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網站收藏 【本網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下載轉發,轉發請注明出處】
文章
《品讀<群書治要>》第18集--君子四重
2020-01-02海口廣播電視臺

【全文6846字  閱讀需要9分鐘】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

我們今天講君子四重,在《論語》上有一句話說:“君子不重,則不威。”作為一國之君或者各級領導幹部,如果言行不莊重,那就沒有威儀,也不會讓百姓生起尊重之心。

在漢代楊雄的《法言》篇上講到修身的時候,提出人應該取四重,哪四重呢?那就是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則有法,行重則有德,貌重則有威,好重則有觀。意思是說,言語莊重,就會為人所效仿。在《弟子規》中關於言語的教誨有很多。比如說:“凡出言,信為先”。說話首先的要求就是要講誠信。

我們中國人有句話說“君無戲言”,這個成語有一個典故。在《群書治要·史記》中記載說:“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有一次成王跟叔虞開玩笑,把桐葉削成的圭贈給叔虞。這個“圭”就是古代的諸侯朝見天子的信物。成王就說:“用這個來封賜你”。結果史佚就請成王選擇一個良辰吉日,封叔虞為諸侯。成王說:“我只是給他開玩笑罷了”。史佚說:“天子無戲言。”天子沒有不慎重的話,沒有開玩笑的話,只要這個天子的話一出口,史官就會把它記錄下來,還要用禮儀來完成它,用樂音來歌頌。於是,周成王就封叔虞為唐國之侯。君無戲言或者天子無戲言的典故就出自這裏。這告訴我們,作為一國之君,作為領導者,說話不能夠不慎重。

古代的人說左史記事右史記言。這個皇帝都有史官把他的言行舉止,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詳細地記錄下來。所以他不是什麼話想說就說,什麼事想幹就幹的。  

關於在言語的慎重方面,《弟子規》上還說:“奸巧語,穢汙詞,市井氣,切戒之。”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不要說那些欺騙人的話,不誠信的話,粗魯罵人的話,當然也包括一些黃色的笑話。這些說出來都讓人感覺到不莊重,都是應該要避免的,否則也會讓人對你失去尊重之心。

古人還有一句話說:“力賤得人敬,口賤得人憎。”什麼意思呢?一個人很願意出力去幫助別人,他不惜力,這個叫“力賤得人敬”,他會受到別人的尊敬。而“口賤得人憎”,一個人言語過多,說得又不是很妥當,就會感覺到這個人很輕浮,會招人厭惡。

在《弟子規》中還有一句話,對我們現代人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提醒,那就是:“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告訴我們在說話的時候,不要把人家的過惡到處去宣揚,為什麼呢?我們在背後說別人的過惡揭別人的短,結果被這個人知道了,那他對我們一定非常地痛恨,也無形中為自己埋下了禍根。所以把別人的過惡到處去宣揚,這本身就是一種惡,不是一個有德行的人應該做的事。

中國古人還提醒我們要厚道存心。這個厚道的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要隱惡揚善,把別人的善事好事,比如說孝敬父母的人,友愛兄弟的人,朋友誠信的人,尊敬師長的人,助人為樂的人等等這樣的事例多多地去宣傳,而把那些惡事不要大肆地去宣揚。《增廣賢文》上說:“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但是我們說什麼怎樣說就體現了一個人的德行的厚薄。我們看到現在有很多地方的電視臺都設立了專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頻道。在廣東博羅縣的電視臺專門有一個頻道宣講傳統倫理道德,結果這個頻道設立了一段時間之後,其他的頻道基本沒有人看了。結果怎麼樣呢?他們都把新聞放在這個傳統文化頻道來播了。還有像鞏義電視臺,河南省的鞏義縣,專門辦了一個頻道宣揚中華孝道。像我們海口電視臺在傳播弘揚正能量方面也做得特別好。比如說我們拿出專門的節目叫“糾風熱線”來反腐倡廉。還拿出專門的節目來講海南華僑,把海外華僑的心都給凝聚在一起。還有雙創欄目,這些電視節目一播出,幫助我們這個社會和諧、人際和諧、家庭和睦都做出了很重要的貢獻。所以你看我們電視播什麼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我們要起到引導社會大眾崇尚真善美懂得做人做事的真正道理。

