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網站收藏 【本網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下載轉發,轉發請注明出處】
文章
讓尊法守法成為自覺行動
2020-06-23中國紀檢監察報

法治是現代文明人格的精神養分。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內容涉及人民群眾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體現了對人民生命健康、人格尊嚴、財產交易、婚姻家庭等各方面權利的平等保護。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只有每個人都自覺守法,整個社會才會井然有序、和諧穩定。在自覺守法的同時還要積極用法,養成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良好習慣。

認識尊法守法的重要性

“尊法”與“遵法”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內涵卻大不相同。尊法是人們內心對法律的尊崇和信仰,體現了主動性和自願性,不僅有遵守法律、恪守法律底線的意蘊,也包含“從心所欲不逾矩”的高尚境界。

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鄭國國相子產面對“禮崩樂壞”的社會局面,深感單純依靠人治不足以挽救時弊,於是將鄭國法律作為常法鑄在鼎上公佈於眾。子產鑄刑鼎可以說是中國法治史上的標誌性事件,千百年來,嚴明立法以為國家穩定運行保駕護航成為中國執政者的共識。當代中國立足國情,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結合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經驗,提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為法治各環節奠定堅實基礎。

《管子·法法》有言:“雖聖人能生法,不能廢法而治國。故雖有明智高行,倍法而治,是廢規矩而正方圓也。”正如再高明的能工巧匠也不能廢棄規矩來矯正方圓,執政者即便再賢能也不能輕視法律而使國家治理有序。法律的生命力就體現在對法律的普遍尊重,尊法的行動導向就體現在有法必行。思想對人的行為有能動的指導作用,尊法之“尊”是人在主觀思想上對法律的尊崇、信賴和敬畏。法律不僅是強制人被動遵守的規則,更是人在形成法治思維基礎上的主動追求和自覺行動。

作為執法環節的主要承擔者,領導幹部尊法守法、公正執法更是重中之重。“法之不行,自上犯之”是《史記·商君列傳》中的名言。法律不能順暢施行,常在於領導幹部法治觀念淡薄,危害法治。戰國時商鞅為助秦國奉法自強而推行變法,此時恰逢太子駟觸犯新法,商鞅依法處罰,使法律的權威性、公正性得以彰顯,自此秦國上下自覺遵守新法,秦國逐步富強。中國文化歷來看重領導幹部在法治過程中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因為老百姓不看重領導幹部怎麼說,而看重領導幹部怎麼做。因此《管子·法法》有言:“明君知民之必以上為心也,故置法以自治,立儀以自正也。”領導幹部是尊法守法的第一順位者,領導幹部自覺守法是法律公正權威性的最有力證明。

中國的法律是負責任的法律,在古人看來,假如百姓不知道法律的具體內容,進而無從避免違法行為,等同於陷民以罪。因此中國人自古以來即對普法工作格外重視。早在西周時期,政府就以“懸法象魏”的方式向百姓普法,即在每年正月初一這一天,將法典懸掛在宮門兩側公示萬民。同時設立“布憲”一職負責巡視四方,督查各地普法成效;至漢唐時期,政府將法律知識作為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大大提高了民間學法用法的熱情;明清時中國古代普法活動達到最高峰,官方不僅編纂了如《律令直解》《大誥》等通俗性普法書籍,並設立“申明亭”以公告當地違法行為及判處結果,達到警示和宣傳的效果。

全民尊法守法 推進依法治國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今天,法律已經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法律要發揮作用,首先全社會要信仰法律。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以人民的長遠利益為旨歸。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曾指出:“我們的法律,是勞動人民自己制定的。它是維護革命秩序,保護勞動人民利益,保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保護生產力的。”在領導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時,毛澤東堅持貫徹民主立法原則,為3億無地或少地農民分得了約7億畝土地,在制度基礎上保護了人民權益。

幾十年以來,我國法治建設取得長足進步,社會大眾信法、愛法,法治觀念深植人心。法律不再是老百姓被動接受的條文準則,相反,每一個公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堅定捍衛者。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為新時代公民的新風尚。為適應部分偏遠地區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許多基層法官走出法院,背上國徽,卷上法袍,將司法服務帶進村村戶戶。無論是內蒙古烏拉特中旗的戈壁荒原,還是重慶奉節的峻嶺高山都有他們的身影。“流動法庭”是人民法庭開創性的工作轉型和制度創新,讓基層群眾在法治領域獲得幸福感、安全感。

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生產關係、社會關係日益複雜,人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法治現代化轉型面臨巨大挑戰。新經濟形勢下,各級政府將大量精力投入到經濟建設當中,法治建設存在一定滯後性,法治失位導致在經濟發展進程中,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等問題相伴而生。應當指出,當代中國社會面臨的一些問題,不僅僅是法治領域的問題,也是道德領域的問題。具體問題之中包含多重因素,很難將其一概歸納為法律對象或者道德對象,正確的眼光應是將二者結合起來看待。德法兼治是推進全國依法治國的重要原則。

提高法治素養 捍衛公平正義

在法治社會,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法律規範,都需要樹立法治觀念。法律為每個人的現代生活提供了同等的保障,也為每個人的言行界定了同等的範疇。

“木受繩則直,人守法則正。”公正是人類追求的永恆目標。“公”與“私”是相對的概念,中國人歷來崇尚“天下為公”,所謂“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如果說湛湛天地間有某種公道的啟示,那麼法律就是達於人間公道的通途。“正”與“邪”是相對的概念,古人觀察雷電現象公正分明,使萬物不得懷邪,於是悟得刑罰之理。以法治之正義,去人心之邪氣,存留人間之正氣凜然。

時代挑戰不是針對個別執政者的軍令狀,在法治航行的時代巨輪上,每一個公民都不是旁觀者。法治清平、社會公正的美好願景不是天降地生的,它要求每一個公民從自身做起,自覺尊法、自覺守法,以法律規範言行,以道德滋潤心靈。

1986年,黨中央宣佈全國普法開始,每五年為一個制定週期,至今已有數以億計的人民群眾接受了法律知識教育,形成人人參與,多層滲透的大普法格局。“CCTV年度法治人物”評選至今已歷時十餘年,推出了百餘位尊法、護法的當代法治人物。他們有自學法律和手語,為特殊人群提供法律服務的唐帥;有帶領108位志願者調解鄰里糾紛的退休幹警楊光照;有紮根法治一線,12年來管教524名患愛滋病在押人員的毛卓雲。他們都是每個人身邊的普通人,他們將法律規定內化為內心的道德情感認同,將對法治公正的期許外化在自身的行動當中。

2019年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提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要發揮法治對道德建設的保障和促進作用,把道德導向貫穿法治建設全過程,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都要體現社會主義道德要求。隨著新時代網路空間日益自由化、普遍化,網路發酵讓任何與法治有關的小事都可能演變成影響社會群體的大事。時代發展的客觀事實要求我們必須時刻以法治標準要求自己,積極融入到依法治國的隊伍當中,嚴守私德,謹小行,慎小私,明大德,努力提高法律意識,以法律規範依法處理人際關係,以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

法律是社會平齊劃一的公正尺度,讓社會擺脫無政府狀態,步入健康的法治軌道。當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在這一歷史時期,每個人都應以法律為準繩,在法治的尺度下愛群、樂群、善群、利群,自覺提高法治素養,努力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

作者:黃少雄

《群書治要》學習網

網址:www.qszys.cn 備案號:京ICP備16022554号-1

網站建設:多維網訊 聯系電話:010-6267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