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视频更多》

本站视频若出现卡顿现象,恭请前往第三方平台观看,给您带来不便见谅!

第30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刘余莉 教授

  • 路线一
  • 路线二
  • 音频一
视频目录
视频文字
第30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2017-10-01

尊敬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今天学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有一批欧洲的学者,一直在研究,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文明承传至今,绵延不衰,最后他们得到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因为中国人,特别重视家庭教育。这个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中国古人有句话说,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天下的太平是怎么得来的?现在的天下,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冲突和纷争?

曾经有一位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教授,向一位长者请教:说我们现在都在讲化解冲突,促进和平,您认为世界冲突的根源在哪里,结果没有想到,这位长者这样回答:说世界冲突的根源在家庭。这些专家感觉到很奇怪,说世界冲突的根源怎么会在于家庭?他说在于父子之间的冲突,在于兄弟之间的冲突,还有夫妇之间的冲突。我们想一想,一个孩子,生长在一个父母经常吵架的环境中,他学会了用吵架的方式解决问题。所以他这种做事的方式,也会带到社会,和老师对立,和同学对立,和一切交往的人对立。

相反,一个孩子生长在诚敬谦和的母教之中,他的母亲和父亲从来不吵架,向来都是互相忍让,谦让,礼让,都是和睦相处,同甘共苦而且都是“各自责”,遇到问题都是首先承担责任的。我们想一想,这个孩子走上社会,会怎么样和人相处?他也一定是诚敬谦和的态度,他不可能想到要用武力,要用对立的方式去和人家解决问题。从这里,我们就体会到了,这个家教是多么的重要。

一个孩子从小受到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教育,你想一想,他走上社会,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呢?

现在很多的企业、老板都在抱怨,说没有执行力。我这个企业,企业家没有执行力,原因在哪里?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学习传统文化。在《弟子规》开篇就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们看一看现在的孩子,还有没有这样的态度?有没有看见一个孩子,无论他在做什么,一听到父母教他的名字,立刻放下手边的工作,恭恭敬敬地跑到父母的面前,甚至还鞠个躬说:请问爸爸妈妈有什么事吗?如果有这样的孩子,很多人都觉得很好笑。为什么觉得好笑呢?因为现在,父母叫孩子的名字,他们都是待搭不理,闻如未闻。还是在做自己该做的事。

当这样的行为,我们看得多了,我们认为这是正常的。而那个孩子对父母很有礼貌,很恭敬的情况,就不正常了。这个就是积非成是。我们把错误的积累多了,我们就认为是正常了。那个孩子对父母很恭敬,很有礼貌的态度,反而觉得不正常了。

我们想一想,一个孩子在家里对父母,都养成了这种不恭敬的态度,那么他到学校对老师会恭敬吗?他对单位的老板会恭敬吗?如果他对父母不恭敬,但是对老师很恭敬,对老板领导很恭敬,那个恭敬一定是假的。一定是有利可图的。

什么是真的恭敬?就是他对父母恭敬,对老师一样的恭敬,对领导也同样的恭敬。这个恭敬的态度是一以贯之的,这个才叫真恭敬。

老板对员工,为什么没有执行力?因为原因很简单,在家庭里,家长对孩子,已经没有执行力了,没有权威了。父母呼,应勿缓的现象都看不到了。我把父母换一换,说老师呼,应勿缓;老板命,行勿懒;老板教,须敬听;老板责,须顺承。我们想一想,还有比这更高的执行力吗。

