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網站收藏 【本網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下載轉發,轉發請注明出處】
文章
《品讀<群書治要>》第16集--境緣無好醜 好醜在於心
2019-12-31海口廣播電視臺

【全文6509字  閱讀需要8分鐘】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

我們今天繼續學習《群書治要》,今天講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在《群書治要·賈子》上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梁國有一個大夫名叫宋就,他擔任處在一個邊境地區的縣令,這個縣恰恰和楚國接壤。梁國和楚國兩國的邊亭都種著瓜。梁國邊亭的人勤勞,他們多次灌溉瓜田,這個瓜就長勢喜人。而楚國的邊亭偷懶,很少澆灌瓜田,這個瓜就長勢很差。楚國邊防的縣令對楚國這邊瓜長勢太差感到惱火。而楚國人也記恨梁國人比自己出色,種的瓜比自己種的好。於是他們就趁著夜色去偷盜破壞梁國邊亭的瓜,使得梁國這邊的瓜都枯死了。這件事發生之後,宋就是怎麼做的呢?他不僅沒有懷恨在心,反而派人偷偷地到了楚國的邊亭,趁著夜色仔細地澆灌楚國的瓜,結果楚國的瓜的長勢也逐漸變好了。楚國邊亭對此感覺到很奇怪,於是他就秘密地觀察,到底是怎麼回事。結果發現竟然是梁國的人來幫他們澆灌。這件事傳到了楚王的耳朵裏,於是他就對梁國的私下讓步表示高興,用重金表示感謝,並且請求與梁國彼此交好。所以梁國和楚國,兩國的友好往來就是從宋就開始的。

有一句老話說“轉敗而為功,因禍而得福”,老子也說“以德報怨”,講的就是這樣的事。我們從這個故事中看到,雖然面對別人對自己的不好,他沒有做出像我們一般人的對立的、怨恨的、報復的決定,反而總是以德報怨。我們在社會中與人相處,難免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不痛快、不如意。很多人因為這些不如意,就整天抱怨,過不上一個快樂的生活。如果向大家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究竟是願意選擇快樂,還是願意選擇痛苦與煩惱呢?我想任何一個人都說,我願意選擇快樂,那為什麼人人都願意選擇快樂,又有很多人深深地陷在痛苦、煩惱和不安之中呢?實際上很多人認為,雖然我願意快樂,但是很多痛苦、煩惱的事情不請自到,我也沒有辦法抵禦。的確,我們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之中,確實隨時可能遇到來自自然界和社會的不良刺激。但是,是不是像大多數人所認為的那樣,我們面對外來的刺激無能為力,而只能任人擺佈呢?

我們再看一個法蘭克的故事,更有助於我們正確的回答這個問題。法拉克是一個猶太裔的心理學家,因為他是猶太族,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他就被關進了納粹的死亡營。他的遭遇可以說是非常的悲慘,因為他的父母、兄弟、妻子全都死於納粹的魔掌,唯一剩下的一個親人,就只有自己的妹妹了。而他每一次在納粹的死亡營裏都要接受嚴刑拷打,朝不保夕。有一天,法蘭克一個人獨自處在囚室之中,突然之間產生了一種頓悟的感受。那就是在任何一種特定的環境下,人還有一種最後的自由,這種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從外界環境上看,法蘭克被關進了納粹的死亡營,失去了人身自由,而且每一天都要接受嚴刑拷打,朝不保夕。但是他發現自己的心理意識,自己怎麼想,卻是納粹德國人無法干涉的。於是他就憑著想像和記憶,不停地磨練自己的意志,直到心靈的自由終於超脫了納粹的禁錮。而他的這種超越,也感召了其他的獄友,甚至獄卒。他協助獄友們在苦難中找到生命的價值,尋回生命的尊嚴。法蘭克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他告訴我們人對外界刺激和反應的關係,並不是像動物那樣,是刺激和反應的關係,而是一種刺激、意識和反應的關係。正是在意識這個中間環節,人可以充分發揮想像力,獨立意識、良知的作用。對外部的不良刺激,作出良好的積極的回應。我們把這就稱為積極的思維、選擇的自由。用小羅斯福總統夫人的話來說,就是“除非你同意,任何人都不能夠傷害你”。聖雄甘地也說“若非拱手讓人,任何人都無法剝奪我們的自尊”。所以,在生活中,讓人受害最深的,並不是那些不良的遭遇,而是我們允許這些不良的遭遇影響到我們的思維,干擾到我們的情緒。所以有人說,雖然我們不能掌控風的方向,但是我們能夠調整風帆。什麼意思呢?在生活中,我們不知道會遇到來自自然界和社會中的什麼樣的不良刺激、不良遭遇,這是我們無法預見的,但是我們能夠做的是什麼呢?在面對這些不良遭遇的時候,可以對外部的不良遭遇、不良刺激作出良好的積極的回應,調整自己的心態。

