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视频更多》

本站视频若出现卡顿现象,恭请前往第三方平台观看,给您带来不便见谅!

第15集《交友之重》

刘余莉 教授

  • 路线一
  • 路线二
  • 音频一
视频目录
视频文字
第15集《交友之重》
2017-06-14

尊敬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群书治要》,我们这一堂课讲交友之重。选择和谁交朋友的时候,要选择哪些人呢?要选择那些有仁德之心的人,孔老夫子特别强调“无友不如己者”。这个“如”解释为“似”,就是不似自己的人。比如说,我们讲仁义忠恕。但是他讲自私自利,他和我们不是同类,我们就不能和这样的人交朋友。  

读《群书治要》我们发现有很多地方,都特别强调要“亲仁”,也就是要亲近有仁德之心的人。在《孙卿子》也就是《荀子》之中,有一段话讲得特别好。这段话这样讲的:“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智。必求贤师而事之,择贤友而友之”。虽然这个人他的本质不错,本质是美善的,他的心智也非常聪慧,但是也一定要求贤师去学习,选择贤友来交往。

一个人一生的道业、学业、事业能否成就,关键在什么地方呢?关键就在于他选择什么样的老师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这两个都是他道业、学业、事业成就的助缘。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如果你所得到的老师是真正贤明的老师。你向他学习,你所听到的都是什么道理呢?都是尧舜禹汤这些圣王的道理。

那我们知道孔老夫子的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学习的都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道理。他最钦佩的人就是周文王、周武王还有周公这些古圣先贤。

如果你和一个贤德的人交往,你每一天所听到的都是圣贤的教诲。这些圣贤人教导我们什么道理呢?就是教导我们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告诉你要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如果你得到好的朋友和他交往,你所见到的都是什么样的行为呢?全都是忠诚、信实、恭敬、礼让的品行。因为这个朋友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忠信、敬让。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这句话说得好“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就是说你每一天都在仁义方面道德方面有进步,但是你却不知不觉,这是潜移默化的结果。

我们每一天在一起学习《群书治要》,学习《论语》等圣贤经典,我们听的都是像孔老夫子、孟老夫子这些圣贤人的教诲。然后再看一看,他的弟子们是怎么样地奉行。我们的仁义道德在潜移默化地提升,但是却不知不觉。如果相反,我们打开了网络媒体,看到这里边所说的,很多都是邪污的、卑下的、放荡的、邪曲不正的、自私自利的行为,还有欺骗的、巧诈的、虚伪的言行,你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所以重要的就是看你所接触的人是哪些人。

在《群书治要》上记载着这样一个典故,在楚国有一个人很会看相,他给很多人都看,看得都很准。楚庄王知道了这件事,他很好奇,就把这个看相的人请来问他:“我听说您很会看相,而且看得很准,有没有这回事呢”?这个人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我并不是会给人看相,我只不过是会观察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而已。如果我所看的这个人,是一个布衣百姓,他所结交的朋友个个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淳厚善良、行为谨慎、畏惧法律。这样的人,他的家庭会一天比一天更兴旺,他做人也会一天比一天做得好。这样的人被称为吉人,吉祥的人。如果我所看的这个人是一个侍奉君主的大臣,用我们现代话来说就是领导者。他所结交的朋友都是诚实守信的、喜好品行的还好做善事的人。这样的人,他会侍奉君主一天比一天侍奉得好,他的官职也会一天比一天地更加提升。这样的人就被称为吉臣,吉祥的臣子。如果我观察的这个人是一个君主,是一国之君,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国家总统最高的领导者。他的朝臣都是贤德之人,左右侍奉的人都是忠诚之人。只要这个君主一有过失,他的左右都敢犯言直谏指正他的过失。这样的君主,他治理国家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地更安定,他自己也会一天比一天地受人爱戴,天下人也会一天比一天地更加心悦诚服。这样的人就被称为吉主,吉祥的君主”。最后,他还强调说:“其实我并不是会给人看相,我只不过是会观察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而已”。

在这个故事中,这个看相的人,只是观察了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通过他的朋友就能够判断出他的前途命运如何。这告诉我们亲近仁者包括亲近有仁德的朋友,对我们自己人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我们也看到近年来有很多的落马高官,在忏悔的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交友不慎”。事实一再证明,有些官员就是因为择友不慎,在人生的道路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由此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就是因为交错了一个朋友,自己的人生轨迹就随着改变了。

权利的运用是在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系之中展开的。对于手握权利的领导干部而言,一旦拥有了权利,有些人是把权利当成资源来开发的。如果掌权者迷恋资源开发,追求权利寻租,早早晚晚都会出事。有人形容说,行贿的人,人人都是垂钓者,而受贿的人,个个都是死在鱼钩上。正因为如此,习总书记提醒领导干部,他说:“现在的社会诱惑太多围绕权利的陷阱太多,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用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线”。

即使是清官,在交友面前也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一句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看你交往的朋友经常带你出入的场所,你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他们的影响。

