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網站收藏 【本網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下載轉發,轉發請注明出處】
文章
《品讀<群書治要>》第31集--中國式管理的精髓
2020-05-06海口廣播電視臺

【全文6092字  閱讀需要6分鐘】


尊敬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

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中國式管理的精髓。首先我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世界上最先進的管理在哪里?現在一談到最先進的管理,大家想到去哪里學習?有的人想去美國,有的人想去日本,當然也有人想到去歐洲。但是很少人想到,其實,最先進的管理理念在中國,在中國的經典之中。

中國人確實很好學,比如說在改革開放之後,很多的企業家,要向西方去學管理,結果有一些企業家坐了飛機,萬裏迢迢地飛到了美國,要向通用公司學管理。但是通用公司的人很謙虛,他說我們這一套管理,都是從日本豐田公司學來的。你們不如直接到日本去學,學得更加徹底。結果這一群企業家,又坐了飛機,萬裏迢迢地飛到了日本。但是他們來到了豐田公司的大門口,還沒有進門的時候,就看在豐田公司的門口,赫然寫著幾個大字,寫的什麼字?他們還都認得,寫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可以說在二戰之後,凡是稍有成就的企業家,無不是熟讀《論語》。比如在日本,被譽為日本的企業之父、日本的金融之王,日本近代經濟的最高指導者的澀澤榮一,他就是一手執《論語》、一手執算盤,開創了日本儒家式的企業經營之風。

說到中國式管理,它的精髓是什麼?中國式管理的精髓,就是“君仁臣忠”。我們很多人看到這兩個字,可能會以為:這君臣關係,在中國封建專制社會才有。如果我們這樣學習傳統文化,我們就不得要領了。這個“君”,它就是指領導者;這個“臣”,它就是指被領導者。“君”與“臣”之間有一種領導與被領導者的關係。怎麼樣才能把領導與被領導者之間的關係處理好,讓他們是互相感恩、團結互助的一體的關係?中國人就觀察,只有領導者仁愛、關心下屬;而下屬竭盡全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這就是盡到了忠心,也就是做到了“君仁臣忠”,這個領導與被領導者之間的關係,才是一體的關係,才不是互相對立、互相矛盾、互相衝突的關係。

中國人講“君臣有義”,這個“義”是什麼意思?這個“義”和適宜的“宜”是相通的。義者,宜也。也就是說做領導者,有做領導者適宜的本分;做被領導者有被領導者應盡的責任。這就叫“君君臣臣。”其實沒有什麼值得批判的。

如果領導不像領導的樣子;被領導者不盡被領導者的本分,那麼這個關係,是無法處理好的。這個君仁的“仁”,它是一個單立人,加上一個二字,從人從二。看到這個字,告訴我們什麼叫仁?它是兩個人相處之道。想到我們自己,就要想到對方,能夠換位思考,將心比心。作為領導者,不能自己身處高位,就對屬下呼來喚去,甚至不把他當人看,不尊重他的人格。這樣做就錯了。作為被領導者的,因為在團隊裏工作,他必須遵從領導的命令,對領導交給自己的工作任務,盡心盡力地完成。古人解釋這個“忠”就是“盡己之謂也。”竭盡全力地,這就是盡到了忠心。

我們看一看在歷史上,有一個大將曹彬,他可以說是作戰百戰不殆,他是怎麼樣把這種“君仁臣忠”的理念,運用到管理之中的?他愛士兵就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特別能夠體會士兵的需要。有一次,他的一個手下犯了過失,按照軍規要重打二十大板,結果曹彬就對屬下說:這二十大板先記著,先不要打,等明年開春的時候,再打他。這屬下們都很奇怪,說為什麼要等到明年才打他?曹彬就說:因為他剛剛結婚,這個媳婦剛剛過門,如果我這個時候,打他二十軍棍,他的母親就會認為,這個媳婦是個掃把星。為什麼?因為剛剛娶她過門,我的兒子就挨了二十軍棍,可能因為這一個錯誤的觀念,她的一生都不會再幸福了。所以先不要打他,等明年開春的時候再打。你看曹彬他有仁愛之心,即使屬下犯了過失,要處罰他,都要考慮他的家庭狀況,考慮到他妻子一生的幸福。

