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文章
六合同风 四海一家
2020-06-12学习时报

“六合同风”出自《汉书·王贡两龚鲍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这是西汉贤臣王吉在上疏汉宣帝时所言,他认为《春秋》推崇周天子君临天下的大一统局面,是因为周朝在尊重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的前提下,在全国推行统一的教化,实现了全国上下政令贯通划一。关于“六合”,《庄子·齐物论》中言“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成玄英疏:“六合”为“天地四方”。“六合同风”意指通过推行教化,使天下之民形成共同的观念,都能够懂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在中国历史上,圣明的君王往往以“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为原则,推行教化,以实现“至治之世”,开创大一统的盛世局面。

如何实现“六合同风”?儒家经典《礼记·王制》中讲:“司徒修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齐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上贤以崇德,简不肖以绌恶。”古时候司徒作为执掌民事、邦教的官员,通过让民众修习“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和乡射礼)来节制民性,明辨“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来提高民众的道德修养;通过整齐“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来防止奢侈浪费,推行道德教化来使社会上的风尚、礼节、习惯一致;通过赡养老人施行孝道促进社会上形成孝顺的风气,救济孤独来避免这部分人被社会遗弃;通过推崇贤者来发扬高尚的品德,去除品行不好的人来警示人们要改正错误。简而言之,实现“六合同风”就是要使天下礼仪、教化、政事相统一。

“四海一家”出自《荀子·议兵》“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同一家,凡是交通能到达的地方,没有谁不服从”。《尚书》上说:“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确立仁爱之心应该从对亲人的感情为开端来培养,最终达至爱天下人。《论语·学而》中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悌之心是为人之本。因为一个拥有孝悌之心的人,往往在家里能够做到孝顺父母,爱护兄弟姐妹,到外面能够通过推己及人,进而爱护他人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就能够做到《论语》上讲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当通过教化把每个人的孝悌之心、仁爱之心培养起来,自然能够使得全国上下其乐融融,四海自是一家,这就是孟子所说的“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追求的“四海一家”的理想社会。

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局面与“六合同风,四海一家”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秦国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以武力统一天下,实现了“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西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建议,把孔子用以教授生徒的“六经”作为正统思想,在全国推行儒家文化,建立太学,讲授儒家经典。在此基础上,汉武帝成功实现了大一统,西汉王朝延续了几百年的统治。隋朝文帝结束了持续数百年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并依靠儒家文化,实行以礼治国。他还施行招抚政策,被内附部族首领尊称为“圣人可汗”。

唐朝时期,唐太宗盛赞孔子“以大圣之德,天纵多能,王道藉以裁成,人伦资其教义”,在全国提倡儒学。他还提出了“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的思想,被四夷诸部首领尊称为“天可汗”。元朝时期,忽必烈取儒家经典《易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的“元”字,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他通过推行“汉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融合。

明朝时期,统治者推崇“华夷一家”,明太祖朱元璋向天下宣称“四海之内,皆为赤子,所以广一视同仁之心。朕君主华夷,抚御之道,远迩无间”。他大力推行儒家思想,尤其注重道德教化。清朝时期,顺治帝遵奉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康熙帝崇儒重道,颁布《圣谕十六条》,提倡“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历代王朝实现大一统的强盛局面,与统治者强化以儒治国,倡导“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儒家文化是分不开的,这也为中华民族始终具有惊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程丽君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