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文章
“六个必须坚持”系列解读(之四)——坚持问题导向:博学笃行的功夫
2023-07-25“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作者:秦芳

问题导向,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通过“仰观俯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而坚持问题导向,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问题就是矛盾,上溯至伏羲设卦,“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周易·系辞》),通过长期观察思索,将天地万物存在的矛盾本质以阴阳两爻模拟表现,以六十四卦推演万事万物运动发展的规律,归纳出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客观规律,为中华先民以及后世子提供趋吉避凶的智慧。随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中国人不仅博学天文地理,更将其中规律掌握在手中,主宰自己的命运,创造自己的生活,在时代洪流中找到自己的出路。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问题是矛盾的外化,是事物内在矛盾运动的外在呈现。马克思曾说:“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今天,我们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其中,“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①

 

一、发现认识矛盾——“一阴一阳之谓道”

 

每个民族都有很多传说中的人物,他们既是部族的首领,也是民族的祖先。而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我们要从伏羲说起,《周易》上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远古先民的全部智慧。

伏羲生活在上古时期,那时的先民虽然已经发明了简单的生产工具,可以打猎捕鱼,也告别了洞穴的群居生活,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部族聚落,但是仍然无法像今天一样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发生的原理,他们生活在荒原野地,人身安全经常受到威胁。这个部族经历过的种种磨难让伏羲感到担忧,有时候旱涝来袭,往往在一夜之间,辛辛苦苦建造起来的家园就会化为乌有。

为什么会这样?天地之间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决定着万物的生存与毁灭。然而纷繁复杂的变化背后,总有一些规律可循,于是伏羲试图去认识这一规律。

伏羲首先把目光投向了永恒的星空。天空中七颗最亮的星星连接在一起,形状就像现在的勺子。经过长期观察,他发现在一段时间中,当勺子的柄指向太阳升起的方位时,天气开始慢慢变暖,树木慢慢发出新的枝条;指向太阳上升的最高位时,正是天气最暖和的时候;指向太阳下落的方位时,树上的果实就变红、成熟了;指向太阳升起和落下之间的方位时,树木会完全凋零,花草会枯萎衰亡,这是天气最冷的时候。然后,当勺子柄重新指向太阳升起的方位时,天气又会转暖,万物再次复苏……这种循环往复不停,从来没有意外发生。

同时,他对应着天空观察着大地上的变化。他发现当河面的冰开始融化时,一些似曾相识的鸟儿又会飞回旧巢,此时天上落下的水滴会伴随远处轰鸣的雷声出现,随着雨水越来越多,雷声也越来越大;当树上的果实和地里的植物慢慢成熟时,天气也慢慢转凉,这时下雨却不再有雷声;而当天气最冷的时候,天空中不再下雨,而是飘下洁白的雪花……

伏羲通过长期观察天地万物的特征和变化,结合自身的感受,发现了事物存在对立与统一的变化规律。天地万物都是对立相待又协同发展的存在,比如有天空就有大地,有高山就有湖泽,有白昼就有夜晚。事物之间相互差异,但又互相联系在一起,同时会产生各种变化。于是,他发明“- -”(阴爻)和“—”(阳爻)两种爻象高度抽象地描绘出万物之间的对立现象。

而“阴”“阳”两大基础性质各自都会向两个方面进一步发展,产生“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四大现象,分别用“”“”“”“”表示,展现出阴阳二气交流产生盈虚消长的变化规律。比如,一年当中春、夏、秋、冬就是明显的四象变化。

四象再各自向阴阳两方面发展,就形成各种天文现象、地理事物,用更为具象的“八卦”表示。比如,太阳如果向着阳的方向发展,也就是阳气不断上升,就形成天空,所以在“”上再加一个“—”,用“☰”象征天空。而天体不停运行有着圆形、运动、阳气旺盛等特征,有这些特征的事物,比如空间中的南方、动物界的马、人体的头部等,都可以用这个符号表示,后来称为“乾”。

