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视频更多》

本站视频若出现卡顿现象,恭请前往第三方平台观看,给您带来不便见谅!

第18集《君子四重》

刘余莉 教授

  • 路线一
  • 路线二
  • 音频一
视频目录
视频文字
第18集《君子四重》
2017-07-07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今天讲君子四重,在《论语》上有一句话说:“君子不重,则不威。”作为一国之君或者各级领导干部,如果言行不庄重,那就没有威仪,也不会让百姓生起尊重之心。

在汉代杨雄的《法言》篇上讲到修身的时候,提出人应该取四重,哪四重呢?那就是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意思是说,言语庄重,就会为人所效仿。在《弟子规》中关于言语的教诲有很多。比如说:“凡出言,信为先”。说话首先的要求就是要讲诚信。

我们中国人有句话说“君无戏言”,这个成语有一个典故。在《群书治要·史记》中记载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有一次成王跟叔虞开玩笑,把桐叶削成的圭赠给叔虞。这个“圭”就是古代的诸侯朝见天子的信物。成王就说:“用这个来封赐你”。结果史佚就请成王选择一个良辰吉日,封叔虞为诸侯。成王说:“我只是给他开玩笑罢了”。史佚说:“天子无戏言”。天子没有不慎重的话,没有开玩笑的话,只要这个天子的话一出口,史官就会把它记录下来,还要用礼仪来完成它,用乐音来歌颂。于是,周成王就封叔虞为唐国之侯。君无戏言或者天子无戏言的典故就出自这里。这告诉我们,作为一国之君,作为领导者,说话不能够不慎重。

古代的人说左史记事右史记言。皇帝都有史官把他的言行举止,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详细地记录下来。所以他不是什么话想说就说,什么事想干就干的。  

关于在言语的慎重方面,《弟子规》上还说:“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说那些欺骗人的话,不诚信的话,粗鲁骂人的话,当然也包括一些黄色的笑话。这些说出来都让人感觉到不庄重,都是应该要避免的,否则也会让人对你失去尊重之心。

古人还有一句话说:“力贱得人敬,口贱得人憎。”什么意思呢?一个人很愿意出力去帮助别人,他不惜力,这个叫“力贱得人敬”,他会受到别人的尊敬。而“口贱得人憎”,一个人言语过多,说得又不是很妥当,就会感觉到这个人很轻浮,会招人厌恶。

在《弟子规》中还有一句话,对我们现代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提醒,那就是:“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告诉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过恶到处去宣扬。为什么呢?我们在背后说别人的过恶揭别人的短,结果被这个人知道了,那他对我们一定非常地痛恨,也无形中为自己埋下了祸根。所以把别人的过恶到处去宣扬,这本身就是一种恶,不是一个有德行的人应该做的事。

中国古人还提醒我们要厚道存心。这个厚道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要隐恶扬善,把别人的善事好事,比如说孝敬父母的人,友爱兄弟的人,朋友诚信的人,尊敬师长的人,助人为乐的人等等这样的事例多多地去宣传,而把那些恶事不要大肆地去宣扬。《增广贤文》上说:“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但是我们说什么怎样说就体现了一个人的德行的厚薄。我们看到现在有很多地方的电视台都设立了专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频道。在广东博罗县的电视台专门有一个频道宣讲传统伦理道德,结果这个频道设立了一段时间之后,其他的频道基本没有人看了。结果怎么样呢?他们都把新闻放在这个传统文化频道来播了。还有像巩义电视台,河南省的巩义县,专门办了一个频道宣扬中华孝道。像我们海口电视台在传播弘扬正能量方面也做得特别好。比如说我们拿出专门的节目叫“纠风热线”来反腐倡廉。还拿出专门的节目来讲海南华侨,把海外华侨的心都给凝聚在一起。还有双创栏目,这些电视节目一播出,帮助我们这个社会和谐、人际和谐、家庭和睦都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所以你看我们电视播什么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要起到引导社会大众崇尚真善美懂得做人做事的真正道理。

