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品读<群书治要>》第49讲《领导三忌》
张月荣学长:
感恩刘教授的教诲!领导三忌:第一忌:领导干部要守规矩,要一心为百姓服务,不能求发财,专心为政,避免与民争利的混乱。第二忌:详于小事而略于大道,察于近物而暗于远数。自古及今,未有如此而不亡也。领导者做最重要的大事情:善于任人任贤使能,千万不能君第臣异位,本末倒置。第三忌:正见者诛,谀进者赏,正言直见的人要打击,谄媚的小人要奖赏,这是领导人的大忌。学生:张月荣礼
荣凤玲学长:
【领导三忌】:感恩刘教授!一个好的领导者必须要做到三忌:第一:负且乘,致寇至。接受了大的好处,就不能再获取小的好处。一但选择领导干部这个职位,用自己的所学把国家治理好。做官别想发财,想发财别做宝。第二:详于小事而略于大道,察于近物而暗于远数。
应该知人善任,靠群臣的智慧来治理国家。如《慎子》所说“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臣尽智力以善其事,而君无方焉。仰成而已。故事无不治,人君任臣而勿自躬,则臣事事矣。是君臣之顺,治乱之分,不可不察。第三:正谏者诛,谀进者赏。
陶锐辅导员:
领导者的三忌:第一,“负且乘,致寇至”,既要当官,又想发财。这也是告诫领导者要尽到领导者的本分,承担起身上的重大责任;第二,“详于小事而略于大道,察于近物而暗于远数”,抓小放大,只就眼前不看长远。这也是诫领导者其本分和职责在哪,在根本的大事上,也就是用人和决策;第三,“正谏者诛,谀进者赏”,邪正不分,自甘堕落。这同样也是告诫领导者要尽好本分担起责任,还是要回到修身上来,礼敬贤良,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行学问,方是本中之本。从尽本分,到抓根本大事,再到修身为本,“领导三忌”其实也都是在讲“本”!
卢凤宝学长:
学习《领导三忌》心得体会:领导者一忌:“负且乘,致寇至。”一方面是因为贪心,另一方面是人生格局太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分,把本分与全局结合起来,做好自己,做好有利于大局的事,不但是领导者,而且是每个人都该做好的事。领导者二忌:“详于小事而略于大道;察于近物而暗于远数。”如果领导者的目光短浅,必然过分关注眼前的具体事物,而决策就不会具有战略性。作为普通员工,如果能站在领导者的角度从全局高度去看问题,一定会对自己的定位更加准确。领导者三忌:“正谏者诛,谀进者赏。”领导者一心为自己的名闻利养考虑,他所说的话再冠冕堂皇也是图一己私利而已。这种情况下,正谏者必诛,所以嘉言只能结余忠舌。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我们每个人都是需要从这个根本入手,才能兼听则明,主要是要有纳言之量,自己是直谅之士,才会有直谅之士相亲近。
王雪琴学长:
学习《领导三忌》心得体会:领导三忌的第二忌,“详于小事而略于大道,察于近物而暗于远数”。这个其实对我们个人也是受用的,我们不必事事躬行,也要有一个全局长远的目光和视角。对于一个领导者或管理者来讲,这点就更是至关重要了。
冯继红学长:
《领导三忌》学习感悟:领导者治国理政事关重大,必须忌讳的三件事: 1.忌讳负且乘,致寇至。为官者所学所能把国家治理好,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不与民争利,百姓崇敬他们的品行,听从他们的教导,被其廉洁所感化,而不贪婪鄙陋。 2.忌讳“详于小事而略于大道,察于近物而暗于远数”。领导者若详察小事,而忽略了治国的重要纲领,只看到眼前的事物,却忽略了长远的谋划。作为领导者,不是什么事都要管,事必躬亲。“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无事”。应该知人善任,靠群臣的智慧来治理国家,而是要懂得把重要的事情分派给大臣去做。上位的人事情绝不能太多,他的工作就是以身作则,教化人民,而且还要下对决策,任用国家的栋梁。“人君任臣而勿自躬,则臣事事矣。是君臣之顺,治乱之分,不可不察”。臣下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聪明智慧也发挥出来了,形成君臣和顺的氛围。 3.第三个忌讳就是“正谏者诛,谀进者赏”。作为一个领导者,不要喜欢阿谀奉承的话,要任用那些能够犯颜直谏的臣子。这样才能看清自己的得失,明白自己的过错,能够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 感恩刘教授慈悲开示,学习明理且依教奉行。做为普通人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事尽本分并不断修正自己,远离奸佞之人,对别人指出的错误和提出正确的建议,要知错改过做一个“先醒者”,至少也做一个“后醒者”,千万不做“不醒者”!!!
