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群书治要》两年研修班第一学期 第13周听课感悟分享
2021-11-06安徽国祯书院

课程:《品读<群书治要>》第25讲《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辅导员:

通过两个学期的不断学习,相信我们对“孝”的重要性都已经深入内心了。刘老师在各个课程中常常讲孝,讲得最多的内容就是孝,各类主题讲座中讲到最后都会回到“孝”这个起点重点强调。很巧,本学期课程学到最后也正是讲“孝”,又回到了原点,圆满了!我们一起努力圆满孝道!

 

2.王雅昭学长:

尊敬的刘教授,亲爱的诸位老师、学友,大家好!非常感恩刘教授的精彩讲授!附图是后学刚刚听课边听边记的笔记[合十]学生在听这节课的时候,内心很惭愧,很难过,很想哭,想到了母亲,觉得自己很不孝。父母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子女好,都希望孩子们能过得越来越好,都是无私无求的,从来不求什么。但是子女为家里付出一点,父母做什么不对了,为什么就不能过去这个坎,心里总是想着自己受过的伤和吃过的苦,想想母亲这些年的不易,为自己操碎的心,曾经那么漂亮有气质的母亲,现在都什么样了,一辈子为了孩子在付出。事情可能错了,但是发心还是为了孩子。自己听到老师讲的《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就想到自己小时候,不离不弃的妈妈把自己带大的不易,内心就非常惭愧和懊悔,自己不是个孝顺的孩子,顶撞母亲,忤逆不孝,现在这么大了让妈妈不放心,不安心,又哪里是孝顺的孩子呢?
想想自己刚开始挣钱时一点好吃的想着妈妈和妹妹没吃过,啥都想着家里,在社会上增长的浮华气也让自己越来越迷失,自己心粗眼翳,就是自己怎么累怎么拼命怎么苦了,看不到家人的心,即使父母有错,也是自己没有智慧,愚孝,内心深处自责且懊悔。
慢慢的心打开了,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能够更加体谅父母的难处和心,父母都老了,不再年轻了,自己要立起来让父母安心。父母养育之恩是无以为报的,尽孝不能等,也没有任何事比这更重要的。感恩老师慈悲教诲。

 

3.高志新学长: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父母不仅给与我们生命,给与我们一点一滴的照顾,还给与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教给我们如何生活!父母更是我们第一任老师!最近经常听老师讲到父母‘十重恩’,既感动又惭愧!几次煽情,想想孝敬父母是多么天经地义的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及时行孝不能等,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孝养父母之慧!而我们又做到了多少,回报了多少?要说到做到,哪怕每天多做到一点点也好!百善孝为先!因为这一生对我们恩德最大的就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爸老妈!感恩刘老师!感恩各位老师学长!

 

4.魏东红学长:

父母的十大恩情:第一就是怀胎守护恩。第二重恩,临产受苦恩。第三恩,生子忘忧恩。第四恩,咽苦吐甘恩。第五恩,回干就湿恩。第六恩,第七恩,洗濯不净恩。第八恩,远行忆念恩。第九恩,深加体恤恩。第十恩,究竟怜愍恩。我们要时时记起父母的恩重如山,无以回报。所以孝敬父母是人之常情,人之本分。感恩老师慈悲教诲。

 

5.徐文靓学长:

和同事朋友聊天,感觉身边人都是孝子,都认为自己很孝顺父母,如果有人说他们不孝,肯定会和你急。没文化真可怕!他们以为给父母买几件衣服,买点好吃的东西,带父母出去玩几次这就是尽孝啦,并且把“久病床前无孝子”,当作天经地义。唉,真不知如何去劝导,只好默不作声喽,自己做的也不够,没有说服力,“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孙秀蓉学长:

父母恩重如山,父母恩重难报。为人子女,孝为德之先,家和便是孝。在孝经中讲到,“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由此可见,中华优秀文化孝的观念不只于孝顺父母而已,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对于孝,古人解释为:“善事父母为孝”。古人又言,百善孝为先,关键在这个善字上,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怎样做才能称得上是善事父母呢?为人子女如何做才能称得上孝敬父母?如何报答父母的大恩大德?刘余莉教授在《品读群书治要》第25讲中《为什么要孝敬父母》进行了阐述。正所谓,珍惜和父母相处的时间,珍惜父母还健的时间,好好地善事父母,好好地尽为人子女的孝道,生活学习工作方能顺心如意!一旦父母离去一切晦之晚也!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且行且珍惜!

