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群书治要》两年研修班第二学期 《敬畏文化方能涵养底蕴》学习交流会
2022-01-10安徽国祯书院

陶锐辅导员:

学长们好,前段时间刘老师在群里分享了一篇访谈报导《敬畏文化方能涵养底蕴》,很多学长都阅读了,感到受益匪浅,更有学长提议我们抽出时间一起来共学这篇文章。今天就应这位学长的提议,我们来共同学习,并且也是一次尝试,以后还可以组织这样类似读书会的学习交流,刘老师的文章非常多,我们可以系统的来开展学习。学习过程中,除了分享学习心得,更欢迎学长们就文中的内容提出相应问题,问题引发思考,非常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其中含义。

那我们现在开始学习交流,末学先来尝试将文章做一个脉络梳理。首先这篇文章的主旨在一开头就清晰完整的指出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里用了三个词语,就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精神命脉”、“重要源泉”、“坚实根基”刘老师发言中第一句话也同样用了三个词,“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一个政党的底蕴”。“基因”、“灵魂”、“底蕴”这六个词语,已经将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阐释得非常清楚完备。

接下来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内容来具体阐述这个主旨:

一、“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

二、“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

三、“文化具有民族性、历史性与时代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个动态、连续、有机的发展与更新过程”;

四、“只有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主动将其核心要义和精神落实在修身律己、执政为民的过程中”。

第一部分,标题中的关键字:“根植”。刘老师从多个方面重点阐释了这个词。实际上,“根植”就是“精神命脉”、“重要源泉”、“坚实根基”和“基因”、“灵魂”、“底蕴”的具体体现。同时,末学注意到这里谈到文化用了一个以前很少用的词:“敬畏”。这个词,很值得深入体会,当我们真正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和意义,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那六个词语,确实对文化的“敬畏”之心便会油然而生!

第二部分,从反方面来进一步阐述“根植”。如果“没有”、如果“缺乏”、如果“丢掉”,会怎样?结果可想而知,各种乱象丛生。

第三部分,指出文化的特性以及文化发展的特性。文化具有“民族性、历史性与时代性”,文化的发展则是“动态、连续、有机的发展与更新过程”,末学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是根与枝的有机整体关系。

第四部分,关键字:“落实”。回到落脚点,谈理论讲道理的目的是什么,不是高谈阔论,目的还是要力行落实,要落地。前三个部分都是讲理论道理,帮助我们“知”与“解”,第四部分则是引导我们“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行合一”、“解行相应”。“只有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主动将其核心要义和精神落实在修身律己、执政为民的过程中。”

以上便是这篇访谈的主旨意思与四个方面内容。另外这篇访谈主要是针对领导干部展开阐述的,那么这只是一个切入点,其实无论是对领导干部,还是对于其他各行各业,只要我们是中华儿女,就应当学习认识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应当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与意义,应当“敬畏”文化,也有一份责任去传承、弘扬与发展中华文化!

末学尝试做以上学习交流,不当之处请学长们及时提出,欢迎学长们分享与提问!

 

李幽铮学长:陶学长总结得很好,这几周的课,末学都有一种感觉:传统文化弘扬任重而道远。

 

王莲梅学长:《敬畏文化方能涵养底蕴》学习心得:敬畏文化,体现在“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言而有信”,“君子无宿诺”。末学总是大言不惭地说,没做到。今天是腊八节,顾老师昨晚约末学今早9点半,一起上山活动。末学的时间管理不好,出门迟了两分钟,等车迟了几分钟,等和老师们会面,整整迟到8分钟。羞愧难当,让三位5、60岁的长者在三九天等候末学姗姗来迟。不敬畏时间的流逝,内心煎熬受惩罚。学习老师的报导,从心而改。想问一个问题,有亲人对祭祀、“头七”、一周年忌日等,认为“人死如灯灭”,是“文化虚无主义”吗?

陶锐辅导员:学长总是能直言自己的不足,末学理解应该也是“文化虚无主义”的一种表现吧,大家可以共同探讨。

 

张向荣学长:听闻知晓圣贤教诲之后而不行动,这个才是我们真正需要面对的挑战!

陶锐辅导员:那还是听闻知晓不够不深,真听懂了,必然有行动,所以学习很重要,需要长时熏修。现在传统文化不断普及,很多人都有学习,但大多数人都是蜻蜓点水式的学习,尤其是大型活动或论坛现场参与的时候,总是感动不已,发誓要怎样怎样,但回来后不久就打回原形,那是因为熏修的力量太弱了,敌不过习气。线下参与学习只能是接引,结个缘,真正的学习必须是在平时生活中不间断的长期听课,一边学一边在工作生活中落实,时间久了,自然就有力量了。这也是我们在线办长期班的初衷。

王雪琴学长:对的,这是个长期坚持逐渐深入内化的过程。

 

袁媛学长:敬畏,源于明理;明理,源于学习。学习,一是学,二是习。光学不习,无用。学而时习之,才不亦说乎!