高志新学长:
2022.2.23第49集《领导三忌》学习心得: 1.忌负且乘,致寇至。作为领导者应尽自己的本分和责任,用所学把国家治理好,不与民争利,不能又想当官,又想发财! 2.忌“详于小事而略于大道,察于近物而暗于远数”。作为领导者,不是什么事都事必躬亲,应该知人善任,靠大家的智慧来治理国家或者团队,领导人的工作就是指明方向分派工作知人善用以身作则!3忌“正谏者诛,谀进者赏”。作为一个领导者,要任用那些能够犯颜直谏的臣子。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领导者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感谢身边提出建议的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感恩刘教授!感恩各位老师学长!
王莲梅学长:
第49集《领导三忌》学习心得:做领导,有三件事忌讳“负且乘,致寇至”、“详于小事而略于大道,察于近物而暗于远数”、“正谏者诛,谀进者赏”。对比“先醒者”、“后醒者”、“不醒者”,犹如做人,学习、对比关照自身,修身、改过,行动、精进,完善,“看清自己的得失,明白自己的过错,能够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正是《了凡四训》中“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感恩老师教诲。感恩辅导员陶学长。日日叮咛,日日陪伴。晨读开始。感恩。
梁红学长:
《领导三忌》学习心得:第一忌:负且乘,致寇至。为官者清廉,不与民争利,正如毛主席所说:牢牢树立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又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既然选择做领导干部,就不要又想发财。宋朝名相范仲淹给为官者做出了好榜样,廉洁勤俭,仁爱万民,流芳千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范仲淹的家风800年不衰,堪为后世典范。第二忌:详于小事而略于大道,察于近物而暗于远数。领导者重在高瞻远瞩,下对决策,而不是事必躬亲,自己忙得团团转。如因忙于琐事而下错决策,就会后悔莫及。同时,要相信下属,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注重发挥下属的积极性,才能各尽其职。治理国家如此,管理一个团体,经营企业,建设班集体亦是如此。第三忌:正谏者诛,谀进者赏。作为领导者,要有胸襟和雅量,能听下属的劝谏。《增广贤文》写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弟子规》教导: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古圣先贤的智言慧语对后人有指导作用。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王丽学长:
《领导三忌》心得第一“负且乘,致寇至”。古代的圣君天子,还有那些身居爵位的人,他们都不与民争利,不去从事工商业。所以百姓才崇敬他们的品行,听从他们的教导。人们被他们的廉洁所感化,而不贪婪鄙陋。中国古人为什么对于领导者在位者特别地尊重呢?选择这一职业,已经就意味着一种高尚的选择,这一个职位的要求,你应该想着怎么样把人民治理好,教导好,给人民做一个表率。希望用自己的所学所能把国家治理好,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为官者要考虑的本分。第一忌。第二“详于小事而略于大道,察于近物而暗于远数”。君主如果喜欢抢在臣下之前,先把事情都做好,臣下就不敢抢在君主之前去把事情做好。