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文章
“六个必须坚持”系列解读(之二)——坚持自信自立:自强厚德的品格
2023-07-16“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作者:秦芳

自信自立,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和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精神的继承和发扬。“群经之首”《周易》承载着“大道之源”,开篇就讲乾坤之道给予人们德能修养的启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源于自信,厚德便是自立。中华民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发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明了人的潜能与天地一样无穷无尽,对于创造美好生活充满信心;同时师法自然不断掌握规律,培养起方方面面的能力、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以文字典籍记录流传、指导实践,进而实现5000年文明发展绵延不断,也打造出中华民族自强厚德的品格。近代以来,面对民族危难,一些仁人志士把传统的自强不息精神和世界上的一些先进理念相结合,提出了“自强”“自立”“独立”“自治”等号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历程中,充分发挥自强厚德品格,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自信自立的新姿态昂首走在强国之路上,使中国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一、自强不息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野中,人的本体并非个体的形态,而是与万物一体。《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是与天地同时出现的,而不是被创造出来的,还与天地一样具有创造万物的乾坤之德。人虽然被划入动物界,但不同于其他生物,是“天地之性最贵者”(汉·许慎《说文解字》),能够认识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离娄》),这“几希”之处就是人能觉悟“天命之谓性”(《中庸》),与天地并列为“三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天道就是乾道,是天体运行的内在能量,而自强是人自身发展的内在原因。天体运转不息,为万物带来了四时变化的气候,激发万物复苏、成长、壮大;君子依靠理想信念成就自身力量,进而以自身力量不止息地不断发展。

人的自强包括三个方面:初生的自强,成长的自强,和德性的自强。首先,人初生而强。上千亿的精子中只有一个可以成功与卵子结合,胎儿在孕育的过程中处于狭小空间,仅靠脐带供给营养,母体饮食冷暖都会给柔嫩的机体带来极大的刺激,如此忍受十月之久,出生时还要受到极大的压迫,所以说能够顺利出生的人本来都是强者,这是生机自然的强健。其次,一个人不断地成长、成熟,都是依靠自身不断的新陈代谢来完成,每七八年全身细胞就会更新一遍,甚至可以说,人每天都是新的,这是自身成长发展的顽强。更重要的是,人能够在道德学问上有自我激励、努力学习、不断改过得以开发自身德能的志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强,也就是德性的“自胜者强”(《道德经》)。人的乾德有“元、亨、利、贞”四种能力,其中“元者善之长也”,元是长养百善的动机;“亨者嘉之会也”,亨是会集众美的通达;“利者义之和也”,利是和谐物宜的公义;“贞者事之干也”,贞是干济事业的坚守。元善、亨嘉、利义、贞干内含于人之乾德,所以“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人启用自身乾德,自然会仁爱万物、自尊树范,汇集嘉美、配合礼节,利益万物、和合众义,坚贞有守、干济事业,像天那样广包万物、护佑四方、调理时序、开启生机。初生、成长和德性三方面的自强构成了“自强”的主要内容,令人类拥有像天一样护佑万物的心胸和能力。

自强首先在立志。习近平15岁便去延安插队,在那里7年磨炼出了一颗亲近群众的赤子之心。刚到梁家河村,京城的孩子难免感到不适应、不自在。他曾说:“离开京城,投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周围遭遇的又是不信任的目光,年仅15岁的我,最初感到十分的孤独。”①但是在家人的劝导下,他开始转变思想,主动跟群众打成一片,几年里过了跳蚤、饮食、劳动和思想“四大关”,从懵懂少年成长为“要为人民做实事”的有志青年。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自强是不可停歇的,君子每天从早到晚都随着天时为大众服务,从不止息,到了晚上会更加警惕自己,不敢懈怠懒散,这样才能不断提升道德和能力,在各种事务中避免过失。少年习近平吃苦耐劳,渐渐融入农村生活。种地、拉煤、打坝、挑粪,在冰雪刚刚融化的时候站在冰水里干活,一年到头都是劳动。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就在窑洞里铡草,晚上有时看牲口,有时还要出去放羊。在乡亲们看来,习近平吃苦耐劳,一点没有书生气,大家都愿跟他接近。他也慢慢融入群众,群众见他有所转变,对他的态度也好起来,去他那串门的人渐渐多了,他的屋子也慢慢变成了活动中心,每天晚上都有络绎不绝的老老少少。习近平就给他们说书,讲古今中外的故事。群众都愿意听城里人侃大山,讲他们没听过的事情,就连支部书记也越来越愿意找他商量事情了。劳动之外就是读书,习近平爱看书的习惯也令乡亲们津津乐道,常说他刚下乡时就带了一箱子书,经常在煤油灯下读“砖头一样厚的书”。艰苦的生活滋养了他对待群众的赤子之心。他说:“我生活在他们中间,劳作在他们中间,已经不分彼此,他们对我坦诚相待,让我做赤脚医生,做记工员、农技员。我所记得的,是他们曾经无私地帮助过我,保护过我,特别是以他们淳厚朴实的品质影响着我,熏陶着我的心灵。”②

