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文章
清明祭祖传文化(旅游漫笔)
2018-04-02人民日报海外版

清明祭祖传文化(旅游漫笔)

2018-04-02  

人民日报海外版


  “文化”一词由两个字组成:“文”,即文字、文章、礼乐、曲调等;“化”的本意作“教行”解,即人因受教而在气质上发生某些变化,能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甚至转凡成圣。“文化”二字合而言之,就是“以文化人”。这一理解明确了文化的功能。

  在治理人心的措施之中,没有比礼更为急迫的。古礼分为吉、凶、军、宾、嘉五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祭礼(祭礼属于吉礼)。祭礼何以如此重要?在《荀子·礼论》中讲:“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祭祀是为了通过定时举办纪念的礼仪表达对天地万物、先祖以及有功于国家的人物之恭敬与感恩,教导人不忘本。

  中国人供奉天、地、君、亲、师,是有经典依据的。《礼记·祭义》中讲:“是故君子之教也,外则教之以尊其君长,内则教之以孝其亲。”良好的道德教育是身教重于言教。

  《礼记·祭统》说:“是故君子之教也,必由其本,顺之至也,祭其是与?”这说明,君子的教化必须从根本上教起。而能够把孝顺之心体现到极致的就是祭礼。在上位者能够定时追念他的父母祖先,在下位者才能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孝敬。而孝是中华文化的根,敬是中华文化的本。因此,祭祀不仅是教育的根本,也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始基。

  祭祖“以文化人”的教育意义最为显著。《论语》中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民风淳厚、人心厚道是结果,重视丧祭之礼,提倡知恩报恩、饮水思源、不忘本的孝道教育。

  祭祖要依时依礼,追念祭祀。古人按照时节的变化祭祀祖先。春天时,春雨覆盖了大地,这时祭祀祖先,好像祖先也像春天一样重返人间;冬天时,霜雪覆盖了大地,令人感觉寒冷,这种寒冷不仅是因为天气的变化,而是因为心中忆念着故去的先人。所以清明和冬至的祭祖最为隆重。

  祭礼能长存孝思,培养人的恭敬心和不忘本的厚道情谊。人心厚道,懂得见得思义、知恩报恩,社会风俗自然就变得淳厚,而不是见利忘义、忘恩负义。

  祭祖除了具备这些礼仪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昭述祖德,以此传承家风、家道、家文化。每到祭祀的时候,全家族的人被召集在祠堂之中,听讲祖先的德行。作为后代子孙,一言一行都要小心谨慎,不能因为自己的言行给祖先抹黑、令祖先蒙羞。东汉太守杨震不收“四知财”的德操,教育杨家的子孙秉持了他的廉洁作风,以致杨家后代出现了“四世三公”的盛况。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反腐倡廉教育,早在家庭之中就已经开始了。这样,祭祀还成为道德教育的机会场合,提起了人对祖先功德的恭敬之心、思慕之心,培养了对家族的责任感和承传家族文化的使命感。

  如今,世界各地华人提倡建设“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弘扬中国精神,传承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即古代的“百姓宗祠”。依据中国科学院袁义达、杜若甫编著的《中华姓氏大辞典》,中国历史上曾出现的姓氏多达两万三千多个。“宗祠”所起的文化教育意义相当于今天的“纪念馆”。建设“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提倡祭祀中华民族万姓先祖,宣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的民族精神,可以凝聚十三亿同胞的人心,团结世界各地的华人,使之和谐一体、万众一心,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可以说,“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是对中华传统祭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百姓宗祠”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的成功范例,意义深远而重大。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