如果臣子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隐藏起来,国事一旦有了失误,臣子反而会责怪君主。这是臣子背叛君主,国家出现祸乱的做法。做君主的,当领导的如果事事都亲自去做,臣下就不必去做事了。君臣易位。颠倒就会导致混乱。“人君任臣而勿自躬,则臣事事矣。是君臣之顺,治乱之分,不可不察”。君主如果放手,将具体的实事都交由属下去做,不必事必躬亲。臣子他就会尽职尽责地去做事了。臣下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聪明智慧也发挥出来了,这叫君臣和顺。第三“正谏者诛,谀进者赏”。《后汉书》“秦之将亡,正谏者诛,谀进者赏。嘉言结余忠舌,国命出于谗口。”国家的命令都是出于谗邪之口,这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有的君主没有学治国之道,终日茫然不明得失,不知道治乱存亡的根本原因,每一天还匆匆忙忙像喝醉了酒一样。而贤明的君主好学不倦,勤于治国之道而不觉厌倦。他很聪慧,较先地明白了治国之道。一旦治理国家,他就知道怎么样把国家治理好。国家还没有混乱,他就知道国家混乱的原因;国家还没有安定,他也知道如何使国家安定;国家没有危亡,他也知道危亡的根源所在。这样的人称为“先醒”,就是先觉悟。
周琳学长:
感恩教授慈悲教导!第49集《领导三忌》学习心得:首忌不能又想当领导,又想赚大钱,要知道你当领导的目的是什么?是以身作则,教化人民,而不能以身试法。领导群众走向不好的道路,在其位,谋其事。行政行商各行其道,社会才会平衡稳定。第二忌就是要学会无为而治,凡事不必太过于亲力亲为。要任用贤才,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干,亲力亲为,自己累,成效也低。把员工该做的事做了,就变成了君臣易位,本末倒置。要学会用人,把时间精力多花在提升自己,而不是被琐事牵绊,要给他人发展的空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臣事事,君无事,才顺应天道。第三忌就是不能听从谄媚之言,一个君主要保持清醒,才能正确的下决策,治理国家。多学习,多看书,增长自己的知识与见闻,才不会轻易的被人所蒙蔽。忠言逆耳,君主要有威望才可以使人尊重,才能让臣子更好的服从,带领人们富强。君子昏庸的话,臣子没法施展才能,只能投其所好,聪明都用在于如何讨好人,而不做事,这样一个王朝很快就要灭亡。所以领导者一定要记住这三大禁忌,多学习传统文化,从心中改变,修身养性,以身作则。以上就是我的学习心得。感恩老师!感恩学长!
李幽铮学长:
学习《领导三忌》心得体会:1.上天造物都是公平的。有了锋利的牙齿,就没有犀角。有了翅膀,就只能有两只脚。通过刘教授形象的比喻,再次提示我们普通人也不能贪,要有知足常乐的心态。2.“先醒者”、“后醒者”、“不醒者”提示我们普通人也要修身,也要勇于接受别人带的劝谏,把亲朋好友同事都当做“镜子”,对照自己的问题,否则就是永远的“不醒者”。
魏东红学长:
49集《领导三忌》学习心得:做领导者的必须忌讳的三桩事。1、忌“负且乘,致寇至”。上天对待万物的分配是很公平的。乘车是君子的身份,是在位者领导者的位份;从事工商业,去赚钱养家糊口是老百姓的事。为领导干部,又要去干平民百姓所做的事与民争利,必然会招致灾祸。2、忌“详于小事而略于大道,察于近物而暗于远数”。君主喜欢在细小的事情上很明察,却忽略了治国的重要纲领;只看到了近的东西,忽略了长远的谋划。会让国家灭亡。君主只要以身作则,教化人民,下对决策,让百官各司其责就可以治理好国家。3、忌“正谏者诛,谀进者赏”。能够进谏的人被诛杀了,阿谀奉承的人受到赏赐是君主理政的大忌。世间的君主有先醒者,后醒者,不醒者。领导人要当先醒者不要喜欢阿谀奉承的话,要任用能够犯颜直谏的臣子。这样才能看清自己的得失能够改正过失。感恩老师教诲!
