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網站收藏 【本網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下載轉發,轉發請注明出處】
文章
《群書治要》兩年研修班第一學期 第5周聽課感悟分享
2021-09-13安徽國禎書院

《群書治要》兩年研修班第一學期

第5周聽課感悟分享

課程:《品讀<群書治要>》第9講《欲不可縱》

 

1.輔導員老師:

吃喝玩樂,生活處處是學問。老師的課程只是以點帶面,我們學會舉一反三。選擇吃什麼喝什麼,怎樣吃喝才健康?展開來又是一門大學問。什麼樣的休閒娛樂方式才是有助於身心健康的,可以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品質?這些都值得我們深入思考,並在生活中的各個細節中做到盡善盡美!

 

2.夏小荷學長:

修身始於戒貪,不能貪財、貪色、貪名,也不能貪吃、貪喝、貪玩、貪樂,這些欲望都不能放縱。《群書治要·老子》中告誡:“五味令人口爽”。過度貪圖酸、甜、苦、辣、鹹等各種味道,會傷害到自己的味覺,吃不出果蔬本有的清香了。“病從口入”,貪吃也容易傷害身體。更不能貪飲酒。容易傷害身體,敗壞德行,招來罪過,小到個人的禍患,大到國家的滅亡,無不是由酒所造成的。酒後亂性,醜態百出。當引以為戒。“借酒澆愁愁更愁”,人生要盡好自己的責任才好。酒肉朋友也不是真的朋友,應以道義相交,才是真的好朋友。中國人說的“無酒不成席”、“酒文化”,酒是來幫助完成禮儀的 ,不能夠沒完沒了地喝下去,飲酒要適度,不要為了滿足口腹之欲而傷身敗德。怎麼戒酒呢?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有一次你沒有喝醉,你看一看那個喝醉酒的人那個醜態,你就明白了,原來自己喝醉酒之後,也是這樣的醜態百出,失去了威儀,讓人嘲笑,不尊重。所以你也很容易就把酒戒了。

在經典上也講了飲酒的一些禍患,概括為十種過失:第一顏色惡。第二是下劣。第三就是眼視不明。第四是現嗔恚相。第五是壞田業資生。第六就是致疾病。第七是益鬥訟。第八就是惡名流布。第九就是智慧減少。第十就是命終墮惡道。飲酒有這麼多的禍患,所以人確實要下勇猛心來戒酒。

也不能貪玩。《老子》中說,“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比如說我們讀《孟子》,孟子說,“君子遠庖廚,所以全吾惻隱之心也”。現代社會,一般不打獵了,但是打遊戲了,打打殺殺,把人的精神都給損害了。因果關係,設計這些打打殺殺遊戲的人,和寫淫書、傳佈淫書的人一樣,結果絕對不會好。

還有些人喜歡那些稀奇古怪的珍寶來收藏。《老子》上說,“難得之貨,令人行妨”。“貴遠方之貨,珍難得之財”,有人貪求金銀珠寶,珍禽異獸,玉石古玩,一生都耗費在物欲的追求之中,收藏這些古玩,要買這個呀,買那個呀,最後耗費了一生的精力,最後連自己的孩子、家庭都沒有照顧好,更談不上靈性的提升了,最後整個人生也非常的悲哀,所謂“玩物喪志”,不可不慎。

 

3.王雅昭學長:

