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網站收藏 【本網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下載轉發,轉發請注明出處】
文章
《品讀<群書治要>》第4集--致富理財的秘訣在哪里
2019-07-12海口廣播電視臺

【全文6224字  閱讀需要8分鐘】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

我們今天學習第四講,致富理財的秘訣在哪里。我們知道,現在的很多領導幹部,本來可以一帆風順,平步青雲的,但是因為貪財卻鋃鐺入獄了。其實,在修身上出了問題,在“貪”字,貪財上,這個字沒有放下。如果我們學了《大學》,我們明白了道理,這個“貪財”就很容易放下了。我們上次講到曾國藩能夠做到不取軍中一錢寄回家中,也是因為學了這一句話所導致的,這一句話就是“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什麼意思呢?就是你的財貨,是以不好的,不正當的方式獲得的,那會怎麼樣呢?也一定會以不好的方式敗散掉,這就是“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道理。

所以在中國古代即使是沒有讀過聖賢書的人,他也知道這個財富分為兩種。第一種財叫吉財,也就是我們通過勤勞致富,遵紀守法,所獲得的正當收入,給我們帶來的是幸福安康,吉祥如意,這個叫吉財;而另一種財富叫凶財,也就是我們通過違法亂紀、坑蒙拐騙、貪污受賄所獲得的財富,這個給我們帶來的不是幸福美滿,而是麻煩。所以你明白了這個道理的話,即使是別人送給你錢,你都不敢去獲取。

當然,我們聽了這個道理,可能有點半信半疑,古人也知道,後人聽了這個道理可能會有所懷疑,所以特別地用心,把這個不好的敗散錢財的方式,都給我們概括出來,總結為五個方面。這個財富,並不是賺到你手,貪到你手,就是你的了,它就為你所有了。其實它為五家所共有,哪五家呢?首先就是官府,比如說我們這個錢是貪污受賄,違法亂紀,坑蒙拐騙賺來的,後來東窗事發,自己鋃鐺入獄,所有的不義之財被沒收,被充公,可謂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第二,就是水災,這個不義之財,往往也被大水給漂奪走了,這個財富,不僅僅是金錢,也包括你的房屋等等。第三,是火災,這個不義之財也會被大火給焚燒掉。第四點,就是盜賊。中國人有句話說“盜亦有道”,而這個盜賊的道義之一,就是專門劫富濟貧,他看你這個錢來路不明,又沒有拿這個錢去做慈善事業,救濟窮苦,反而一擲千金,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結果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盜賊看了也會過意不去,專門偷盜、敲詐、勒索為富不仁的人。最後一點是防不勝防,是什麼呢?那就是不肖子孫、不賢德的敗家子、啃老族,也會把你的不義之財給敗散掉。所以古人提醒我們,這個財富為五家所共有,不是賺到你手就是你的了。所以怎麼樣?所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對於不義之財絕對不能夠去貪取。

當然,在現代社會,又多了一種敗散錢財的方式,這個方式是什麼呢?那就是醫院。你看很多人他有錢也有權,用不法手段貪得了很多的財富。但是就莫名其妙地得病,為了把自己的病看好,就把這個錢都送到醫生那裏去了。為什麼古人沒有總結,這一種敗散錢財的方式呢?我們知道在中國古代社會,有兩種人最受尊重。哪兩種人呢?第一種就是老師,第二種就是醫生。為什麼這兩種人最受社會大眾的尊重呢?因為這兩種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對社會的付出是無私無求不講條件的。比如說這個醫生,他還在半夜睡覺之中,突然門外響起了敲門聲,說有急救的病人要醫治,他就會拿起藥箱,也不會問這一個人貧富貴賤,是不是能交得起醫療費,馬上就去病人家裏,把病人看好再說。結果這個病人家裏很貧窮,連醫藥費都掏不起,他怎麼樣呢?不僅出診費不要,連醫藥費都是免費的,所以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是醫生的天職。除此之外,就是老師。老師看這個孩子是可塑之才,他用心讀書,希望治國平天下。他家裏很貧窮交不起學費,那他會怎麼樣呢?免收學費,還勸導孩子的父母讓他來學堂讀書,還要周濟這個孩子的家用。所以這兩種人對社會的付出,無私無求不講條件,所以最受社會大眾的尊重,所以不可能出現到醫生那裏去敗散錢財的方式。但是在我們現代社會卻不同了,醫生很多也沒有學過醫德,也沒有讀過大醫精誠,很多時候忘記了醫生救死扶傷的本分,自己有了一個好的職位,拿著這個職位去賺錢,結果,把自己的本職給忘掉了。