从阴阳两爻到四象八卦的变化,高度概括地描绘了宇宙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这在当时大有用处。上古先民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穿的是兽皮草苇,为了温饱不得不经常出海打鱼、远行狩猎,这都是极其冒险的活动。伏羲就用八卦为先民预报天气变化,比如,“☳”为雷鸣,“☴”为大风,“☵”为下雨,“☲”为太阳高照、闪电等。他还用八卦表示八方品物的特征,来区分不同地区的鸟兽性情是温顺还是暴躁,以此为先民捕猎提供参考,尽量使他们避免猛兽,更多地保全性命。

八个单卦各居其位、对立相待,表示着万事万物各自不同、分居各处。然而对立只是表面现象,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相互影响变化才是内在实质,伏羲通过卦象之间的协同变化表示这一实质。比如,“☰”和“☷”分居上下,阳气和阴气的力量实际上势均力敌,从整体来看,天地之间是“”的状态,后来称为“否”,此时万物停滞,不再发展变化;当而阴阳各自发展到极端,就会成为自身的反面,形成相反的“”的态势,后来称为“泰”,此时阴阳再次交汇、调和,促使万物生长壮大,形成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这就是冬去春来、“否极泰来”的自然现象。

同样道理,阴阳的盈虚消长为万事万物的发展创造了各种条件,条件成熟时就会形成万物。所以,伏羲继续将八个单卦两两相叠,通过形成的六十四个复卦来展示,用这些抽象的图案揭示了自然界中繁杂的变化规律。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万事万物存在和变化的规律总不会超出阴阳交感,能够把握这种规律就善于转化矛盾,成就事业。先民通过卦象了解自然界事物的规律,而且通过掌握规律创造出人造事物。比如,伏羲根据“”(后称“离”)的卦象发明“罔罟”,改善生产工具,帮助先民捕猎打鱼。在新生产工具的帮助下,先民们的生产力得到提高,生命得以存续。

从“茹毛饮血”到“网罟佃渔”,伏羲不断从万物变化的规律中得到启示,进而用来改善先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当时的原始社会中,人口本来就少,而人与人之间的乱伦关系导致了痴呆儿、智障儿多发,人口素质低下;青壮年男人为了争抢女子还经常发生流血事件,甚至是无谓的死亡。伏羲根据“”(归妹)这一卦象,制定了“嫁娶之礼”,建立起夫妇间正常的伦理关系。

此外,伏羲还发明了“瑟”这种乐器,借助音乐的阴阳波动来调节先民不同性情,帮助人们把喜、怒、哀、乐的情绪调整到有益于和谐、秩序的状态,让人心态平和、身心健康。有了好的心态、健康的身体,人与人交往自然一团和气,礼乐文明由此发端。

《周易·系辞》中记载了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根据卦象阴阳规律创造先民文化、推动文明发展的重要史实: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其中,包牺氏(伏羲氏)、神农、黄帝、尧、舜为历史上著名的“三皇五帝”,也就是中华文明始祖,而“离”“益”“噬嗑(shì hé)”“乾”“坤”“涣”“随”“豫”“小过”“睽”“大壮”“大过”“夬”都是卦象的名称,古圣先王通过把握其中的规律,发现并解决各种社会矛盾与时代问题,不断创造生产工具、改善先民生活水平、创建国家社会制度,为中华民族持续数千年的农耕文明打下坚实基础,培养起勇于面对矛盾、善于分析情况的智慧、精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为底蕴的民族品格,在面对变幻莫测的现象、环境面前,中国人永远不会退缩,也永远找得到解决方案。

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也是贯穿党的百年奋斗的鲜明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华儿女热切期盼得到回答的“中国之问”。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

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扎实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战略全局和时代大局的高度研究新时代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发展中解决难题,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和独特思想魅力,得到了国际人士的高度评价。原民主德国总理汉斯·莫德罗认为,“新时代新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创造性运用的基础之上,并且进一步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理论,不断地探索应对今天与未来面临之各种挑战的崭新答案”。