范爱红学长:
第49集《领导三忌》心得第一就是“负且乘,致寇至”习主席曾经强调说:“一个人不能够既想当公务员,又想发财。如果你既想当公务员又想发财,那就会有危险了。”《群书治要·汉书》中,董仲舒对皇帝的一份上书的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为官者要考虑的本分,上天向来公平,比如说给予了一个动物很锋利的牙齿,就去掉它的抵角。让它长着翅膀的,就让它只长着两只脚。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情同此理。第二忌就是“详于小事而略于大道,察于近物而暗于远数”人君之大患也,莫大于详于小事而略于大道,察于近物而暗于远数。自古及今,未有如此而不亡也”当领导者最大的弊病,莫过于详察小事,而忽略了治国的重要纲领,莫过于只看到眼前的事物,却忽略了长远的谋划,鼠目寸光大概如此。第三个忌讳就是“正谏者诛,谀进者赏”。在《后汉书》中讲到,说“秦之将亡,正谏者诛,谀进者赏。嘉言结余忠舌,国命出于谗口。”秦朝为什么会灭亡呢?就是因为能够“谏诤”的人被诛杀了,阿谀奉承的人受到赏赐。“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作为一个领导者,不要喜欢阿谀奉承的话,要任用那些能够犯颜直谏的臣子,,用德才兼备的人。这样才能看清自己的得失,明白自己的过错,能够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
夏晓荷学长:
第49集《领导三忌》学习心得:通过刘教授的指导,我们知道了领导者必须忌讳的三件事:一、“负且乘,致寇至。”二、“详于小事而略于大道。”三、“正谏者诛,谀进者赏。以史为鉴,作为领导者,不能又想当官,又想发财,与民争利,贪污腐化;领导者也不能只着眼于小事,而忽略了大政方针,(不须事必躬亲,要懂得知人善任);领导者也不能只听信谄媚之言,而不接受正直的谏言。领导者又有“先醒者”、“后醒者”和“不醒者”之分——“先醒者”胜;“后醒者”可改;“不醒者”亡。所以,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早日觉悟真理,按照真理办事,才能够实现国泰民安的愿景。
袁媛学长:
第49集《领导三忌》学习心得这节课让我更明了“道”的重要性,先明其道,再行其道,否则将事与愿违。第一忌是“负且乘,致寇至”。古代的圣君天子,还有那些身居爵位的人,他们都不与民争利,不去从事工商业。所以百姓才崇敬他们的品行,听从他们的教导。人们被他们的廉洁所感化,而不贪婪鄙陋。上天对待万物是有所分配的,它是很公平的。这就是接受了大的好处,就不能再获取小的好处。各安本分,各尽其职,各美其美。第二忌是“详于小事而略于大道,察于近物而暗于远数”。越是在上位的人,越要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任人者逸”而“自任者劳也”。上位的人,他的工作就是以身作则,教化人民,而且还要下对决策,任用国家的栋梁。这才是他最重要的事。否则,上位之人就会“察于近物而暗于远数”。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本末倒置。只顾眼前利益,看不到长远的流弊。社会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的根本就在于人心没有得到治理。第三忌是“正谏者诛,谀进者赏”。不要喜欢阿谀奉承的话,要任用那些能够犯颜直谏的臣子。这样才能看清自己的得失,明白自己的过错,能够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
刘天宇学长:
第49集《领导三忌》学习心得:领导者必须忌讳的三件事:一、“负且乘,致寇至。”二、“详于小事而略于大道。”三、“正谏者诛,谀进者赏。”在庙堂之上,要有大局观,要有亲贤远佞的觉悟,不能只听夸奖只看好的方向,要善于接受批评,在是非曲直中有自己的判断,在庙堂之上也要下庙堂之高,不能远离民本。一个不能被蒙蔽的领导者才能走得更远。
周慧心学长:
《领导三忌》学习心得:第一忌:负且乘,致寇至。为官者清廉,不贪图享乐,换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利益百姓。第二忌:详于小事而略于大道,察于近物而暗于远数。做为领导者做事要高瞻远瞩,不能因小失大得不偿失,要会运用有能力的人发光发亮。第三忌:正谏者诛,谀进者赏。作为领导者,要明辨是非,有肚量,对于下属的劝谏要虚心接受,不能只喜欢听夸奖赞美的话。
周慧心学长:
《领导三忌》学习心得:第一忌:负且乘,致寇至。为官者清廉,不贪图享乐,换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利益百姓。第二忌:详于小事而略于大道,察于近物而暗于远数。做为领导者做事要高瞻远瞩,不能因小失大得不偿失,要会运用有能力的人发光发亮。第三忌:正谏者诛,谀进者赏。作为领导者,要明辨是非,有肚量,对于下属的劝谏要虚心接受,不能只喜欢听夸奖赞美的话。
课程:《品读<群书治要>》第50讲《摒四风与反四患》
成晓鸾学长:
《摒四风与反四患》四患:1伪2私3放4奢对应的四风:1形式主义2官僚主义3享乐主义4奢靡之风诚得人心。先从不妄语开始做起。慢慢养成诚。有私心就有压力。念念为他人好,一个人越不为自己,为他人时,别人越爱他。生活中,要懂得节制,俭。不放纵自己欲望。加强制度和道德建设,两方面做起,来摒四患,四风。感恩老师!