 

7.吴萧含学长:

感恩教授,又一次的洗刷心灵。体会孝了没有?就是看看自己如何对待儿女的,又如何对待父母?父母恩重就无法报答的。十恩那么真实。根无什么都不会有的,连基本的人都做不到的,努力吧,珍惜再珍惜。感恩老师们!

 

8.夏小荷学长: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通过佛陀讲的父母的十重恩,明白父母恩重难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又举例一位母亲的八大谎言,可见母亲为了儿女不惜吃苦受累,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生活。又以威尔逊为例说明孝心是人类共性,不分古今中外。“诸事不顺因不孝”,让我们深刻反省自己,从大舜到曾子等孝亲的故事,揭示孝能感天动地,至孝也能创造奇迹,直至圆满成就。

 

9.吴迪学长:

前几天一位家长和我聊天说儿子不理解她每天工作,还要照顾他多么辛苦,然后还惹她生气。我就和她讲,孩子才四年级你就希望他理解你,我们都多大了,四十岁了,才刚刚理解父母。事实就是如此,母活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弟子规,从孝敬父母开始。

 

10.冯继红学长:

感恩刘教授慈悲教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恩报恩、饮水恩源是人类的良知,人类的良知和本性都是一样的,父母把我们带到人间,有十重恩难以报达,所以我们应学着用父母关爱儿女的心去体会父母的需要,做到“善事父母”。  孝是性德,是我们本性本有的一种德行,是人的天性。具体表现为:孩子在摇篮里襁褓中对父母那的微笑、亲爱和依赖,都是自然而然且毫无任何的矫揉造作。天下的父母都如《母亲的八大谎言》中的母亲一样,只是我们做儿女的粗心大意,体会不到父母对我们的关爱,所以“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回报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  有幸聆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知晓如何孝敬父母,在生活中应该践行: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树立正确的处事原则,远离有功力之心和利害之心的“朋友”,用恭敬心和感恩心真诚的对待父母,多陪伴他们,唠唠家常或听他们讲讲过去的事情……趁着父母还健在,及时行孝,报答父母的生养教育深恩!

 

11.郭艳华学长:

感恩刘教授!听课心得:父母之恩,恩重如山。“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弟子规》开篇就是【入则孝】当儿女的永远不忘父母之恩,百善孝为先,好好尽孝,感染他人,愿全天下的儿女都能够尽孝,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不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教诲!感恩学长!

 

12.范爱红学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学长:感恩老师的慈悲教导。刘教授总是能让末学脑瓜洞开,曾经自以为是的“孝子”,原来只是《管仲论相》中的易牙、竖刁、开方。老师讲的不管子女、不顾家,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为了求得那一个俸禄、求得那一个荣宠不惜和父母亲诀别,或多或少都有我们的影子。“舍老取幼”是末学又一个不孝的反省,因为末学没有做到“把爱孩子的心用到爱父母的上,生病是一个见证。”末学总是感激自己祖上有德,让末学能学习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还有改正自错误的机会。去真正的孝顺父母!不妥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多多批评指正!末学感激不尽。随喜大家的学习分享功德。祝大家夜梦吉祥!

 

13.周琳学长:

感恩教授慈悲教导!当我看到今天的课题,《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我产生了疑问,孝敬父母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这哪有什么原因?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孝是从骨子里渗透的,是代代传承的,究其根本我对孝的理解都来源于我父母对长辈的做法,从小我就看在眼里,铭记于心,所以我从心里一直谨记“孝”并且在行为上,思想上都有所表达。追随父母的脚步,尊爱长辈,孝敬父母。

通过今天学习的这节课,了解到对父母的十重恩,更加坚定了我内心对父母的孝,对他们的怀胎守护,哺乳养育,深加体恤,远行忆念,有了更深的感悟,这些行为都历历在目,从小到大,父母对我们做了太多太多不图回报的付出,让我在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长大,带着爱意成长。

善事父母为孝,这要求我们像父母对我们一样关爱,细致,察觉父母的真正所需。而不是自以为父母能用上华而不实的物品,这才是真正的孝。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心得

感恩老师!感恩学长!