 我們看日本的松下幸之助,為什麼能夠成為“經營之神”?他也就是把儒家文化中,這一句“君仁臣忠”的理念,運用到管理之中。所以成就了他“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是怎麼做的?松下幸之助,有一位廠長,一天,沒有來上班,結果恰恰不巧,在這個時候企業著火了。燒了大片的廠房,讓企業受到了很大的損失。諸位朋友,如果您是領導,您遇到了這樣一件事,您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你可能很惱火,馬上就去追究責任,興師問罪。但是松下幸之助,他不是這樣做的。他馬上去調查原因,這個廠長他為什麼沒有來上班?結果一調查才知道,這個廠長的母親得了重病,住進了醫院。而這位廠長,他是一個孝子,他就去照顧母親了,所以沒有來上班。誰知道恰恰不巧,在這個時候發生了火災。知道這個原因之後,松下幸之助是怎麼做的?他馬上就去買了禮物,親自帶著禮物來到了醫院,探望廠長的母親。並且安慰地說:你的母親都已經得了重病,而且都已經住進了醫院,但是這一件事,我卻沒有關心到,這一件事我也有責任。你現在就全心全力地把你的母親照顧好,這件事不必擔心,等你母親出院之後再說。

結果她的母親康復了,這個廠長又回到了企業。松下幸之助又是怎麼做的?他只是給他調離了一個工作,但是仍然委以重任。諸位朋友,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假設我們是這一個廠長,我們的領導者,以這樣一個信任的心、關愛的心、期待的心來對待我們,那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回饋領導者的信任?我想任何一個正常的人,都會竭盡全力地把領導交給我的工作做好,讓領導放心。“得人心者得天下”,正是把這種“君仁臣忠”的理念,運用到管理之中,所以松下幸之助成為“經營之神”。

這種“君仁臣忠”的理念,在《孟子》中,它解釋得更加透徹。在《孟子》中,有一句話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如腹心”。說這個領導者把被領導者,視為手足一樣,加以關愛,加以呵護。你發現被領導者會怎麼回饋你,他會把領導者當成是自己的心腹一樣,更加關愛、更加珍惜。相反,“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之視君如國人。”領導者把被領導者雇來了,就把他當牛做馬地來使喚,結果怎麼樣?下了班之後,這個員工在超市裏遇到了領導,都是一低頭,裝沒看見就過去了。就像看到了陌生人,沒有太多的親密。更有甚者:“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之視君如寇仇。”領導者把被領導者的生命視為小草一樣的低賤,不值錢,甚至可以隨意地踐踏,就像我們看到很多的礦難的礦工的老闆,把這個員工雇傭來了,連他最起碼的生命安全都不能保證、不能夠考慮,只想榨幹他們最後一滴血汗。結果會怎麼樣?——“則臣之視君如寇仇。”這個員工說起老闆的時候,都是這樣的,說我們那個老闆,簡直就是個吸血鬼,甚至連個吸血鬼都不如。被領導者對領導者之所以有不同的態度,原因在哪里?原因都是因為領導者對員工、對被領導者的態度所決定的。

現在的企業,很多的老闆都在抱怨,說沒有執行力。為什麼沒有執行力?其實原因很簡單,我們想一想,哪一個老闆是像關愛自己的兒女那樣,去關愛員工的呢?

一個好的領導者,必須同時具備三個職能,那就是“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你不僅僅要當他的領導、管理他、帶領他。而且還要像親人、像父母關愛兒女一樣關愛屬下。這個就是我們要起到“親”的作用。我們沒有像關愛兒女那樣,關愛屬下,我們沒有執行力,也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我們也看到,現在很多的父母,他確實也關愛兒女,為兒女的付出,無私無求,不講條件。但是兒女反而認為,這都是天經地義的事。你叫他名字,也帶搭不理,也沒有執行力了。這又是什麼原因?這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起到“師”的作用。“作之師”這個“師”沒有做好。沒有教導他為人處事,待人接物正確的態度。換一句話說,沒有讓他學習傳統文化,培養起他感恩之心、恭敬之心、責任感等等。“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這三個角色都做好了,你一定會有執行力。

松下幸之助,他之所以能夠成為“經營之神”,他除了把“君仁臣忠”的理念,運用到管理之中,做到了“得人心者得天下”,懂得“求忠臣於孝子之門”,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起到了“師”的作用。

在《參考消息》中有一篇文章,題目是《松下電器商學院的一天》。我們把其中的幾段摘出來,給大家看一下。這個文章這樣寫道:

六點十分全員集合,點名之後,各個學員面向故鄉,遙拜父母,心中默念:夫孝,德之本也,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這都是《孝經》上的教誨。

到七點十分,早飯。每一頓飯前,全體正襟危坐,雙手合十,口頌五官之偈,也就是要念五首偈語。

第一偈:此膳耗費多少勞力。我們吃這一頓飯,你看似一頓簡單的飯,就是一碗米飯而已。但是我們想一想:農民要把種子買來,播撒在地裏,然後施肥、澆水、除草,還要通過各種各樣的耕作,最後才有了秋天的收穫。你看似一頓簡單的米飯,但是當它端到我們面前的時候,不知道付出了多少人的勞力和汗水。所以我們怎麼能夠隨意浪費?

第二偈:自己是否具有享受此膳之功德。我們要回想一下,我們自己一天的工作,我們的所作所為,對國家人民有多大的貢獻。我們是不是具有享用這一碗飯的功德。我們是不是吃得理得心安。

第三偈:以清心寡欲為宗,不要有太多的貪欲,貪財、貪色、貪名、貪利,沒有止境。任何過分的貪著,都會給自己招致危險的境地。所以要以清心寡欲為宗,這樣才能心地清淨,頭腦理智,不會利令智昏,情令智迷。

第四偈:作為健全身心之良藥,享用此膳。我們為什麼要吃這碗飯?絕對不是為了滿足口舌之欲。你看我們很多人喜歡吃飯,面對美味的誘惑就吃很多,其實這個飯菜只是給三寸舌頭吃了——有感覺,比較美味。到了下邊,都成了負擔了。我們吃這一頓飯,不是為了滿足口腹,口舌之欲,而是為了使身心健康,有充沛的體力,來為人民服務,才吃這一碗飯的。

第五偈:為走人之正道享用此膳。我們享用這一碗飯,不能夠去拿著好的精力體力,去做邪門歪道的事,要弘揚正道。讓我們的所做所為,都走在正道之上,不能去做邪曲不正的事情。

七點五十,商業道德課。商業道德課主要學習什麼?學習《大學》、《論語》、《孟子》和《孝經》。樹立經商之道在於德的思想。

經過這一天,還有很多的環節,最後到了晚上十點十七分,點名,全體學員面對著父母的照片、掛像,幹什麼?再次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到了十點二十,全體正襟冥想,總結一天的收穫。

這是松下電器商學院,一天的培訓內容。當然,其中大部分內容都是感恩,都是儒家倫理道德的教育。即使是企業文化,也是要從教“孝”開始,把這個“孝”的教育,滲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

你看中國人,很多人都認為“求忠臣於孝子之門”,是一種落後的思想了。但是松下幸之助,把它運用到企業之中,結果怎麼樣?結果他受益了,成為“經營之神”。

除了松下幸之助之外,還有稻盛和夫,他被稱為“經營之聖”,而他的管理學也被譽為:“21世紀的管理”。他的書也非常地暢銷,很多年輕人都特別喜歡看。當中央電視臺的記者,去採訪他的時候,他是怎麼回答的?他說:其實我不過是,把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教育的理念,運用到管理之中。正是因為我在年輕的時候,學習了孔子、孟子,這些聖賢人的著作,才成就了今天的我。

稻盛和夫在短短的一年之中,就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日航,而且在一年之後,使日本航空公司,成為所有的航空公司中,效益最好的一個。他也是把“君仁臣忠”的理念運用到管理之中。他是以零收入出任日航的董事長。他去出任董事長的目的,不是為了錢財,不是為了爭名奪利,而是看到這樣一個大的企業,一旦倒閉,影響的是整個日本的經濟。是關係到幾千幾萬員工家庭的著落。他到日航之後,首先請這些所有的員工,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日航到底是誰的。經過大家的討論,明白了一個道理,日航是我們每一個員工自己的。這個道理清楚了,他們再去工作的時候,熱情、責任感就不一樣了。結果怎麼樣?主人翁意識提起來了。在一年之後,就成了所有航空公司中,效益最好的一個。他們這些企業家,這些成就的取得,確實靠的是儒家的經典,孔孟的智慧。