荣凤玲学长:
【摒四患与反四风】:感恩刘教授!伪,私,放,奢为四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为四风。虚伪,自私,放纵欲望,奢侈浪费让人离责任越来越远,离德行越来越远,离自性越来越远。相反,要想近于道,必须要处事待人以诚为上,以仁为先。
傅笳栩学长:
《摒四风与反四患》听课感悟我们伟大而又充满智慧的祖先都替我们预测到了现今社会的四患风气,也道出了“四患”的危害,从伪乱俗、私坏法、放越轨、奢败制,一一说明对我们社会风气的败坏,又提出反四患的两种方法,一是制度,二就是道德,从根本上去唤醒人们的内心诚信,我们个人不但要做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从不说谎做起是最根本的真诚,从而达到“人到无求品自高”无私心无欲望节俭生活才容易满足,才能让心清净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多多帮助别人利益社会,感恩老师,每次都能收获满满的,《群书治要》是全世界各国都需要的宝典!
陶锐辅导员:
“四风”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完全对应“四患”的伪、私、放、奢,不知道习主席当年提出“反四风”时,是不是专门学习了《群书治要·申鉴》,就是依据此段内容而提出的号召呢?主席还用了我们现代人都能听懂和熟悉的语言,真是智慧!治国大事,本是千头万绪,刘老师给我们把经典中的教导一讲,感觉好像一下变得很简单,真是大道至简!
刘老师在课中说:“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这些高科技手段,天天宣讲伦理道德的教育。相信不过三、五年的时间,社会还是可以恢复正常。重要的就是看我们对传统文化,是不是有信心,是不是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来推行传统文化。”学习《群书治要》,越学越觉得对国家对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力量越有信心。从量变到质变,相信积累到一定时候,各方面因缘具足,传统文化全民学习会全面展开。到那时,只要三五年时间,整个社会就会恢复正常,重回大唐,再现盛世!
范爱红学长:
修身组吕范和谦第50讲《摒四风与反四患》心得四患:1伪:有意掩盖自己的私心,伪乱俗;2私:念念为自己,心中没有别人的好,就不会待人处事,会坏法;3放:放纵欲望,就没有了道义、恩义、情义,放越轨;4奢:人到无求品自高,我的祖先范仲淹先生为后代做出了榜样。感恩祖先慈悲加持护佑!《群书治要》的伪、私、放、奢对应18大四风:1形式主义2官僚主义3享乐主义4奢靡之风。“法坏则世倾,虽人主不得,守其度”矣,轨越八则礼亡,虽圣人不得全其行矣;方川则欲肆,虽四表不能充其求矣;没有礼法约束.他的欲望就会横行,而没有任何顾忌。真诚待人,从不妄语开始,至诚感通!感恩祖宗、老师、感恩各位学长。
夏晓荷学长:
第50集《摒四患与反四风》学习心得: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治国安邦,要德治与法治并行,德治是根本,法治是保障。德治的关键在于“摒四患与反四风”,即摒弃四患——摒弃虚伪(伪乱俗)、自私(私坏法)、放纵(放越轨)、奢侈(奢败制);反四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同样道理,治家、经营事业及修身,也是要坚持“摒四患与反四风”。而要真正地彻底地坚持这些真理,还要心地清净,理事圆融。
魏东红学长:
第50集《摈四患反四风》学习心得:摈弃四患伪、私、放、奢是治国和治家都要遵守的。一个家族,一个团队、单位、企业、国家能否兴盛,就从这四点来看。如果彼此真诚相待,又有严格的规矩,不放纵欲望,生活节俭不奢侈,肯定会兴盛。十八大之后,习总书记提出了反对“四风”的号召,就是要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就是四患引起的后果。两者是对应的。有国家领导人带头摒除四患,党风、政风、民风、家风自然而然就会逐步好转。
李幽铮学长:
《摒四风与反四患》听后感:四患:伪、私、放、奢对应的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生活、工作中要时时提起觉知,避免犯这四种错误,修身为要。感恩老师教诲!