講話的慎重還表現在要講究藝術上,古人還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給別人說一句愛語、寬慰的話、理解的話、體諒的話、鼓勵的話,別人即使在寒冬臘月裏,心裏都感覺得非常溫暖。但是如果我們惡語傷人,特別是在盛怒之下口不擇言,說了一句過分的話,結果怎麼樣呢?古人說:“火燒功德林”。什麼意思呢?比如說你以前對朋友是兩肋插刀,為他付出無私無求特別地講義氣。但是你脾氣一上来,在盛怒之下說了一句傷害對方的話,那麼你以前對朋友的付出,他全都記不得了。就因為你這一句話刺傷了他,他可能就耿耿於懷,從此以後就結了怨仇,不能夠再原諒你。所以你以前所做的付出也都是白費了。這些都是告訴我們“言重則有法”。言語要慎重,“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謹慎,因為它能夠為人所效法。

下麵講行重則有德,就是說我們的行為很莊重,就會顯得有德行很穩重。特別是不符合於禮的行為絕對不去做。一個人的行為慎重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德行。

在北宋的時候,開國皇帝趙匡胤居安思危崇尚節儉,所以才奠定了大宋的基業。有一次,趙匡胤的女兒魏國公主,穿了一件由翠鳥的羽毛做裝飾的短上衣入宮。趙匡胤看了之後十分氣憤,他對公主說:“你把這件衣服給我,從今以後,不要用翠鳥的羽毛作裝飾了”。公主聽了之後笑著說:“這有什麼了不起的,也用不了幾根羽毛”。趙匡胤正色說道:“你說的不對,你穿這樣的衣服,宮中其他人看了也都會紛紛效仿,這樣一來,京城翠鳥羽毛的價格便會上漲了。商人有利可圖,就會從四處輾轉販運翠鳥,這要殺傷多少鳥啊,你千萬不能開此奢華之端”。公主聽了趙匡胤的話,連忙叩謝父皇的教誨。

孔子曾經說過:“君之所為,百姓之所從也;君所不為,百姓何從?”君子的行為都是百姓跟從的標準,如果在上者不去做那些不應該做的事違禮的事,百姓又怎麼可能做這些違禮的事呢!孔子的這一觀點也為很多的君王所學習效仿。

趙匡胤以節儉為本以身作則,並且約束家人的做法,對當時的社會就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士大夫們也競相以節約自勉。州縣官上任的時候奢侈浪費講究排場,這樣的迎來送往都取消了。小官上任的時候,很多只穿著草鞋,拄著木杖徒步而行。在趙匡胤的帶領之下,他之後的幾個君王也都很好地延續了他簡樸的作風。

還有一個是關於宋仁宗的故事。宋仁宗有一次對自己身邊的近臣說:“昨夜因為夜不能寐睡不著覺,突然感到饑腸轆轆,非常想吃燒羊肉”。近臣就說:“皇帝您既然想吃,為什麼不傳旨要一個燒羊肉呢”?你看看皇帝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要一只燒羊肉算得了什麼呢?為什麼還要強忍著不吃不要呢?宋仁宗是怎麼回答的呢?他說:“我怕我一旦傳旨索要燒羊肉,恐怕從此以後就會成為慣例,即使不是每天都有燒羊肉吃,那時也常常會有燒羊肉吃。這個風氣一開,就不知道有多少羊被宰殺。”所以仁宗就說:“豈可不忍此一夕之饑,而啟日後無窮之殺戮”。我怎麼能夠不忍受這一晚上的饑餓,而去開啟日後無窮無盡的殺戮呢?所以你看這個皇帝貴為天子,別說他要燒羊肉,就是要幾只羊那都是很容易的事。但是他害怕這個先例一開,很多人會投其所好,那就不知道要宰殺多少只羊了。

宋仁宗他非常節儉,平日裏私下休閒的時候,常常是穿那種洗了又洗的衣服。他的帷帳、被子都沒有加紋繡,只是用那種一般的布帛。還有一次,有人向宋仁宗呈獻了蛤蜊28枚。這是一種非常稀有的殼類的海產品。而且這個東西特別地貴,每一枚價值多少呢?價值一千。皇上怎麼說的呢?他說:“我這一下筷子,就要花費28千錢,我怎麼能夠忍受啊”。這是我不堪忍受的呀。這是我不能夠忍受的。宋仁宗被稱為仁宗確實是名副其實,他的仁愛之心不僅僅推及萬民百姓,甚至推及到動物的身上了。這就是我們古人所說的:“萬物與我一體”的觀念。