这种态度,是从哪里培养起来的?其实归根结底,是从家庭对父母的态度培养起来的。我们常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说现在人没有诚敬,他听不懂,他说我很恭敬了,为什么你还不满意?我们不学经典,确实不知道自己错在何处。我们打开《弟子规》一看,我们就知道自己的恭敬心,确实不具足。这就是良好家教的开端。用《弟子规》来教导孩子,在这样的家教之下,培养的孩子,肯定是孝顺父母,恭敬父母,能够做到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中国古人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凡是能承传三代以上的家族,那都是有严格的家规家教。在2016年的春天,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之前,曾经播了一部动漫片。片名叫《郑义门》。这个《郑义门》,我们讲课中经常提到,这个家族从宋代到清代,出了一百七十三位大大小小的官员,却没有一个人贪赃枉法。全都是廉洁奉公。为什么有这样好的效果?就是因为他们家有严格的郑氏规范,郑家的家规。这个郑家的家规,如何教育儿女,邻里相处,怎么样为官,都有严格的规定。所以家教好,对人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也告诉我们,家庭教育特别的重要。它是教育的开始。

我们看《习仲勋传》的时候,我们最后一章,就看到了习家的家道和家风。从中我们也体会到,为什么能够培养出习总书记这样的领导人。在书中有一些记载,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在谈到习主席的母亲齐心到时候,有这样一段话:说齐心竭尽全力,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使习仲勋能够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地为党和人民工作,她从不干预习仲勋的政务,从不给他添麻烦。更没有因为是习仲勋的夫人,而自恃高贵,出风头,在生活上搞特殊化。受习仲勋的影响,齐心多年来始终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习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国务院机关经常周末晚上举办一些活动,在一次晚会上,有人看到齐心衣着简朴,就议论说:习总理的夫人,怎么穿着那么土啊。齐心回家说了这件事,习仲勋诙谐地笑着说:土比洋好。

在教育儿女这件事上,也有一段论述。说习仲勋注意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节俭的良好生活习惯,他言传身教,从点滴做起。他经常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言教育孩子。吃饭时,掉在桌子上的米粒,都要捡起来吃掉,一丁点也不浪费。吃到最后,还要掰一块馒头,把碗碟上的菜汁擦干净。这种无声的教育,使孩子们都养成了一种,不浪费一粒粮食的好习惯。

孩子们的衣服和鞋袜,大都是接力着穿,大的穿旧了,再让小的穿,从这一段论述中,我们看到,注重节俭的习惯。不就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体现吗。

中国古人告诫我们,“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一个人从小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他知道这一针一线,一米粒,都是来之不易的,他才懂得珍惜。所以在小的时候,他知道惜福还要培福。也就是要自己努力学习,长知识,长见识,长学问。让自己以后能够有能力报效国家。所以童年是惜福,是培福。到中年的时候,是用自己的所学所能,来造福社会。到老年的时候,这儿女都教育得好,每一个儿女都有孝悌的观念,对老人很尊敬,儿孙围绕膝前,享受着天伦之乐。所以老年人享福,这是真享福。这是中国古人的幸福人生的轨迹。

这本书还写到:习仲勋还非常注意保护环境,节约水电。经常教育家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历行节约。习家人节俭行为出乎人的意料,习仲勋习惯用浴盆洗澡,每次洗完澡的水,留着让孩子们再洗,然后还用澡水洗衣服。家里厅堂上的灯,晚上一般很少打开,他要求,房间里只要没人,一定要随手关灯。在外面散步时,看见地上有烟头,他都会俯身捡起,扔到垃圾桶里。在他的影响下,家人一直保持着随手关灯,节约用纸,拧紧水龙头,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良好习惯。

我们知道习总书记,在十八大之后,就号召在全国反对奢靡之风,并且在讲话中,也引用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提起我们历朝历代,无一例外的都是因为勤俭持家而兴盛。最后也都是因为骄奢淫逸而导致了灭亡。

