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網站收藏 【本網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下載轉發,轉發請注明出處】
文章
《品讀<群書治要>》第21集--夫妻相處之道
2020-04-22海口廣播電視臺

【全文7191字  閱讀需要9分鐘】

尊敬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

我們今天講第二十一講,夫妻相處之道。在《群書治要·孔子家語》上有這樣一句話:“昔三代明王之必敬妻子也,蓋有道焉。妻也者,親之主也。子也者,親之後也。敢不敬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以往夏商周三代的聖明君主必定尊重、愛護妻子和兒女,這是有道理的,為什麼呢?因為妻子是祭祀祖宗,照顧父母的主婦,兒子是祖先的後代,怎能不尊重呢!所以君主對於妻子兒女,沒有不尊重的。我們從這一句話中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其實沒有講不尊敬妻子,更沒有講歧視婦女。

中國人有一句話叫男女有別,這個“別”字並不是身份和地位上的差別,而是指男女在職責上有分工,那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男主外,女主內”。這種分工是根據男女心理、生理的特點來安排的,因為他們有不同的特點,所以承擔的責任也就自然不同。特別我們知道在傳統社會屬於農業社會,創造經濟收入,養家糊口,使家人衣食無憂,這個重大的職責主要是由男子來承擔的。這就要求做丈夫的要有恩義、有道義、有情義,也就是說不能自己在外面工作,接觸的人很多,就可以隨意地尋花問柳,見異思遷。一家之中,除了創造經濟收入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職責,大家知道是什麼嗎?那就是要教育兒女,這一項重要的職責,必須是由他的母親親自來承擔,所以妻子主要承擔著教育兒女的責任。那就要求她必須自身有良好的德行,這樣才能夠言傳身教,把兒女教導好。

我們從這句話中看到,古代的聖王一定是敬重他的妻子。為什麼敬重他的妻子呢?這裏邊就談到,因為她是親之主也,什麼叫親之主呢?也就是說她要負責祭祀祖先、孝敬公婆、助夫成德、和睦妯娌還要教育子女。所以她負責著照顧父母雙親,乃至於祭祀祖宗,乃至於教育兒女的所有責任,所以她的責任無比的重大。所以有人說娶一個好的太太,可以興三代,而娶一個不好的妻子,也可以敗三代,既然這樣地重要,所以中國古人特別尊重妻子。

如何敬重妻子呢?做丈夫的要有做丈夫之道,要做到領妻而不管妻,也就是要把妻子領在為人處世的大道之上,而不是事事去管她。有一句話說:“管人是地獄”。你去管她,她不會服從,甚至還會逆反。那什麼是領妻呢?這個領妻最重要的是自己先做好,要自己走在做人的正道之上,自己要立住三剛。我們經常講三綱五常,好像是對妻子說的,我們這裏講的是做丈夫的三剛,這個剛是剛強的剛。

哪三剛呢?第一就是性剛無脾氣,第二是心剛無私欲,第三就是身剛無嗜好。性情剛正體現在什麼地方呢?並不是說你的脾氣很大,別人都害怕你。脾氣很大的人被稱為暴夫,而脾氣很軟弱的人被稱為懦夫,而丈夫的剛正恰恰是能體現在他能很好地調服自己的脾氣,克制自己的怒氣。如果丈夫的脾氣不好,在身邊的妻子兒女,在他周圍的人全部都會很緊張,沒有安全感,很有壓力,不願意和他相處。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因為一點芝麻大的小事,大發雷霆,讓身邊的人戰戰兢兢,時間久了,這個周圍的人都神經緊張。

我們看在古希臘,有一個著名的哲學家,叫蘇格拉底,他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哲學家。他辯才無礙,每一次跟人辯論,沒有人能夠贏過他,學生來問他任何問題,他都能夠給予很好的啟發和回答。但是非常不幸的事是這個偉大的哲學家,卻娶了一個脾氣暴躁的妻子,他的妻子因為一點點小事不開心,就會對他大發雷霆,不依不饒。