在北京這樣大的都市,經常會遇到交通擁堵的現象,當有的計程車司機遇到堵車的情況,會怎麼樣呢?就會不停地抱怨,嘴裏甚至還不幹不淨地罵著:“真倒楣,剛出門就遇到了堵車”。我們想一想這種抱怨的情緒,能否改變交通擁堵的事實呢?不僅改變不了,反而使自己的心情越來越焦急,越來越煩躁。而且中國人還有一句話,叫“心想事成”。意思是說你總是有某一種想法,你想的那件事很可能就出現在你的人生中。所以你越是抱怨交通擁堵,交通擁堵的情況就越來越嚴重。另一個人他恰恰相反,他想反正已經交通擁堵了,而我已經忙了大半天,正好趁著這個機會放鬆一下緊張的神經。所以他還拿出一個舒緩的古典音樂來播上一曲,再和乘客聊聊天,開幾個玩笑,這樣就調節了氣氛,讓時間也覺得過得很快。面對同樣交通擁堵的境緣,他們選擇了不同的態度,交通擁堵的情況對他們的情緒影響也就不同。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面對同樣的困難、問題、挫折,但是不同的人因為採取了不同的視角,結果呢?這個問題對他們的影響就不一樣。我們很多人在生活中有壓力,往往都是因為沒有選擇正確的視角所導致的。所謂的視角,就是把現在或者即將發生的問題,放在一個更大的參照系來觀察的能力。

有一個小和尚,他去向一個老和尚學習。但是這個小和尚,經常因為芝麻大的小事就怨天尤人,抱怨個不停。為了教導這個小和尚,老和尚就想出了一個辦法。有一天,老和尚給小和尚端了一杯水,放上兩勺鹽攪拌一下,他說:“你喝一口,嘗一嘗什麼滋味。”小和尚舀了一勺喝到嘴裏,哇,很苦!他一下就吐了出來。老和尚又帶著小和尚來到了一個湖邊,湖邊有清澈的泉水。他就把這兩勺鹽又倒進了湖水裏,然後又請小和尚說:“你舀起一勺嘗一嘗什麼味道。”小和尚舀了一口嘗在嘴裏,非常的甘甜,非常的好喝。老和尚說:“你看同樣是兩勺鹽,把它放在不同的容器裏,你喝這個水感受就是不一樣的”。這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當這個容器很小的時候,兩勺鹽就讓你受不了。但是當這個容器很大的時候,兩勺鹽讓你沒有感受。當我們一個人的心量變得大的時候,很多事就不再是事了。所以下一次,當你遇到那個小小的問題,就感覺到困擾的時候,就感覺到有壓力的時候,請記住那一個更大的參照系。你發現,這個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困難。所以當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問題的時候,我們真的發現“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

有一個老人家他有兩個女兒。一個女兒,她是賣雨傘的工作,另一個女兒是在染坊經常要晾衣服。晴天,這個老人家也擔憂,陰天她也擔憂。因為晴天的時候,擔心她大女兒的雨傘賣不出去。陰天的時候,又擔心她二女兒染坊的衣服晾不幹。“憂”能使人老,很快她就衰老下來了。過了不久,她遇到一個老朋友,看到她這麼快速的衰老,就問她是什麼原因。她就把自己的苦惱告訴了這個朋友,這個朋友就笑了,他說:“這有什麼好擔心的呢?你應該是晴天也高興,陰天也高興才對。為什麼呢?因為晴天的時候,你二女兒染坊的衣服好晾乾。陰天的時候,你大女兒的雨傘好賣”。這個老婦人一聽也對呀,從此以後,無論是晴天還是陰天,她都很開心,過上了快樂的生活。所以幸福其實就在一念之間,這個“一念”,還是取決於我們自己怎麼想。

