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视频更多》

本站视频若出现卡顿现象,恭请前往第三方平台观看,给您带来不便见谅!

第5集《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刘余莉 教授

  • 路线一
  • 路线二
  • 音频一
视频目录
视频文字
第5集《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2017-04-05

尊敬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讲第五讲,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们知道中国的文字,确实是智慧的符号。我们看“怒”字,这个字是怎么写的呢?它上面是一个奴隶的“奴”,下面是一个“心”字。看到这个字告诉我们什么叫“怒”呢?当你把自己的心变成了奴隶,你已经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了,你才会发怒。

很多人说都是谁谁谁让我很生气,某一件事让我很生气。其实这些话都有待商榷,为什么呢,因为从逻辑上说,没有一个人能够走进你的内心,所以请问那个让你生气的人是谁呢?其实不是别人,恰恰是自己。

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这个文章写得非常好,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来掌管。

比如有一位女士抱怨说:“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交在了先生的手上。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钥匙交在了孩子的手上。一位婆婆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可真命苦啊。”她把快乐的钥匙交在了媳妇的手中。还有一个人说:“我很难过,因为老板总找我茬。”她把快乐的钥匙交在了老板的手里。一位年轻人从文具店里走出来说:“那位老板服务态度恶劣,把我给气炸了。”他把快乐的钥匙又交在了老板的手里。这些人都做了一个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人来控制他自己的心情。当我们允许别人掌控我们的情绪时,我们便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对现况无能为力。抱怨与愤怒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开始怪罪他人,并且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为我的痛苦负责。如果我们身边有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动不动因为芝麻大的小事就发脾气,那我们周围的人呢,都会跟着很紧张,很有压力。为什么呢?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大发雷霆了。那么既然我们知道一个人生气,让周围的人都跟着不舒服,很紧张,那我们自己也要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但是我们往往都把自己快乐的钥匙,放在了别人的手上。

比如说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妻子丈夫,或者我们的儿女,我们的同事,我们的领导,那么这个《握住自己快乐钥匙》的文章,就提醒我们,人要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怒字告诉我们把自己的心变成了奴隶,那么还有一句话说: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那为什么发怒是拿别人的错惩罚自己呢?首先发怒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在《黄帝内经》上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所以一个人经常喜欢生气,脾气不好,会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第一怒伤肝,这个人经常生气,这个肝上就得这样或者那样的肝病了。第二呢,中国人还说怒发冲冠,意思是说一个人在盛怒之下,他的血气会往头顶涌,头顶经常发热,于是他就容易生气,容易着急,容易上火。结果确实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了自己。那么有的人还专门研究,人的情绪情感和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总结了这样一句话:“恨怨恼怒烦,人生五毒丸。吃了半颗就生病,吃了一颗要你的命。”所以我们五脏六腑之所以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病症,都是因为和恨怨恼怒烦,五种不良的情绪有关。所以我们一个人情绪不好,被这些负面的情绪所充斥,久而久之,就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很大的损伤。

怎么样来解决爱生气的问题呢?我们要学会转“怒”为“恕”。你看“怒”字它的“又”字边棱棱角角是很分明的,我们把这个棱棱角角变得圆滑一点儿,就变成了“恕”。而“恕”这个字,上面是一个“如”,下面是一个“心”。告诉我们什么叫“恕”呢,要做到“恕”,就是要做到“如其心”。如谁的心呢?如对方的存心,能够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或者说如自己的心。当我们想做一件事给别人的时候,要扪心自问:我希望不希望别人以这样的方式来对我?比如说别人做错事了,我们要发怒的时候,我们就要问自己,我是不是一个完人了,我是不是一个圣贤人了,一个错误都不犯了呢?那我自己还不是一个圣贤人,还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过失,那怎么能够要求他一个错误都不犯呢?