 

14.王莲梅学长:

听课过程中,《论语》之言,一句句浮上心头,一遍遍地打疼我。“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可谓孝矣。”感动于古圣先贤给我们留下瑰宝。“一切福田不离方寸。”的确,父母恩重难报。方才和母亲通话,最近几天母亲身体不舒服。疫情的缘故,我们暂时也无法相聚。深深的无力感。愧疚、亏孝的心,今晚在学习之后,更加强烈。母亲对儿女的“罔极之恩。”,根本报答不了。越来越觉得亏欠父母的,无论如何都是亏欠。以前,觉得自己是孝顺的,做得很不错。走哪说哪。其实,大错特错。《母亲一生的八大谎言》,我的父母都有。他们白手起家,为我和哥哥辛劳一生。孝敬父母,对我目前来说,是巨大的奢侈。因为父亲已经走了;母亲衣食无忧,哥哥在身边尽孝,唯忧女儿。大不孝的,恰恰是我。今晚,很难过。感恩老师。感恩学长。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15.王春梅学长:

说到孝顺父母的四个层次,心生惭愧,连基础的养父母身心都未能完全做到。母亲生病初愈。自己却不能时刻在身边照顾,内心仍是挂念,母亲的传统思想也时刻影响着我,心存善念,做好事,说好话!祈愿母亲晚年顺遂。一切都好!

 

16.周慧心学长:

感恩教授慈悲教导!又一次的醍醐灌顶,唤醒着我的良知!孝敬父母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如今最基本的孝道都没有做好,就连每天一次的问候都不能坚持,羞愧万分!马上打水给爸爸妈妈洗脚,摸着脚上的老茧一阵心酸,为了养育我要付出多少的辛劳和心血啊?记得爸爸和我聊天,说:爷爷养育了他们七个孩子,得多不容易,多么辛苦,却从来没有听过说苦,你爷爷的内心一定是坚强的,因为我现在是爸爸了就会很坚强[合十]看着父母对待爷爷奶奶的态度与言行,我也耳濡目染的效仿着,力行着,所谓习劳知感恩,可也难以报答亲恩万分之一。百善孝为先,就像父母关爱我们的心情一样体恤父母,善待父母,愿天下的父母都健康长寿。

 

17.成晓鸾学长:

学习群书治要一年来,第一次看哭。老师讲的每句话,都让我想起父母家人对我的爱。要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听他们讲讲话。感恩。

 

18.李幽铮学长

礼上要做到尊重父母,更要从心上去做到。最后老师用美国前总统威尔逊的故事告诉我们,孝道不分东方、西方,它是人类文明需共同遵守的一颗感恩之心。

 

课程:《品读<群书治要>》第26讲《“孝”的四个层次》

 

1.辅导员:

今天是本学期也是第一学期的最后一节课,《品读〈群书治要〉》系列课程学习过半,正好回到孝道的原点,本学期课程圆满!随喜赞叹学长们坚持听课,相伴而学,共同努力提升自己,下周进入考核阶段,为期一个月,期待第二学期与大家继续共学。

 

2.卢凤宝学长:

尊敬的刘教授!尊敬的聂老师!尊敬的各位学长!大家好!傲慢之心任何人都会产生,与父母相处同样会产生傲慢之心。如果与父母相处都是有傲慢心的,与其他人相处一定会产生傲慢心。一个孝子德行方面没有瑕疵,这是孝父母之心,比如一个贪官可能会很好的孝父母之身,但如果他能孝父母之心,每说一句话办一件事都会想到不能让父母担心,就不会贪污受贿令父母担心了。反之,应该做好自己,让父母的心里感到安慰。若果然能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孝道则达到了更高的层次。想到父母照顾孩子关爱孩子从小到大,任何一件事都会全心全意为儿女付出,父母需要照顾时,还没有像当年自己被照顾时那么繁琐和困难,但是子女已经有了畏难甚至嫌烦的心理。可是父母当年乃至于如今,对待儿女又何曾有过畏难、何曾有过不耐烦呢?想到此处,不禁无比汗颜!学生学习分享!感恩老师!

