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網站收藏 【本網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下載轉發,轉發請注明出處】
文章
在敢闖敢試中涵養創新精神
2020-06-09中國紀檢監察報

“培養現代文明人格”系列談之三

正是歷代先賢繼往開來的創新活動,才鑄造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燦爛文明,正是敢闖敢試,勇於創新的精神引領了中華文明一次又一次飛躍。當今時代,面對新科技革命,我們必須抓住機遇,贏得主動。推動創新發展的關鍵在培養創新型人才,而培養創新型人才在於涵養其現代文明人格。“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俗。”

勇於創新的歷史文化內涵

中華民族的創新精神源遠流長,據《禮記·大學》記載,早在殷商時期,商王成湯所用的盆上就刻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字句,意在提醒自己革新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創新精神一直推動著中華文明的不斷發展。《易傳》對此進行了總結與闡發,“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意思是說,使家國人民富庶可以稱作偉大之業,使事業局面得以日新可稱作是盛大之德,易的本質就在於生生不已,不斷創新發展。《易傳》中講“一陰一陽之謂道”,老子《道德經》中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在一陰一陽的運動中發展,創造出萬物。隨著新事物不斷取代舊事物,整個世界日新月異。中華文明能夠通過創新不斷煥發生機,原因就在於它契合於道。

“中國是世界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中國古人很早就具備敢闖敢試,勇於創新的精神,他們把合於道的創新精神運用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西漢時期,對外戰爭耗費巨大,國庫虧空,作為總管國家財政的大臣,桑弘羊順應時勢,進行經濟改革,成功維護了社會的安定。他堅持“重商”思想,提出了鹽鐵官營的政策,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還創立了新的財政措施——“平准”,成功穩定了物價,打擊了市場上的不法行為。桑弘羊與時俱進,在不斷的變化中應對挑戰,捕捉機遇,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漢武帝開創“漢武盛世”,他功不可沒。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冶鐵技術就已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後來,中國人發明了水排與風箱,成為高度發展的中國冶鐵技術系統中必不可少的先進設備。它們是中國帶給世界的偉大發明。英國科學技術史專家李約瑟教授曾對中國的這兩項發明作出高度評價,他提出了一個著名論斷:蒸汽機=水排+風箱。可以說,中國古代的先進技術為蒸汽機的發明奠定了基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一直強調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的變革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作用,肯定生產力是社會發展最活躍的因素。

創新還體現為文化創新。偉大的醫學家、藥物學家李時珍所編寫的《本草綱目》,內容涵蓋了醫藥學、動物學、植物學、礦物學等多個領域,曾被達爾文盛讚為“古代中國百科全書”。他曾走遍祖國山川河流,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親嘗藥材,花了整整27年才完成書稿編寫。《本草綱目》能夠傳承至今,享譽世界,除了其中涵蓋豐富的多學科知識,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是中國文化創新的產物。通過文化創新能夠不斷引導社會的發展進步,為各類創新提供不竭動力,進而促進人自身的全面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正是以文化創新作為內部驅動力,才能夠在歷史長河中永葆生機與活力,成為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

勇於創新的時代擔當

時代呼喚創新。自工業革命以來,科學技術的應用引起了社會各個方面廣泛而深遠的變化。人類經歷了農業時代、工業時代,正朝著數字時代邁進。數字經濟正在引領中國經濟增長,在《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9》中,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的規模達到了31.3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4.8%。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繼續出臺支持政策,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這一安排部署,引發了代表委員的高度關注和廣泛共鳴。數字經濟帶來了數字政務、遠程辦公、電商購物、遠程醫療、全息直播等新業態。勞動對象的數據化,生產工具的物理資訊化,勞動人員的數位化,一系列的變化都在要求創新活動隨之發生變化。數字經濟是新興技術和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以創新驅動資訊化,促進新的發展,是目前的普遍共識。沒有創新,沒有科技的進步,發展動力就不可能實現轉換,中國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就很難取得長足的發展。隨著資訊時代的發展,只有以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佔據創新制高點,才能夠真正夯實數字化發展的基石。

當前全球正面臨數字經濟大發展的機遇期,成功把握好這個時期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創新技術發展,著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將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要跟上資訊時代的發展,就要以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佔據創新制高點,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敢為天下先。要創新就要敢於承擔風險與失敗,以敢闖敢試的勇氣與毅力開拓進取。愛因斯坦曾說:“在科學上,每一條道路都應該走一走。發現一條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對於科學的一大貢獻。”也正是創新中充滿未知與失敗的特點,使得它的每一個成果都彌足珍貴。在發展的道路上,我們擊敗了前進路上的“攔路虎”,克服了重重困難,戰勝了一次次挑戰。敢闖敢試的精神就像一把開山的寶刀,一路披荊斬棘,引領人們勇攀成功的高峰。從包產到戶的創新嘗試,到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至今天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都體現出了黨和人民群眾敢為天下先的勇氣與智慧,推動了祖國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

勇於創新的文明人格

創新人格與個體的創新水準存在著正向關係。中國歷史上所創造出的燦爛文明,都離不開傑出人才的貢獻。新中國成立以來,一批批高素質人才組成的隊伍,在不斷的試驗與創新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他們身上所共同具備的就是創新型文明人格,這是一種源於內在的動力,在一定的環境與條件下能夠激發個體的創新能力。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生於戰爭年代,抗日戰爭時期曾目睹舊社會人們缺衣少食,流離失所。面對嚴重的饑荒,他立志要為人民解決吃飯問題,通過振興農業促進祖國繁榮富強。他偶然發現一株“鶴立雞群”的稻株,開始確立以雜交水稻作為研究方向。這在當時是一項世界難題。他的研究過程伴隨著艱辛和挫折,憑著驚人的毅力,1974年袁隆平成功試驗出畝產達600多公斤的雜交水稻。2017年,袁隆平及其團隊培育的超級雜交水稻品種“湘兩優900(超優千號)”再創紀錄,實現平均畝產1149.02公斤,創造了世界水稻單產的最新、最高紀錄。如今,已九十歲高齡的袁隆平依然奮鬥在科研一線用實力詮釋了“一顆種子改變世界”。

古往今來,能夠推動歷史進步的人才都離不開敢闖敢試、勇於創新的氣魄。對祖國與人民深沉的愛則成為他們創新路上的強大驅動力,這個力量能夠賦予他們戰勝一切困難與挫折的勇氣。歷史與實踐不斷印證它的巨大作用,真正樹立起崇高的志向,培養起創新型文明人格,才能成為對民族、國家的發展有貢獻的人才,才能夠走在時代前列,為世界文明的發展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力量。

新一輪的科技革命正來勢洶洶,技術更新週期短、速度快,顛覆性、破壞性創新屢見不鮮。尤其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諸多新興領域,亟須從知識到能力都具備更多新特質的人才。在當今社會,涵養敢闖敢試、勇於創新的文明人格意義非凡。它體現的是一種持續性的創新傾向與意願,涵養的是以服務社會為己任、敢為天下先的自信與決心,這是進行創新活動必備的心智要素。歷史與實踐不斷證明,涵養創新型文明人格,能夠為民族、國家的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要在瞬息萬變的世界舞臺中綻放光彩,就要不斷創新。在開放包容的今天,敢闖敢試、勇於創新的精神為世界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這種精神釋放出的是一種活力與生命力,它不斷創造著新的產業,引領世界一次又一次走出困境與危機,推動著人類文明不斷向前發展。


作者:程麗君

《群書治要》學習網

網址:www.qszys.cn 備案號:京ICP備16022554号-1

網站建設:多維網訊 聯系電話:010-6267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