在道家的勸善書《太上感應篇》中,做了這樣一個比喻,這個比喻非常地形象,他說“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饑,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意思是說取不義之財的人,就如同是吃了有毒的肉,喝那個有毒的酒,像止息自己的饑渴,結果怎麼樣呢?不僅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反而給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得不償失。

在民國的時候,曾國藩的外孫聶雲臺先生,他出任上海商會的會長。因為他是曾國藩的外孫,又任上海商會的會長,所以他和晚清末年的那些權貴的後代子孫,交往很多,耳聞目睹了這些後代子孫敗落的情形,他非常地感慨,就把這些後代子孫起起落落的過程,給總結了一下,寫了這本書叫《保富法》。他提醒我們一個人賺錢容易,貪財也不難,但是要保持富貴三代以上,那可就難上加難了。比如說在《保富法》之中他談到了林則徐的故事,他說林則徐,為什麼那麼樣極力地要去禁煙,屢次上書朝廷呢?就是因為他看到當時中國的士兵,一邊背著步槍,一邊背著煙槍,如果再不極力禁煙,那中國人真的是東亞病夫了,外國列強一入侵,就沒有還手之力,所以他才極力地上書,要求禁煙。後來他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到廣東禁煙,這一路上,有很多人就給他行賄,他只要稍微松一下口,一面禁煙,一面又收受賄賂,那他所收受的銀子,都是幾百萬兩。但是林則徐看到的是民族的危亡,所以在路上極力禁煙,拒收賄賂。但是八國聯軍入侵,清朝因為當時的腐敗被打敗,為了向八國聯軍求和,不得不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就是把林則徐充軍邊疆。當時很多人看了之後就不免這樣想,說你林則徐是圖什麼呢?你嚴厲禁煙不收受賄賂,但是卻落得了一個充軍邊疆的結果,這多麼不划算呀!但是聶雲臺先生說,到了民國的時候,林家香火不斷,書香不斷,代代都有賢人出現,林家的後人還做到了立法院的院長、行政院的院長等等,這樣很高的職位。而且他們的後人,也都很有德行,秉持了林則徐的作風,所以賢人層出不窮。

當時在廣東有三家富商,他們富可敵國,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吃的是山珍海味,坐的是寶馬香車,穿的是綾羅綢緞。他們為什麼這麼有錢呢?因為他們趁著鴉片戰爭,販賣鴉片,發國難財,可想而知他們當時的富裕程度了。但是三代過去之後怎麼樣呢?聶雲臺先生說呀:再看這三家富商的後代,沒有一家的一個兒孫是有出息的,是賢德的子孫,無一例外的全都敗落了,甚至很多人還淪為乞丐,沿街乞討。所以他就用歷史上,還有他自己現實中所見所聞的案例,給我們證明了“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規律。

所以我們建議,現在的領導幹部都應該把這一本書找來,好好讀一讀,你就知道賺錢容易,但是保持富貴超過三代,可就難上加難了。

我們看到,現在很多人很難得,他們用現代的語言,對腐敗分子也算了一筆賬,確實是很不划算。為什麼不划算呢?第一是政治賬,自毀前程;第二是經濟賬,傾家蕩產;第三是名譽賬,身敗名裂;第四是家庭賬,妻離子散;第五是親情賬,眾叛親離;第六是自由賬,身陷囹圄;第七是健康賬,身心交瘁;第八是歷史賬,怎麼樣呢?遺臭N年。在若干年之後,人們說到這個腐敗分子仍然是恨得咬牙切齒,不願意原諒他。所以人生確實是要懂得核算,不要去做那些得不償失的事。

