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網站收藏 【本網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下載轉發,轉發請注明出處】
文章
書評 | 《劉余莉傳統文化十二講》
2020-04-30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劉余莉傳統文化十二講》書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品格,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五千多年之久,仍然充滿生機。在當今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首先復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了更好地傳承與發展中華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九州出版社近日出版了《劉余莉傳統文化十二講》,作者是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劉余莉教授。

在本書中,劉教授首先從重新認識傳統文化開始,破除對中華傳統文化先入為主的偏見和斷章取義的理解,以達到破邪顯正、為傳統文化正名的目的。她指出,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志於道”的文化,是教人安身立命的文化,是關乎每個人人生幸福的文化,絕非統治階級愚昧被統治階級的精神鴉片;當我們真正深入經典的時候,可以發現,其實沒有幾句話是對被統治階級的要求,更多的是對統治者的要求,告訴統治者要怎樣愛民如子、視民如傷;中華文化強調“上行下效”,統治者要求人民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為人民做出好榜樣。中華傳統文化不但能夠使個人幸福、家庭和睦,還可以使國家安定、世界和平,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優秀的文化之一。

劉余莉認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精髓是中華傳統美德,概括起來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十二個字,而其中“孝親尊師”則是中華文化的大根大本,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從根本救起。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肖群忠認為,本書強調“孝是中華文化的根,敬是中華文化的本”,提出弘揚中華美德要從孝親尊師做起,確實抓住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鍵之所在。

劉余莉認為,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教育是文化的生機。與西方文化相比,中華文化最大的特色在於特別重視倫理道德的教育。在今天,要復興傳統文化,必須要重視道德教育。如果忽視了道德教育,會有三個問題不能解決:第一是難以防患於未然,第二是“民免而無恥”,第三是“法令滋彰,盜賊多有”。而道德教育卻可以標本兼治,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對於當今如何推行道德教育,使其深入人心?劉余莉認為,首先,高度重視道德教育,將道德教育視為一個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構成的完整體系;其次,強調道德教育的先後次序,並且通過各種制度建設保證推行;再次,重視教育者和領導者的率先垂範;最後,重點突出,培養每一個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責任意識。

在本書中,劉余莉還聯繫當前的社會現實,從傳統文化與人生幸福、安身立命、心理調適、中國式管理、社會和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實為當今修身齊家、管理企業、治國理政的重要參考。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姚新中教授認為,本書的最大特點就是以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揭示出來,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只囿於專業學者的研究範圍,也能惠及更廣大的社會大眾和非專業的讀者。中國實學會會長、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王傑教授也說,這部書充分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道至簡”和“經世致用”的特點,可以很容易抓住傳統文化的“實學”特徵和當代價值。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朱紅副教授說,劉余莉教授是一名研究並踐行中華傳統文化的受益者,近年來一直致力於《群書治要》的弘揚,特別強調不僅要搞“儒學”,更要真正“學儒”,即知行合一、身體力行儒家文化的教誨。據中華文化促進會《群書治要》傳承委員會副主任、劍橋大學博士聶菲璘介紹,本書一出版,曾在“當當網”文化類新書排行榜(24小時銷量)多次排名第一位。在本書內容的基礎上,劉教授還應邀在“學習強國”講授了“傳統文化十二講”的學習講座,受到聽眾好評。中央黨校老教授任登第認為,這些講座對於促進人們的身心和樂、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乃至天下和平等具有重要啟示,充分顯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曆久彌新的生命力,以及當代世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迫切需要。

作者:苗水

十二讲53.jpg

《群書治要》學習網

網址:www.qszys.cn 備案號:京ICP備16022554号-1

網站建設:多維網訊 聯系電話:010-6267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