“君子进德修业。”自强要在德行能力上不断提升,君子以德为本,先建立正确的思想指导、行动原则,再成就事业。知青习近平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支先进的队伍,向往接受党性锤炼,但因为当时的家庭背景,他连续写了10份入党申请书才如愿入党,因为得到了群众的信任,他很快当选为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这位年轻的支书其实早就惦记着一件事:梁家河村拉煤费力又费事,怎么办?正巧在报纸上看到四川绵阳一些农村用沼气池照明、做饭,于是他自费考察学习,回去后花了几个月时间建成了第一口沼气池。随后又带领社员建成十几口沼气池,基本解决了做饭、照明问题。还组织村里成立铁业社,不仅能保证农具的自给自足,还可以出售,增加集体收入;他还把北京奖励给知青的福利换成农用工具分给乡亲们。这段经历让习近平与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他要离开梁家河村去上大学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为他送行,送了10多里还不舍得回。带着群众的支持,带着对乡亲们的牵挂,习近平走上求学路,走上实现“中国梦”的道路。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自强是敢于历练,在不同层次的实践中,以自身德能为广大人民办好事,实现“大人”的作用,“与天地合其德”。习近平始终坚守“为人民办事”的信念。大学毕业后,习近平被分配到国务院办公厅,担任当时国防部部长耿飈的秘书,他踏实、好学,培养起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1982年,习近平秉持“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的理念去了河北省正定县任县委副书记。在那里,他依靠熟悉当地风土人情的作家贾大山了解社情民意,并推举其出任县文化局局长,把文化系统治理得井井有条;为吸引人才来正定发展,他到各地“三顾茅庐”,邀请武宝信将科研项目落户正定创收30多万,说服邱斌昌夫妇挽救濒临倒闭的县油嘴油泵厂,等等。1983年,正定工农业总产值为27781万元,比1981年增长34%。接下来在福建的18年里,习近平访贫问苦,走遍了闽东九个县,集中思考脱贫问题;面对福州发展落后于其他城市的现实,主导推出了“3820”工程;在宁德干部违规占地盖房问题上,为了300万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惜得罪几千户干部。③从浙江到上海,习近平也始终为民生奔走疏通、真心实干,2007年浙江省民情民意调查数据显示群众对于十个方面实事的满意度达88.8%。④到中央工作后,他的足迹更是踏遍31个省区市。“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习近平守护着初心,从地方到中央,从基层到高层,始终不变初心,开创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自强不只一身强,而是以一身为起点,进而带动一地、一国,以至天下全体,成为引领世界发展的力量。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我们在世界上越来越有话语权,也越来越多地表达关照人类发展的主张。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说:“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第一次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年来我们一直在将理念转化为现实。担任国家主席后,第一站出访俄罗斯,加深战略合作的相互支持,加速两国贸易合作;第二站出访非洲,为发展中国家的相互合作打牢基础;第三站出访拉美,与16个国家元首举行圆桌会议,加深了彼此友谊;接着建立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确保不冲突、不对抗,实现合作共赢的高层次境界,等等。在这一过程中,习近平不断了解五大洲不同文明,力求于各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中寻求人性共同的追求,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年来,我们扎扎实实落实这一理念——面对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中国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同1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向34个国家派出38支医疗专家组,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2亿剂疫苗,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2023年1月11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南郊,五星红旗和非盟会旗迎风飘展,中国援非盟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一期)项目竣工仪式在这里举行;土耳其、叙利亚发生强烈地震后,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向土、叙两国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派出救援人员21批次、308人次,提供土方急需的救灾物资,加快落实对叙利亚的粮食援助项目⑤……正如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所说:“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十年来,国际局势不论如何风云变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始终没有褪色,而是影响力、感召力愈发凸显,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凝聚广泛国际共识,注入强大信心、勇气和力量。正所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伟大志愿所带动的变化力量是无穷的,不仅实现自身完善,必将引领带动全世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一起向未来,实现世界和平发展。