有一天,這個妻子又因為一點點小事,就對他河東獅吼了。結果蘇格拉底不僅沒有對著和她吵,反而在那坐著,靜靜地聽她把話說完。等他的妻子把話說完了,罵夠了,他就緩緩地站起身來,向門外走去。他說:“你說完了吧,如果你說完了,我可以出門去會見我的朋友了吧”。結果沒有想到,蘇格拉底這樣退讓的態度,並沒有使他的妻子止息怒氣,結果怎麼樣呢?在盛怒之下,她居然端起了一盆水,把這個水從頭到腳潑到了蘇格拉底的頭上,結果讓他像落湯雞一樣非常的狼狽。結果恰恰不巧,這件事被蘇格拉底的一個朋友看見了,於是這個朋友就問,到底發生了什麼嚴重的事,讓你搞得如此狼狽不堪呀。在這種情況下,一般的男人可能就會雷霆大怒了,太在朋友面前失面子了。但是沒有想到蘇格拉底,他的修為非常的好,而且非常的幽默。他怎麼回答的呢?他說:“雷霆之後,必有暴雨”。意思是說他的妻子給他發了一通雷霆之怒還不夠,又給他潑了一盆水,這就叫雷霆之後,必有暴雨。他仍然沒有失去君子之風,更沒有跟他的妻子去吵架。

心剛無私欲,那就是不能夠娶了媳婦忘了娘,偏愛妻子兒女而薄待父母,這樣就沒有走在做人的道路上了。身剛無嗜好,做男子的要修身,我們說修身才能夠齊家,首先要把自己的不良嗜好給去掉。比如說很多男子不抽煙、不喝酒,更不賭博、不好色,自己的身修得很好,沒有任何可挑剔之處,又能夠創造經濟收入,使家人衣食無憂,還能夠做到有恩義、有情義、有道義,這樣的話就會讓妻子自自然然地佩服,也願意聽從你的教導。所以這個“教”主要是身教勝於言教,所以做丈夫的敬重妻子就體現在他對妻子很體貼,對妻子為家庭的付出,非常地感恩,還要讓妻子覺得嫁給了這樣一個丈夫非常地有依靠、有安全感,生活很幸福,很踏實。

所以什麼是幸福呢?現在有些人追求幸福,但是因為他的方向、手段或者是思想認識錯誤了,結果越追求,就離幸福越來越遠了。幸福並不是建立在金錢、物質的基礎之上,不是說有了很大的房子,有了很多的錢,有了豪華的轎車,那個才叫幸福,但是我們現在很多人受西方價值觀的錯誤影響,也有很多錯誤的觀念在流行。比如說有一個電視節目,非常吸引人,請了一位女嘉賓,結果她說了一句話,現在成為很多人,很多女子追求幸福的目標。她說了一句什麼話呢?她說:“寧願坐在寶馬車裏哭,也不願意坐在自行車後面笑”。我們想一想,一個人已經坐在寶馬車裏哭了,還有什麼幸福可言呢!但是她寧願去追求那一種虛榮,被人羡慕的表像,而不願意去追求那一個踏踏實實的幸福,內心的安寧。所以這種錯誤的觀念,使很多人雖然付出了很多辛苦,但是心靈卻越來越空虛,越來越沒有找到自己內心的喜悅。

我們看一看在《群書治要·後漢書》上,記載著一個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這個典故記載的是在漢光武帝的時候,他的姐姐是湖陽公主,湖陽公主在守寡。他的弟弟漢光武帝很關心姐姐,就問:“你看朝廷之中哪個大臣你喜歡,我去給你說媒”。這個湖陽公主她也說的很委婉,她說:“我看宋弘這個人又有德行,又有學問,是其他的人所不能夠比擬的”。光武帝就明白了,他的姐姐看中了宋弘。但是這個宋弘已經是一個有妻室的人了,可是光武帝他為了給姐姐說媒,還是有點不甘心,所以雖然知道人家有妻室了,還特意請宋弘來飲酒,請他的姐姐在屏風後面看著。

在君臣暢飲之間,大家喝得很高興的時候,光武帝就試探了。他說:“我聽說一個人有了錢之後,就會換朋友,而一旦一個人有了榮華富貴,有了地位之後,就會換妻子”。這個宋弘是一個聰明人,他一聽皇帝這樣一說,就感覺有點不對勁了。結果光武帝就接著說了,說:“我有一個姐姐年輕貌美,又溫柔大方賢惠”。宋弘一聽就明白光武帝的意思了,這個飯也吃不下去了,馬上站起身來,向光武帝行禮,他說:“皇帝啊,我所聽到的道理,和您所聽到的道理有所不同,我聽說這個貧賤之知不可忘”。即使是在貧賤的時候所交的朋友,即使我們飛黃騰達了,也不能夠把他忘記。結果這一句話一下就把皇帝的正氣給提起來了,因為古代的皇帝啊也是熟讀聖賢之書。他說:“對啊,我們在貧賤時候所結交的朋友,確實不能夠輕易地忘記”。

宋弘一看就接著說:“糟糠之妻不下堂,和我們同甘共苦,篳路藍縷的妻子,她又沒有犯什麼錯誤,我怎麼能夠隨意的就把她休掉呢?這個不符合恩義、道義、情義啊。”光武帝一聽,他這個話就沒有辦法說下去了。這句話傳出來,也就震了當時朝野夫妻之間的親情,而且一直傳承到今天,依然成為很多人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原則。

