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文章
坚持人民至上的生成逻辑及实践表达 ——兼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长期性的基石
2022-05-12《社会治理》2022年第4期

微信图片_20220512101911.png

作者:刘余莉  聂菲璘

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坚持人民至上”是《决议》总结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十大历史经验之二。这一伟大历史经验贯穿于百年党史和党的建设之中,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也是党长期执政合法性的基石。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正如《决议》所强调的,“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追溯“坚持人民至上”伟大历史经验的形成来源,理解其深刻内涵,对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再创新的辉煌,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人民至上”的生成逻辑 

“坚持人民至上”伟大历史经验的生成逻辑具有三重来源,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论来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深厚底蕴的历史文化来源和以“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为价值判断的实践来源。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论来源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坚持人民立场的思想具有三层意涵。

 一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合著《神圣家族》中深刻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宣扬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论证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体。历史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就本质上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二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共产主义是一种客观的历史运动,是人本身的解放,是对人本质的真正占有,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和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的统一。人“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三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一方面,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总之,马克思主义作为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其人民立场贯穿于理论体系的全部。因此,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 

(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深厚底蕴的历史文化来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圣先贤俯仰天地、洞察人文,意识到民心所向天命归之的政治成败规律,以“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自警,敬天保民,朝乾夕惕,总结出了“德惟善政,政在养民”的执政理念。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作为这种执政理念的核心,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成为了一以贯之的治道传统,流传至今。“民为邦本”是中国民本思想的源头。人民是国家的根本,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够安定繁荣,这就是大道运行的规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具体表现在“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概言之可分为贵民重民、爱民恤民、富民利民、恕民教民四个方面。《孟子·尽心下》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王制》云:“君,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贵民重民。《六韬·国务》云:“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己物。此爱民之道也。”《周礼·地官司徒》中记载了六种保息之法以养万民,即慈幼、养老、振穷、恤贫、宽疾、安富。此之谓爱民恤民。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为民制产、轻徭薄赋、抑制兼并(资本)的制度,是富民利民的具体体现。《论语》记载孔子访问卫国,对冉有讲出了“庶之”“富之”“教之”的治理顺序,强调在人口增加百姓生活富足之后,要以德教民,但是“不教而杀谓之虐”,因此要先恕后教。总之,中国古代经济、司法、文化、教育等制度中的很多设置,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文化一脉相承,历史无法割裂。古代民本思想也为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和群众路线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化借鉴。 

(三)以“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为价值判断的实践来源 

2019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要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真正同人民结合起来。”

“我是谁”是立足点。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母体是工人和农民。1927年中共五大时,全国5.79万党员中,工人和农民分别占50.8%和18.7%。新中国成立时,全国448.8万党员中,工人和农民分别占2.5%和59.6%。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的最新统计,截止到2021年6月5日,全国共有9514.8万党员。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巩固壮大。党员队伍中,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管理人员1061.2万名,占11.2%;专业技术人员1507.5万名,占15.8%;工人和农民分别为648.1万名和2581.7万名,共占党员总数的33.9%。可以看出,广大的人民群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新鲜血液的来源。从人民群众中走来的特点,使党向人民群众中走去成为了必然要求。 

“依靠谁”是出发点。1934年,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广大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新中国成立后,遵照毛泽东同志在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提议:各级政府和各种政权机关都加上了“人民”二字。1968年,毛泽东同志晚年时依然强调:“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

“为了谁”是落脚点。“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坚守一切为人民的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正是在理论来源、历史文化来源和实践来源三重影响之下,从毛泽东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无不是坚持人民立场。从根本上说,党的理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理论,党的路线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路线,党的事业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事业。

 二、“坚持人民至上”的实践表达 

在党领导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勇毅前行的百年征程中,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站起来

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无数志士仁人为救亡图存不断尝试、奋起抗争,先后有禁烟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后,又几乎尝试了所有的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但是,所有的运动和政治体制尝试最终都失败了。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彻底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祖国大陆的高度统一和民族团结,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并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土地改革使全国3亿多农民无偿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完成了中国几千年来土地制度上一次最重大、最彻底、最大规模的改革;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彰显了新中国大国地位;确立了人民大表大会制度,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建立了独立且比较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到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了几倍、十几倍的增长;成功发射“两弹一星”,显著提升了中国的战略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为国家和平发展创造了条件;此外,还取得了文盲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0%下降到了30%,人均寿命从35岁上升到65岁等各项事业的进步。 

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二)富起来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拨乱反正,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改革开放四十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 

人民群众最了解实际情况,最容易发现问题,最有解决问题的经验,也最能够创造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邓小平同志说过:“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

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年均实际增长9.5%,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累计减贫7.4亿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明确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回答了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也是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生动诠释。 

《决议》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三)强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以人民至上、人民主体、人民共享和人民评判为基本内容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党的建设方面,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制定和落实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违背的“四风”。惩治贪污腐败,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在国家建设方面,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深化改革;面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国土之伤、民生之痛,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根本大计的高度,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禁止进口“洋垃圾”,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在社会建设方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上下同心、攻坚克难,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此过程中,有超过1800名扶贫干部牺牲在了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以赴救治患者,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在武汉保卫战中,346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前线,很多人在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踏上征程。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赢得了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胜利,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脱贫与抗疫只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下的缩影。这与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中心的理念完全不同。只有在社会主义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才能真正实现当家做主,社会才能实现和谐幸福。《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总之,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并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将人民立场贯穿始终,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长期性的根基 

中国有着五千年生生不息绵延不断的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具有天人合一、四海一家、志于道的思维逻辑,并且是以中原为中心、向四方延展的大一统国家。这使中国在世界上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因此,讨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长期性,必须根据中国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思维逻辑,而非套用西方学者或政客的理论和说辞。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民心所向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根本性基础。 

纵观历史,民心向背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政党的生死存亡。执政合法性不是一劳永逸的,因为人民的选择并非一成不变,苏共亡党亡国之鉴尤去不远。中国共产党人从来没有躺在历史功劳簿上,而是不断拓宽执政合法性资源: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治国、大力推进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消除腐败等。然而,占有执政合法性资源不代表具有执政合法性基础,要将合法性资源切实落到人民身上,将其转化为人民福祉,赢得民心。执政合法性的基础是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 

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取得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与西方政党仅仅根据某种“合法”的选举程序或签署某种“合宪”的法律条文而取得执政地位的形式民主过程不同。西方国家在某种程度上说也重民心或民意,但在收买人心的过程中,几乎都采用了选票民主的方式,也正因此而陷入了民粹主义漩涡,产生了政治只剩选举,民主只剩投票的乱象。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派以及历史虚无主义、道德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影响,在某些领域出现了道德滑坡,甚至道德沦丧、唯利是图的现象。有些人生活水平提高了,不但对国家没有感恩,反而“吃饭砸锅”“卖国求荣”。因此,为了避免出现民粹主义道德绑架民心、资本利益集团通过操控舆论控制民意,以及历史虚无主义扰乱思想等情况,需要有正义的力量来约束和导正,而最大的“正义”就是“道”。民心和正义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长期性的基础。民心是必要条件,正义是充分条件。这正是《决议》所强调的,“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决议》指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就永远不会得逞。”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