二、厚德载物的力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地道就是坤道,是造就万物成形的资源,而厚德是人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培养起来的情感与能力。大地深厚无比,所以能够承载万物、长养万物;人也因为深厚的积累而成就各方面能力,进而实现理想。

人的厚德同样包括三个方面:度量的宽厚,担当的重厚和谦卑的忠厚。首先,一个人天然的度量可以从婴儿身上看出。“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道德经》),婴儿天真无邪,对待一切人事都是张开双手,全身心地接纳,回馈的都是笑容,没有好恶的区别对待。这就说明人本来的心胸可以容纳一切,这是宽厚的度量。其次,人肩平、体正、四肢灵活,生就一副荷担的骨骼。孩童乐于模仿,看到父母劳动,马上就会学习,当被交代做些家务或学校工作的时候,总是积极踊跃、自告奋勇,没有懈怠、推辞,这都是担当的表现。随着人的成长,凭借这样的态度,担当的能力可以无限提高,任何复杂、困难的工作都可以承担,所以说人的担当是重厚的。更重要的厚德是谦卑,“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周易·系辞》),勤劳而不自夸、有功绩而不以为是自己的功劳。就像舜帝赞叹大禹:“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尚书》)大禹踏遍九州平治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功劳相当大,仍然“推善让人”,把功劳推给他人,胸怀就像江海处于百川之下那样有容乃大,像大地一样厚重,宠辱不惊、卑己尊人。“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尊敬他人所以内心正直,秉持正义所以行为规矩,内直外方都是坤德的启用,像大地那样含容万有、顺时而动、无私无求、长养万物。所以,宽厚、重厚和忠厚三方面的承载品质,使人类拥有了像大地一般成就万事的涵养和耐力。

习近平出任正定县委书记时,待正定如第二故乡,热爱家乡的水土人文、尊重先辈的奉献精神、承担起家业振兴的历史使命。他在《知之深 爱之切》的序言里真挚地说:

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这里,我想向我的青年朋友们谈谈我的第二故乡——正定。

正定,地处华北平原中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

正定还是一座文化古城。

正定这块土地哺育过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文韬武略,彪炳史册。

正定人有这样的家乡是值得自豪的,我和许多外地来到这里的人把正定引以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也由衷地产生了这种自豪感。

正定第一批党的工作者为了家乡和祖国的自由解放事业,前赴后继,一仆百起,他们是正定人民的优秀儿女,家乡的土地浸透了这些爱国志士的热血。

振兴中华最终还要落实到她的每一寸土地。正定振兴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在我们正定青年的肩上。清代思想家顾炎武提出了一个千古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正定青年又加上一句“振兴正定,青年当先”!

如果没有对于国家的深厚真情,习近平不会去了解正定的自然、人文和历史,不会把别人的家乡当作自己的家乡,更不会把正定的历史责任承担在自己肩上。

“宽厚而爱人”(汉·司马迁《史记》),厚德就是由心中深厚的情感产生出对他人自然而然的爱心。习近平的厚德体现在他对正定人民的热爱中。他热爱正定的老前辈,认为“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嘱咐各级党组织妥善安排、照顾老干部,在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的精神指导下,组织县委每年进行老干部工作的检查,坚持老干部走访制,将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老干部心里;他热爱正定的青年人,了解他们的优点和长处,针对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盲目自卑、讲究实惠、所谓“看破红尘”和盲目崇洋等问题,指导他们学习《邓小平文选》,帮助他们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坚定信念,鼓励他们发奋学习、立志成才,督促他们立足本职工作、为振兴正定增砖添瓦,激励他们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带头人,大力开展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活动,带领他们“创振兴正定的大业,做奋发有为的新人”;他关心爱护妇女儿童,督促各级妇联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帮助广大妇女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培养儿童健康成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习近平以宽厚大爱,将正定上下人心凝聚在了一起。