在《群書治要》中,有一個故事特別值得我們警惕,值得我們學習。春秋戰國的時候,魯國有一位宰相叫公儀休,公儀休為官清廉不與民爭利,而且對屬下的要求也特別地嚴格。他有一個嗜好,就是特別喜歡吃魚。有人就會投其所好,給他買了很多魚,挑了一些上好的魚送給他。但是公儀休看了一看就拒不接受,而且派人又把這些魚給送了回去。這個人就覺得奇怪了,就問他說:“我知道您愛吃魚,所以特意給您選了一些上好的魚送給您,但是您為什麼不吃,也不接受,又把它給我送回來了呢?”公儀休的回答很有味道,他怎麼回答的呢?他說:“正是因為我愛吃魚,所以我今天才不能接受你的魚,為什麼呢?我愛吃魚,我是宰相,我自己去買就好了,我也買得起。但是如果我今天接受了您的魚,養成了愛貪便宜的毛病,最後越貪越多,當我被抓進監獄的時候,請問我還能再吃得到魚嗎?還有人再送給我魚嗎?所以正是因為我愛吃魚,所以我今天才不能接受您的魚。”所以我們聽了這樣的故事,就知道古代的領導者,他是怎樣的明智,他在財色名利的誘惑面前,都能夠如如不動,把持住自己,不會做出錯誤的選擇。看到利益獲得現前的時候,首先想它符不符合道義,如果不符合道義,即使送上門來,也都拒不接受。

所以古人告訴我們:立名於一世,失之僅頃刻。什麼意思呢?你看我們很多的領導幹部,本來也是出生在農村,家境貧寒,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再上大學,再走上工作崗位,成為領導幹部,這一路走來,過五關斬六將,確實是經歷了很多鮮為人知的磨礪。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好的位置,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讓父母家人能夠不為我們擔心了,放心了。但是雖然這一切得之不易,在一個誘惑面前把持不住自己,做出一個錯誤的選擇,這所有的努力前功盡棄,付諸東流,那是在頃刻之間。

所以告訴我們面對這些財色名利的誘惑,應該是什麼樣的態度呢?應該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當別人拿著金錢美色來誘惑我們的時候,我們不要覺得自己很得意,你看我是領導,他們都要給我送禮,巴結我,諂媚我。其實別人不過是拿著誘餌來誘惑你,而你是站在懸崖面前,只要一不小心,把這個腳踏進了懸崖,還想後悔,還想翻過身來,還可不可能呢?所以後悔後悔,那都是到後面才悔,悔之晚矣。

所以中國人說,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些都是提醒我們,即使是在沒有人見到的暗室之中,也要做到慎獨,不要因為這件事沒有人知道,就可以去胡作非為。

其實,《大學》上告訴我們,“十目所視,十手所指”。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其實都是在別人的監察之中。我們很多人也想致富,財富的根源在哪里呢?《大學》上有一句話說“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很多人說,我就是看了這一句話,所以才不敢學傳統文化的。為什麼呢?因為你看,傳統文化說德行很重要,財富不重要。如果我們這樣來理解傳統文化,我們就把這句話給誤解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財富是枝葉花果外在的顯現,但是他的根本在哪里呢?我們學過植物的人都知道,植物的枝葉花果能延伸到哪里,它下邊的根也要必須延伸到哪里。所以中國人有句話叫“厚德載物”。財富是枝葉花果外在的顯現,它的根源在於一個人深厚的德行。所以一個人的財富越來越多,位置越來越高,名聲越來越大,但是德行卻沒有相應的提升,這就會導致“德不配位”,這樣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突如其來的災禍。

古人最擔心的一件事,就是自己的財富名聲和位置,和自己的德行不相匹配。就像我們這個桌子,它本來可以承重兩百公斤,但是我們現在,把它放上了七百公斤的重物,這個桌子就會被壓垮了,它承擔不了。

所以你看有的人,他做科長做得很好,把他提拔到處長做得也不錯,把他提拔到局長還能夠基本勝任,但是把他提拔到部長的時候,就出現了問題。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就是他的位置越來越高,但是他的德行,卻沒有相應的提升,反而更加損人利己,見利忘義,以權謀私,貪污受賄。結果怎麼樣呢?這個德行不能承載他更高的位置,就出現了問題。

在《大學》上還說,“財散則民聚,財聚則民散”,什麼意思呢?我們賺了錢之後,把財富都聚集在自己的手裏,不去幫助別人,不去回饋我們的員工,回饋我們的客戶,回饋我們的消費者,結果大家都會離心離德,特別是我們的員工,可能都會跳槽,離你而去,這個就叫“財聚則民散”。相反,“財散則民聚”,我們把錢賺到之後,把錢用在哪里特別的重要?要用在使我們的“德日進,過日少”上,而不是驕奢淫逸地去攀比,競奢鬥富。