尊敬的劉教授,親愛的諸位老師、學友,大家好!非常感恩劉教授的精彩講授!附圖是後學剛剛聽課邊聽邊記的筆記劉教授這節《欲不可縱》通過飲食、飲酒、玩樂、收藏嗜好等幾方面講了人的欲望要如何中正面對,過度偏頗時的危害和影響,通過歷史上的例子告訴我們一定要控制欲望,不能放縱,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意識。尤其對於辦理政治的官員而言,更要明白什麼才是真正風雅、正大、莊重、文明的文化,要能夠有正確的思想意識和境界高度。
老師講唐太宗聽思聰,我們學習也要學會聽思聰,這幾個問題自己可能做的相對較好,那自己其他方面有沒有欲望呢?是否適度,中道而行呢。簡單、自然、真實、平淡才是生活本有的味道,不要追求虛華濃厚的興趣,君子之交淡如水,能夠陶冶情操變化氣質的文化也是長時薰修、潤物細無聲的。要有甘於平淡,耐住寂寞清冷的秉性,把那些馳騁畋獵的狂野暴躁化為平和慈悲的心性,能夠自己做自己心性的主人,而不是被欲望牽引而不自知,墮入深淵方才悔恨。
同時能夠從古人例子中真正以史為鑒,善友相依,有是非、善惡、曲直等明辨是非的能力,尤其在面臨誘惑時能否還堅持自己的初心,而不被外界動搖。這些欲望對學生而言可能沒有多大吸引力,但是也當謹慎對待,因為一失足成千古恨,越是覺得自己還可以的地方,越忽視的地方也可能成為自己的薄弱點,不小心就攻破了。要恭敬謹慎。
這節課的學習讓學生想到《傳統文化老師必備的素質》這篇文章,空時用心一筆一劃抄一遍,每天讀一遍,隨時警醒自己。要跟著真正有道心的師長和學長學習,不要被利益或者幾句好話就動了立場,尤其知道自己的選擇面臨是家國大義面前,那麼自己就不重要,把自己舍掉,欲望也就放下了,選擇忠義,選擇人間正道,感恩老師教誨。
以上是學生的體會和感悟,不正、不足之處懇請劉教授和諸位老師、學長多多批評指正,感恩大家!

 

4.盧鳳寶學長:

人生為什麼會有痛苦呢?原因就是自己該盡的責任沒有盡到,該承擔的本分沒有承擔好,所以才會覺得有痛苦,所以沒有讀書就不明白道理。“借酒澆愁愁更愁”,縱嗜酒之欲,並不能真正解決痛苦,反而有可能還會增加痛苦。所以想要通過過量飲酒來去除煩惱,只不過是縱欲的藉口而已。暫時的麻痹,就是自欺欺人,毫無利益。席間酒不可少,但酒絕不可過,以成全仁義為本。

後學受教了,感恩劉教授!

 

5.高志新學長;

財色名利吃喝玩樂都是人的欲望,然而很多人都深陷其中,無法自拔!貪財貪色貪名貪利貪吃貪喝貪玩貪樂...不知足,欲即是深淵!輕則玩物喪志,重則傷己害人!修身是治國之本,修身始於貪戒!《禮記》講,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真正做到以文化人!引以為戒!從自身改過開始!一日三省吾身。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感恩劉教授!感恩各位老師!

 

6.李平學長:

尊敬劉教授、各位老師:您好!

今天通過學習“欲不可縱”這節課,感受到飲酒的危害,飲酒的過患。在現在生活中很多人習慣性飲酒的,不醉不歸啊!有的還振振有詞“酒盅一端,政策放寬。”尚失了禮節,通過齊桓公和陳完的故事,瞭解和懂得了什麼才是真正的酒文化,首先是注重禮儀,不讓君主飲酒過度,傷害身體,這才是真正的愛護君主,才是仁!從這節課體會到古人注重禮儀,不符合禮他們都會婉言拒絕。

我們看到當今社會,物質條件豐富,吃的穿的應有盡有,相對文明了,但是整天沉迷遊戲之中,十幾歲的孩子居然殺人,卻不知道驚恐,為什麼?由於天天在網路上殺啊殺啊!網路遊戲把人的精神給損害了,神經系統出問題了,最後分不清哪里是模擬的,哪是現實生活中的。我深深的感覺這都與傳統文化的缺失有關,人們的思想處於一種荒蕪的狀態。

 

7.袁媛學長:

飲酒醉,最為醜。是否對物的特別愛好都是一種偏,都有違中庸?持戒是幫我們掌握分寸。持戒不是限制我們,是真正保護我們,讓我們有更大的身心自由!

 

8.郭豔華學長:

人的生活需要減法,吃喝玩樂都是物欲的刺激,不要在這上面下功夫,人身難得,要想縱向提升自己,就要舍去這些所謂的“快樂”要在心上下功夫,舍掉這些貪愛,他們會讓自己往下墮落,我們要懺除業障,貪愛這些是一時的,會使自己的身體沉重。反之身心更輕盈。

感恩劉教授!感恩老師!感恩學長!