莊子也說:“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宋仁宗的這種仁愛之心,就是把這個話表現出來了。我們想一想他的這種仁愛之心,怎麼會不感動百姓呢?宋仁宗這種做事的敬慎態度,特別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他自己是皇帝,一個動作一個旨意不知道會產生怎樣的後果。所以他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非常地敬慎,而正是從他的這種行動中行為中體現了他的德行。

貌重則有威。也就是我們的容貌莊重,就會讓人看到了,顯得有威嚴。中國古人說:“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走要有走相,睡也有睡相”。即使一個人在沒有人看到的時候,也要很慎重不敢放逸。在容貌上孔老夫子也有教導,他說“:色思溫,貌思恭”。表情要很溫和,雖然很溫和但是很恭敬。這就讓人覺得你很好接近很溫和。但是在你的面前又不敢造次,又對你非常地敬重。他既想要親近你但是他又不敢造次。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因為做到了貌思恭。因為自己有威儀,做得恰到好處。

在《禮記·玉藻》上對人容貌的莊重有很多的描述。比如說:“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德,色容莊”。足容就是我們行走的時候,一定要穩重。要像大象那樣四平八穩非常緩慢。曾國藩曾教導弟子說:“走路要慢,吃飯要慢,說話要慢”。這都是在生活之中,培養孩子一種穩重的作風。這樣就讓人感覺到很莊重而且值得信賴。古人說:“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一個人他有了定力,有了這種穩重,無論發生了什麼意外的事情,突發的事情,他都能夠保持冷靜。保持冷靜才能夠知道如何去應對,才不至於驚慌失措。所以兩軍作戰,比的是兩軍統帥的定力。

手容恭,在坐的時候手要收斂,說:“起腳斂手”。在走路的時候不能甩著胳膊,這個手容要恭敬。

目容端,端就是平的意思,這個目要平視。就像我們經常說的一碗水端平。這就是告訴我們這個眼光不能向上也不能向下。向上向下或者顯得輕視傲慢,或者顯得不屑等等。這也說明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如果我們的心裏有傲慢或者很刻薄,表現在眼睛上也都是不一樣的。也都是可以從眼睛上觀察出來的。所以我們觀察有的人的眼睛在跟你說話的時候,這個眼睛就嘰了咕嚕不停的轉,說明這個人心思很複雜心眼很多,在那不停地動。

口容止,這個止就是我們上一次所講的“吉人之詞寡”。說話不要太多,要懂得適可而止,該說的話說,不該說的話一個字也不要說。

上次我們也講到,孔老夫子講到隨侍君子的時候,容易犯的三種過失。在言語上的三種過失,就是“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話沒到該說的時候就搶著說,這說明一個人心浮氣躁,該你說話的時候,比如說有人問到你了,這個時候你還隱而不說,這個就是隱匿之過。沒有觀察到君子的神色就說話,這就是說話不懂得分寸,就像盲人一樣。說話不看對方的表情,說了一些別人不喜歡聽的話,別人可能都發怒了,你還在那說,可能讓他更加火冒三丈。這都是大為失禮的,都是過失。所以這個告訴我們,言語要謹慎,要懂得適可而止。

聲容靜,就是我們說話的聲音,不要大聲喧嘩,像噪音一樣。所以中國在歷史上被譽為禮儀之邦華夏之族。那個不是我們自己封給自己的。都是我們鄰國的人到我們中國來訪問,看到中國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彬彬有禮特別地和諧。所以他們很羡慕,回去之後就向自己的國君稟告,結果這些國君特別喜歡派使臣到中國來學習,學習之後就把中國稱為:“禮儀之邦,華夏之族”。

在唐朝唐太宗的時候萬國來朝,把中國的皇帝尊稱為:“天可汗”,那就是天底下公認的領導者。說明什麼呢?說明那個時候的中國人特別地有禮貌,而且還影響到周圍的人紛紛地來學習。