我們看宋弘這個人,作為一個讀書人,他立身行道,見利思義,他的影響,不僅僅是自己的一家人,當時的一朝人,而是影響了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我們想一想,一個人能夠和皇帝攀上親戚,成為皇帝的姐夫,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一件事啊。但是宋弘,他感到這一件事不符合道義,所以即使是做皇帝的姐夫,也都婉言謝絕了。

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呢?幸福不是建立在金錢、地位、名利、欲望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情義、恩義和道義的基礎之上。

現在的孩子對幸福的理解好像比大人還能夠看得清楚。有一個初中生,他在上學的路上,結果就看到了這樣的一幕,有一對夫婦他們生活貧苦,靠撿垃圾為生。這個丈夫撿到了一個蘋果,這個蘋果還很好,一點都沒有壞。因為家庭條件有限,這個丈夫自己就捨不得吃,他把這個蘋果拿水洗了洗,擦乾淨就遞給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接過這個蘋果,立刻能夠感受到丈夫的一片愛心,於是她就咬了一口,她覺得這個蘋果的確很甜,她就沖著她的丈夫咧開嘴笑了。

這個中學生說:“當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我突然感受到了,什麼是幸福,其實這就是真正的幸福。”所以幸福不是靠金錢堆積出來的,而是在兩個人長期的同甘共苦,相依為命,互相關心,互相扶持的過程中所累積起來的。

我們看在歷史上像宋弘這樣的男子有恩義、有道義、有情義,可以說是數不勝數。我們再看一個劉庭式的故事,這個劉庭式是一個和蘇軾同朝為官的人。他早年和鄰居家的一個女子口頭上訂婚了,但是後來他要去上太學,五年之後考中了進士,衣錦還鄉。結果他回到家鄉,卻發現這個和他訂婚的女子卻雙目失明了。鄰居家的人就說了:“你看我們家的孩子已經雙目失明了,而你又衣錦還鄉,她不配再做你的妻子了,這門不當戶不對的,不如這一樁婚事就算了吧”。

你看古人做事,他是念念為對方著想,他覺得自己的孩子是盲人,所以不願意再給人家添麻煩。但是劉庭式這個人卻信守承諾,信守良心,堅持要娶這個女子過門。他說:“我不能違背自己的良心,我已經答應了要娶她為妻,就一定要做到”。於是,他把這個妻子娶過了門。我們想一想這個女子是什麼樣的心態呢?她當然是非常地感恩,所以對劉庭式照顧得很用心,還為他生了兩個兒子。結果這兩個兒子的教育都很好,後來這兩個兒子都考中了進士。所以你看一個人有德行,那確實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他的兒女也都非常成才。

後來這個劉庭式就到高密去做通守,也就是太守的助手,當時的太守是誰呢?這個太守就是蘇軾,在做通守的過程中,他的妻子就得病過世了。劉庭式想到妻子平時點點滴滴對自己的付出,無私無求的對自己的照顧,他就哭得很傷心,經常思念得痛哭流涕。蘇軾看到了為了勸他,就說:“我聽說一個人是因為美色才升起情愛,因為情愛才有這種傷痛的感受,但是你的妻子,她又不是一個美人,還是一個雙目失明的盲人,有什麼哀傷可言呀”。

劉庭式聽了之後,就說:“我所哀痛的只是因為我失去了一位曾經和我同甘共苦篳路藍縷的妻子,我並沒有想到她的雙目是失明的,她是一個盲人。如果真的是如你所說,一個人因為美色才會生起情愛,因為情愛才有傷痛的感受,那你看在大街小巷上,每一天在揮著袖子揮著手絹勾引你、誘惑你、挑逗你的那些紅塵女子,她們每一個人都長得很美,那是不是她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做你的妻子了呢?你願意娶她們為妻嗎”?蘇軾聽了之後就很慚愧,他也更加感佩劉庭式的德行。

在中國的歷史上像這種有恩義、有道義、有情義的男子,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的多。但是遺憾的是,我們的電影電視劇沒有把這些故事搬上螢幕。我們看有一套書叫《德育課本》,它就把歷史上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八德故事,全都總結出來了。你看了這套書,你會經常感動得流淚,你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中華文化,什麼是中國的精神。