当前,我们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向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面对的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时代之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等。

为科学回答新征程上的“时代之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强调完成强国目标和民族复兴伟业,必须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等等。

意大利左翼政治活动家弗斯科·贾尼尼在《中国式现代化:路径、成就与挑战》一书中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有着优良的传统和卓越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使得中国共产党往往能在关键的历史节点,独立自主地作出正确的选择”。

 

二、辩证看待矛盾——“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问题就是答案,危难便是机遇。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生活历程中遭遇过无数问题和困境,然而中国人民总能绝处逢生,在于能够辩证地看待矛盾,善于将对立转化为统一。《道德经》中说“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认为祸福虽然极端对立,但是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一思想在《周易》中得到充分展示。

发端于三千年前的《周易》是一部关于辩证思维的朴素专著,由上古时代的伏羲设六十四卦开创,随后经过周文王、周公的演绎成为中古时代的著作,再由下古圣人孔子做传十篇成为传世经典,被誉为群经之首、万妙之门。孔子晚年喜读《周易》,爱不释手,把编联竹简的皮绳都翻断了多次,因此有“韦编三绝”的故事传诵千古。德国启蒙运动中的伟大哲学家、数学家,与牛顿并列为微积分发明者的莱布尼茨,受《周易》思想的启发,系统阐发了计算机科学的数理基础——二进制,并制作了易经六十四卦与二进制0~63对应的数序表。莱布尼茨认为,由阴爻阳爻构成的东方“魔方”(卦象),揭示了宇宙变化的基本规律。③这些基本规律早已阐明矛盾无处不在,也探索出矛盾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周易》上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周易·系辞》)四方水土各聚其类,适应类似环境者自然聚集到一处;而各方品物又因群而分,大同里面有小异,所以自然分成不同群落。所谓“吉凶”就在于是否适合方物生长,“顺其所同则吉,乖其所趣则凶”。通过对“一阴一阳”的推演,古人发现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之间的交感变化,进而影响人类生活。

运用卦象模拟事物产生和变化的过程,人类就可以掌握规律、转化矛盾。《周易》中讲到,乾、坤所代表的天地气息之间交流互感之初,首先形成震、巽、坎、离、艮、兑六大变化。其中震如雷动,迅猛有威;巽如风行,无微不至;坎如水流,利物不争;离如火焰,光明驱暗;艮如高山,持重知止;兑如川泽,润物无声。这就是八卦,而八卦相互激荡又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互含互摄、层层无尽,这一过程最终形成万事万物的现象,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这些变化对于环境中的人事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人应对环境或变化的态度、方式不同,会因时因地有吉、凶、悔、吝的不同结果。“吉”包含“吝”“无咎”“利”“庆”等,对于人类而言是相对较好的结果;“凶”包含“悔”“殃”“乱”等则是不好结果。根据六十四卦的卦辞,我们看到或吉或凶的结果与人们自身德能、所处位置、应对时机等方面有直接关系,同时结果不是一成不变的。

首先,以德配位则吉。如乾卦“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周易·乾》)中,“乾”整体表现一种刚健进取的状态,“九”表示阳爻,“三”为阳位,处于一个可上可下的阶段,此时以阳德相配为当,即乾健勤勉地努力工作,应当珍惜光阴、夜以继日,不但白天勤奋学习、修养德行,夜晚还要更加警惕、以防疏忽,就可以避免过失,顺利进步。而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中,“五”位同样是阳位,而且是至尊高位,这时以“大人”的德能相配,既中且正、德合天地,方能创造宏伟事业。否卦“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周易·否》),表示在“否(pǐ)”这种闭乱之世的状态中,不是所有人都困顿不堪,因为五位之高的“大人”可以凭借阳刚之德设法改变这种状态,将岌岌可危的形势中建立稳定局面的基础,就可以实现延续和发展。贲卦“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周易·贲》),属于文化创制的繁荣景象,五位是至尊阳位,而“六”为阴爻,表示以阴德处阳位,看似不当,但这里的阴德不是邪恶,而是谦卑的德行,是为了求贤而卑己尊人、收敛光芒;以束帛为礼,礼虽薄,但心意真诚,又能不辞劳顿地普查遍访,可以实现野无遗贤、事业干济,所以开始看似卑微吝啬,最终结果是吉祥的。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论语》),地位职权或资源能力并无好坏之分,而在于人的德行、才能是否运用得当,顺应职位责任发挥适当的德才,往往是吉祥如意的结果。