 

9.李幽錚學長:

一直都說中國的酒文化是最豐富的,各種場合中喝酒者都振振有詞。今天聽了劉教授的授課,深深的感受到“明理”的重要性。如果不明理,活在錯知錯見中卻還不自知。所以也再次感受到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緊迫性和必要性,讓更多的人“知禮”,然後才有機會“行禮”。感恩。

 

10.王麗學長:

有“酒以成禮,不繼以淫,義也。以君成禮,弗納於淫,仁也。”中國人說無酒不成席,這個酒是幫助完成禮儀的,不能夠沒有限度地喝下去,這才符合義,這才是適宜的。能讓君主完成禮,同時又不飲酒過度,這才是對君主真正的愛護。

即使對於國君的要求,古人如果覺得不符合禮儀也都會婉言拒絕。

酒是幫助完成禮儀的,絕對不是以此為藉口,喝得酩酊大醉、滿足口腹之欲,這才是中國的“酒文化”。

什麼是文化?能夠上升到文化層次的,一定是要以文化人,它要能夠變化人的氣質,使人轉惡為善、轉迷為悟。這個酒是表達敬意、表達感恩,如果你喝得過分了,使一個人清醒變得糊塗了,你看一個人喝醉酒之後,酒後胡言亂語、吐了一地,就失去了領導者的風範,就讓人輕視,沒有了威儀,那怎麼能夠稱為文化?

中國人稱為禮義之邦,凡事都強調要符合於禮的節度,不能夠太過分。《朱伯廬家訓》中也說:“宴客切勿流連”。

唐太宗雖然喜歡打獵,但他也熟讀經書,知道打獵的害處。當諫議大夫提醒他的時候,他非常高興地接受,並且鼓勵人們給他提建議。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把別人殺了,居然一點都不驚恐。因為他每天都在遊戲上殺啊殺啊,殺到最後自己都麻木了。當員警問他:“你怎麼犯了這麼大的錯?”他怎麼說:“等一下他就活過來了。”這種現象把人的整個精神都損害了,神經系統都出了問題。所以,設計這些遊戲的人和寫淫書的人一樣,造惡都很重,結果絕對不會好。

學習中踐行,踐行中身心更有悟處;真學,真做,真實受益真實受用最有效。

 

11.王海峰學長:

學習劉教授《欲不可縱》課程,讓我對酒文化有了深刻的認識,真真成為一個明白人。一直以來,我對應酬糾結又迷茫,過著人雲我雲,亦步亦趨的生活。今天聽了劉教授的《欲不可縱》,讓我徹底明白應該怎麼做了。財色名利,吃喝玩樂都是欲望所致,作為一個純粹的人,高尚的人,要堅決做到格物致知,高標準,嚴要求,控制自己的欲望,欲望如同洪水猛獸。作為一名公務人員更應當慎獨、慎微,做到愛生活、愛工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改變自己,影響他人。樹牢社會主義合心價值觀,以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指導工作,打理生活。做一個知禮守節,崇德仁愛之人。

 

12.馮繼紅學長:

文化的本質是“以文化人”,能變化人的氣質,使人轉惡為善,把錯誤的行為改過來。聆聽劉教授的慈悲開示明白了:中國真正的酒文化就是“酒以成禮,不繼以淫”。酒是幫助完成“禮”的,點到為止,絕不能沉湎其中,喝得沒完沒了,最後傷身敗德。在日常生活中正確的吃、喝、玩,掌握好度,絕不能放縱自己的欲望。

讀聖賢書明理,從明師長時熏修,把自己該盡的責任盡到,把該承擔的本分承擔好,把五倫關係處理好,人生越來越充實,才能獲得幸福美滿的人生。

感恩劉教授!感恩各位學長的分享!感恩我所遇到的一切!

末學此次分享有不妥之處,懇請各位老師和學長們及時批評指正!無限感恩!