高志新学长:
2022.2.25第50集《摒四患与反四风》学习心得:政治之术,先摒四患!四患不革,四风不除!四患:一曰伪(虚伪的反义是真诚)一念不生即为诚!二曰私(自私)责任的承担是开始念念为对方想,得道者多助!三曰放(放纵)助长越轨行为!四曰奢(奢侈)成由勤俭败由奢,人到无求品自高!无论是治国还是治家,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彼此真诚相待,没有私心,处处为别人着想,又有严格的规矩,不放纵自己,生活节俭不奢侈,那么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还是国家一定会兴盛!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努力改过!加强自我道德提升!感恩刘教授感恩各位老师学长!
王连梅学长:
第50集《摒四患与反四风》学习心得:在课程中,老师讲到,“伪,私,放,奢”是达治天下太平,需摒除的四种祸患。真诚心的自我培养、自私心的自我检省(学生最近,事物贪多,时间安排上有“顾此失彼”之窘)。老师讲到的,不放下私心,压力自生。学生很有感触。“单纯的心,活着也会轻视。”“得道者多助”,一定感来很多的善缘来帮助你。“一个人越是不为自己,人们越爱护他、信任他,愿意和他合作。”对照学生的实际状态,的确处处相应。每次科学的学习,老师深入浅出的教导,学生受益。感恩老师。感恩陶学长。感恩学长们!
周琳学长:
感恩教授慈悲教导!第50节《摒四患与反四风》学习心得:本节课我学到了要以诚待人,反对虚伪。反对搞形式主义,只说不做的假把式。要做一名无私的人把自己的利益放最后,其他人就会越信任你,帮助你。其次要节俭,过度的放纵欲望就是享乐主义,欲望是个无底洞,成由勤俭败由奢,要居安思危,多为以后做打算,不可过度放纵,摒弃这四个祸患,我们一定可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拾起道德与制度,推行伦理、因果、圣贤教育让大家明白四患的危害,先从人心抓起,从道德教育开始实施,然后用制度约束,改变社会风气,人民才会幸福安康。以上就是我本节课的学习心得。感恩老师!感恩学长!
梁红学长:
第50集《摒四患与反四风》学习心得:《群书治要•申鉴》中讲:“致治之术,先摒四患。”即:“一曰伪,二曰私,三曰放,四曰奢。”要达致国家太平,必须先摒除此四种祸患。第一条,摒除“伪”。“伪”的正面就是“诚”。真诚才能凝聚人心,而虚伪会失去人心。曾国藩先生云:“一念不生谓之诚。”就是指我们放下了执着、分别、起心动念的状态。这种状态是无所求、无所恃,众生有感就有应的状态。真诚心从不妄语开始,时时存利他之心,而不是欺骗他人以达己之私欲。摒除“私”。第二条,摒除“私”。意即处处为他人着想,时时存利他之心,放下自私自利。从哪里做起:从念念为父母着想开始。百善孝为先。孝心一开,百善皆开。第三条,摒除“放”。要节制欲望。如今有些人由于不知节制,淫欲过度,导致肾精流失,减损寿命;纵欲堕胎,导致疾病缠身;邪淫好色,导致家庭破裂,殃及子女,甚至丢官失禄,身败名裂;酗酒吸烟吸毒,导致车祸频繁,奇病难愈。贪吃肉食,暴饮暴食,导致肠胃受损,病苦难耐。许多青少年,甚至成年人沉迷网络,乱打游戏,导致荒废学业事业。第四条,摒除“奢”。从俭入奢易,从奢返俭难。成由勤俭败由奢。中国古人居安思危、防微杜渐。通过教化可以“摒四患”。感谢刘教授的无私奉献,精彩授课,感谢辅导员学长及其他学长的付出!