其次,居位失德则凶。如师卦“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周易·师》)中,“师”表示很多人集中到一起的情况,“初”为阳位,“六”为阴爻,表示德不配位,就像新兵入伍还不懂规矩,这时统领部队最开始就要军令严明、纪律整肃,否则难以御敌;即使能够战胜,恐怕各自邀功、铸成大乱。鼎卦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周易·鼎》),在鼎立新业的过程中,“四”为阴位,仅次于五位,但是没有运用阴德,阳德过亢,既不能与上位呼应,也不能胜任工作,就会导致失误、过错,乃至大祸。同样,乾卦“上九,亢龙有悔”中“上”为阴位,却以阳德居之,这是“知进不知退,知得不知丧,知存不知亡”,如此高亢不止,下面又没有阴爻(象征下级或群众)呼应,哪怕地位再隆尊,也不能成事,只是自造悔恨。解卦“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周易·解》)中讲的更明确,以阴德居阳位,就像小人居君子位,虽享受君子待遇而乘车驾,却行小人之事而背负财物、贪腐堕落,盗贼也会来盗其不义之财,自然招致耻辱。以上卦辞都说明,无论处于什么位置,如果不能培养应有的德能,既不利于事业发展,也不利于自身前途。

最后,顺时而动则吉,背时而动则凶。既济“九五,东邻之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周易·既济》),太平之世已久,而处于尊位的领导人如果时常怀念开国祖先、战斗烈士之恩,继承他们的遗志、继续他们的事业,通过祭祀的方式追悼先烈,提醒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时刻不能懈怠、安逸,不断地解决民生问题、发展稳定局面,才能够在祭祀的时候将这些成绩告慰在天之灵。“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论语》),即使用草芥之类当作祭品聊表心意,但是凭借真实的功业和追悼先人的至诚之心,人民百姓自然会受感动、被感染,醇厚的民风也就兴起,这是国家真正长久的福祉所在;相反,如果国家得不到治理和发展,就算是杀尽牛羊用来祭祀,也不能慰籍苍生,这样的祭祀就是徒劳无用的,反而会遭到人怨民反,转安为危。师卦“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象征战争大捷归来之时,最高领导人要注意论赏有序、轻重有别,功劳大则成其为开国诸侯,功劳小则成其为承家大夫,好利之人只可赏利、不能授权,这样才能保证胜利果实长久保存;否则不但不能享受胜利后的太平,反而会成为内乱的隐患。“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周易·泰》)君臣志通、上下一心之时是开创太平政治的绝佳时机,此时在位君子应效法天地秩序治理社会、分工协作;顺天时、分地利,令百姓丰衣足食;如果此时贪图安逸,就会积累民怨、丧失人心,国将不国。“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周易·随》)泽为兑,兑为正秋,此时雷收声为静息之象,君子于日落后而休息安养,顺应自然规律则身心安康;否则,精神散乱、体力耗费,会令人加速衰老、百病随之而来,所以“随时之义,大矣哉”。这里可以看出,随时运转自身品德和能力是吉凶转化的重要因素,顺时用德就会平安顺利,逆时用德就会招致祸患。