 

付笳栩学长:一天不学习感觉就退步好多,习气很重就得时时想着学习的道理去落实到身边的大事小情上,要不一遇到事情就感觉自己不进反倒退步好多,真心体会到学习圣贤文化不能图热闹,得耐得住寂寞,心有多静,理解的就有多深。学而时习之,学与习,就是知与行,就是解与行。“三天不读圣贤书,面目可憎”,一点都不假,深刻体会到!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染污与诱惑太多,我们一定要学会屏蔽自己,保护好自己的清净心。

辛淑娟学长:一天不读经典。都会被习气打回原形。记下了。

付笳栩学长:学了,明理了就得能保持住,能做到知行合一去落实到身边的大事小情中去。老师讲不要学了就去用传统文化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做到,那样就错误的把我们该起到好的带头学习传统文化的作用给毁了,所以越是学越不敢多说乱说话了,好多还在该深入学习的路上,珍惜一起学习的时间,感恩老师和学长们带领。

陶锐辅导员:是的,不过该说时还得说,只是不再按自己的知见去说,而是“述而不作”,就是去复讲就好。

 

徐文靓学长:很多事做不到,做不好,不能改过。主要还是因为不是真正明理,对一些道理还有怀疑的心理,都是因为自己习气太重,业障太深了障碍的。所以要长时熏修,多听老师讲经荡涤自己心灵的污垢。

陶锐辅导员:现在最大的诱惑其实还不在外面,就在我们手里天天用的最多的:手机!我们的心随时都会被它牵走,一定得提起高度警觉!是的,多听反复听,打算对治哪个习气,可以找出老师相应的课程,然后反复听,就有效果。

 

甘向阳学长:我的学习是学完立马分享,希望更多的人受益,感恩刘教授感恩这个平台,学生除了敬畏之外就是力行。

陶锐辅导员:学长,这其实也是学习圣贤文化的一个误区哦!

甘向阳学长:为什么是误区呢?

陶锐辅导员:学完之后,立马要做的是反省,想想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做的不够,如何去改正去力行。花大精力在这里下功夫!至于分享,是其次,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要想真正影响他人,得从改变自己开始。

如果我们自己学习了,第一反应不是自省并修正自己,那么分享给他人,他们怎样可能会自省与修正呢?往往也都是不会看,或者看看而已,入不了心。其实圣贤教诲,不用学太多,如果心真的静下来了,就能入心,哪怕一句话真的入心了,平时生活中能时时提起观照,那就受用终身了,就抵过不入心的听课听很久。 

甘向阳学长:对,这是必须的,谢谢您的提醒点拨。

 

梁红学长:末学非常赞同辅导员的观点,手机的危害太大了。很多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浏览不健康的网站,荒废了学业。把手机看得比父母还重要!父母可以不要,手机不能没有。曾经遇到一个学生,因玩手机成绩一落千丈,父母着急,日夜难眠,就没收了手机,结果学生绝食,父母无奈,只好认输,又把手机给子女。多么可悲!凡是一切让人沉迷的东西,都对下一代影响甚坏!谁来救救下一代?手机计算机里不良信息防不胜防,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很容易受到暴力色情类网站的诱惑,受到不良游戏的蛊惑,无法回头,200年前,林则徐不畏权势,禁鸦片,200年后,新型精神毒品,手机游戏,不知会坑害多少人?希望更多的人关心此事,非同小可!

陶锐辅导员:从电视问世开始,这个趋势就在所难免了,后来到计算机到手机,到现在智能化手机,这是人类堕落的最大助缘。我们很难逆转,只能学着去善用。如何学会善用,如何救救这些孩子,还是从我们自己开始!

也许我们不会像孩子那样沉迷游戏,但也会经常被手机上各种信息所左右,即便是学习圣贤文化,也会加入很多群,翻看很多学习内容,看似在精进用功学习,实则都在扰乱清净心,没有清净心,学习圣贤教诲很难入心。所以老师一直强调“一门深入”,不要学的太多太杂,加入的学习组织也不能太多,发心做事更不能多,多做减法,“精“”才能“进”!

 

夏晓荷学长:感谢刘教授教导!感谢陶学长和众位学长的分享!

“举头三尺有神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更感到责任重大。深蒙师恩,得以闻道,希求悟道、行道。志虽远,当从足下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时时以圣贤心对照反省自身。虽常感惭愧,仍需勇猛前行!

