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文章
《群书治要》两年研修班第一学期答疑课交流分享
2021-10-25安徽国祯书院

一、为何在圣贤教育下会有人不听话、不做好人?现今学习传统文化的人们应注意些什么才能不蹈覆辙?

二、为何中国的古代的朝代为何会一代代的灭亡?如果周朝能一直沿袭周天子的教诲,会永世不败。但是,中国的朝代还是一代一代的灭亡。这是为什么?是不是古代末代的帝王疏忽了太子的教育,所以才会灭国?还是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本身就有缺陷?

三、末学提两个问题:1.何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2.求知与求道有何区别?

四、我们知道师承很重要,在组织大众学习时也想强调跟随一位老师一门深入,但很多学习传统文化的同仁并不认可,他们认为应该多听各家之言,广学多问,兼收并蓄,还有人会误解这种认师承的学习是一种个人崇拜,请教老师对于这个问题应该如何与大众沟通,如何规避被误解呢?

 

问题一:为何在圣贤教育下会有人不听话、不做好人?现今学习传统文化的人们应注意些什么才能不蹈覆辙?

 

1.辅导员:

内有严重烦恼习气之因,外有不良不善之缘,就会在圣贤教育下也不听话做错事。其实,我们这些圣贤文化的学人,自己是可以体会到的,圣贤的很多教导,明明懂得道理,但由于习气太重,往往也不能都能听话并做到。那么对于烦恼习气格外重的学人,再加上外面的环境,有很多不善的缘分,所以即使接触学习了圣贤教育,也会很容易由于内外的各种因素而退转。并且,由于警觉性不够,往往退转的时候自己是察觉不到的,最后出现怀疑或退失时,也是不知不觉的,即使察觉到退失,也可能会有很多理由借口为自己开脱,会有自己的很多知见让怀疑和退失合理化。

学好很不容易,得咬紧牙关不松懈的一步步往上攀登,但学坏却很容易,一个不小心一松手就掉下去,一次放纵、一个不以为然、一个自欺欺人等等,很可能就是堕落的开始。所以我们确实要提起十二分的警觉心,这是我们今人不重蹈覆辙尤其需要注意的,尤其在当今的环境下,更需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清净心不受外界影响。

那么如何敌过内在的严重烦恼习气,挡住外面不善的缘分,除了提起高度警觉心,还需要我们发大心发大愿,立下志向,期许自己成为众人学习圣贤文化的榜样!

感恩这位学长提出此问警醒大家,提醒我们引起重视!欢迎学长们一起交流探讨。

2.袁媛学长:

缺乏信心。对自己没信心。对人性没信心,对古圣先贤的智慧没信心。没信心的原因在于不了解。不学习,不知道。

3.荣凤玲学长:

学习圣贤教育之下还能犯错,说明仅仅是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之中,学习者本身并没有解行相应,没有学到自己的心里去,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没有一直在指引的方向目标,如果没有真正的善友在一起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很容易在习气的影响下退转的!一件事情意气奋发地做一两次可能比较容易,但是能坚持不懈就不容易了,这就需要愿力,需要志向!

4.毕鑫学长:

在圣贤教育下孩子不听话是因为老师和父母疏于管教,或者老师和父母本身就没有按圣贤教诲行事。更深层的原因不出因果定律。

现今的人学习传统文化一定要避免“长浮华”。传统文化教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有很多人虽然没有学习传统文化,但却做到了以上准则。学习传统文化的人要越学越知“耻”、越学越知“己不如人”,切忌不可有“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之心。学生拙见,请多指正。

感恩辅导员。学习了传统文化但没做到,还是没学明白,理没有学透彻。辅导员说得极是,内有烦恼,外有诱惑,极易退转。学生深有体会。

感恩辅导员。参加《群书治要》学习班对学生帮助极大。各位同学的榜样作用提醒学生不能懒惰。十分感恩老师和同学!