  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投河的少婦人的故事。這個少婦人剛剛結婚兩年多,結果她的丈夫就被別人拐走了,而她剛剛滿周歲的兒子,本來活潑可愛、聰明伶俐,但是也得了重病過世了。看著自己最愛的人一個一個的離自己而去,她覺得生活沒有意義了。所以她一時想不開就去跳河自殺,幸好被河中央的一個老艄公給救了起來。老艄公就問她:“我看你年紀輕輕,家境也不錯,為什麼這麼想不開,非要走上絕路呢”?這個少婦人說:“老人家你不知道,我的生活有多麼的悲慘”。於是,她就把自己的經歷給老艄公訴說了一遍。老艄公聽了之後,低著頭沉吟片刻,然後抬頭就問她:“兩年之前,你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呢”?這個少婦人一想,她說:“兩年之前我還沒有結婚,既沒有丈夫也沒有兒子,我過得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無牽無掛”。老艄公就說了:“這不過是命運之船又把你送回到兩年前去了,你現在又沒了丈夫沒了兒子,你仍然可以過得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無牽無掛呀,請上岸去吧”!這個少婦人一聽覺得有道理,所以她走上了岸,再也沒有想到去自殺。因為她換了一個角度看問題,感受到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無牽無掛的力度。

有一位哲人說:“我們的痛苦並不是問題本身帶來的,而是我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而產生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題——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這個“境”就是物質環境,這個“緣”就是人際關係。物質環境和人際關係它本身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之分,就看你怎麼樣來處理它,怎麼樣來對待它,你的心態如何?

有一個故事,題目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講的是有一個國王,他特別喜歡打獵,經常與宰相微服私訪。這個宰相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有一天,這個國王到森林裏打獵,一箭就射倒了一只花豹,國王下馬去看這個花豹。可是沒有想到這個花豹使出最後的力氣撲向了國王,將國王的小指咬掉了一截。國王就叫宰相來飲酒解愁,誰知道這個宰相卻微笑著說:“大王啊,想開一點,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國王聽了很憤怒,說:“如果寡人把你關進監獄,這也是最好的安排嗎?”宰相依然微笑說:“如果真是這樣,我也深信這是最好的安排。”國王大怒,馬上派人將宰相押入監獄。一個月之後,國王養好了傷獨自出遊,來到一處偏遠的山林。突然從山上沖下一隊土著人,把他五花大綁地帶回了部落。山上的土著居民有一個習慣,有一個習俗,就是每逢月圓之日,都會到山下去尋找祭祀滿月女神的犧牲品。土著人找到了這個國王,就準備將國王燒死,來祭祀女神。正當國王絕望之時,祭司忽然大驚失色,為什麼呢?因為他發現國王的小指頭少了小半截,不是一個完美的祭品,收到這樣的祭品,滿月女神會不高興的。於是,萬不得已土著人就把國王給放了。國王大喜若狂,回到宮中就叫人把宰相給釋放了,並且擺酒宴請他,國王向宰相敬酒說:“你說的真是一點也不假,果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不是那天被花豹咬了一口,今天我連命都保不住了。”國王忽然想到了什麼,他就問宰相:“可是你無緣無故的在監獄裏蹲了一個月,這又怎麼說呢?”宰相慢條斯理地喝了一口酒說:“如果我不是被關在監獄裏,那您想一想,陪著您去微服私訪的人一定是我。當土著人發現國王您不適合祭祀,那豈不是輪到我了嗎?”國王聽後忍不住哈哈大笑,他說:“是啊,果然沒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當我們遇到不如意的事,這一切肯定也是一種最好的安排。所以不用懊惱也不用沮喪,更不要只把眼光看在一時。如果我們能夠把眼光放遠,把人生的視野放大,不要怨天尤人,永遠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的態度,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這個故事給我們從一個角度證明了“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的道理。

在我們生活中如果充滿著感恩心,我們發現,我們往往能夠改變在一般人看起來是不好的,或者是挫折的事情。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頭掉在井裏的驢。當我們沮喪的時候,當我們有抑鬱的情緒的時候,我們想一想這個故事,它就會給我們很多的啟發。有一頭驢掉到了一個很深很深的廢棄的陷阱裏。主人權衡一下,覺得救上這頭驢很不划算,於是他就走了,只留下這頭孤零零的驢。這頭驢看到主人不救它,而且自己呆在這個井裏,每一天還有人往裏面倒垃圾。這個驢就很生氣:“哎,自己可真倒楣啊,掉到了陷阱裏,主人不要它了,但是就連死也不讓它死的舒服一點,每天還有那麼多的垃圾扔在它的身上”。可是有一天,這頭驢的思維突然發生了轉變,它決定改變它的態度。於是它每一天都把上面倒下來的垃圾踩到自己的腳下,而不是被垃圾所淹沒。並從垃圾中找到那些殘羹剩飯來維持自己的體能。終於有一天,垃圾成為了它的墊腳石,使它重新回到了地面上。