在《群书治要·孔子家语》中记载了孔老夫子的一个典故。这个典故说明孔老夫子非常地有智慧,也非常地有远见。孔老夫子有一次说:“我过世之后,子夏的德行会一天比一天地增进,但是子贡的德行却一天比一天地减损”。曾子听了之后很奇怪,就问说:“夫子,您为什么这样说呢?凭什么判断出来他们的德行会增进或者减损呢”?孔老夫子怎么回答的呢?孔老夫子说:“子夏这个人他有一个特点,他喜欢与比自己贤德的人相处,喜欢和这些比自己更有道德、更有学问的人相处。而子贡却恰恰相反,他喜欢和那些不如自己的人交往,别人称赞他有道德有学问,可能他就感觉得很好”。所以孔老夫子后面又说了一句话,他说:“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这个也是教给我们观察人的方法。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儿子是怎么样的人,你看一看他的父亲就知道了。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人为人如何,你看一看他所结交的朋友是哪些人,你大概就知道这个人的品行如何了。如果你不知道这个领导是什么样的,你看看他所使用的是什么人,你就知道了。后边还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也成为一句名言:“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者焉”。这就是告诉我们,与善良的人交往,就如同走进了一个种满芝兰的房屋,刚进来的时候感觉到很香,有一种兰花的香味。但是你在这个屋子里待久了,不知不觉就闻不到这个香味了。与它同化了。我们刚去了一个卖鲍鱼的铺子,刚走进去的时候,感觉到腥臭难闻。但是在那里呆上一段时间之后,也就没有那么明显的感受了。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也是与之同化了还不知不觉。

这些都告诉我们谨慎地结交朋友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位职务犯罪人员在狱中这样告白:“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人际关系、朋友交往看似是小事实为关键。好的朋友,不会带你步入误区,而不好的朋友,从一开始就注定在坏的方面影响你,诱发你人性中罪恶的一面,使你意志消沉,甚至沦为罪犯”。这一段迟来的忏悔,道出了人生交友的真谛。领导干部面对财色名利的贪欲,一旦遇到恶友的引诱,很容易利令智昏,情令智迷,陷入欲望的泥沼而不能自拔,使得人生也走上不归之路。所以亲近仁德的善友,对我们的德行,道业的提升都非常的有帮助。

朋友应该如何相处才能够天长地久呢?朋友要以道义相交往。古人有一句话说:“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我们彼此是以利益来交往的。当我们有利益的时候,我们可以做生意,可以互相赚钱的时候,我们在一起感情很深,在一起是朋友吃吃喝喝,但是一旦利益没有了交情也就疏远了。

“以势交者,势倾而交绝”。很多人在做领导的时候有权势,别人为了找他签字,找他批条子,都要给他来送礼,不送礼该办的事就不给办,所以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但是一旦自己从领导的位置下来了,势力倾覆了,彼此的交情也就决裂了。逢年过节的时候,也会“门前冷落鞍马稀”。

“以色交者,花落而爱渝”。青春不能够永驻,我们年纪大了,脸上长皱纹的时候,这个爱也就终止了。那应该怎么办呢?

“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就是我们彼此是以道义、恩义、情义来交往,这个交往才经得起考验才能够天长地久。

《易经》上还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这都是自然而然的感应。你想交到有恩有道义的朋友,自己首先要培养出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世态度。而朋友之间的道义呢?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要有信任。不能够失信于朋友,不能够欺骗朋友。在这方面,我们古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在汉代的时候,有两个人张劭和范式,他们俩是朋友,同在太学里读书感情非常好。读书读完之后,各自拜别要回自己的家乡。他们约定两年之后的今天,范式要去拜访张劭。过了两年之后,张劭就对母亲说:“今天我有一个朋友范式要来拜访我,要多准备一些饭菜来招待”。他的母亲就说:“这是两年之前的约定了,而且我们两家相隔千里之遥,他会不会来啊。”张劭就很肯定地说:“我这个朋友非常诚信,他一定会来的”。母亲看他说得这么肯定就准备好饭菜,结果怎么样呢?结果到了约定的时候,范式果然来到了。他们两个朋友之间就是这样地讲求信用。所以感情也越来越深,交情也越来越好。

像这样朋友之间讲诚信的故事在中国的历史上,可以说也是很多很多。比如说春秋战国的季扎,他是吴国的公子,有一次,他要去出使鲁国,在途中就经过了徐国,徐国的国君要宴请他招待他。在吃饭的过程中徐国的国君眼睛就盯着他身上的配剑不停地看。配剑是古人出使别国的信物。季扎一看就明白徐国国君的心意了。于是他心里想,等我完成出使任务之后从鲁国回来经过徐国的时候,我就把这个剑赠送给徐国的国君。他就这样想了一下,然后就出使鲁国去了。结果怎么样呢?在完成出使任务回来的路上又路过了徐国,这个时候才知道徐国的国君已经过世了。但是季扎仍然信守承诺来到了徐国国君的墓前,把这个剑挂在了他墓前的树上,这样赠送给徐国的国君。季扎随从的人员看了,就感觉到很奇怪,他就问说:“公子啊,这句话您又没有说出来,再说了,即使您答应过他了,可是他现在都已经过世了,您又何必这样认真呢”?季扎回答说:“虽然徐国的国君过世了,但是我心已经许诺了,我不能够违背自己的心意”。所以你看古人的这种诚信,他达到了怎样的程度。