“行厚而辞深”(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厚德会通过踏实的行动和深刻的言辞流露出来。习近平身体力行着对于人民的厚爱,言辞朴实却深入人心。他为正定建设适应四化需要的党的基层组织,带领基层班子搞好农村工作,领导正定走“半城郊型”经济的发展路子,适应形势改进领导方法,带头学习历史、以史为鉴,调动大家齐唱正定的改革戏,为正定发展创造了无限动力。所以他能够底气十足地讲:“正定,有一个值得自豪的历史。正定,将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

“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含万物而化光。”厚德是一份温存,看似含情脉脉却蕴藏坚定的力量,总会穿透一切障碍,展现在人们面前。就像大地爱护万物,所以顺应品类各自特点,提供各种资源,成就四方不同风景。习近平正是以深厚的爱、扎实的行,带动正定上下的力量,各基层组织领导基层群众实现正定自身的全面革新。

“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周易·谦》)厚德是公平实现万物的均衡发展,资源丰富的方面补给资源贫乏的方面,君子在工作中裒取多余的精力,用于补益少有进展的问题,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习近平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时,不辞劳苦地考察、调研当地贫困状况,为如何带领闽东“弱鸟先飞”劳心焦思。他在《摆脱贫困》中说:

毫无疑问,在发展商品经济的海阔天空里,目前很贫困的闽东确是一只“弱鸟”。我六月到闽东上任,七月初至八月初,偕同地区几位领导同志,走了闽东九个县,还顺带走了毗邻的浙江温州、苍南、乐清等地。大家边走边调查、思考、研究,思绪始终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展商品生产经济的态势下,闽东这只“弱鸟”可否先飞,如何先飞?

闽东当时交通闭塞,信息短缺,属于小农经济,发展商品经济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习近平同志认为经济贫困但观念不能贫困,从商品经济建设观念入手,引导各县五套班子一起“经济大合唱”。他在中央强调全国重视农业的时候抓住了宁德地区发展的新机遇,制定了“以发展农业为主,充分开发山海资源”的发展战略;在闽东经济建设问题上抓住一个“农”字,形成了“以工补农和以工促农”的“大农业”思路;在现实选择如何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时,实事求是地作出五点指示,一是立足“大农业”的区情,二是依据各区情况量力而行,三是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四是自力更生、自我平衡,五是科学地选择主导产业;在闽东发展的几年后预见性地提出“乡镇企业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还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进行疏导,否定“农民大量进城”的设想,提出“就地消化”“制宜转移”和“兼业经营”的方案。

“劳谦君子,万民服也。”厚德是坚持不懈,任劳任怨,以担当赢得人民的信服。摆脱长期的贫困状态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习近平在近两年时间的任期里,曾带领班子“四下基层”,踏踏实实地考察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设想和方案,用行动带领群众摆脱贫困意识。当时福建省委书记项南说:“最近我又到宁德地区看了几个县,看到那里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经济发展大有起色,地委领导班子精神饱满,令人十分高兴。”习近平身上“劳谦匪懈”的品质深入人心,终于化成群众无形的动力。

“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周易·观》)厚德是不仅注重物质生产,更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就像自然界的信使风,会将春天的气流吹拂到各处,万物随之复苏,而古圣先王重视道德教化,将天道秩序转化为人类社会的伦常道德。习近平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不负中央提出的“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的殷切希望,结合浙江实际孜孜以求,提出“只有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⑥的战略部署:

在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和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与浙江省委“一班人”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中央精神与浙江实际的统一,为推进浙江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先后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省委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来展开。

2003年7月,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我们围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紧密联系浙江的优势和特点,作出了“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的决策部署。

2004年5月,在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我们通过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针对新的发展阶段浙江面临的新形势、出现的新情况和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作出了全面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策部署。

2005年7月,在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我们围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眼于不断增强浙江的文化软实力,在认真总结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经验和启发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了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策部署。

2006年4月,在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上,我们围绕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一步完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作出了建设“法治浙江”的决策部署。