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为什么能够培养出习主席这样的领导人,这也确实不是偶然的。是因为父亲的言传身教,给了他很深远的影响。习主席不仅继承了,父母亲的勤俭作风,也继承了父母的德行风范。做到了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在2001年10月15日,家人为习仲勋在深圳举办八十八岁寿宴,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八十八岁是“米寿”,是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习家三代人及亲朋好友,都欢聚一堂为他祝寿。这也是习家人难得的一次大团聚。唯独缺席的,是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不是习近平不想参加父亲的寿宴,而是作为一省之长,他实在是公务繁忙,难以脱身。于是抱愧地向父亲写了一封拜寿信。这信是这样写的:自我呱呱落地以来,已随父母相伴四十八年,对父母的认知也和对父母的感情一样,久而弥深。希望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宝贵与高尚品质很多,给我最深印象的大约如下几点:一是学父亲做人,父亲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我党同志的普遍尊敬,首先是因为您为人坦诚,忠厚。你曾教诲我,您一辈子没有整过人,和坚持真理,不说假话。并一以贯之。这正像毛泽东说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二是学父亲做事,父亲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我辈与父亲相比,太过平庸,汗颜不已。但更令我们感动的,是父亲从不居功,从不张扬,对自己的辉煌业绩视如烟云,这才是成大事者的风范,永远值得我辈学习和效仿。

三是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无论是白色恐怖年代,还是极左路线时期,无论是受人诬陷,还是身处逆境,您的心中始终有一盏明亮的灯。永远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在社会上喊我们是“狗崽子”的年代,我就坚信,我的父亲是一个大英雄,是我们最值得自豪的父亲。历史已经证明,您是一个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四是学父亲的赤子情怀。您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您热爱中国人民,热爱革命战友,热爱家乡父老,热爱您的父母、妻子、儿女。您用自己博大的爱,影响着周围的人们。您像一头老黄牛,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这也激励着我,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报效养育我的锦绣中华和父老乡亲。

五是学父亲的简朴生活。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从这一封信中,我们看到习老对习主席的影响,确实是潜移默化,确实是身教胜于言教。也就是在这样一种良好的家庭教育下,培养了一代伟大的领导人。

习仲勋在最后的日子里,对子女们说:“我没有给你们留下什么财富,但给你们留下了一个好名声”。这就是习仲勋留给子孙后代的,享之不尽的宝贵财富。他以光辉的榜样,教诲儿女们如何做一个,纯粹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从这里我们看到,一个人,他接受了怎样的教育,就能够成就怎样的人格。习主席的家教,可以说,完完全全是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影响。

我们看习老的这一句话,让我们想到了在东汉的时候,有一个官员叫杨震,他在赴任东莱太守时,路过昌邑县,这个县令王密就是他曾经举荐的。王密听说自己的恩人路过,就趁着夜色,带了十斤黄金要送给杨震。杨震就拒不接受。王密就说:“这件事没有人知道,你就放心地接受了吧。”结果杨震怎么回答的?杨震说:“这一件事有天知,有神知,有你知,有我知。这叫‘四知财’,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所以他就拒不接受这“四知财”。

在这种廉洁的作风影响下,杨震一家人都非常廉洁,结果也很清贫。到晚年的时候,就有同事劝他:说你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子孙后代着想,要留一点家产给他们。杨震怎么说的?杨震说:我留给我的儿孙最好的财富,那就是他们是一位廉洁官员的后代。结果怎么样?果不其然,他的后代子孙都受到杨震的影响,非常的廉洁。而且连续四世都有儿孙做到“三公”的位置。所以历史上称他们家“四世三公”。不仅如此,杨家后人,把他们家的堂号取名为“四知堂”。为什么呢?提醒杨家的后人,凡是从这个匾额下走过的子孙,都要学习杨震不收“四知财”的精神,让他的这种家风代代相传。结果杨家的后人一直传承到今天。在前几年,杨家的后人到了缅甸,但是“四知堂”的堂号仍然使用,仍然要纪念他祖先这种廉洁的作风。

我们看了杨震的这句话,再想想习仲勋老先生的这句话,确实是异曲同工,有相似之处。《周易》上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也是经过历史反复验证的规律。

在《习仲勋传》上就记载着这样几个故事。习仲勋向来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待别人却是难以想象的宽宏大度。在他身边工作过的一位秘书,在小说《刘志丹》事件中,经不住政治压力,违心地写过揭发习仲勋的材料。习仲勋复出之后,这位秘书一直不好意思去见他。习仲勋从别人那里知道他住房有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时候,就指示有关部门,很快地给他解决了一套住房。使这位秘书心里更加感到不安和惭愧。在他住院的时候,习仲勋还专程去看望,结果他感动得泪流满面,哽咽不已。习仲勋却安慰说:“你也是身不由己,我能理解。过去的事不要再提了安心养病吧。”

