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文章
《群书治要》中的观人之法
2014-02-18领导科学

【全文3754字  阅读需要8分钟】


观人之法 ,自古就屡见不鲜。不仅世俗之人好言观人之术,古圣先王在治国教民之时亦甚为推崇。《群书治要》中的观人方法可以概括为:“三参”“四慎”“五仪”“六验”“七害”“八征”“九虑”。作为古人观人的经验总结,这些方法指明了观人之时应该依循的原则,至今仍有参考与借鉴的价值。


        一、“三参”


       《群书治要·傅子》记载,国家的领导者要和睦众人,安定民众,分辨善恶,通达天下人的心志,所以听到言论做判断时,不可以不审慎。如果听了言论,没有分辨就确定是非善恶,可能致使判断失误,而且,易兴起花言巧语的风气。因此,“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听言必审其本,观事必校其实,观行必考其迹”。听人怎么说不如观察人怎样做事;观察人怎样做事,不如观察人平时的行为。听了一个人的言论,一定要思考他这样说的原因,了解他的用意何在。“观事必校其实”,观察一个人所做之事,一定要核查它是不是符合事实 ,是不是真实可信。“观行必考其迹”,观察一个人的行为,也要分析他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把这三者综合起来考虑,就会减少言论判定的过失,这就是“三参”。


       二、“四慎”


      “四慎”出自《群书治要·管子》:“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授国柄。”“大德不至仁”,指一个人崇尚道德、标榜道德,却没有达到至仁之地步,就不可以轻易地把国家的权柄交付给他。因为手握生杀大权而没有仁爱之心的人,可能会非常苛刻、暴虐,导致民心背离、怨恨。“二曰见贤不能让,不可与尊位”。如果一个人看到有贤德的人,甚至比他更优秀的人,却不能够把这个位子让出来,就不可以把高位授予他。因为不能够让贤,表明这个人私心很重。“三曰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如果一个人在施行刑罚的时候,对有亲戚关系的人或权贵之人不能秉公处罚,就不可以让他担任军队的将领。“四曰不好本事,不务地利,而轻赋敛,不可与都邑”。民以食为天。如果一个人不重视农业生产,不重视地利,而轻易地征收赋税,就不可以让他做地方官,去负责治理都邑。这四种考虑是安危的根本,因此被称为“四慎”。


        三、“五仪”


       《群书治要·孔子家语》记载,哀公向孔子请教,怎么样任用鲁国的士人来治理国家。孔子说,人有“五仪”,即五个等级: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能够审慎地辨别这五个等级,就明白了治理之道。


       所谓庸人,就是心中没有谨慎行事、善始善终的原则,口中说不出符合伦理道德的言辞;不选择贤良之士作为自己立身求进的依托;不努力做事以求得自身生活的稳定;只见到小利而在大事上愚昧,不知道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随波逐流,不知道自己该坚持何种主张。


       所谓士人,就是内心有自己明确的信念和坚持遵行的方略,虽不能完全明白治国之道的根本,也一定有其遵从的法则;虽不能集百善于一身,但也一定有自己的操守。因此,他们的知识不一定非常广博,但一定要审查所知道的是否正确;他们的言论虽然不多,但一定要弄清楚是否说得在理;他们的事情不一定做得很多,但一定要明白所做的是否正确。在自己的智能范围内能明白事理,并能用言语表现出来; 行事时能遵循事理,就像生命和身体的运行法则不可能改变一样。富贵时不会骄傲自满,贫贱时也不会觉得缺少了什么。


       所谓君子,就是说话忠诚守信,心中不存私怨;自己仁义兼备,神态却无夸耀之色;考虑问题通达明智,言辞却不专断;身体力行,坚持原则,自强不息,他们从容的样子好像很容易做到,其实普通人很难达到那样的境界。


       所谓贤人,就是德行操守不超越常规,所作所为皆合乎规矩;言论足以成为天下人的准则,政治主张足以使百姓得到教化;用他们理财,天下就没有积压无用的财富;让他们施政,天下人就不会担忧贫困。


       所谓圣人,其品德与天地相合,随顺变通,能穷究万事万物的起始与终结,协调众物的自然成长,传布其最高的政治理想,从而形成人们的观念思想;其光明可与日月并列,其教化的流布如同有神人相助;一般民众不知道他有何德行,看到过他的人也不知道他就在附近。这样的人就是圣人。圣者固然不可得,但是若能辨别庸人、士人,任用君子贤者,国家必然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理。


       四、“六验”


       《群书治要·吕氏春秋》谓观人有“八观六验,六戚四隐”。“六验”是:“喜之以验其守”,让一个人高兴,看他有没有操守,是否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乐之以验其僻”,让他沉迷于声乐等娱乐场合,看他是否会去做邪僻的事情;“怒之以验其节”,让他生气,看他的性情如何、气度如何;“惧之以验其特”,“特”即独,遇到恐惧时,看他能否独自面对,够不够坦荡;“哀之以验其仁”,告诉他一些哀痛的事,或者让他处于哀痛的环境,看他有没有仁爱之心;“苦之以验其志”,让他受苦,磨炼他,看他有没有意志能够坚持。


        五、“七害”