而当我们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希望别人怎么对我呢?我们希望他能够体谅我的苦衷,考虑到我们的环境,给我们一个改过的机会,那么当别人犯错误的时候呢,我们也要体谅他的苦衷,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

所以孔老夫子有弟子来请教说:“老师,有没有一个字,我可以终身奉行的呀?”孔老夫子说:“有啊,这一个字就是“恕”。什么是恕呢?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弟子规》上的一句话就是:“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任何事我们做给别人之前,都要扪心自问:我希不希望别人以这样的态度方式对我?如果我不希望别人以这样的态度方式来对我,那我赶紧就停止,不要以这样的方式态度去对别人。所以你看《弟子规》上的每一句话都很简单,但是如果你把这句话学会了,记住了,运用在我们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之中,那你就知道这件事如何去取舍,该不该做,应该怎样做。所以大道至简,真正深刻的道理,都是以很简单平实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不要因为这个简单就瞧不起它。实际上《弟子规》的1080个字,360句话,113件事。如果我们字字句句做到了,那我们发现,我们的人际关系,我们的人气指数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在《孔子家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说君子有三恕,哪三恕呢?“有君弗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意思是说,你对领导不能够侍奉得很好,不能够让领导满意,而你有属下,却希望他对你服侍得很好,对你竭忠尽智,这就不是恕道了。“有亲弗能孝,有子而求其报,非恕也。”你不能够很好地孝顺父母,侍奉父母,让父母感到满意,而有儿子之后,希望他们能够孝顺你,对你服侍得很满意,这也不是恕道了。“有兄弗能敬,有弟而求其顺,非恕也。”不能够以礼敬的态度来对待兄长,有弟弟妹妹,还希望他们能恭敬地对待你,这也不是恕道了,所以如果要做到恕的话,确实要做到,先要求自己,再要求别人,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所以在《大学》上说:“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这个就讲的是恕道了。意思说你厌恶领导的,他的所作所为让你生厌,那你就不要以这样的态度方式去对待属下。你厌恶属下的,他办事不认真负责,给他说的话,他转头就忘了。那你不喜欢属下这样做,你也不能够以这样的态度方式,去对待你的领导。那你对待左右,左右就是和我们平等的人,朋友、或者是说我们的前任。前任没有把工作交代好,他就走了,那我们也不能够以这样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后任。我们一定要做的有始有终。把工作认真负责地交代给下面的一个人。那么这个都是恕道。这个恕就是“如心”。什么是如心呢?就是“真如之心”。这个“真如之心”就是我们的本性。那我们的本性是什么呢?你看禅宗也讲,要找到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说人都有纯净纯善的本性。那我们这个本性是什么呢?就是我和众生,我和所有的人,包括动物植物山河大地等等,都是一体的关系。这才是我们的真实面目。

就像我们看这个水,它起了小水泡,结果每一个水泡,都执着这个水泡是我,而和别的水泡就起了对立,起了争执。但是那个真正找到自性的人,回归到自我面目的人,就是回归大海的水泡,他知道整个大海,那才是真我,那才是我的本性。

我们是凡夫,就是迷惑颠倒,他没有看到事实真相,所以才会和人家起对立。说这个是我,那个是他,我和他的利益就有冲突,你打我一拳,我就会打你一脚。那么这个就叫,没有认识事实真相。那么认识事实真相的人,他是怎么做的呢?他知道我和其他人,和动物植物山河大地,都是一体的关系。什么叫一体的关系呢?就是一个身体一样,谁也离不开谁。比如说我们的牙齿,不小心咬到了舌头,那我这个舌头还会和牙齿不依不饶,还要再对它报复攻击吗?它 绝对不会这样做的。

所以真正明了事实真相的人,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真如之心的人,他一定能够做到仁者无敌。什么是仁者无敌呢?就是他在内心里不和任何一个人起对立。

为什么菩萨能够做到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我们经常说大慈大悲观音菩萨,那为什么这个观音菩萨被称为大慈大悲呢?因为我们一般人的慈悲之心,仁爱之心,是指向特定的对象,比如说这个人是我的爱人,是我的父母,是我的儿女,所以他们有困难,我去帮助,我特别着急,我就想方地救助他们。但是对于那些陌生人,和我毫无关系的人呢?我就漠不关心、无动于衷了。那我们看世间人,每一天朝九晚五地工作,非常的忙碌,非常的辛苦,他背后的动力是什么呢?有一句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没有名利在推动,谁还会朝九晚五地去工作呢?我做这件事又没有名又没有利,可能很多人都不去做这件事了。那菩萨他也没有名没有利,但是他仍然辛辛苦苦地救助众生,这个推动的力量,又是什么呢?这个推动的力量,就是如心。就是同体的大悲心。什么叫如心呢?看到他受苦就如同我受苦一样,看到他幸福就和自己幸福一样。这个就叫如心。