总之,矛盾的现象虽然纷繁复杂,但总归于六十四卦,每一卦表示一类矛盾,就大大化简了矛盾的复杂性;同时理解六十四卦相互含摄,德、位、时之间的关系总有规律可循,完全可以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推演变化进而发生转变。所以本于德、用于位、应于时,是转化对立为统一的关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周易·艮》),守本分、尽职责,内养德能、外顺时机,无欲无求、专心致志,不骄不躁、稳若泰山,则可以长保平稳地发展。“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每个人各居其位,应当抑止之时便抑止,应当行动之时则行动,动静都遵守本分,不逾越规矩,就能形成有机整体,前途一片光明。

正是具有这样一种辩证看待矛盾的古老智慧,中华民族总能在困境中找到生机,转危为安。进入新时代,经过改革开放后几十年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脱贫攻坚任务艰巨……④

然而矛盾恰恰指出了发展的方向。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从“衣食无忧”到“高品质生活”,要聚焦国情国力、人民需求变化,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深刻转变。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小康,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以辩证看待矛盾的智慧回应着人民的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一方面来看我们做的还不够,然而另一方面恰恰指出了我们努力的方向。随之而来的是各领域新理念和深入改革的不断提出:部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明确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坚持“房住不炒”,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的人民之问,需要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作出解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要树立战略眼光,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不断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这些论述都将矛盾由对立面转化到了党与人民共同体的统一面,体现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于矛盾的强大转化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兜住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秘鲁共产党(红色祖国)主席莫雷诺评价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本色,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所以才能在面临各种困难和威胁时傲然挺立,像这样一个团结一致、能力全面、深入人民、拥有战略眼光和高尚道德的政党,值得各国人民尊重。

 

三、积极化解矛盾——“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021年4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中指出,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人类社会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实现普遍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任何事业都需要宽宏坚毅的仁人志士去坚持、去实现,这一漫漫长路上必然要克服无数困难险阻。早在2000多年以前,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曾子就发出这样的感慨,生活在春秋时期的他认识到将“仁”作为自己毕生使命是何等的重要和艰难,同时做好了“死而后已”的准备。曾子并非天资聪颖,孔子说“曾也鲁”,就是说他不够聪慧。然而曾子勤奋好学,克服求学路上的重重困难,最终成为“宗圣”。他一生主持编写了《论语》,将孔子的思想原原本本地保留下来,创作了《大学》《孝经》等重要经典。同时,曾子还是古代二十四孝之一,他的《孝经》认为“孝悌之至”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不仅“人之行,莫大于孝”,而且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实现天下太平。

“孝”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力量,在于它暗含着世界万物的本体。“孝”字上面为“老”,下面为“子”,老一代呵护照顾子一代,子一代赡养支撑老一代,这是正常的伦理道德,而更深一层的含义是表示着老一代和子一代是一体不二的实质。由此一点展开,老一辈上面还有老一辈,子一辈后面还有子子孙孙,纵向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古、无穷无尽;每一辈人又都有兄弟姐妹、同学朋友等人际关系,横向在空间里无边无际、不可计数。这样纵向无穷的时间、横向无量的空间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长久广大的关系网络,同时在人际关系中又交织着万事万物的各种关系,推而广之便可以明白,“孝”的本体即是整个宇宙。

人是天地间最有灵性的存在,具有与天地乾坤同样的“明德”,能够转化各种各样的矛盾、创造无量无数的美好,根本原因就在于“孝”为人性的原点。人天生就有对于父母的亲爱之心,这一点可以在婴儿对于父母的依赖上看得十分明显。比如无论父母做什么,他们都会默默注视、跟随学习,而且模仿得惟妙惟肖。同时父母天然就会对子女疼爱、保护,不讲条件。所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爱是与生俱来的。进一步,纯孝之心本身没有界限,可以广包天下。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婴儿对于任何人都有天然的爱心,尤其是在不认识父母之前,他们对于任何人的反应都是平等的、没有好恶分别的,就算是流落到兽群里,他们照样平怀顺受,丝毫不会反抗,正是所谓的“天真烂漫”“赤子之心”。而正是因为这种心态,所以没有人不爱怜婴儿幼小,甚至连猛兽都会照顾他们长大,正如《道德经》所说动物对待小婴儿是“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其实“孝”的作用就是爱,而“爱”的正体字“愛”中间有一个“心”,也说明爱是人心本具的能力。纯孝之心能够充分显示爱的强大而温柔的能量,让靠近的人都感受到柔和,自然让人心变得柔软,所以婴儿得到的回应都是爱护、关怀。换句话说,毫无分别的纯孝之心是人与生俱来的,而纯孝之心展现出来的爱是活泼的,表现在对待父母身上就是孝顺,对兄弟姐妹就是友悌,对于领导就是忠诚,对于朋友就是诚信,对于配偶就是负责,这些美德都是人性本心的自然流露。