还有一个大学青年教师,在“文革”期间打过习仲勋,“文革”之后,这个教师所在的学校派人,找到习仲勋调查取证。习仲勋对来人说:“当时都是年轻人,算了吧。”当外调人员要告诉打他的人的名字的时候,习仲勋却摆摆手说:“我不需要记住这个人。”看到这些,让我们想到了袁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训》上,所说的一句话:“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说一个人他也没有犯什么过失,也没有什么罪过,但是好端端的就被人无端诽谤、侮辱,还给他加了很多的恶名,无缘无故地受冤枉。这个时候他还能够平心静气的忍受。结果怎么样?“子孙往往骤发”。你看他的子孙后代往往突然之间,就发达起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因为他的德行积得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此外,习仲勋对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在他身边工作过的秘书、警卫、公务员都深有体会。他要求大家决不能利用领导的名义和工作的特殊性,为他人或者个人谋取利益。得到特别的照顾和提拔。要与其他的工作人员一样,平等地接受组织的考察、调配和监督。习仲勋特别讲:“秘书是一个特殊的工作岗位,因为在领导身边,帮助领导做具体工作,下情上传,上情下达,责任重大。秘书的思想品质,工作作风,尤其是纪律观念,对群众影响很大。也影响着其他工作人员。秘书岗位虽然特殊,但人不能特殊。”你看,习老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这样地严格要求,严格教育,特别值得现在的领导干部学习和效仿。他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其实,我们学了传统文化就明白了,也是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果。

在《群书治要·尚书》中就这样的记载:在周朝的时候,这些圣王,他所任用的侍御仆从,全都是正直的人。什么是侍御仆从呢?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侍奉他的人,给他驾车的人,跟从在他身边办事的人,服务人员。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领导身边的秘书、司机、公务员、服务人员等等。那么要用什么样的人呢?在《尚书》中告诉我们:不能用那些谄媚巴结、阿谀奉承的人,一定要用正直的人。而且在制度上都有规定,朝廷要专门设一个职位,这个职位叫太仆正。太朴正负责什么?专门负责教育这些侍御仆从,怎么样才是一个合格的服务人员,工作人员。“仆臣正,厥后克正;仆臣谀,厥后自圣。”这句话说得很好,说如果侍御仆从,这些近臣都是中正之人,都是正直的人,那么君主自然会保持中正。如果侍御仆从,这些近臣都是谄谀巴结之人,久而久之,君主就会自以为圣明。所以后德惟臣,弗德惟臣。这个君主有德在于臣下,君主失德也在于臣下。君主有德,是因为有群臣的辅佐,经常提醒他的不足,纠正他的错误,才成就他的德行。君主无德,也是因为臣子没有尽职尽责、犯颜直谏,才误导了君主。所以千万不能够亲近奸佞之人,不能让这些人来担当君王的耳目,以免诱导君王,违背了先王之道。

你看习老先生对工作人员这样严格要求,其实也是秉持了传统文化。我们为什么对习主席深具信心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习主席的家教好,家风好。我们看世界上有哪个国家的领导人,能够受过这么好的家教呢?他就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他所提出的治国理政的经验、观点、理论,也一定是符合经典,符合天道的。这也是我们对习主席深具信心的重要原因。

我们今天就学习到这里,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刘余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士、硕士毕业。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伦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客座教授。著述丰硕。曾获英国赫尔大学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并应邀到英、意、美、加、澳、日、新加坡、印尼、中国香港等地进行演讲和研讨。2015、2016年,先后两次应邀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巴黎总部,围绕“从《群书治要》看圣贤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加强道德教育”做主题演讲,对中国传统文化“东学西渐”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