所以我们看到古代的圣贤人,他们去用功读书,因为他从小熟读圣贤书,受到圣贤教诲的熏陶,他能够襟怀天下,心系众生。是这种心,在让他无私无求地为大众付出。真正地做到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我们谈到了要克制怒气,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一个字,这个字就是“忍”。这个忍字也写得很有味道,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才谈得上忍呢?平时你恭敬我,我恭敬你,你礼遇我,我礼待你,这个时候谈不上忍。只有当你的心上加了一把刀刃的时候,你还能够如如不动,这个时候才谈得上是忍。所以我们要克制怒气,首先要学会这一个字,那就是“忍”。当然,这个忍的功夫也是有不同层次的。

古人说这个“忍”,它有六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力忍”,用力地克制自己的怒气。比如说别人诽谤我,中伤我,打击我。我努力的克制住自己的怒气,不去和他一般见识,不去打击报复。当然,如果我们的忍,仅仅停留在这一个层次,终于有一天你会忍无可忍,还是会火山爆发。所以怎么样呢?我们要把这个境界再向上提升。

第二个层次,就是“忘忍”。什么是忘忍呢?就是我这个人心胸很大,宰相肚子能撑船,别人对我们的不好,对我们的诽谤中伤,我都转头就忘了,没有把他放在心上。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就过去了。

第三个层次是“反忍”。什么意思呢,中国人有一句话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一句话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心法。我们后面会详细的讲述。就是任何一件事,我们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不是去责怪别人,反而反省自己,哪做的不够好,有哪些可待提升的地方。那我们看这个人对别人都是很恭敬,很礼貌,他唯独对我有怨言,说明什么呢?肯定是我有想的不周到的地方,或者是无意有意之中,说话不在意,得罪了别人。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第四个层次,就是“观忍”。在《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比如说我们从前的事,包括昨天的事,过去了的事,不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虚幻不实吗?又像水泡一样一下子就破灭了,还像打雷闪电一样,怎么样呢?都是短暂的,不能够持续。所以那个让你生气的事,它已经过去了。让你生气的人,他也再过几十年,在那里呢?我们想一想,今天你和他斤斤计较的,非常过意不去的那个人,再过七十年,八十年,他又在何地呢?一想啊,他就在那个小盒子里而已,你有必要跟他计较吗?所以这个引起怒气的事,那个引你生气的人,其实都是梦幻泡影,不是真实的存在。所以你就像把他当成梦幻泡影一样,不要和他斤斤计较。如果你对这个人念念不忘,一有时间一有机会就把他翻出来,把自己气个半死,别人连知道都不知道,这是不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呀!所以要学会观忍。

第五个层次,就是“喜忍”。别人诽谤我们,批评我们,讽刺我们的时候,我们不仅不生气,不发怒,反而还很高兴,为什么很高兴呢?你看这个人又来考验我们,提升我们的境界来了。他看我们忍辱的功夫,是不是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所以他是考官。我们都知道小学生面临的考试,试题都比较简单,到了中学,到了高中再到大学,再到了博士研究生,随着你级别越来越高,这个考题也会越来越难。所以这些人,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干什么来的呢?他是来考验我们的忍辱功夫的,考察我们的修养,是不是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所以你怎么样呢,你不生气反而还欢喜地接受,如果我能够考试过关,那我这个级别又提升了,我的功夫又进步了。

第六个层次,也是最后一个层次,叫“慈忍”。也就是别人做错了事,我不仅不对别人打击报复,反而想着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甚至想着去帮助他,提升他。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有句话说:一切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比如说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说有一个孩子,还没有走上社会,但是就有很多悖逆社会的行为。比如说有一个豪华的车子,停在路边,他也不认识这个车子的主人,但是他很淘气,拿着刀子就在这豪华轿车上划了几道。如果我们是这个车子的主人,我们遇到这样损人不利己的行为,第一个反应就是发怒,就是生气。但是中国人说:论人知非,当究其心。当我们谈论一个人过失的时候,我们要进一步探讨它,导致过失的原因。于是我们去调查,说这个孩子为什么有这样的行为呢?经过调查才发现,这个孩子早年他的父母离异了,他的父亲找了一个妻子,成了一个家,他的母亲嫁了一个丈夫,又成了另外一个家。他就没人管,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从小也没有体会到父母的关爱,从小对这个世界就没有感情,充满了冷漠,充满了对立。所以他没有走上社会,就做出了这样悖逆社会的行为。根本原因就是缺少爱。