我們知道中國人有一句話叫“千金散盡還複來”,這個話講的是範蠡的故事。我們知道中國人做生意,很多人都會喜歡供財神,為什麼要供財神呢?中國人供奉神像都不是迷信,它都有一種表法的含義,教育的含義在其中。為什麼供財神要供範蠡呢?範蠡本來是越王勾踐手下的一名謀事,他協助越王勾踐打敗吳國,收復失地,但是在慶功的時候發現,越王勾踐可以同患難而不可以共富貴。所以怎麼樣呢?就趁著夜色逃離了越國,來到了當時的齊國之地,隱姓埋名開始做生意。結果很快他就賺了一筆錢,但是賺了這筆錢之後沒有過上驕奢淫逸的生活,反而把這些錢全都散了出去,幫助那些窮苦的人,需要救濟的人。又從小本生意做起,結果怎麼樣呢?大家知道是範蠡在做生意,那是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結果怎麼樣啊?很快他又賺了一筆錢。和上次一樣,他又把這些錢散了出去,幫助那些需要的人。如此往返做了三次,所以歷史上有“三聚財,三散財”之稱。大家認為範蠡很會做生意,所以在供財神的時候就供範蠡。目的是什麼呢?目的是讓我們從範蠡身上,學到賺錢的方法,那就是你要懂得去施財。

中國人有一句話叫“捨得捨得”,什麼意思呢?大舍就大得,小舍就小得,不舍就不得。財富是結果,它的因在哪里呢?它的因就是財佈施,你要懂得拿錢去幫助別人,而不是把錢都聚在自己的手裏,驕奢淫逸。我們供範蠡,不是說搞迷信,在他面前放上一點錢,他就保佑你發大財,在他面前供上一些水果,他也保佑你發達,這個都變成了迷信了。所以我們中國古人,他這些塑像、建築等等,也都有表法的含義,起到的是教育的作用,這個我們在後邊還會提到。

我們看現在的很多企業,壽命都不是很長。有一個統計說呢,現在世界五百強的企業,平均壽命是多少年呢?平均壽命是四十年到五十年。而中國的大企業,平均壽命是七到八年,而那個小企業平均壽命是2.9年。我們看看中關村大街上的牌子,換得多麼地頻繁就知道了,現在的企業壽命都不長。所以在企業界流傳一段話,說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三兩年。

為什麼是這樣的結果呢?為什麼企業不能夠持續發展呢?我們讀了《大學》之後,就明白了。企業之所以不能夠持續發展的原因,就是沒有按著經典、按著規律去做事。《大學》上說,“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事正確的次序。你要想建立一個企業或者成就一個事業,首先具備的條件是什麼呢?很多人說那當然是資金財富,中國古人告訴你不是,首先要有德行。你是一個有德行的人,你所感召的人也是有德行的人。所以“有德此有土”,這些人都來了,你就有人力資源,這個土就是資源的意思。特別是在農業社會,你要使農業發展,必須有土地資源。一個人有德行,他所感召的人都是志同道合的,這些人來了你就有人力資源,有市場行銷的能力,有公關的能力等等。“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大家來了之後,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出來,抓住機遇同心同德,自然就會創造財富。所以“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把財富用在哪里至關重要。應該用在哪里呢?用在回饋我們的員工,讓他們的家庭生活得以保證,讓他們覺得在這個企業工作,老闆對我們又關心物質生活,又關心精神成長,在這樣的企業生活特別的滿足。第二,還要回饋客戶,回饋消費者,讓他們以最少的付出獲得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還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這樣我們每一個員工都覺得,我們在這樣的企業工作,很有榮譽感。這樣的話,企業才能够走向一個良性的循環,獲得更好的支持,更好的信譽,這樣才能夠不斷地發展壯大。結果我們現在,忽視了這樣一個次序,認為要想做企業,就必須首先有財,結果怎麼樣呢?沒有德行,雖然有錢,但是很快失去了信用,這個財富很快也就敗散掉了。

所以我們只要學了《群書治要》,我們就知道致富的根本在於“舍財不貪,克己利人”。而且要使自己的事業可持續發展,必須首先具備的就是“德行”這一個根本,這樣才能夠厚德載物。今天我們先學習到這裏,謝謝大家!


劉余莉,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學士、碩士畢業。現為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倫理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客座教授。著述豐碩。曾獲英國赫爾大學哲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並應邀到英、意、美、加、澳、日、新加坡、印尼、中國香港等地進行演講和研討。2015、2016年,先後兩次應邀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法國巴黎總部,圍繞“從《群書治要》看聖賢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加強道德教育”做主題演講,對中國傳統文化“東學西漸”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群書治要》學習網

網址:www.qszys.cn 備案號:京ICP備16022554号-1

網站建設:多維網訊 聯系電話:010-6267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