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文章
宣讲经典智慧 建设文化强国——2025年首场《群书治要》讲习会在京成功举办
2025-04-22

文 | 申静思、丁一芝   图 | 郭海鹏、刘震寰等

1(1).png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国作出的重要部署,坚持“两个结合”,2025年4月19日至20日,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工作委员会于北京中和艺术空间举办了为期两天的《群书治要》公益讲习会。此次活动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群书治要》,旨在通过深入研习,从中汲取其生生不息而日新又新的智慧,发挥文化养心育情之效,涵养人们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

93d08268b605b8c87ad1ebac8e3a034.jpg

本次讲习会主讲老师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工作委员会主任刘余莉教授;中国佛学院讲师谷文国;剑桥大学博士、博士后聂菲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罗嘉羽;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硕士崔欣;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邢梦潺。本次讲习会由河南省委党校讲师徐佳佳主持。活动共吸引了社会各界贤达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传统文化爱好者共计320余人。

图片2(1).png

范司长、孔书记与海南省司法厅原副厅长兼监狱管理局局长张发致开场辞。范司长围绕“中西文化碰撞下的传统文化世界化”的命题,从人类文明史的高度指出,“和而不同”是文明对话的哲学根基。他以丝绸之路文化融合为例,强调文明对话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创造性转化。传统文化需适配数字文明,开拓当代实践创新路径。未来图景的智慧文化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既要守护“深固难徙”的根性,也要具备“与时俱化”的变革勇气,在保持文化主体性的同时,实现创新性发展。站在新历史方位,我们肩负双重文化使命:在文明对话中兼具“大人虎变”的革新勇气与“君子豹变”的引领智慧,共同谱写人类文明的新华章。

66a1fe12515710581f02ff3ad34d0fe(1).jpg

孔书记提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解决个人、国家乃至民族难题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寻启示。她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孔书记表示,讲习会的举办彰显了刘教授团队放下个人享乐、勇担弘扬文化的使命担当,她们为人民需要、国家期盼、民族希望不辞劳苦、坚定前行。她勉励大家要肩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共创人类文明的美好未来。

f8167a0396762fa7adb2f5584bf23c4(1).jpg

张厅长分享,任职期间他率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监狱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并遵循“教育者首先受教育”原则强化警察学习教育,成效显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受益者、践行者与传播者,他从《群书治要》中汲取经验,以《群书治要·申鉴》“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为引导,利用监狱警示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各界开展预防与补救工作。

8c5606fbcaa761b072b499782d48339(1)(1).jpg

在专题报告环节,刘余莉教授作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的精彩讲座,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与当代价值。她提出,“文化”的本质是以“以文化人”,是以文字、文章、礼乐、建筑、雕塑等文学艺术形式变化人的气质,传承文化重在知行合一,依教奉行方能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学者以诚敬谦和之道处世,自能感召志同道合之人。中华文明中一体的宇宙观渗透在方方面面,与现代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古人强调,从孝悌出发,向上提升至互爱、互助,最终就能实现大同世界。一体的宇宙观运用于人与自然关系中,体现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出路。她还强调,与西方的宗教型文化相比,中华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是政治与教育合一的政教体制,道德教育以家庭教育为开始、学校教育为延续、社会教育为扩展。她期许志士仁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持“两个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为文化传承、民族复兴及世界大同贡献力量。

图片3(1).png

邢梦潺博士以《〈群书治要〉中的人伦智慧》为题作生动分享。她认为,伦理道德的教育能够端正世道人心,实现和谐社会、礼义家邦,其核心在于“各正其位、闲邪存诚、敦伦尽分、志在圣贤”。她认为,父母对子女不仅要慈爱,更要用正道来教育。子女对父母应从“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四个方面践行孝道。她提出,“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关键所在。夫妻双方不仅要亲爱,更要以德行道义相勉励,共同成就事业。为君者当尽到君亲师的职责,为臣者当在忠诚的基础上,做到“谏诤辅弼”。君子应当广结良师益友,方能德日进、过日少。最后,她强调“人无伦外之人”,应当学习圣贤经典,将自己所处的人伦关系都处理好,方能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

