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锐辅导员:
第4学期第7期答疑课现在开始!本期答疑课问题如下:
1. 哪本说文解字的书比较好,可以推荐一本吗?
2. 刘教授好!您讲的《大学》里的“致知在格物”,这个“格物”是讲的格除物欲还是探寻物质本身的规律?这个“格”字怎么解?
3.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政教合一的政治模式,而西方是政教分开的政治模式?起因是什么?谢谢!
4. 刘教授在讲课中讲到李嘉诚先生做生意把利润绝大多数给了对方,遵循了“仁义礼智信”的优秀传统文化。那么对坊间所传“大陆的房子,不按实际面积而按建筑面积算,这种算法是由李嘉诚先生首创的”这种说法,和去年香港暴乱期间李嘉诚先生的表现,您怎么看待李嘉诚先生?
让我们共同来聆听刘老师的智慧解答!
今天的答疑课结束,感恩老师慈悲解答!格物,最好的解释就是格除物欲,这样来理解最有利于我们修学,“为道日损”,越学才越懂得放下!欢迎学长们分享心得。
魏东红学长:
印光大师说最亲切下手处在于格物,格除物欲、私欲、习气。格物而后致知。智慧就能透出来。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中国治国理政都是教化民众,道之以政,政教合一。
评价一个人要遵循的标准就是论事不论人,看他这件事做的对不对,做对了就加以称赞宣传,扬人善即是善,如果他事情做错了,也不必到处宣扬,扬人恶即是恶。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不知道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坊间传言,不可轻信又去传播。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
感恩老师教诲!
毕鑫学长:“格物”解释为格除物欲,有助于清净心的长养。欲望少一分,烦恼就少一分,智慧就长一分。
吴萧含学长:格除欲望,为道日损。
成晓鸾学长:格物对于,刘老师说:觉知自己的念头。我最为触动。觉知自己起心动念,保持正念。刘老师回答第四个问题。根据弟子规来要求自己。扬人善。见未真,勿轻言。榜样的力量。要反求自己。常责备自己。宽厚待人。
夏小荷学长:答疑5学习心得: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高修养的立足点是“修身”,而修身的起点是“格物”,足见“格物”的重要性了。革除物欲的诱惑,才能回归到清净的本性。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以,我们英明的领导者都懂得教化百姓的重要性。若不是教化百姓,共产党也不可能建立新中国;若不是教化百姓,新中国的建设也不可能取得伟大的成就;若不是教化百姓,也不能迎来如今继往开来的盛世,和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
郭艳华学长:格物,解释为格除物欲,对身口各个欲望减少减少,培养清净心,一分清净,一分智慧,不断的看破有助于放下,回归清净平等觉。感恩老师!
李幽铮学长:答疑5学习心得:感恩陶学长让我们学习刘教授的答疑,让我也温故而知新。这次答疑中的后三个问题都是末学当年提出来的,一直还想再听一遍,没想到就遂愿了。时隔两年再听,更加理解了教授话里的含义和谆谆教导!
《群书治要》学习网
Website:www.qszys.cn Record number:京ICP备18013041号-1
Website construction:多维网讯 Telephone:010-6267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