党的建设贯穿于浙江各项建设之中,并为之提供根本保证。

浙江一直是经济大省,每年GDP始终保持在全国前列。“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浙江地区群众更多重视物质品质和精神文化享受。在浙江经济建设方面,习近平追求全面可持续发展,认为浙江经济是“老祖宗”经济、“老天爷”经济、“老百姓”经济,鼓励浙商要争做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打造“绿色浙江”生态省,为经济建设注入浓浓的人文关怀和历史感;在社会建设方面,强调“崇尚和谐,企盼稳定,追求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平安社会,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安浙江”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一省安定与国家安泰紧密结合,责任感重大;在文化建设方面,保持文化大省的自信心,重视弘扬“浙江精神”的同时,也重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更为浙江打开胸怀、指引远大理想。经济建设是物质基础,社会建设是环境保障,而精神文明是灵魂、是根本,“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只有所有工作依靠高尚的灵魂为指导,才能创造出更多有益于人的新事物,人民才能和睦幸福,政治才能长久安定。

习近平治理浙江,并不只局限于一省的发展,而是透过一省看到国家发展的需要。2006年6月10日,他在“文化遗产日”调研时说: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事。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和爱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独特的审美情趣、独特的传统气质,才能传承下去。今天是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日”的设立凸显出文化遗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要借此机会,组织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利用各种渠道宣传文化遗产保护,通过展示、演出和媒体等各种载体向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宣传和教育,倡导珍爱文化遗产的文明之风,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进而更好地熟悉中华历史,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不断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爱自己,才会爱他人;热爱自己家乡的文化,才会热爱祖国的文明;懂得珍惜自己民族的传统,才懂得尊重所有民族的传统。习近平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依靠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生生不息地传承至今,凭借着强大的和合力量融合了多个民族,实现了既有多元文化共存共荣,又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的文明形态。这样的传统造就了上下五千年的圣贤君子,为着中华民族的繁荣赴汤蹈火、前仆后继,更向着“天下为公”的共产主义事业不断迈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化的继承弘扬将是全人类的福音。正是具备“家国一体”“天下一家”的体认,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5月接受多国媒体采访时底气十足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梦”:“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

习近平主席之所以能得人心,成就广大事业,正是因为初心纯正、广包天下,厚德无私、只为利他而已。“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周易·系辞》)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的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是一条效法“天地养万物”的圣贤之路,其“广大配天地”,能够凝聚天下人心、凝聚世界力量,成为人类持续发展的明灯。

三、文化和合的境界——“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时指出:“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自强使中华民族始终自信,而厚德使中华民族始终自立,这种自信自立在文化融合方面体现得最为充分,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只有足够强大才有勇气接纳其他文化的融入。

中华民族历史上较早的文化和合事件发生在东汉时期。公元76年,东汉明帝遣使蔡愔、秦景等十余人前往西边的天竺国寻访佛法。一行人途经三十六个国家来到大月氏(音dà ròu zhī)国,遇到迦叶摩腾、竺法兰两位僧人,汉臣于是宴请二僧,用白马载着佛像和经典,一同回到汉朝。第二年,明帝建立了白马寺,请二僧讲解佛经,并进行梵文佛经的汉译工作。要知道汉朝与西域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这种不同尤其体现在对待文化教育方面。佛教起源于印度,是一种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教人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离苦得乐,是一种境界很高的智慧学问。佛教僧人修行遵循出家托钵的苦行制度,“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没有固定的居住地和教学场所。而中国自古以来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任何文化的传播者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老师,对待老师的态度首先要尊重,要拜师求教,所以汉明帝特地建造寺庙,为两位法师提供道场。寺庙的建制与皇宫一样,只是去掉了所有的文饰,这样既表示无比尊重,也为出家人保持了清净的修行环境。而且这座寺庙取名为“白马”,来纪念当时白马驮经的功劳。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自信、尊重,就会对别人的文化有同样的尊重,甚至对付出劳动的马匹的功劳也念念不忘,汉朝“尊师重教”的风范可见一斑。