 

3.荣凤玲学长:

【为什么要孝顺父母】【孝的四个层次】:感恩刘教授!父母十恩:怀胎守护恩;临产受苦恩;生子忘忧恩;咽苦吐甘恩;回干就湿恩;哺乳养育恩;洗濯不净恩;远行忆念恩;深加体恤恩;究竟怜悯恩。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

说实在话,每一次听到有关孝的课题,我总在问自己,自己对父母到底能有多少孝心呢?没有学习传统文化几之前,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孝顺,甚至有时候还忤逆父母,从来没有认真体会过父母恩。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可是我为人母了,还是不能体会父母的心,直到学习了传统文化,直到开始反省了,才发现自己没能体会父母之恩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父母没有恭敬心。【不敬父母而敬他人者谓之悖德】,惭愧之至!

 

4.高志新学长:

孝就是善事父母。怎样才称得上是善事父母呢?用《论语》上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弟子规》上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孝有四重含义,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智,孝养父母之慧!而我们究竟做到哪一步了呢?很惭愧,对父母,对公婆以前一直以为自己是孝子,事实只做到了孝养父母之身,甚至做的也不够,尽管回家买了很多衣物用品吃吃喝喝的,回去给老爸理理发,给老妈染染头,给他们调理调理身体,对公婆像爸妈一样付出,但依然总让爸妈惦念,依然让婆婆不屑于顾,总结一下还是自己不够强大,做的不够到位!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及时行孝,力行于身!并不是为了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而是这是我们本应该做的根本!无愧我心,无愧于人!感恩老师!感恩各位学长!

 

5.郭艳华学长:

感恩刘教授慈悲教诲!听课心得:父母恩重如山,自己做的有太多不够,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努力做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敬父母从点滴做起,恭敬之心最为首要。愿天下的父母都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感恩刘教授慈悲教诲!感恩老师的引领!感恩陶辅导员的扶持指导与帮助!您们辛苦了!无比感恩!学生受益匪浅!学生努力修学,不辜负师恩,父母之恩!

 

6.吴迪学长:

正好参加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收获满满。非常感谢各位老师辛苦付出。刚刚参加学习班的时候学习孝道,那个时候我还为不能与妈妈处好关系感到苦恼。把一切问题都归属到妈妈脾气不好上。现在想想真是惭愧。一个学期的学习和妈妈相处的非常融洽。上节课学习母亲生育之苦,我就想到我生我女儿时的痛。当时曾经对妈妈说,妈妈生孩子太不容易了,以后我一定好好孝顺您。可是疼痛过后似乎忘记了什么。父母一天天老去,只想能为儿女付出什么,这个世界上只有父母为儿女付出是不求回报的。今天学习到孝的四个层次,我会继续努力,做一个孝顺女儿,让父母晚年幸福。

 

7.范爱红学长:

从孝开始到孝终结乃为人之本。说实在话,孝道天天挂在嘴边,末学却不能把孝做到“至善圆满”,惭愧至极。  孝养父母的四个层次“孝身、孝心、孝志、孝慧”。末学一度认为自己是个孝子,传统文化的学习让末学明白自己的缺口有多大,。“养父母之身”末学没有做到事之以礼;“养父母之心”末学没有做到毕恭毕敬;“养父母之志”末学更没有让父母仅仅“唯其疾而忧”,“养父母之志”呢末学何曾做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看父母就是看自己,孝在当下,末学谨记!感恩感谢大家的共同学习和陪伴!