 

13.榮鳳玲學長:

感恩劉教授!“修身始於戒貪”,但是這個“貪”字,要真能“戒”就是真君子!“威震四海,勇冠三軍,只沒本事,降服自心”,最關鍵的還是在於戒自己心中,種種對於財、色、名、利、睡、吃、喝、玩、樂的“度”的把握。教授尤其是講到貪酒的樣子和過患詳盡淋漓!在宴會剛剛開始的時候,還顯得謹慎莊重,說話較少而且儀容整齊。像詠《詩》那樣和悅恬淡,還舉杯恭祝身體健康,雖然微微有些醉,還能自我把持,可是沒過多久就感覺到身體飄飄然,這時候醉得口裏吐出了髒物,鼻子裏流出了鼻涕,有失常態;還不時翩翩起舞,離開座位,邊喊邊叫,就像開了鍋的水一樣沸騰不息:有的和人爭辯求勝、有的啞啞獨笑、有的自言自語、有的嘔吐得幾案坐席到處都是、有的跌倒爬行、行路踉蹌、有的摘下帽子,解開腰帶;平日操守好的也變得像華督那樣四處亂看;平日性情怯懦的,也模仿大力士慶忌那樣顯示能耐;平日性格穩健的,也變得如飛蓬旋轉四處叨擾;平日端莊嚴肅的,卻像鹿跳魚躍一樣鬧騰不已;平日不善寒暄的,也都會撫掌來附和叫好;平日謙恭而與人無爭的,也變得趨炎附勢,同那些地位高的人交往。這樣廉恥的禮儀毀棄了,而慌亂這樣的毛病就出現了,卑鄙的品性顯露,傲慢兇狠的態度產生了,結果精神混亂善惡顛倒],就像《弟子規》上說的“飲酒醉,最為醜”,這種醜態今天回想一下,真是汗顏!人要是不明理,他的生活一定會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所牽引,感恩劉教授,感恩國禎書院,感恩所有的老師們,讓我們有機會學習,受教育,讓我們慢慢明白一些生活的禮儀,用禮來指導自己的生活。

 

14.張晉寶學長:

學習《欲不可縱》心得分享:“貴遠方之貨,珍難得之財”,讀了這句經典,讓人驚出一身冷汗。我們所處當下的很多現象不就是這樣子嗎?以史為鏡,使我們在昏沉中猛醒,感恩中華祖先的聖賢經典,慶倖自己身為中國人處在一個文化復興的時代。

 

15.閆春暉學長:

《欲不可縱》:酒以成禮,不繼以淫——真正的酒文化,受教了。

常常疑問,我們都知道飲酒的危害,為什麼在親朋好友相聚、婚喪嫁娶之時都會飲酒呢?似乎真的是無酒不成席,原來飲酒是用來完善禮儀的,沒有節制,沒完沒了的喝下去,傷身敗德就不符合義了。但往往我們都是過度貪杯,不能節制傷身敗德,以至於讓真正的酒文化變了性質,由此看來,凡事一定要有度。

教授講的戒酒的一種方法,看醉酒人的醜態確實很妙。記得發生在末學身上的一件事:末學有個同學為人正直,生活節儉,熱愛學習,是末學心中崇拜的偶像,學習的榜樣。畢業分開後,總是思念,以至於常常在夢中相見。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相聚,見她飲酒醉酒後的樣子,當時將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徹底顛覆,再也沒有昔日的那般崇拜,至今為止,再也沒有在夢中相見,同時也暗自慶倖,自己是個不飲酒之人,不然也會是這般醜態。更是暗下決心,決不飲酒,也不供養他人酒,教授講真正的酒文化是為了完成禮儀,酒的根本成分是水,為了不過度又能不失禮儀,日後末學就用水來代替吧。

 

16.吳蕭晗學長:

《欲不可縱》:感恩教授,感恩各位老師,這一篇教授講到,飲酒減壓力,麻痹自己。原因是自己該進的責任沒有進到,該承擔的本份沒有承擔。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承擔責任,把無論關係處理好,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感恩教授告訴正知正見,逃避,躲開都無法解決問題,唯有面對,承擔。感恩!