讲话的慎重还表现在要讲究艺术上,古人还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给别人说一句爱语、宽慰的话、理解的话、体谅的话、鼓励的话,别人即使在寒冬腊月里,心里都感觉得非常温暖。但是如果我们恶语伤人,特别是在盛怒之下口不择言,说了一句过分的话,结果怎么样呢?古人说:“火烧功德林”。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以前对朋友是两肋插刀,为他付出无私无求特别地讲义气。但是你脾气一上来,在盛怒之下说了一句伤害对方的话,那么你以前对朋友的付出,他全都记不得了。就因为你这一句话刺伤了他,他可能就耿耿于怀,从此以后就结了怨仇,不能够再原谅你。所以你以前所做的付出也都是白费了。这些都是告诉我们“言重则有法”。言语要慎重,“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谨慎,因为它能够为人所效法。

下面讲行重则有德,就是说我们的行为很庄重,就会显得有德行很稳重。特别是不符合于礼的行为绝对不去做。一个人的行为慎重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德行。

在北宋的时候,开国皇帝赵匡胤居安思危崇尚节俭,所以才奠定了大宋的基业。有一次,赵匡胤的女儿魏国公主,穿了一件由翠鸟的羽毛做装饰的短上衣入宫。赵匡胤看了之后十分气愤,他对公主说:“你把这件衣服给我,从今以后,不要用翠鸟的羽毛作装饰了”。公主听了之后笑着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也用不了几根羽毛”。赵匡胤正色说道:“你说的不对,你穿这样的衣服,宫中其他人看了也都会纷纷效仿,这样一来,京城翠鸟羽毛的价格便会上涨了。商人有利可图,就会从四处辗转贩运翠鸟,这要杀伤多少鸟啊,你千万不能开此奢华之端”。公主听了赵匡胤的话,连忙叩谢父皇的教诲。

孔子曾经说过:“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君子的行为都是百姓跟从的标准,如果在上者不去做那些不应该做的事违礼的事,百姓又怎么可能做这些违礼的事呢!孔子的这一观点也为很多的君王所学习效仿。

赵匡胤以节俭为本以身作则,并且约束家人的做法,对当时的社会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士大夫们也竞相以节约自勉。州县官上任的时候奢侈浪费讲究排场,这样的迎来送往都取消了。小官上任的时候,很多只穿着草鞋,拄着木杖徒步而行。在赵匡胤的带领之下,他之后的几个君王也都很好地延续了他简朴的作风。

还有一个是关于宋仁宗的故事。宋仁宗有一次对自己身边的近臣说:“昨夜因为夜不能寐睡不着觉,突然感到饥肠辘辘,非常想吃烧羊肉”。近臣就说:“皇帝您既然想吃,为什么不传旨要一个烧羊肉呢”?你看看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要一只烧羊肉算得了什么呢?为什么还要强忍着不吃不要呢?宋仁宗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我怕我一旦传旨索要烧羊肉,恐怕从此以后就会成为惯例,即使不是每天都有烧羊肉吃,那时也常常会有烧羊肉吃。这个风气一开,就不知道有多少羊被宰杀。”所以仁宗就说:“岂可不忍此一夕之饥,而启日后无穷之杀戮”。我怎么能够不忍受这一晚上的饥饿,而去开启日后无穷无尽的杀戮呢?所以你看这个皇帝贵为天子,别说他要烧羊肉,就是要几只羊那都是很容易的事。但是他害怕这个先例一开,很多人会投其所好,那就不知道要宰杀多少只羊了。