所以我們現在的青少年從哪里瞭解到我們的傳統文化呢?現在很多人很少去看經典,他們就是從電影電視劇上來瞭解傳統文化,而我們這些已經被後人杜撰加工的演繹的歷史,讓這些青少年看了,以為這就是我們真正的歷史。結果就以為,我們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玩物喪志、驕奢淫逸的歷史。所以你看我們怎麼可能對自己的傳統文化生起信心呢!所以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特別強調,說要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那這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從哪里來呢?要從我們回到經典,回到我們真正的歷史中來。

我們剛才講了做丈夫的要有恩義、有道義,有情義,那麼做妻子的呢?要做到有德行。所以中國人講夫義婦德,好的妻子她是從哪兒來的呢?好的妻子源自於好的姑娘。所以有一句話說,姑娘是世界的源頭。我們看那些大江大河,如果它的源頭就不是很清澈,那麼再到下邊也不可能清澈。所以世界各國都把女人的影響看得非常重要。比如說英國的著名道德學家斯邁爾斯,在《品格的力量》中就談到:“女人的影響在世界各地都是一樣的,不管在哪個國家中,她們的狀況影響著這個民族的道德,行為方式和品格,哪里的女人品質惡劣,那個社會的品質也就惡劣;哪里的女人道德高尚有教養,這個社會就繁榮,就進步”。

在民國的時候,淨土宗的印光大師他也說了這樣一句話,他說:“天下的太平與否,有一大半的責任都在婦女的身上”。所以如果你有一個女兒而不是兒子的話,那你要更加重視對她的教育,要把她教育好。因為什麼呢?因為她關係到我們整個民族的品質。那麼好姑娘應該有什麼樣的品格呢?有人對姑娘做了這樣一個描述,說:“姑娘性如棉”。意思是姑娘的性格要像棉花一樣。那麼棉花有什麼特點呢?首先棉花非常柔和,所以作為姑娘要非常的溫柔,不能夠非常暴烈,脾氣不好,或者喜歡挑剔抱怨。

其次,這個棉花又非常的溫暖,我們把它做成棉衣穿在身上,你會感覺到很溫馨,很保暖。再次,棉花它可以紡成線,所以它非常的有耐力,我們看女人的耐力,相對於男人而言還更強。最後,這個棉花非常潔白,所以中國人認為一個好的女子一定要守身如玉,一定要珍愛自己,尊重自己,這個就是告訴我們好姑娘必須具備的品格。

姑娘成為妻子之後,夫妻應該怎麼相處呢?其實夫妻相處,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難,只要守住一句箴言,就可以白頭偕老,這一句箴言就是:“只看對方的優點,不看對方的缺點”。在結婚之前,兩個人還沒有結婚的時候,還沒下班就不停地看表,說:“老師啊,你快點講吧,一會我還要去約會呢。不知道他(她)喜歡吃什麼菜,在哪一個菜館更適合他(她)的口味,不知道他(她)喜歡看什麼電影,在哪一個電影院更浪漫。”處處都在想著對方的需要。

你看我們中國正體字的愛,是一個感受的受,中間有一個心字,看到這個字告訴我們什麼是愛呢?愛就是要用心地感受對方的需要。當你能用心感受對方需要的時候,兩個人卿卿我我,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愛意濃濃,這個感覺非常美好。但是好景不長,終於把這個女子追到手了,兩個人要結婚了,結果這個結婚證一領,這個章一蓋下去,這個心態就變了。從我能為對方做一些什麼,變成了什麼呢?變成了對方應該為我做什麼,結果處處要求對方、苛求對方、挑剔對方。你看這個心態一變,就從天堂墮到了地獄。所以有人說,現在有四種類型的家庭,第一種叫天堂家庭,第二種叫和樂家庭,第三種是苦惱家庭,第四種是地獄家庭。

諸位朋友,我們的家庭屬於哪一種類型呢?很多人說:“我們家屬於地獄家庭啊,老師”。恭喜你,為什麼呢?因為你今天看對了節目,我們有辦法把這個地獄家庭,回歸到天堂家庭,因為幸福其實就在一念之間。這一念就是只看對方的優點,不看對方的缺點,念念想著我能為對方做些什麼,而不是要求對方為我做些什麼。我們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先學到這裏,下一次我們再接著學習,謝謝大家。


劉余莉,中國人民大學哲學係學士、碩士畢業。現為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倫理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客座教授,著述豐碩。曾獲英國赫爾大學哲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並應邀到英、意、美、加、澳、日、新加坡、印尼、中國香港等地進行演講和研討。2015、2016年,先後兩次應邀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法國巴黎總部,圍繞“從《群書治要》看聖賢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加強道德教育”做主題演講,對中國傳統文化“東學西漸”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群書治要》學習網

網址:www.qszys.cn 備案號:京ICP備16022554号-1

網站建設:多維網訊 聯系電話:010-6267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