在汉朝官方正式引入佛教后的数百年间,天竺西域与中原两地传经、弘法的高僧络绎不绝,促进了中国本土文化的不断提高和升级,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后来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带来深刻影响和促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东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陷入战乱和分裂,社会矛盾、民族矛盾越发尖锐。一方面老百姓需要慰藉心灵的思想资源,另一方面统治阶层需要治理社会问题的理论,于是纷纷求诸佛教教义。同时,随着佛教经典的大量翻译、普及,世人对佛教义理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佛教也在慢慢吸收儒、道等本土思想,逐渐中国化、本土化。东晋著名的高僧鸠摩罗什出生于西域龟兹(qiū cí)国,自幼天资非凡,遍访名师大德,学习非常精进,而且博闻强记。太元八年(公元384年),后凉太祖吕光接他来到甘肃凉州后,弘扬佛法十七年,他既通晓梵语又谙熟汉文,所以翻译的佛经就像汉人自己的经典,没有晦涩难懂的语句。像鸠摩罗什这样的高僧大德还有很多,他们经手翻译的佛经,充分发挥了汉文字既精深简洁,又辞藻华丽的优势,所以佛经翻译成汉文后,其修学境界、思想内涵、文学价值远远超出梵文原本,以至于梵文佛经渐渐被汉本替代。

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逐渐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合力。唐朝以儒、释、道三教并举,增强了政治的开放性,进一步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随后的中国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越发频繁。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一幅很有意思的画,是明朝第八任皇帝成化帝朱见深绘制的《一团和气图》。这幅画粗看似一笑面弥勒盘腿而坐,体态浑圆,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着道冠的老者,右为一戴方巾的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第三人则手搭两人肩上,露出光光的头顶,手捻佛珠,是佛教中人。作品构思绝妙,人物造型诙谐,用图像的形式揭示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主题思想。⑦同时还有一首《御制一团和气图赞》,其中有一句“和以召和,明良其类”,万物之间都没有不可以化解的矛盾,更何况同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有明理之人促和,世界就能够长久太平。寥寥几笔,已经足见明代国家层面对于不同文化的博大包容与和合认知。⑧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内的钟楼附近竖起了一块《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碑上有一幅《混元三教九流图》,作者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九世孙朱载堉,他沿袭成化帝“三教合一”思想,绘制了这幅画。画面由三个同心圆组成,寓意深刻。其中,最外是一个大圆,表示太极,即宇宙的初始,万物的本体。中间是三教圣人组成的中圆,寓意是三教一体。还有一个小圆,是三人手中捧着的卷轴,由九股清流组成,代表着九流学派。整幅画意味着宇宙大化、原始反终,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本来浑然一体、圆融无二。《混元三教九流图赞》就明确地表达出这一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就在于中华民族拥有天地般广阔的胸怀,采纳世界上所有文明的优秀资源,进而融为一体,不分彼此;同时又在不同时期、应对不同时代问题,选取百家之长。如同一个大中药铺,各种药材一应俱全,沧海不捐细流;又如同一棵古树,根基深深扎入土地,主干粗壮,枝叶花果能够随着时节因缘不断更替生长,永远充满生机活力。正因如此,中华民族才能在朝代更替之时,涌现出仁人志士摇旗呐喊、力挽狂澜,始终延续不断;在近代面临灭种绝亡之际,又有中国共产党人勇立潮头,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抵挡外敌侵略、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时说:“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我愿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中华文明的境界在于和合世界文化,实现全球文明,既凝聚为人类精神文明的共同财富,更让每一种文化都散发各自的光芒。

【作者系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副主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讲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及思想理念研究》(23ZDA016)核心成员】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我是黄土地的儿子》,《全国新书目》,2002年第12期,第26页。

②田亮,王肖潇:《青年习近平》,《环球人物》,2014年第12期,第24—35页。

③钟坚:《习近平福建18年》,《报刊荟萃》,2016年第2期,第4—6页。

④钟闻,谢方文:《从浙江到上海,习近平始终追求民生实绩》,《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第5期,24A04版。

⑤记者刘华等:《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写在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之际》,“学习强国”学习平台,2023年3月23日。

⑥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年。

⑦聂卉:《朱见深一团和气图轴》,故宫博物院网,故00005022。

⑧聂菲璘:《〈圣学根之根〉心得汇报》,群书治要学习网,2019年9月11日。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