但是我們經過了十年文革,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禮教批判的體無完膚,被稱為吃人的禮教對它生不起信心。結果怎麼樣呢?結果現在一個禮儀之邦,它的言行沒有規範,不學禮無以立,還受到了外國人的嘲笑。這是讓人非常深思的一件事。這也就是我們拋棄了傳統文化,拋棄了自己的禮儀風俗所導致的。

頭容直,這個直就是不要歪斜要端正。我們在跟人交談的時候不要把頭側在一邊,這個就是沒有做到頭容直。

氣容肅,就是我們喘氣的聲音不要太重,要給人一種肅靜的感受。一個人恭敬心提起的時候,他就很自然地注意這些細節。呼吸都屏住了不敢出大氣。

立容德,站立的時候,不要倚在一邊,也要很端正。這樣給人一種有德行的感受。

色容莊,那就是我們色容要莊重。像我們剛才講色思溫貌思恭,這些都做到了就會給人有威儀的感受,別人也就不敢輕慢。所以中國古人從小教導孩子,一切言動,都要安詳,十差九錯,只為慌張。這是提醒人們做事言行不要慌裏慌張的,這也是容易出錯的原因。《弟子規》上也提醒我們:“事勿忙,忙多錯”。所以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就養成穩重的習慣。

還有就是好重則有觀,這個好就是指嗜好,中國古人從小學習的是琴棋書畫,這些嗜好都很高雅,都有可觀之處,而且重要的它是能夠培養一個人的定力。所以古人說遊於藝,什麼叫遊於藝呢?也就是說你這個藝深入到一定層次的時候,都是和道相通的,都是在培養一個人的定力。這些都是教導我們在言行貌好等方面都要學其莊重。

在《群書治要·春秋左氏傳》上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告訴我們人莊重所帶來的效果。在春秋時候,有一個大臣叫趙盾,他的君王晉靈公,非常地不守禮,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而且做得非常過分。結果趙盾作為臣子非常地忠心,屢次犯言直諫,但是晉靈公都聽不進去,而且還覺得他很煩,於是就起了一個惡念,就派出了一個殺手,要把趙盾給殺掉。結果這個殺手一天淩晨,很早就來到了趙盾的家裏,看到他的臥室的門已經打開了。他已經準備好要去上早朝,但是因為時間還早,所以他就穿好了朝服恭恭敬敬地坐在那裏閉目養神。結果他這種恭敬的態度深深地感動了殺手。他想,一個大臣在沒有人看到的時候,在獨處的時候,還能夠對國君表示這樣的恭敬,這個人一定是國家的棟樑之材。如果我把國家的棟樑給殺了,我對國家對人民就是不義,但是我又接受了君主的命令,要殺這個大臣,如果我完不成自己的使命,對君主就是不信,所以他思來想去,也想不出一個好辦法,究竟該怎麼做,最後怎麼樣呢?最後這個殺手自己觸槐自殺了。

我們從這個故事中,看到一個人很恭敬的態度居然可以起到這樣的感化作用。把來殺他的殺手都能夠感動,結果殺手自己自殺了,他自己也保存了自己的生命。

古人教導我們要從言語、行為、容貌、嗜好等方面都要保持莊重,久而久之自然令人肅然起敬。我們也接觸到有很多德高望重的長者無論他們走到哪里,都受到尊敬受到愛戴。人們這種恭敬心是不由自主的提起來的。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這些老人自己平時的恭敬心潛移默化地培養出來了一種氣場,這種氣場讓人能夠自然而然地生起恭敬之心。這就是孔老夫子所講的:“君子不重,則不威”。

我們今天就學習到這裏,不足之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劉余莉,中國人民大學哲學係學士、碩士畢業。現為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倫理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客座教授,著述豐碩。曾獲英國赫爾大學哲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並應邀到英、意、美、加、澳、日、新加坡、印尼、中國香港等地進行演講和研討。2015、2016年,先後兩次應邀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法國巴黎總部,圍繞“從《群書治要》看聖賢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加強道德教育”做主題演講,對中國傳統文化“東學西漸”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群書治要》學習網

網址:www.qszys.cn 備案號:京ICP備16022554号-1

網站建設:多維網訊 聯系電話:010-6267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