任向荣学长:
第50集《摒四患与反四风》学习心得:摒除四患:伪、私、放、奢,小到修身齐家,大到治国平天下都用得上。一个家庭,一个团队,一个国家能否兴盛,就从这四点来看。如果彼此真诚相待,又有严格的规矩,不放纵自己的欲望,生活节俭不奢侈。那么肯定会兴盛。如果家没有家规,国无国法那也肯定会败亡。我们现在都住在都市丛林之中,就像住在鸽子笼里,心胸越来越狭隘,迷失了善良的本性。天地无私,容载万物,所以人要接触自然,亲近自然,就能够体会到自然的这种心胸。就能够升起感恩心,他自己的心胸也自然会开阔。《群书治要》里面的智慧真的是小大圆融。
卢凤宝学长:
第50集《摒四患与反四风》学习心得:听了刘教授的精彩分享,感触颇深。经刘教授的深入剖析,学生深深地被古代圣哲的深邃思想所折服了!古圣先贤把纷繁复杂的世间法分析得如此透彻,从现象看本质,从本质找原因,从原因求方策通过上一节课“领导三忌”以及本节课的学习,才知道“三忌”“四风”的内涵,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我们党治国理政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袁媛学长:
第50集《摒四患与反四风》学习心得哪四患呢?“一曰伪,二曰私,三曰放,四曰奢。”
感恩老师苦口婆心劝导:戒伪、戒私、戒放、戒奢。一切以修身为本。十八大习总书记提出反对“四风”的号召,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就是对这四个字的现代化诠释。“一曰伪”,“伪”的正面就是“诚”。曾国藩先生给“诚”下了一个定义:“一念不生谓之诚。”诚就是一念都不生的状态。换一句话说就是,我们放下了执着、分别、起心动念的状态。这种状态是无所求、无所恃,众生有感就有应的状态。古人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什么道呢?得的其实就是这种真诚心、至诚心。真诚心是从哪里培养起来的?古人说从不妄语开始。“圆人说法,无法不圆。”“二曰私”,念念为对方着想,没有私心,念念为人好。这一念心提起来,办事能力、处事待人接物的能力,就会迅速地提升,不需要有人教你,不需要学很多的方法。只要你有一颗为人着想的心,你就知道该去做什么。反省自己在讲课或分享时的紧张,是因为还有“私”没有放下,还有一个“我”没有放下。“三曰放”,就是放纵欲望。一旦一个人放纵欲望,沉溺于感官的满足,他的孝心、恭敬心全都抛之脑后了,他就没有恩义、情义、道义可言了。“四曰奢”,奢就是奢侈。从俭入奢易,从奢返俭难。一个人即使荣华富贵,生活条件好了,也要保持俭约的生活方式,因为这样的生活简单容易满足,心地清净。所以古人说“人到无求品自高。”
刘天宇学长:
第50集《摒四患与反四风》学习心得:摒除四患:伪、私、放、奢,小到修身齐家,大到治国平天下都用得上。国有法家有规人有德,天地无私,容载万物,所以人要开阔胸怀,亲自然重天地之道,方能修道!
张月荣学长:
尊敬的刘教授各位学长好!《摒四患反四风》四患:一曰伪,二曰思,三曰放,四曰奢。四风:一形式主义二官僚主义三享乐主义四奢靡之风。伪乱俗,私坏,放越轨,奢败制摒四患与反四风:用诚去治伪。用公去对治私。用节制对治放,用俭对治奢。感恩刘教授教诲!学生:张月荣礼2022年2月28日
《群书治要》学习网
Website:www.qszys.cn Record number:京ICP备18013041号-1
Website construction:多维网讯 Telephone:010-6267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