5.傅笳栩学长:

惭愧末学最近有些事情,因为现在社会确实是诱惑力非常大,加之我们根基非常的不扎实,有好多人确实是在受社会习气影响很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多事情难以扎实把握的住,好多人是不知不觉的在带动走不符合儒家思想的想法。末学惭愧,今日才深刻体会到学长每天发的那断: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了凡四训》在那时候就能总结出一切人的复杂心理,无论修心改过多少年,都要每日以谦虚谨慎的心改过!

越遇到不如意事总是强制自己去回顾和提醒自己,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做不到改不了太多了,末学很惭愧,但是仍然在坚持改,每天希望进步一点点。难过转不过来的还是得请教群里其他学长,感恩有讨论有这么多优秀的学长一路指导引导!

6.李幽铮学长: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原因:一、个人脾气秉性的遮蔽。二、外界的影响太大。三、个人达不到传统文化提出的成圣成贤的目标要求,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学不下去。个人感觉还是需要慢慢来,欲速则不达。

7.甘向阳学长:

希望能够跟着这么好的氛围班级,继续好好学习,学的越多知道的就越少,只有勉励自己一定要跟上跟上班级的学习,太难得了,学长们也都非常的在精进自己,我相信只要坚持学习,并且践行到我的工作、生活、学习当中才是学有所用,感恩所有遇见、感恩刘教授。

 

 

问题二:为何中国的古代的朝代为何会一代代的灭亡?如果周朝能一直沿袭周天子的教诲,会永世不败。但是,中国的朝代还是一代一代的灭亡。这是为什么?是不是古代末代的帝王疏忽了太子的教育,所以才会灭国?还是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本身就有缺陷?

 

1.辅导员:

中国传统文化是对真理真相的揭示,是圣人发现的,不是发明创造的,并从人人本具的性德中自然流露出来告诉我们,当有一天我们也恢复了性德,所看到的真理真相也是一样的。而性德是圆满的,所以传统文化本身不会有缺陷,只会是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我们在理解上存在偏差而导致问题发生。

盛久必衰,朝代更替,也是一个自然规律。如果究其原因,正如提问所说,都是到了末朝的时候,疏忽了教育。而这个疏忽教育都未必是到了末朝才开始,都是在盛极一时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就如同抛物线的拐点一样,几乎不会有人能察觉了,可能就是一个小的疏忽懈怠,或者骄奢淫逸,拐点就出现了,一旦拐点出现,即使仍处在高位察觉不到,但最终的堕落在这一刻就已成定局。

国家如此,个人亦然,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儒家给我们弟子制定规矩,佛家制定戒律,何为守住规矩或戒律?一次都不可以违背才可以,不小心或不得已违背了也要立即生起惭愧心悔过,得有这个高度警觉心。如果我们在某些情况下,为自己开脱,自欺欺人跟自己说“偶尔一次吧”“就这一次好了”“一次也没什么关系”“没那么重要”,那么有一就会有二,这个“偶尔一次”很可能就是那个拐点,堕落便成定局,起因就是这个轻忽的态度。所以保持高度警觉和慎重,非常要紧!

欢迎学长们一起来交流探讨。

2.范爱红学长:

信为道源功德母,我们人人知道却做不到,正如陶学长说的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对我们的诱惑太多、太大,我们稍不留意就会人翻马仰;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也是让我们无法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的原因之一。然而老师为什么一直强调要求我们老实、听话、真干、照做、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是因为老祖宗所讲的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出发点不一样,其它的也就通了。这也是所谓的“一经通,经经通”的道理。前一段时间孩子在家时看了一部《觉醒年代》的电视剧,末学对"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等前辈寻找中国道路的事情很受启发,当李大钊同志认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就义无反顾、不遗余力地操劳奔波。他把“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当做他们终生的“奋斗目标”,才是中国人民有了“当家做主”,成就了如今的习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中国的古圣先贤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告诉我们,如今的我们要有所成就,就必须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担当;就是要“干一件事就要干好一件事。”“干一件对的事,就坚持不懈的干下去,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我们一定大有作为、战果辉煌。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的是要有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精神”和“劲头”,有习主席“我将无我,不付人民”的干劲。尽管如此,末学都不清楚我们今生能不能保证“成圣成贤”。因为我们离我们的老祖宗太久了,我们又总是只“相信自己,怀疑别人。”但末学相信老祖宗的话“人是教得好的。”我们只要坚持不懈,我们必定一切皆好!