我们想一想,我们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呢?我们听说有一个《弟子规》的学习营,效果特别好。我们可能不远万里也送孩子去学习。我们听说有一个学习方法,迅速地提高学习成绩,我们可能也不惜重金,送孩子去学习。我们对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照顾,有求必应,无微不至。那么这个孩子相对于我们的孩子而言,是不是很可怜了呢?所以你这样一想的话,你就不想去报复他,也不想着去生气了。你想去提升他,帮助他,把自己的这个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提升起来了。这个就叫慈忍。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养不够。而很多人说他明明就是做错了,为什么我看他不顺眼,还是我自己的修养不够呢?我们听了这个故事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是自己的修养不够呢?

我们很多人已经习惯于生气了,习惯遇到事情就发火,那怎么办呢?我们要认识到,发脾气对人产生的伤害,不仅仅是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而且也会影响人际关系。

在美国休斯顿有一位银行家,他小的时候脾气特别地暴烈,经常因为小事就发脾气。那么他就讲述了,他是怎么样克服易怒的脾气的。有一天,他的父亲给他一小桶铁钉子,对他说:你每生气一次,就在后院那个栏杆上钉一颗钉子。结果第一天,他就在这个柱子上钉了十六颗钉子。说明什么呢,他这一天生气十六次,确实脾气不好。后来因为脾气少发了,所以每一天的钉子,也就逐渐钉得少了,最后他变得完全不发脾气了。他就把自己情绪的转变,告诉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说:“很好,你做得不错。如果有一天你能够不发脾气,那你就到后院的柱子上拔掉一颗钉子。”经过大约七个月,他把柱子上所有的钉子全都拔掉了。他又告诉父亲,你看我把后院柱子上的钉子全都拔掉了。他的父亲看了之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看到柱子上那些小孔了吗?”那柱子上千疮百孔,再也不像以前那么美观和好看了,所以当你发脾气的时候,你的恶言恶语就像那些钉孔一样,在人们的心灵上留下了疤痕。也像你用刀子刺向某人的身体,当你拔出刀子之后,无论你对人家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伤口都永远不可愈合了。”所以大家要记住,坏脾气只是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变得更加困难,而不是更加容易。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一些方法,来克服爱生气的毛病。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克服爱生气的毛病。每一天的晚上,我们站在镜子面前,对着镜子这样说:从今以后,你对于任何事情都不要生气。早晨起来方法也是一样,但是说的话有所不同,你对着镜子这样说:你已经不生气了,你已经完全不生气了。当然,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人的习气一旦养成,确实是很难改变。但是我们要有信心,这个习气再重,他也不是本性本具的,都是后天加上去。只要你有信心、有决心、有意志,也终究能够把它给克服。我相信经过三个月以上的不断练习。即使是罪大恶极的人在你的面前,你也不会轻易地发火了。那么这样,我们就能真正的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一个人的身体经过锻炼,可以变得更加强壮,更加健康。那么人的心灵,也可以通过修养,变得更加平和。那么经过这样的练习,我们就能够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所以我们看一个人有没有修养,有没有修为,看什么呢?就是看他在财色名利,而后利乐兴衰、各种苦难面前,是否能够做到如如不动。那么这个就是古人所说的八风吹不动,这个典故我们留在以后再讲。

那我们今天就学习到这里。谢谢大家!


刘余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士、硕士毕业。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伦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客座教授,著述丰硕。曾获英国赫尔大学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并应邀到英、意、美、加、澳、日、新加坡、印尼、中国香港等地进行演讲和研讨。2015、2016年,先后两次应邀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巴黎总部,围绕“从《群书治要》看圣贤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加强道德教育”做主题演讲,对中国传统文化“东学西渐”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