 

范爱红学长:刚刚看完刘教授的《敬畏文化方能涵养底蕴》每一次的学习,末学总是羞愧难当,末学和刘教授算是同龄人,看看刘教授,末学真的是无地自容,最近末学在学习《了凡四训》时,就下定决心,今生只学《群书治要》和《了凡四训》,末学是钝根中的钝根之人,就用笨方法去学习力行,就像陶学长讲的:其实圣贤教诲,不用学太多,如果心真的静下来了,就能入心,哪怕一句话真的入心了,平时生活中能时时提起观照,那就受用终身了,就抵过不入心的听课听很久。末学就是想让其中的一句: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时刻提醒和教育自己。感恩刘教授。

陶锐辅导员:是的,“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当我们懒惰懈怠时,提起这句话,当我们灰心气馁时,提起这句话,当我们怀疑自己时,提起这句话,当我们的言行让他人生烦恼不能做之师时,提起这句话......每个人都可以有这样一句话,生活中时时提起观照,那么这一句话就够了!

虽然我们都有很多毛病习气,有很多不足问题,我们会觉得很惭愧,但惭愧的同时,不是自责不是懊悔不是气馁,而是自强是改进是奋发,惭愧与奋进是并行的!很多时候,我们一惭愧就气馁就怀疑自己,一奋发起来就自傲就得意洋洋感觉良好,这都是偏到一边了。惭愧与奋进并行,这就是中庸之道,是中道!时时都要有惭愧的心,惭愧的同时又勉励自己奋进,奋发的时候状态好的时候,同时提醒自己要有惭愧之心,两者不能偏废,保持中道。

范爱红学长:末学每一次读《了凡四训》,末学就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近一段的学习更是,末学明白了党中央为什么要求全体党员学习《了凡四训》和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感恩古圣先贤的教诲,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日日知非,日日改过。知行合一,行中正之道。

陶锐辅导员:每次都读都有“脱胎换骨”的感觉,说明学长学入心了,向您学习!

范爱红学长:陶学长,末学是毛病习气太重,知过却改不掉,敬畏心不够。末学还是要向您和各位学长多多学习请教,还望各位学长不吝赐教。

陶锐辅导员:加以时日,相信您可以改掉很多毛病习气的,我们一起努力改过!

范爱红学长:我们一起努力!善友相依,我们必定也能成圣成贤!我们齐心协力!

 

荣凤玲学长:随喜赞叹学长们的精彩分享!【敬畏文化方能涵养底蕴】的学习体会:圣贤文化所传受的就是道,敬是对圣贤文化的深信不疑,畏是对自己背离圣贤文化的一种警醒,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恢复性德,一个人,一家人,一群人,一国人都有这种敬畏之心,大同世界就能实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日日知非,日日改过!

 

刘兴宁学长:敬,诚敬、恭敬,对古圣先贤传承的智慧文明心生诚敬,方能入心学习践行传承与弘扬;畏,敬畏因果、敬畏规律、敬畏天道,方能克己复礼、遵循道义、立身行道,所以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每一个人,心生敬畏,方能涵养文化底蕴、做人的根本,方能由内而外仁爱智慧的底蕴光显显于外。感恩老师,感恩辅导员,感恩诸位师友学长。

 

高志新学长:【敬畏文化方能涵养底蕴】的学习体会:感恩刘教授精彩课程感恩陶学长细心总结植根于传统文化,认真学习多读书,落实到知行合一,很惭愧,总是明白又做的不好!日日知非,日日改过!方法就是坚持学习老师的课程,紧跟学长们的步伐。

 

魏东红学长:学习了刘老师的《敬畏文化方能涵养底蕴》。感觉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力量。

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经历了无数风雨,大灾大难也不少,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一直屹立东方不倒。是因为我们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验证的智慧,创造了很多盛世战胜了很多困难。它在现今的治国理政中的依然具有卓越的指导意义所以领导干部要厚植文化底蕴。通过经典了解传统文化的要义和精神来律己修身,指导工作,推动工作。

 

郭艳华学长: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无论在生活工作中,第一要修身,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从自身做起,去感染其他人。感恩老师!感恩学长!

 

周慧心学长:随喜赞叹学长们的精彩分享!【敬畏文化方能涵养底蕴】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都离不开文化的根基,我们拥有这样至高无上的民族文化瑰宝,倍感荣幸,并且要有敬畏之心,让伟大的文化底蕴得到弘扬和发展。日日知非,日日改过,知道要做到,才不会成为空架子,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不愧父母和圣贤的教诲!

 

王丽学长:《敬畏文化方能涵养底蕴蕴》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福建省泉州市按照“原真性保护、活态化利用、功能性提升、生态型修复、家园式共造”的理念,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底蕴。

《群书治要》学习网

Website:www.qszys.cn Record number:京ICP备18013041号-1

Website construction多维网讯 Telephone:010-6267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