宋仁宗他非常节俭,平日里私下休闲的时候,常常是穿那种洗了又洗的衣服。他的帷帐、被子都没有加纹绣,只是用那种一般的布帛。还有一次,有人向宋仁宗呈献了蛤蜊28枚。这是一种非常稀有的壳类的海产品。而且这个东西特别地贵,每一枚价值多少呢?价值一千。皇上怎么说的呢?他说:“我这一下筷子,就要花费28千钱,我怎么能够忍受啊”。这是我不堪忍受的呀。这是我不能够忍受的。宋仁宗被称为仁宗确实是名副其实,他的仁爱之心不仅仅推及万民百姓,甚至推及到动物的身上了。这就是我们古人所说的:“万物与我一体”的观念。

庄子也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宋仁宗的这种仁爱之心,就是把这个话表现出来了。我们想一想他的这种仁爱之心,怎么会不感动百姓呢?宋仁宗这种做事的敬慎态度,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他自己是皇帝,一个动作一个旨意不知道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所以他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非常地敬慎,而正是从他的这种行动中行为中体现了他的德行。

貌重则有威。也就是我们的容貌庄重,就会让人看到了,显得有威严。中国古人说:“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走要有走相,睡也有睡相”。即使一个人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也要很慎重不敢放逸。在容貌上孔老夫子也有教导,他说:“色思温,貌思恭”。表情要很温和,虽然很温和但是很恭敬。这就让人觉得你很好接近很温和。但是在你的面前又不敢造次,又对你非常地敬重。他既想要亲近你但是他又不敢造次。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做到了貌思恭。因为自己有威仪,做得恰到好处。

在《礼记·玉藻》上对人容貌的庄重有很多的描述。比如说:“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足容就是我们行走的时候,一定要稳重。要像大象那样四平八稳非常缓慢。曾国藩曾教导弟子说:“走路要慢,吃饭要慢,说话要慢”。这都是在生活之中,培养孩子一种稳重的作风。这样就让人感觉到很庄重而且值得信赖。古人说:“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一个人他有了定力,有了这种稳重,无论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情,突发的事情,他都能够保持冷静。保持冷静才能够知道如何去应对,才不至于惊慌失措。所以两军作战,比的是两军统帅的定力。

手容恭,在坐的时候手要收敛,说:“起脚敛手”。在走路的时候不能甩着胳膊,这个手容要恭敬。

目容端,端就是平的意思,这个目要平视。就像我们经常说的一碗水端平。这就是告诉我们这个眼光不能向上也不能向下。向上向下或者显得轻视傲慢,或者显得不屑等等。这也说明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如果我们的心里有傲慢或者很刻薄,表现在眼睛上也都是不一样的。也都是可以从眼睛上观察出来的。所以我们观察有的人的眼睛在跟你说话的时候,这个眼睛就叽了咕噜不停的转,说明这个人心思很复杂心眼很多,在那不停地动。

口容止,这个止就是我们上一次所讲的“吉人之词寡”。说话不要太多,要懂得适可而止,该说的话说,不该说的话一个字也不要说。

上次我们也讲到,孔老夫子讲到随侍君子的时候,容易犯的三种过失。在言语上的三种过失,就是“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话没到该说的时候就抢着说,这说明一个人心浮气躁,该你说话的时候,比如说有人问到你了,这个时候你还隐而不说,这个就是隐匿之过。没有观察到君子的神色就说话,这就是说话不懂得分寸,就像盲人一样。说话不看对方的表情,说了一些别人不喜欢听的话,别人可能都发怒了,你还在那说,可能让他更加火冒三丈。这都是大为失礼的,都是过失。所以这个告诉我们,言语要谨慎,要懂得适可而止。

声容静,就是我们说话的声音,不要大声喧哗,像噪音一样。所以中国在历史上被誉为礼仪之邦华夏之族。那个不是我们自己封给自己的。都是我们邻国的人到我们中国来访问,看到中国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彬彬有礼特别地和谐。所以他们很羡慕,回去之后就向自己的国君禀告,结果这些国君特别喜欢派使臣到中国来学习,学习之后就把中国称为:“礼仪之邦,华夏之族”。