3.荣凤玲学长:

一国之君,一族之长,一家之主的言传身教需要谨言慎行,更需要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本性的代代相传,从教之到富之的过程中避免自私放逸奢侈的生活作风,但是由于个体差异,领悟能力不同,在欲望面前贪嗔痴慢疑的表现力不一,格物的能力不均,所以产生变化是很容易的,超过阴阳的界限就会引起变化。

 

问题三:末学提两个问题:1.何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2.求知与求道有何区别?

 

1.辅导员:

这两个问题可以合二为一来探讨。为学求知,无论是学习知识技能还是学习圣贤文化,都是在做加法,我们学会了什么什么,懂得了什么什么道理,而求道为道则是做减法,我们放下了什么什么,不执著什么什么了,丢掉什么什么毛病习气了,这就是求道为道。求道的过程一定是不断做减法,卸下各种“包袱”,什么时候卸完了什么时候就得道了。这些“包袱”包括对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贪求、对所看所听所闻所尝所触以及所想乃至身体本身的执着等等。这个卸包袱的过程就是儒家说的格物、佛家说的放下,当然这个格物放下,不是指事上,什么都不要了,而是指内心的贪求执着之心。

放到最后,连这些圣贤经典其实都是要放下的,还有做善事做好人的事相也是要放的,都不能执着,甚至弘扬传统文化也是不能执着,也要放下学会随缘。有要放,空也要放,统统都要放,放下这一念也要放,放到无所谓放下不放下,才是真放下。所以为道日损,就是不断放下做减法,没有止境,直至恢复圆满自性。

所以我们求学圣贤文化,是不是真的学对了,还要看我们是不是在求道,是不是学了之后就做减法,懂得了之后就放下,只有加法没有减法的求学、只注重增加了多少而不注重卸掉了多少的求学,都只是记问之学,必定是要走偏的。所以,为学做加法只是手段过程途径,为道做减法才是目的目标。虽然一个日益是加法,一个日损是减法,但两者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圆融无碍的。“日益”才能“日损”,“损”到最后时,“益”也就圆满了。

“损之又损”,日损的道路没有止境,有很多内心的贪求执着点等着自己去觉察去放下。感恩学长代大众发问,我们一起努力为学日益而又为道日损!

欢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2.荣凤玲学长:

学生记得曾经有老师讲到,一个人可能有的不同境界:向上走,从凡夫到善人到君子到贤人到圣人,他们表现的是烦恼越来越轻,智慧越来越长,他们的私心越来越轻;向下走,从凡夫到废人到小人到恶人到罪人,他们的表现是烦恼越来越重,智慧越来越浅,他们的私心越来越重,这些是一个人所经历的不同阶段,但是在这些过程中人的本性还是不变的,只是受到觉悟或者污染的程度不一样,所以传统文化本身是不会有问题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力行到无为就能够无所不为,就成圣贤了。哎呀,说起来只是文字,做起来真不容易啊。

3.范爱红学长: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他的两面性,就像树叶、山川、河流,很多的时候我们只看到事物的一面,比如“逆境、疾病、痛苦”等不好事情时,末学在没学习传统文化就认为那些是“有害”,学习过传统文化之后,学生才知道自己“想错了、说错了、做错了”,也比如看电视,曾经有一段时间末学就认为“电视就是垃圾、就是污染源。”通过看《觉醒年代》、陶学长介绍的《长津湖》(我还没看,听老师介绍过),《长津湖》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叫:“这一仗,我们不打,我们的子孙也得打”,这就让我们明白祖宗爱子孙的理“亘古不变”,当我们把所有不好的一面都看作是“成就我们自己、帮助我们成长的力量”时,我们就会“无怨无悔”的看待我们所遇到的一切事情。从而“德日进,过日少。”“从凡夫到君子仅一步之遥。”“日日知非,日日改过。”学无止境,善莫大焉。不对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学长多多批评指正,末学感激不尽。

4.袁媛学长:

为学日益,是否类似于后得智?即对知识学问的追求,是做加法,有所知,有所不知。为道日损,是否类似于根本智?即恢复本有的自性明德,要做减法,无所不知。最后都要放下,回归到清净、平等、正觉。

辅导员:根本智是无知,后得智是无所不知。先求根本智才能求后得智,无知才能无所不知。求后得智的学和我们现在的为学日益应该还是不同的,那个学是无求的学,随缘感应而学。学长提的好,个人理解,欢迎继续探讨。

无知,没有自己知见!所以孔子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句话重要!佛陀也说:“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什么也没说!”义理都极深!