 

8.孙秀蓉学长:

古人云,善事父母为孝,那么何为善事父母?论语概括为,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只要让父母吃好、穿好、住好,物质上尽量满足父母就好了,就是孝子了。但实际上,这才是孝养父母的第一个层次,也是最初级的层次,更难、更真、更高层次的孝养父母。《群书治要》总结了古人孝养父母要做到四个方面;即,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孝养父母之慧,四个层次,教导我们如何去孝,如何尽孝道,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孝子。在刘余莉教授关于《孝的四个层次》中讲述的非常清楚!受益匪浅。

 

9.夏小荷学长:

孝养父母,要养父母的身、心、志、慧。在现实生活中,可能要按着这个程序来,也许是可以同时做,不能着急,父母自己的因缘也各不相同,要根据父母的情况,循序渐进。首先也是要修身。谢谢老师和学长们!

 

10.周琳学长:

感恩教授慈悲教导!孝这四个层次,养父母之身,我们虽身在外地不能经常回家探望父母,但是也要多关心挂念父母,现在科技发达,可以随时面对面视频,我们去向父母问安,也是希望父母看到我们精神很好,为我们放心。他们也开心更加把精力注意到自己身上,好好照顾自己。养父母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自己的身修得很好,为人处世处处走在道上,人们一提到他,都非常地佩服,非常地尊敬。这个也会让父母感觉到很安慰。自己培养的孩子是个正直的人。大家在提及孩子时也会感恩他的父母,为国家民族培养了这样一个有贡献的人。我们要为父母争光,而不做对他们蒙羞的事,以此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父母年龄大了,有些事情可能想的不是很清楚,或是想不明白,尤其会感到落寞孤独,这个时候你明白了,父母更需要我们的陪伴,也非常想让我们需要他们,而不是父母觉着自己年龄大了,儿女长大了自己帮不上了在这种落寞与抽离感,所以要多陪伴帮助父母,多做“错事”让父母指责我们,说教我们,即使他们说错了你也要装作不知情,夸赞顺从自己的父母让他们内心得到充实,获得开心,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不受年龄的影响而崩塌,做儿女的要关注父母的身体健康外,也要关注父母的心理健康,小心呵护。养父母之心,除了尊敬父母之外,还要做到“父母唯其疾之忧”。不让父母为我们操心,也就是你的父母,仅仅为你的疾病而担忧,完全不为你其他事情而担忧了。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孝子。养老就是养心,心要静,心要宽,心要诚,心要平等、包容、慈悲这样整天没有烦恼,这才是幸福晚年。父母感受到了这些,我们的孝才算做的圆满。以上就是我本节课的心得,感恩刘教授,感恩老师!感恩学长!

 

11.袁媛学长:

不学习,不知道。任何问题其实都源于不学习之过。今天有学生跟我吐槽:凭什么大人可以怎样,而我们就不可以?凭什么孩子错了就得向大人认错?而大人犯错却不向我们(孩子)认错?学生还说:绝不允许他人从语言上对父母进行任何侮辱。我说:这是你的孝。孩子说:父母都不顾,还算人吗?孩子又说:可以为此事做出极端行为,即使断送前程、锒铛入狱也值得。我说:这是大不孝。孩子说:这是我自己的事,跟父母没有关系。孔子说:“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懂五伦,不明白自己的本分;没人教,想错了,做错了。相反,学了些错误的或片面的思想和观点;学错了,想错了,做错了。晚上跟学生们分享了一下《孝的四个层次》。人就像海绵,不学好的,便学坏的。有教就有。感谢刘教授的教导!

 

12.王莲梅学长:

《弟子规》作为三根之一的学习,是立住人根的基础。1080字113件事,一一对照。真的是“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知易行难。中国的礼,前提“敬而已矣。”4月份,教母亲用微信。因为我的时间不紧凑,一直没能教会,……最近疫情特殊时期,绿码等,很不方便,方才和母亲通话,母亲说自己没能坚持,我说是我不好、没调好时间……感恩慈爱我的母亲。祈愿疫情早日过去,和母亲早日团圆。感恩老师教导。

 

13.李幽铮学长:

刘教授从孝“父母之身、心、志、智”4个层面,全面讲解了何谓真正的孝,同时也纠正了现实中一些愚孝的现象。

《群书治要》学习网

Website:www.qszys.cn Record number:京ICP备18013041号-1

Website construction多维网讯 Telephone:010-6267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