       “七害”出自《群书治要·六韬》,指的是七种有损国君的臣子。


       “一曰,无智略大谋,而以重赏尊爵之故,强勇轻战,侥幸于外,王者慎勿使将”。第一种臣子,没有大的智谋策略,但因为重视奖赏,想被授予较高的官位,故恃强好战,希望获得侥幸之功。这样的人君王要谨慎对待,不要让他担任将领。


       “二曰,有名而无用,出入异言,掩善扬恶,进退为巧,王者慎勿与谋”。第二种臣子是有名无实,出入异言,掩人之善,扬人之恶。这样的人君王要谨慎对待,不要与他谋划大事。


       “三曰,朴其身躬,恶其衣服,语 无为以求名,言无欲以求得,此伪人也,王者慎勿近”。第三种臣子躬行俭朴,衣服穿得很粗恶,谈着无为,实际上是为了求取功名;说着无欲,实际上是为了贪图利益,这是虚伪之人,君王要谨慎对待,不要亲近这样的人。


       “四曰,博文辨辞,高行论议,而非时俗,此奸人也,王者慎勿宠”。 第四种臣子博学多闻,而且很会说话,口才非常好,高谈阔论,总是喜欢非议时俗流弊,这是奸人。君王要谨慎对待,不要宠信这样的人。


       “五曰,果敢轻死,苟以贪得尊爵重禄,不图大事,待利而动,王者慎勿使”。第五种臣子非常鲁莽,轻易地就要牺牲自己的性命,只要能够得到高官厚禄就不顾大局。这样的人君王要谨慎对待,不要任用他。


       “六曰,为雕文刻镂,技巧华饰,以伤农事,王者必禁之”。第六种臣子喜欢雕文刻镂、奇技淫巧、过分华丽的装饰,因而伤害了农业这一根本,做君王的必须禁止这样的事。


       “七曰,为方伎咒诅,作蛊道鬼神不验之物,不祥之言,欺诈良民,王者必禁止之”。第七种臣子通过方术咒语,借助于巫蛊邪道、鬼神等不能被验证的东西、不吉祥的话语,来欺诈良民百姓,君王一定要制止这种行为。


       六、“八征”


       “八征”出自《群书治要·六韬》, 指的是通过八个方面来审查一个人以达到观人的目的。“一曰,问之以言,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你对他要提出问题,看他回答的是不是有理有据、有逻辑性。他的言语有逻辑性,说明他思路清晰、 头脑冷静。接着,对他追根究底地提问,看他能不能随机应变。“三曰,与之间谍,以观其诚”。用间谍来考验他,看他是不是忠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这件事你明明知道是怎么回事,来龙去脉你都很清楚,但你还故意问一问对方,看他对你是不是有隐瞒,看他的德行操守如何。“ 五曰 ,使之以财,以观其廉”。让他有得财或支配钱财的机会,看他有没有贪心,够不够廉洁。“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用美色去试验他,看他有没有贞节,品行 如何。“七曰,告之以难,观其勇”。 告诉他这件事有困难,看他有没有勇气去承担。“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让他喝醉酒,看他酒后是不是失态,是不是失言。这八个方面的考察,若他都能够应对,那么这样的人才可以委以重任。


       七、“九虑”


      “九虑”出自《群书治要·政要论》。


       “臣有立小忠以售大不忠,效小信以成大不信,可不虑之以诈乎?”臣子有的是在小事上忠诚,为的是实现在大事上的不忠诚;有的是在小事上诚信,为的是实现在大事上的不诚信。怎能不考虑这是欺诈呢?


       “臣有貌厉而内荏,色取仁而行违,可不虑之以虚乎?”臣子有的外表刚强,但内心其实很软弱;有的外表上看起来很仁爱,但实际行为恰恰相反,怎能不考虑这是虚伪呢?


       “臣有害同侪以专朝,塞下情以壅上,可不虑之以嫉乎?”有的臣子伤害同僚来独揽大权,闭塞下情来蒙蔽君上,怎能不考虑这是嫉妒呢?


       “臣有进邪说以乱是,因似然以伤贤,可不虑之以奸乎?”还有臣子进献邪说来混淆视听,以似是而非的道理来伤害贤德之人,怎能不考虑这是奸猾呢?


       “臣有因赏以恩,因罚以佐威,可不虑之以奸乎?”臣子也有靠行赏来推展自己的私恩,靠实施刑罚来树立自己的威信的,怎能不考虑这是营私呢?


       “臣有外显相荐,内阴相谋,事托公而实挟私,可不虑之以欺乎?”有的臣子在外表上表现的是互相推荐,其实私下钩心斗角,假借为公办事之名,实际上挟持私心,怎能不考虑这是欺诈呢?


       “臣有事左右以求进,托重臣以自结,可不虑之以伪乎?”臣子通过讨好君主身边人来求取晋身之阶,主动攀附权贵来寻求重用,怎能不考虑这是欺伪呢?


       “臣有和同以取谐 ,苟合以求荐,可不虑之以祸乎?”有的臣子假装和他人意见相近以求表面的和谐,苟且附和他人以谋求得到举荐,这样的人怎能不考虑是祸害呢?


       “臣有悦君意以求亲,悦主言以取容,可不虑之以佞乎?”臣子有投合君主的喜好,来求得亲附,投合君主的言语,让他能够苟且容身,怎能不考虑他们是巧言谄媚呢?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