舍身容易舍见难!放下知见是非常关键也是最难的!我们引起高度重视。

5.梁红学长:

尊敬的刘教授,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大家好!末学今天晚上晚自习,没有时间参加班会,刚空下来浏览了学长们在陶老师的带领下的精彩分享,非常赞叹,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在当今社会知识爆炸的时代,许多人很难理解古圣先贤的这句话。学习了刘教授的讲座,才稍微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只肤浅了解,没有契入,所学都变成了知识。知识不是自己真心本性具有的。

 

问题四:我们知道师承很重要,在组织大众学习时也想强调跟随一位老师一门深入,但很多学习传统文化的同仁并不认可,他们认为应该多听各家之言,广学多问,兼收并蓄,还有人会误解这种认师承的学习是一种个人崇拜,请教老师对于这个问题应该如何与大众沟通,如何规避被误解呢?

 

1.辅导员:

这个问题是末学提的,在末学身边,学习传统文化的学人不少,但认师承的却极少,即便也有跟随老师学习的,也是隔段时间就会换,或者不够坚定或者口是心非,能够非常坚定的一生跟随一位老师或一个师承学习圣贤文化的同仁很难遇到。以前我有点执着,总是竭力发声强调重视师承,但逐步了解到大家各种因缘后,才知道这桩事非常难,没有足够的因缘是很不容易的。后来发现这个问题还变得非常敏感,说不好就会被误解,经常被误解为一种执着,或者觉得小题大做,没有必要那么强调,所以我就越来越谨慎,不敢轻易去提。但时时都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并且在这个学习班中遇到了很多同一师承的同道中人,所以才斗胆提出这个问题,望能起到积极意义。

在这里末学也不打算展开这个问题,因为感觉其中义理实在太深了,几句话是无法阐释清楚的,抛砖引玉,引发大家思考吧,并在修学过程中慢慢去体会。

欢迎学长们交流探讨。

2.荣凤玲学长:

传统文化,传是传承,统是统系,师承就是统系就是血脉,学生认为起初的师承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跟佛家所说的“戒定慧”一样,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跟一位老师学习,只听这位老师的,我们心就定了,其他老师的言辞也就不会影响到我们,等我们真正智慧开了,有了定力了,能有能力屏蔽外界似是而非的干扰了,我们就可以广学多闻,集百家之长为学日益。其实真正的明师他所讲的都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我们并不是搞个人崇拜,只要我们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能够“明明德”。

学生认为人们之所以要同时学习很多老师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自己心浮气躁,不能够静下心来。突然想起来“真正的风水在哪里”上的一句话,我们听四十分钟的课要接一个电话,发一个短信,还要出去倒杯茶。

感恩刘教授的谆谆教导,感恩辅导员的引领,感恩学长们的陪伴,学生忏悔,开了这么多次班会,今晚第一次认真对待,认真参与。

3.甘向阳学长:

我就认刘余莉教授,希望学习早日开悟。

4.范爱红学长:

愿我们能够早日修得“戒定慧”离迷开悟,离苦得乐!

5.毕鑫学长:

学习是为了求道,求道的方法是学习。绝大多数人都是要“学而知之”,学习自然是要多学习、多积累、要“多得”,而悟道了,就要学会放下、要“多舍”。学习知识是外求,而道不是学来的,而是悟出来的,即所谓“内求”。以“戒定慧”三学为例,戒律要勤学、修定要忍耐,此二者均需精进勤学而智慧的获者是自性的显现,而非习得。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