 

 

課程:《品讀<群書治要>》第10講《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1.夏小荷學長:

在《群書治要·鬻子》中有這樣一句話,“大忌知身之惡而不改也,以賊其身,乃喪其軀。有行如此,之謂大忌也。”這句話是說人生最大的忌諱,就是明明知道自己身上有種種過惡,但是卻不能夠更改,這會傷害自己的身心,乃至喪失自己的生命。一個人有這樣的行為,實在是人生最大的忌諱。人有過失而不改,確實會給自己招致災禍。比如說貪財貪利、貪名貪色、貪吃喝玩樂等等,任何一個貪字走得太過分,都會給自己還有家人招致災禍。

人為什麼不能夠改過呢?可能是有四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就是沒有認識到過惡的嚴重危害。第二個原因,因為志向不堅定。“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了凡四訓》上說: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假如一日不知非,則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則一日無步可進。第三個身邊沒有好的榜樣。“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親附善友,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有潤。”第四個不能改過的原因,就是一個人的孝敬之心沒有提起。

在《了凡四訓》上給我們講改過要發三種心:羞恥心、畏懼心、勇猛心。

孟子曰:“恥之於人大矣,以其得之則聖賢,失之則禽獸耳,此改過之要機也。”

孔子說“知恥近乎勇”。勇於改過,是成聖賢的前提。“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社會宣傳要“隱惡揚善”。在《了凡四訓》上也給我們講了善”。教育要注重“長善救失”。

改過除了要發這三種心之外,還有三種方法,就是從事上改、從理上改、從心上改。“過有千端,唯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如果你的心如如不動,不產生惡念邪念,總是一片慈悲、一片善意,這樣就不可能產生過惡了。所以凡是惡念邪念一產生的時候,你當下就能夠意識到,把它制止,這是最高明的改過方法。“不怕念起,就怕覺遲”。

我們學了這三種改過的方法,再發了這三種改過的心,無論是什麼樣的過惡都能夠一一更改,這樣成聖成賢就不再是難事了。

 

2.王雅昭學長

尊敬的劉教授,親愛的諸位老師、學長,大家好!

學生今天課程兩句話永記在心,並會盡此形壽努力克服困難去踐行,真知即真行!

1.不希望自己的母親再為自己擔憂,所以把這麼多年所養成的習慣,在一般人看起來是不可克服的問題,全都克服了。

2.過有千端,唯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成聖成賢不再是難事。

感恩老師慈悲教誨,圖片是學生剛才的聽課筆記,所言即所行,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一切反求諸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從我自己做起。感恩老師慈悲教誨,感恩諸位老師、學長一路警示、鞭策、陪伴,感恩[合十]點點微弱星光不惜代價,化作春泥更護花,大道至簡,立志於行,感恩!

 

3.白羽學長

感恩老師的引領教誨!感覺每條都是正在說給自己聽,都是自己要改正的地方。真的體會感受到了,古人所說的改正自己都覺著時間不夠用,哪里還有功夫去亂管閒事。以前總覺得是他們的謙虛之語,現在自己才剛稍有點點體會,相距古人,自己差得真是太遠了,得虧有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老祖宗們真是太慈悲了,鼓勵激勵後世子孫,堅定信心好好改過!

 

4.魏東紅學長

無論是無心之過,有心之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有過不改原因大致三種:

一、沒有認識到過惡的害處。

二、志向不堅定,把成聖成賢當做目標,就會好好改過。

三、沒有好的榜樣。要親師擇友,改過的願望就會迫切。要把於明明德無關的東西都放下。不要因為“因循”二字而耽擱。

四、孝敬之心沒有提起。提起孝心怕父母擔憂傷心就會勇於改過自新。

改過還要發三種心,羞恥心、畏懼心、勇猛心。有了三種心再從事上、理上、心上去改,再難改的過錯也會克服。

 

5.周慧心學長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感恩劉教授的當頭喝棒,更深刻的瞭解了自己,為什麼還是會有很多過失,是因為沒有發羞恥心,畏懼心和勇猛心來改過,而是得過且過,明明知道自己的過失卻不改正,這是人生最大的忌諱!今天聽了這堂課有認真的反思自己,並要堅定信心,對自己的過失勇猛改正!感恩劉教授感恩老祖宗的時時鞭策。

 

6.王麗學長

《了凡四訓》告訴我們改過要發三種心,第一就是羞恥心。“但改過者,第一要發恥心。思古之聖賢,與我同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師,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塵情,私行不義,謂人不知,傲然無愧,將日淪於禽獸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恥者,莫大乎此。

孟子曰:‘恥之於人大矣。’以其得之則聖賢,失之則禽獸耳。此改過之要機也。”