我們知道在前幾年,東南亞發生了金融危機。在遇到金融危機的時候,很多企業的資金都斷流,很多的企業老闆拿不出工資,支付員工的工資了。在這個時候,西方的企業,出現了什麼狀況?我們知道西方人,他都講人權,你不支付我工資,這還得了,侵犯了我的人權。那對不起,我就要罷工,我就要示威遊行。結果這種舉動,使這個企業雪上加霜。很多西方企業在這個過程中,紛紛倒閉。但是諸位朋友,我們知道韓國的員工,是怎麼做的?韓國的員工不僅沒有去罷工、示威、遊行,反而把他們平時的積蓄、存款全都拿了出來,交給了他們的老闆。說:老闆,這幾十年來,我們之所以有個穩定的收入養家糊口,都得益於您對我們的關愛。現在,企業遇到了瓶頸,我們願意和您同舟共濟,共渡難關。這些錢您先拿去用,等企業經營狀況好轉之後再說。您不必擔心。

我們看到韓國員工這樣感人的舉動,是不是覺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那是我們丟失的傳統文化。比如說我們即使看到民國時候的電視劇,這個主人家道衰落了,但是,他的僕人,跟著他不離不棄,還願意追隨主人,照顧他,不是因為他不給自己工資,就毅然離他而去。反而還更堅定了,跟著主人照顧他的決心。這樣同甘共苦,榮辱與共。那麼這樣一種恩義、道義、情義的感人的舉動,讓我們感覺到很熟悉。

為什麼我們又感覺到很陌生了?假設我們今天的企業,遇到了瓶頸,拿不出工資再給發給員工。我們想一想自己的員工,能否做出像韓國員工那樣感人的舉動。我們大部分員工會怎麼做?我們感覺到這個現象很熟悉,那是因為,那是我們丟失的傳統文化;但是我們又感覺到很陌生,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在生活中已經斷層了,已經看不到了。

當然這也是有原因的,因為我們一度對自己的文化喪失了自信心。實際上,在四大文明古國之中,唯有中華文明流傳下來,至今仍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歷經了五千多年而不衰。那是有原因的,但是因為我們對傳統文化的一種錯誤的態度,一種先入為主的過度的批判,結果導致了我們對自己文化喪失了自信心。

當然,我們也看到一些開明的企業家,把他們的目光投向了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文化。運用中華文化創下了,中國式管理的很多案例。當這些案例普遍地出現在大江南北的時候,才讓我們稍微恢復了一些,對傳統文化的信心。

比如說在蘇州,有一個固鍀企業,從2009年開始,把傳統文化的學習引入企業,結果怎麼樣?經過四五年之後的堅持,達到了“上下相親”的結果。確實,整個的企業,團結得像一家人一樣。每一個人都能夠看到對方的需要,為對方著想。因為他們秉持了“教學為先”的理念,把傳統文化的學習,作為一個制度固定下來。結果怎麼樣?結果現在的企業,不僅僅是一個和諧企業,而且是一個幸福企業。特別是他們的很多員工,提起他們的董事長的時候,都是感動得淚流滿面。我們想一想,這樣一個企業,靠的是中華文化,把這個企業治理和諧、治理幸福的。

這一個企業的案例,引起了美國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重視,所以特意邀請他們的高管,到哈佛大學去講這一個案例,認為這是中國式管理的最佳案例。他們認為這一種管理方式,是可以複製的。所以他們希望能找到二十家企業,志同道合地用傳統文化來管理企業。當這二十個企業,都用傳統文化治理好的時候,人們就會對傳統文化生起信心。

現在他們已經找到了六家企業,這六家企業都用傳統文化,治理得非常好。

我們看中國式的管理,其實它能夠達到的境界是非常高的,這個我們在下一次課中會繼續講,它達到但是什麼樣的境界。我們今天的課,就學習到這裏,謝謝大家!


劉余莉,中國人民大學哲學係學士、碩士畢業。現為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倫理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客座教授,著述豐碩。曾獲英國赫爾大學哲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並應邀到英、意、美、加、澳、日、新加坡、印尼、中國香港等地進行演講和研討。2015、2016年,先後兩次應邀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法國巴黎總部,圍繞“從《群書治要》看聖賢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加強道德教育”做主題演講,對中國傳統文化“東學西漸”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群書治要》學習網

網址:www.qszys.cn 備案號:京ICP備16022554号-1

網站建設:多維網訊 聯系電話:010-6267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