但是纯孝之心很难保持。正如《论衡·本性》所说:“一岁婴儿,无争夺之心;长大之后,或渐利色,狂心悖行,由此生也。”人的本性之中并没有争夺的欲望,所以人在婴儿的时候恬然自得、无欲无求、惹人喜爱;但是长大以后受到身边人事的浸染,逐渐产生自己所偏好的利害、物色,养成争夺、占有的习性,由好恶而起争夺。由于习性与本性不相符,吉凶首先就产生于人性之中,会让人产生良知与欲望之争,令人不得安心,熙熙攘攘地追随欲望,这是最为深刻的凶恶之事。由此而发,则有家人之间反目成仇,君臣上下交相争利,强国凌弱攫取资源,人心终日惶惶不安,进而加剧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天下大乱。

所以“孝”弥足珍贵,也是让人“弘毅”的关键。人唯有克服不良习气,逐步将改正错误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恢复到与天地同样广大无私的心胸、与万物四时同样的井然秩序,像尧舜那样由修身“明明德”,而家人随之变化、亲睦整齐;百官服从管理、各尽其职,诸侯慕名而来、朝拜效法,为“亲民”;最终天下皆修善其身、乾坤清明,“止于至善”。《群书治要·史记》中记载了“二十四孝”中居于首位的大舜的事迹:

虞舜名曰重华,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以孝闻。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二女不敢以贵骄,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以揆百事,莫不时序,流四凶族,以御螭魅,尧乃使舜摄行天子政。尧崩,天下归舜。

历史记载,舜的祖祖辈辈皆“微为庶人”,他的亲生母亲早亡,其父瞽叟续弦,又生弟弟象。瞽叟为人顽劣不通情理,偏爱后妻和象,三人常常想方设法杀害舜。但是舜逆来顺受,总能在危及生命时巧妙躲避,而有小过失时就甘受惩罚,始终恪守为人子的本分,以孝德配子位,他“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就这样以纯孝之心对待家人,到了二十岁的时候他的孝心孝行就传开了。那时尧帝正在选拔继承人,四方首领都推荐舜,说他以无私的爱与无穷的智慧在险恶的家庭环境下都能够顺事父母、团结兄弟、保全自身,治理国家就需要这样的人材。于是尧将两个女儿许配给他,为的是观察他在无人之处是否表里如一。结果舜“内行弥谨”,还感动妻子“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家族上下一片和睦;尧又让九个儿子与舜交往,目的是考察他为人处事是否得当,结果九人在舜的影响下,品行日益笃实。通过观察自己儿女在品行上的变化,尧确定舜的德行不仅内外如一,而且足以启发他人的明德。

不仅在家里能够和睦家人,舜在外工作时同样能够感化一方百姓。他在历山耕作时谦退礼让,结果历山之人都变得相互谦让,不再计较、争执耕地的边界;在雷泽捕鱼,见到老弱就将深潭厚泽让出去,结果雷泽上人也都争相尊老爱幼;在河滨制陶,十分耐心、仔细,结果河滨地区不论是谁作的陶器,都十分精致、没有瑕疵。