古代聖賢人比如說孔子、孟子,同是丈夫,同是人,他們能夠成為百世的師表,到今天不分種族、不分國家的人,一提起他們還非常地尊敬,願意向他們學習。而我自己卻是一身瓦裂,“瓦裂”指有一種陶制的器皿,一旦破碎就一文不值。

“耽染塵情”過分地放縱感官的享受和欲望的滿足,“私行不義”,偷偷地做著一些不仁不義的事情,還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以為別人都不知道,就一天一天地墮落為禽獸,還自以為是,妄自尊大。世上最讓人可羞恥的事無過於此了。

“知恥近乎勇”,進而改過自新,成為君子、成為賢人、成為聖人。

把“恥”字給忘掉了,就一天一天地淪落為禽獸而不知不覺。改過最關鍵的一點,要有羞恥心。“恥”“辱也,從心、耳聲”。一個人聽到別人說自己的過失,心生慚愧,表現在外面就是面紅耳赤。所以,“恥”是心有所慚表現出來的一種狀態。

孟子就說:“恥之於人大矣!”我們修行從哪里修起呢?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就是從培養羞恥心來做起。孟子說,“恥”字對一個人太重要太重要了。一個人沒有羞恥心,做什麼事都無所謂,久而久之,可能什麼事都敢做了。有羞恥心,做了錯事能夠慚愧,“知恥近乎勇”,才能改正自己的過失,進而成都聖成賢。

《了凡四訓》上所說的:“小者如芒刺在肉,速與抉剔,大者如毒蛇齧指,速與斬除,無絲毫凝滯。此風雷之所以為‘益’也。”小的過失就像刺在肉裏的刺,趕快把它剔除,大的過失就像毒蛇咬了我們的手指,立刻就要把指頭斬斷,否則毒擴散了就會導致生命有危險,

第一是從事上改,比如說,我們前日喜歡生氣,以前喜歡邪淫,喜歡說謊話,從此以後就不邪淫了,不說謊話了,不生氣了,這是從事上改。但是從事上改,卻不明理的話就比較難了,所以《了凡四訓》上說:“善改過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在還沒有禁止這個具體的事,首先要明白道理,比如說,你喜歡嫉妒,你就要知道“嫉妒是拿別人的成績來懲罰自己。”比較容易制止、克服這個愛嫉妒的毛病,這是從理上改。

最好的方法就是第三個方法:從心上改。《了凡四訓》上說:“過有千端,唯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很大的道理了。所有的過失都是心的一種產物,如果心不動,不產生惡。凡是惡念、邪念一產生的時候,當下就能夠意識到,能夠把它制止,是最高明的改過的方法。“不怕念起,就怕覺遲。”不怕你念頭生起了,邪念惡念生起了,一般的人因為以前的習氣而不生這些惡念,確實是很難,這些惡念生起並不怕,怕的是你讓它連續不斷,你一生起就馬上有覺悟,馬上能夠轉念,是最重要的。“種種諸過,不必逐類尋求”,種種的過失,不必要一樁一樁地去想、一樁一樁地去改,凡是有惡念生起的時候,馬上就能意識到,當下就能夠制止,是最好的。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一心為善念念為了利益他人,利益社會,利益國家,不是為了自私自利,就是一心為善。如果你還夾雜著私利在裏邊,善念就不純,有夾雜。“正念現前”,“正念”是相對於邪念而言的。“邪念”當然就是錯誤的觀念、見解、行為,這種錯誤就會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有傷害。從心上改是最高級的改過方式。

真學,真做,止惡改過,志誠感通,真實受益受用。

 

7.範愛紅學長

一、大忌知身之惡而不改也,以賊其身,乃喪其軀。有行如此,之謂大忌也。

1、沒意識到過惡的嚴重危害;(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2、自己志向不堅定,改過的願望不確切;(古之成大事者,不有超世之才,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3、身邊沒有好榜樣;(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一日不讀書,則面目可憎。)

4、孝敬之心沒提起;孝心和真誠心提起來了,吸毒犯罪的人就能“知過而改”

二、改過要發3心:

1、羞恥心;(恥之於人大矣,以其得之則聖賢,失之則禽獸爾。)

2、畏懼心;(中國古人畏懼世間法,又畏懼天理;現在的人不信因果,無法無天,災難不斷。)我們一定要“抑惡揚善”。

3、發勇心;人不改過,多是因循退縮,吾須“憤然振作。”

三、改過之法:

1、從事上改,不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不殺生,不害人;

2、從理上改,嫉妒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3、從從心上改,過有千端,唯心而造,我心不動,過安從生?