所以不要抱怨你的不如意,不要抱怨你的家庭環境不好,你的工作很差、工資很少,不要抱怨你空懷一身絕技卻沒有人賞識。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有太多的不如意,中國古人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算生活給你的是垃圾,你同樣可以把垃圾踩在腳底下登上世界之巔。這個世界,只在乎你是否到達了一定的高度,而不在乎你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上去的,還是踩在垃圾上上去的。而事實上,踩在垃圾上去的人,更值得尊重。

這個故事也是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問題,懷著感恩的心來看問題,生活少了很多的抱怨,環境也因此有所改變。

有一位老人家,在《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裏》這樣寫到:“感激傷害你的人”。為什麼要感激傷害你的人呢,很多人對傷害過自己的人,都是恨不得他有什麼不如意的事發生才好,恨得咬牙切齒。但是這位老人家卻提醒我們要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沒有人曾經傷害過我們,我們就像溫室裏的花,經不起任何的風吹雨打。正是有人把我們傷害了,我們又重新生活,恢復正常的時候,我們的心智就得到了提升,得到了磨練。“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見識”,我們很善良,但是有的人就覺得“人善被人欺”,其實這一句話有待商榷,這句話只說了一半,這句話後邊還有半句話“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惡人怕天不怕”。所以我們好像被人欺騙了,但是我們還是心懷感恩。為什麼呢?增進了我們的見識。

我們知道天下有好人也有惡人,還有這樣騙術高超的人。但是重點在哪里呢?重點在於不要因為別人欺騙了我們,我們就喪失了信任別人的能力。也不能夠因為別人欺騙了我們,我們轉而又去欺騙別人。有一句話說的很好,別人做得對不對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誰一定要做對呢?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做對。而且孔老夫子教導我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不希望被別人欺騙,我們轉而也不能夠欺騙別人。所以要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我們的見識。

“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你學會了自立”。正是有人把我們遺棄了,所以我們從小學會了自尊、自愛、自強、自立的意識,要靠自己的雙手去打拼天下。很多的成功人士,當他們回首童年的時候,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磨礪,他們對這一段磨礪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相反,我們看到很多生活在優裕環境中的孩子,家庭很富裕,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沒有體會到生活的不容易賺錢的辛苦。過著遊手好閒、吃喝玩樂、驕奢淫逸的生活,甚至發展為紈絝子弟,成為啃老族、敗家子。究竟哪一個環境好,那真的很難說,就看我們如何運用這個環境來成就自己還有孩子的人生。

“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正是因為有人把我們絆倒了,當我們重新站立起來的時候,我們的能力就得到了加強得到了提升。

“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定慧”。很多人說你看我修養多好啊,對誰都是滿面笑容一團和氣。其實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我們的身邊都是恭維我們、讚歎我們甚至諂媚巴結我們的人,所以我們覺得自己修養好、心態好從來不發火,那也是很正常的。

當有一天一個不認識你的人也不知道你是領導的人,走到你的面前指著鼻子罵你,對你無理取鬧的時候,你還能對他表示耐心、表示微笑,這才體現了一個人真正的修養。所以要感激所有讓你堅定成就的人,用大文豪巴爾扎克的話就是說:“世界上的事情永遠都不是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但是對於弱者,卻是一個萬丈深淵。”同樣面對挫折和困難,有的人從中汲取教訓,把困難作為成功的墊腳石。但是有的人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卻是一落千丈,不知道如何去應對。最後也給自己帶上了不歸之路,所以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當你真正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你發現,其實“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任何一件事情來到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都不要認為它是一個絕對的壞事。我們把一般人看起來不好的事情,轉變成好的事情,這才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這也需要真實的智慧。

我們今天就學習到這裏,不足之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劉余莉,中國人民大學哲學係學士、碩士畢業。現為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倫理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客座教授,著述豐碩。曾獲英國赫爾大學哲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並應邀到英、意、美、加、澳、日、新加坡、印尼、中國香港等地進行演講和研討。2015、2016年,先後兩次應邀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法國巴黎總部,圍繞“從《群書治要》看聖賢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加強道德教育”做主題演講,對中國傳統文化“東學西漸”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群書治要》學習網

網址:www.qszys.cn 備案號:京ICP備16022554号-1

網站建設:多維網訊 聯系電話:010-6267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