舜受到尧帝重用后并没有享受荣华,而是历经诸难的考验,但都一一化解。他举荐高辛氏“八元”慎重地推广五伦五常的道德教化,凭借八人的美德令老百姓都能遵循伦理道德,化成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风俗;他举用高阳氏“八恺”指导百官政务,百官都能有时有序地处理事务;他“宾于四门”,谦恭有礼地迎接前往朝拜的诸侯使者,使得国家威仪远播;他“纳于大麓”,负责守护原始丛林,即使在烈风雷雨中都不会迷失方向;他“流四凶族”,将“毁信恶忠,崇饰恶言”的共公(穷奇)流放到北部幽洲,把“掩义隐贼,好行凶慝”的欢兜(浑敦)放逐到南部崇山,将“贪于饮食,冒于货贿”的三苗(饕餮)窜投到西部三危,把“不可教训,不知话言”的鲧(檮杌)诛杀于东部羽山,为民除害。由此,北狄、南蛮、西戎、东夷的风俗大化,“四罪而天下咸服”。大舜在国民教育、内政外交、环保国防等方面都做出出色的成绩,凭借一身乾坤之德化成天下秩序。

最后,通过层层考验,尧确信舜的明德足以为“圣”,于是让出帝位。舜接受帝位时并不以此为乐,因此在为尧服丧期满后“让辟丹朱”。结果“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这是因为尧子丹朱“傲,惟慢游是好”,而舜“能造御乎无为,运道于至和”,最终实至名归,舜成为一代圣王。对于这段历史,孔子曾赞叹:

“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中庸》)

小孝孝于亲,而大孝孝于天下。“大德者”便是大孝之人,以认识自身明德为起点,进而恒以修身正己为务,敦伦尽分而齐家,尽职尽责而治国,最终转恶为善而平天下的使命必然降落在大德者身上,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也就是“受命”。

近现代以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发展者”,中国共产党始终以祖国为母亲,以中华儿女为兄弟姐妹,胸怀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国之大者”,顺理成章而成为“受命”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指明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主要问题的根本着力点,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重要遵循。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不仅时刻接受人民的监督,还不断刀刃向内,始终保持着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将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的理念刻进基因、融入血液。

2019年7月21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主题教育中对照党章党规,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逐一对照、全面查找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的问题,真刀真枪解决问题。

真刀真枪解决问题,要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只有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增强“四个意识”,深刻领会党中央决策部署,从而提高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主题教育中,查找问题自然离不开自觉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找差距、查短板;整改问题更要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因此,要着力在学懂上下功夫,深刻理解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做到多思多想、学深悟透。⑤

真刀真枪解决问题,要以党章党规为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制定或者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多达80余部党内法规制度,基本形成了以党章为核心,以准则、条例、规定等一系列党内法规为主体的系统性制度体系。坚决尊崇党章,认真贯彻各项党内法规,确保铁规发力,禁令发威,既是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庄严责任和应尽义务,又是发现问题、总结不足的必然依托。

中国人做事从来不怕自身问题和客观困难,怕的是不敢面对问题,怕面对困难没有智慧,我们相信只有直面问题才能找到成事的方法。古人讲,做事要“有经有权”,“经非权则泥,权非经则悖”(唐·柳宗元《断刑论》),经如“过河”,权如“船筏”。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把辩证法比为强大的工具,那它理应是一艘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而来往摆渡的智慧舟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坚持问题导向,是中国共产党掌舵中国巨轮、引领新时代航道的高度智慧。

 【作者系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副主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讲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及思想理念研究》(23ZDA016)核心成员】

 参考文献

① 新华社:《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2023年6月2日。

② 禚明亮:《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问题导向”的时代意蕴》,《湖南日报》,2023年5月25日。

③ 赵惠声:《辩证法:智慧的舟航》,《时事报告》,2023年2月6日。

④ 新华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个明确”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述评之三》,“学习强国”学习平台,2022年2月16日。

⑤ 周凯:《找准问题把准脉》,“学习强国”学习平台,2019年8月15日。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