 

8.侯云云學長

感悟:改過,從心上改。簡單而效率高。提高警覺性。[合十][合十][合十]提升覺照能力,智慧面對事情,不至於慌亂。

 

9.李幽錚學長

改過,從心上改最快。而從心上改關鍵在於修煉自己的慈悲心。在起心動念處,在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

 

10.李桂華學長

人有過失而不改,確實會給自己招致災禍。比如說貪財貪利、貪名貪色、貪吃喝玩樂等等,任何一個貪字走得太過分,都會給自己還有家人招致災禍。

如果你的心如如不動,不產生惡念邪念,總是一片慈悲、一片善意,這樣就不可能產生過惡了。所以凡是惡念邪念一產生的時候,你當下就能夠意識到,把它制止,這是最高明的改過方法。所以中國人有一句話說:不怕念起,就怕覺遲。不怕你這個過失的念頭升起來了,就怕你不能夠覺察,就怕你覺察的太緩慢。所以我們學了這改過的方法,再發了改過的心,那無論是什麼樣的過惡都能夠一一更改,這樣成聖成賢就不再是難事了。

感恩各位老師學長!

 

11.丁國花學長

《過而能改,是為過矣》學習感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人都需日日改過,“勿以惡小而為之,毋以善小而不為”“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改過遷善才能日日新。

我們之所以有惡不能改,那是因為:

1、沒有意識到作惡的嚴重性;

2、沒明白為什麼要改過;

3、身邊沒有好的學習榜樣;

4、身邊沒有好的學習榜樣。

改過要求發3心:

1、羞恥心,一個人做錯了事要知道羞恥,才有可能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2、畏懼心,對父母師長懷有敬畏心的人,才有可能如履薄冰不敢犯錯或處處小心減少犯錯。

3、發勇心。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及時處理。

我們改過要從心上改,只有發真心要改的過才能真改,並從此不再犯。

我們自己日日改過遷善,孩子們看在眼裏就能越來越好。

感恩一切!

 

12.閆春暉學長

古人說,勿以惡小而為之,何況大惡呢?人生最大的過惡就是——明知有過而不改。

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明明知道有過而不能改,也是滅家亡身的因。

能不辱身,便是榮親!不能改過的根本就是沒有孝敬之心。孝是中華文化根,一個沒有孝敬之心的人,又何談學習傳統文化?我們都以聖賢人為榜樣,學習傳統文化,唯願有朝一日,終成聖賢,而聖賢人和普通人的區別就在於聖賢人知過改過。聽完這一講我們知道了目前我們最需要要落實的就是——改過,參照教授講的貪名、貪利、貪財、貪色、貪吃喝玩樂,以羞恥心,敬畏心,勇猛心進行逐條改正,過能改,歸於無,願我們共同走在不斷改過的路上,彼此勉勵,不斷完善。

 

13.劉天宇學長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都會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但我們也要注意,古語說得好,“勿以惡小而為之,毋以善小而不為”“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改過遷善才能日日新。

我們之所以有惡不能改,那是因為沒有意識到作惡的嚴重性;沒明白為什麼要改過;身邊沒有好的學習榜樣;

所以針對這幾點,我們要認識到惡的本質,如何修身如何養心,如何發現別人的閃光點,然後來督促自己,去實踐去認識,去調整自己。

 

14.郭豔華學長:

一個人的立志尤為重要,但不合乎理的一切改過更尤為重要,各種欲望少了,時刻反省自己今天哪里做錯了,話說錯了,每一個念頭都是利他人的,每說一句話都是利他人的,無論做什麼也都是利他人的,對一切人事物都要有敬畏之心,這樣才能夠不斷的提升自己,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時刻提醒自己。

感恩劉教授!感恩老師!感恩學長!

