,做事心归于敬。对人还要忠诚,不管因缘如何,绝对不能够欺骗人。

(4)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见解卓越,与众不同。能和平忍让,崇尚和,但不流和、不做老好人。小人所见平庸,与众相同。但是小人争利的心很强,不能够与人和。

(5) 古人对于任用官员非常地慎重,观察证明很贤德,才可以任用。不是人云亦云。

(6) “君子泰儿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心中没有拘束,对人则不傲慢;小人却与君子相反,矜己傲物,竞争比较。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主要要看用心,君子没有私心,没有高下心所以不会紧张没有拘束不会傲慢。

感恩老师慈悲教诲,学长们辛苦付出!

 

5. 师资班信组荣凤玲学长:

感恩刘教授!

为政之道要使近者欢悦,远者来归。能够仁爱,又能够施,使君臣、朋友、兄弟、父子都欢喜。

欲速则不达,“速”看起来效果很好,实际上都是从枝末上在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做事必须要符合自然规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要我们深信“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这个道理,就不会做“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事。

恭在貌,敬在心。为什么古人非常重视小节呢?因为这些东西是我们的心够不够清净的一种表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是我们该办的范围就少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恒顺众生也是恒顺众生善的地方,不善的地方也不能够恒顺。“和”是一概不侵犯人,不妨害人,忍让尊重他人。用我们自己的有色眼光去看的周围的人和事,就很难达到客观公正。

 

6. 陶锐学长:

(1) 为政的效果如何,可以从“近者说,远者来”来加以衡量和判断,这也是为政的方向与目标。

(2) 子夏问政,夫子再次教导我们为政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文化复兴也是同样,急不得,这是个必将实现的长期过程。

(3) “居处恭”,内心恭敬谨慎,体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和所作所为中。一件物品是否“有定位”摆放好,看似一件小事,却也能反映出内心的状态。同样,通过这样一件件小事的力行也能让我们的心逐渐清静安定。

(4) 持之以恒,是做事的基本品质,也是事情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5) 君子能包容所有不同而与不同和谐,我们中华文化的魅力也在于能包容一切不同文化而与不同文化相融!

(6) 识人是大学问,也需要大智慧,没有智慧识人就得懂得慎重,不轻易加以判断评价。

(7) 君子容易事奉相处,因为君子能包容,不会苛责。君子却难以取悦,也难开尊口,因为君子有原则,守道义,不会随波逐流。君子从不骄慢而总是泰然自若,因为君子谦虚恭敬又真诚,内心坦坦荡荡。这些具体表现可以帮助我们修学落到实处,同时也提醒我们检点自查,是偏于小人还是君子。

感恩老师慈悲教导,感恩学长用心护持!

 

7. 师资班谦组毕欣学长:

感谢刘老师的教诲!

欲速则不达。西药的速效,杀死一千,自损八百,后患无穷。

欲小利而大事不成。收贿赂自毁前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学传统文化要重笃行。学了不做等于没学。

居住环境可以反应一个人的心境。一屋不扫何必扫天下。把物品摆放整齐,让心安定,不杂乱。心净则土净。

敬要从内到外。敬是做人、做学问的首要条件。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事该办就办,不该办则不办。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虚费公款,实不可为。

恒心的重要性。无恒心的人一事无成。巫医应卜筮讲。雪庐老人支持毛西河等人的观点。现在的大学是学分,就是无恒。古时是一经通则所有经通。博士三年第一年学公共课,

第二年学多门专业课,第三年洋洋洒洒写个十万字论文。古人是一生专攻一部书,这才是真正的博士。把心定下来才是古人的目的。

特立独行,为官清廉的人很可能会在官场很难发展,但也要坚守“为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白薯”的原则。为官不廉,愧对天地,有辱祖先,万不可为。

君子厚重缄默,沉重寡言。在用人方面不苛刻。小人才会喋喋不休。与小人很难共事,小人好说事非,小人好责全求备。

 

8. 师资班信组袁媛学长:

古人教育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可惜现在很难做到。首先大家不相信,对自己的文化没有信心。为什么一经通一切经通呢?因为所有的经典都是圣贤人心性的体悟,都是他心性的流露,圣人心都一样。如果真正把一经学明白了,其他经典自然也就通了。这也是现在学校很难培养出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没有恒。

市面上的教辅书琳琅满目,学生各科都不止一本参考书或练习题。毕业时,从很多丢弃的书中会发现很多都是新的,大部分也就读了前面几页。能将一本参考书认真学完的实在是难找了,可见人心之浮躁和无恒。怎么办?自己老实真做,自己带着学生一起老实真做。

感恩老师教诲!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