在唐朝唐太宗的时候万国来朝,把中国的皇帝尊称为:“天可汗”,那就是天底下公认的领导者。说明什么呢?说明那个时候的中国人特别地有礼貌,而且还影响到周围的人纷纷地来学习。

但是我们经过了十年文革,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礼教批判的体无完肤,被称为吃人的礼教对它生不起信心。结果怎么样呢?结果现在一个礼仪之邦,它的言行没有规范,不学礼无以立,还受到了外国人的嘲笑。这是让人非常深思的一件事。这也就是我们抛弃了传统文化,抛弃了自己的礼仪风俗所导致的。

头容直,这个直就是不要歪斜要端正。我们在跟人交谈的时候不要把头侧在一边,这个就是没有做到头容直。

气容肃,就是我们喘气的声音不要太重,要给人一种肃静的感受。一个人恭敬心提起的时候,他就很自然地注意这些细节。呼吸都屏住了不敢出大气。

立容德,站立的时候不要倚在一边也要很端正,这样给人一种有德行的感受。

色容庄,那就是我们色容要庄重。像我们刚才讲色思温貌思恭,这些都做到了就会给人有威仪的感受,别人也就不敢轻慢。所以中国古人从小教导孩子,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这是提醒人们做事言行不要慌里慌张的,这也是容易出错的原因。《弟子规》上也提醒我们:“事勿忙,忙多错”。所以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养成稳重的习惯。

还有就是好重则有观,这个好就是指嗜好,中国古人从小学习的是琴棋书画,这些嗜好都很高雅,都有可观之处,而且重要的它是能够培养一个人的定力。所以古人说游于艺,什么叫游于艺呢?也就是说你这个艺深入到一定层次的时候,都是和道相通的,都是在培养一个人的定力。这些都是教导我们在言行貌好等方面都要学其庄重。

在《群书治要·春秋左氏传》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庄重所带来的效果。在春秋时候,有一个大臣叫赵盾,他的君王晋灵公,非常地不守礼,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而且做得非常过分。结果赵盾作为臣子非常地忠心,屡次犯言直谏,但是晋灵公都听不进去,而且还觉得他很烦,于是就起了一个恶念,就派出了一个杀手,要把赵盾给杀掉。结果这个杀手一天凌晨,很早就来到了赵盾的家里,看到他的卧室的门已经打开了。他已经准备好要去上早朝,但是因为时间还早,所以他就穿好了朝服恭恭敬敬地坐在那里闭目养神。结果他这种恭敬的态度深深地感动了杀手。他想,一个大臣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在独处的时候,还能够对国君表示这样的恭敬,这个人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如果我把国家的栋梁给杀了,我对国家对人民就是不义,但是我又接受了君主的命令,要杀这个大臣,如果我完不成自己的使命,对君主就是不信,所以他思来想去,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究竟该怎么做,最后怎么样呢?最后这个杀手自己触槐自杀了。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看到一个人很恭敬的态度居然可以起到这样的感化作用。把来杀他的杀手都能够感动,结果杀手自己自杀了,他自己也保存了自己的生命。

古人教导我们要从言语、行为、容貌、嗜好等方面都要保持庄重,久而久之自然令人肃然起敬。我们也接触到有很多德高望重的长者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受到尊敬受到爱戴。人们这种恭敬心是不由自主的提起来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这些老人自己平时的恭敬心潜移默化地培养出来了一种气场,这种气场让人能够自然而然地生起恭敬之心。这就是孔老夫子所讲的:“君子不重,则不威”。

我们今天就学习到这里,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刘余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士、硕士毕业。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伦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客座教授。著述丰硕。曾获英国赫尔大学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并应邀到英、意、美、加、澳、日、新加坡、印尼、中国香港等地进行演讲和研讨。2015、2016年,先后两次应邀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巴黎总部,围绕“从《群书治要》看圣贤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加强道德教育”做主题演讲,对中国传统文化“东学西渐”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