我们读《论语》看到《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故旧”就是老朋友,“偷”就是刻薄的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如果君子能够不遗弃他的老朋友,国民的风俗就不会淡薄。要想人人都能够厚道,就应该做到“故旧不遗”,也就是说对你的亲戚朋友不能够忘记。在《礼记·檀弓》中记载,原壤原来是孔子的老朋友,他是学另一派学说的人。原壤的母亲死了,孔子就送了他一具棺椁。结果怎么样呢?结果这个原壤却跳到椁上唱歌赞叹,这是严重的违礼的行为。于是孔子的弟子就劝孔子说:“和他绝交吧,不要和他再做朋友了”。但是孔子怎么回答的呢?孔子说:“亲者毋失其为亲,故者毋失其为故”。这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说原壤和他母亲的关系,原壤虽然学的是世间法以外的学问,但他却不是大逆不道,他仍然对他的母亲有孝心,只不过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他如此唱歌是表示他对母亲的死有另外的用意,并没有断除对父母的孝心,只不过是以他那种认可的方式来表达这种孝心。第二句话“故者毋失其为故”是说孔子与原壤的关系,他既然没有断除孝心,所以我也不能割断与他的故旧情谊。所以仍与原壤全交,老朋友仍然是老朋友。

我们学习圣贤之道的人,就要学习圣人那种不遗故旧的做法,这样才能够让社会风气变得越来越淳厚。特别是当领导者的人,能够对故旧不忘,社会百姓也会渐渐地变得厚道。

在2012年2月份的时候,当时还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美国去访问,在访问期间利用闲暇之余,还特意前往艾奥瓦州的马斯卡廷小镇访问二十七年前接待过他的一些老朋友,和他们喝茶叙旧。这一次访问被赋予是“最富有人情味的亮点”。日理万机之余还不忘记二十七年前接待过他的美国老友,一般的平民百姓。这样的做法就为大家做出了一个好榜样,也就是“不忘故旧”。对故旧老朋友念念不忘,这样上行下效,百姓也会变得渐渐厚道。

在四书五经之中也有很多这方面的教诲。在《群书治要·诗经》中有一首诗叫《伐木》。这首诗主要就是讲的朋友之交,就是对朋友故交应该重视,不能够把老朋友给忘记。这首诗这样写道:“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说当年在山里,朋友一起伐木的时候共同患难,还能够听到鸟鸣嘤嘤的鸣叫之声。“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这个是说后来小鸟偶尔从深谷中飞出,迁居与山顶高大的树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高居的小鸟依旧嘤嘤而鸣,不停地呼唤着幽谷内昔日的友人。“相彼鸟矣,犹求友声”小鸟也知道不忘故旧。“矧伊人矣,不求友生”,这个“矧”就是况且、何况的意思,何况是那位君子,怎么会不寻求旧友呢?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即使是一只小鸟,它尚且知道聚集在高大的树木上,而不忘记呼叫朋友,何况是人呢?怎么能够不求朋友来和自己志同道合共同成就事业呢?这也是提醒我们,即使一个人身居高位,但是也不能够忘记故旧和朋友。

在《诗经·小雅》中还有一句是关于朋友的诗,这个诗的名字叫《谷风》,《谷风》是当时讽喻周幽王的诗,因为当时天下风俗变得越来越薄,朋友之间的恩义已经荡然无存了,所以作者就写了这句诗来讽喻周幽王。这句诗是这样写的:“将恐将惧,维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后面还写到:“忘我大德,思我小怨”。意思是说志同道合的朋友,本应互相恩爱同行。“将恐将惧”这个“将”就是且的意思,“惧”就是恐惧。是说比喻一个人,当年你遭遇厄难唯有我与你同行,如今你处境安乐便全然抛弃了故人。这叫“将安将乐,汝转弃予”。“忘我大德,思我小怨”这句话是说,人呐,你怎么可以因为一点点小怨,完全忘了我当初对你的深恩呢?这也是提醒朋友相交要思恩忘怨。即使别人做了99件对我不好的事不利的事,只做了一件对我有恩德的事有利的事,那我也只记住这一件对我有利有恩的事。这样的话就能够使友谊保持。

我们今天就先学习到这里,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刘余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士、硕士毕业。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伦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客座教授。著述丰硕。曾获英国赫尔大学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并应邀到英、意、美、加、澳、日、新加坡、印尼、中国香港等地进行演讲和研讨。2015、2016年,先后两次应邀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巴黎总部,围绕“从《群书治要》看圣贤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加强道德教育”做主题演讲,对中国传统文化“东学西渐”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