崔欣老师的报告题目是《大礼贵祭祀,报恩得福祉》,围绕为什么祭祀、什么是祭祀以及如何祭祀三部分,引导大家深入理解祭祀为修身之基、入道之门。她指出,祭祀是重要之礼,体现天地自然之序、是教化之本,昭示着人与人之间、以及与天地万物的相处之道。祭祀作为行道、传道的体现,合于道的祭祀就会感得福祉。祭祀以诚敬为质,主敬居诚彰显在身心斋戒、依时而祭以及以何为祭等祭祀过程的在在处处。她强调,诚乃自性之德,持敬存诚,自然有感,感而遂通,通达于道。以志道为旨归的文明传承,需要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以身载道、以道化人;也亟需大力恢复祖先宗祠在新时代重新发挥伦理道德教育的功能,此同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大业,诚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之要。

a899d86cc8ef078bdfa95727cbd46a6(1).jpg

谷文国博士作主题为《中和位育的智慧之道》的报告。他指出“中和位育”出自儒家经典《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是天下之大本,“和”是天下之达道,由此拾级而上,进德修业,便可臻于“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之境界。《中庸》被后世程颐称为“孔门传授心法”,“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谷博士从整合尊德性与道问学、即知识与修行两者的视角,打通《中庸》,从先后、性情、隐显、理事、体用、本末、动静、知行、内外、圣凡十重维度阐释中和位育的智慧之道,不落两边,以便使人因材而笃,契入传统文化穷理尽性、安身立命之道。

00caf4b1a88a135d497853506bb4d7f(1).jpg

罗嘉羽博士以《传统文化中的选择智慧》为题,同大家探讨幸福的真谛。她指出人生是由无数个选择所决定的,想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就要效法古圣先贤“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的格局、视野和认知。换言之,幸福来源于正确的选择,而正确的选择智慧和认知从传统经典、圣贤文化而来。罗博士立足《群书治要》等经典,从外择和内择两个方面展开阐述,强调外择的成功建筑在内择的基础之上,要有智慧做出正确的选择、获得福报,一定要反求诸己,提升德行修养,让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合于道德仁义。德福一致,只有福报提升、内在充盈,才会感召外在的善缘。她认为,人生的所有抉择归根到底在择念,有了正确的思想,才有好的言行,由此才会形成好的习惯、造就良好的性格,最终塑造一个幸福的人生。

聂菲璘博士分享的主题为《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的人生路》,志于道即把心定于道。道即是性。自性人人本具,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凡可达圣,因此,志于道就是志在圣贤,此即树立圆满的人生目标。据于德就是要始终修持,彰明纯净的至善明德。修身始于戒贪,修德就要摒斥外物的诱惑,涤除染着在心上的污秽,在不断彰明性德的修持中,现自性之福。明明德必在于亲民,而亲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亲民是依于仁的方法,在此中践行一体的仁爱之心,自立立人,自觉觉他。艺是“术”,是行仁的工具。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以及百工技能都是艺术,由此长养践行仁,进而彰明性德,最终通达于道。聂博士指出,《论语·述而篇》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一章圆满概括了中国文化之体相用。道是体,德是相,仁艺是用,由体达用,用不离体,是圆满成就圣贤的人生路径。

78c531acce0343b12f22df545656844(1).jpg

精彩纷呈的讲座使得与会同仁得以与经典对话,收获满满的喜悦与幸福。北京市中和圆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市行之行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行保,石家庄市栾城区原政协主席、第十八届孝贤家庭代表高梅淑,解放军总医院某中心保障部副部长廖俊,西安素满香素食餐饮发起人、江苏千和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秦鹏翔,以及内蒙古二连浩特边检站民警刘国振等与会嘉宾结合参会感悟与个人、家庭、单位修学实践,分享传统文化学习体会,情真意切、引人共鸣。

图片4(1).png

孔书记做总结发言。她指出,“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经典无人说,虽智莫能解”,强调讲习会对个人、社会及民族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她肯定刘教授团队以“志于道”为引领,将传统文化融于德、仁、孝的具体实践,以简明脉络推动文化通俗化、生活化、公益化及全球化,切实解决与会者身心、生活、工作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孔书记期许大家做好学思悟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增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工夫,不负时代、师恩与年华,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更大力量。

3e15e49388d1697c3959f3b17eadac9.jpg

近年来,《群书治要》传承工作委员会深入研究,挖掘并阐发经典中的思想理念与实践价值,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守正创新、躬耕不辍,参与课题研究,发表论著,持续举办公益讲习会与读书会,组织、参加相关学术交流活动,鲜活呈现古圣先贤传承数千年的修齐治平智慧,助力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