 

15.王雪琴學長:

關於改過,我似乎一直在做,但還是像劉老師課程講的那樣,我不夠勇猛精進,總是打魚曬網的樣子,我最近發現自己每天堅持聽德育故事,堅持讀書,堅持晚上反思自己,心境真的能改觀。我們真的需要互相提醒,互相鼓勵才能時時進步。

 

16.高志新學長: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過而不改,是謂過矣!為什麼不能改過呢?主要有四方面原因,第一,沒有認識過惡的嚴重危害!古人雲,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第二,改過的志向不堅定!改過的願望不迫切!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第三,不能改過,是因為身邊沒有好的榜樣!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什麼樣的環境特別重要!第四,不能改過就是一個人的孝敬之心沒有提起!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孝心,感恩心,責任心!

如何改過呢,在《了凡四訓》上改過要發三種心。第一種心,就是羞恥心,第二種心,就是畏懼心,第三種心,就是勇猛心。除了這三種發心還有三種方法,第一從事上改,第二從理上改,第三從心上改!不怕念起就怕覺遲!受教了,改過的路上,每天進步一點!感恩劉教授,感恩各位老師學長!

 

17.李曉寧學長: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是每個犯錯的人都會在心裏說的話。是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是後一句是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我們不是不可以犯錯,但是也要有改正的勇氣和決心。

改過我們需要有羞恥心,畏懼心,勇猛心。人知恥而後勇,做錯事感到羞恥,那麼他就具備了改過的最重要的條件,沒有羞恥心就不會改過。畏懼心,改錯後知道害怕,害怕某種懲罰,或者害怕一些其他的東西,這也也能改過。最重要的是勇猛心,要一直堅持改過,不要怕別人看不見,你改過成長的是你自己和別人沒有關係,你是你人生的主人而不是其他人,你人生幸福的鑰匙應該握在自己手中。

改過我們可以從事上改,理上改,心上改。每次改過都是自我成長的過程,心上改過是最徹底的改過方式,我們不斷學習聖賢文化,提升自己的認識和自身修養,今天過,今日改。在改過的路上不斷成長,感恩劉教授,感恩各位學長!

 

18.榮鳳玲學長:

感恩劉教授!

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則一日無步可進,天下聰明俊秀不少,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所以改過要發恥心,發畏心,發勇猛心。依從事上改,從理上改,從心上改三種改過方法。“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過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小者如芒剌在肉,速與抉剔。大者如毒蛇齧指,速與斬除,無絲毫凝滯。

 

19.嚴銀香學長:

“大忌知身之惡而不改也,以賊其身,乃喪其軀。有行如此,之謂大忌也。”財、色、名、利,任何一個貪字走得太過分,都會給自己還有家人招致災禍。

反省自己確實是沒有認識到過惡的嚴重危害。

自己的志向不夠堅定,所以改過的願望不迫切。對自己要求不夠嚴謹。

《了凡四訓》上講的改過要發三種心。羞恥心,懼心,勇猛心。反復聽老師的課也自檢真的是需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

“過有千端,唯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還是要從修心上下功夫!雖然不容易,但意志堅定我想一定能看到進步的曙光。感恩老師。

 

20.成曉鸞學長:

人有過而不改,會傷身心,會招致災禍。

一:人不能改過的原因是:1沒有認識到過惡的危害。2自己志向不堅定,改過願望不迫切。要立志向堯孔這樣聖賢人的志向。3身邊沒有好的榜樣。我們要多讀經典,親近聖賢人。4孝敬之心沒有升起。

二:要怎樣改過?

發三種心。1羞恥心2畏懼心3勇猛心

三種改過方法。1從事上改2從理上改3從心上改。

我的過失很多。我也認識到。有時,就控制不住脾氣了。那是自己志向不堅定啊!發心不夠啊。以前常常聽師父說,要好好發心。現在聽了劉教授的課,更明白發心重要性了。

過有千端,唯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好好發心。感恩書院,感恩劉教授,感恩輔導員和諸位學長。

 

21.吳蕭晗學長;

感恩教授,這一篇學到,古人志向,成聖成賢。講述了有過不改的四種原因,告知發三種心,講述方法,落實到心上改。過有千端,唯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落實落實。

《群書治要》學習網

網址:www.qszys.cn 備案號:京ICP備16022554号-1

網站建設:多維網訊 聯系電話:010-6267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