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视频更多》

本站视频若出现卡顿现象,恭请前往第三方平台观看,给您带来不便见谅!

处理压力时的心理调适(上)-第5集

刘余莉 教授

  • 路线一
  • 路线二
  • 音频一
视频文字
处理压力时的心理调适(上)-第5集
2017-03-15

尊敬的现场的各位观众朋友,各位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继续来讲健康心态与幸福人生的第五讲,处理压力时的心理调适(上)。

在处理压力面前,我们首先还是要全面地认识压力,认识压力也有一些具体的原则。

第一个原则,就是任何人一生中都会有压力。谈到压力问题,并不是你是否受到压力,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压力影响,这个问题应该是这些压力是怎样影响你的。有人把生活中的压力也比作吉他的弦,如果这个张力太紧,这个琴弦就会断裂;如果这个张力太松,又弹奏不出美妙的声音了。既然每一个人一生中都会有压力,那么我们面对压力的时候,也应该轻松以待。

第二个原则,有些压力是有益的。为什么是有益的呢?那就是因为我们有的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同样的道理,压力也可以称为成就之母,我们可以把压力转化为我们成功的动力。所以有人讲到,说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当我们接受一个新的任务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很有压力,但是我们应该想到,我们完成了这个任务之后,在其中克服了我们的恐惧,克服了我们的各种各样能力的不足,我们就提升了自己的能力,那么实际上呢,也就是成长的开始。

那么在很多成功人士的身上,我们看到他们是怎么样把压力转化为动力的呢?他们承担责任并不是为了自己的一己之利,而是因为他们有高尚而伟大的目标。比如说我们以前提到过的范仲淹,他在小的时候读书,有一次就读累了,出来玩。那么这个时候他恰巧就碰到了一位算命先生,他当时也很好奇,他就走上去问,他说:“你会看命,那你帮我看一看,我这个人读书以后能不能做到宰相?”当时范仲淹年纪轻轻,结果他一出口就要做到宰相,把这个算命先生也吓了一跳,于是他就说,他说你为什么年纪轻轻,却口出狂言,一出口就要做到宰相呢?

范仲淹被他这么一问呢,他也觉得很不好意思,于是他就改口说:“那您再帮我看一看,我以后读书能不能做一个好的医生呢?”这个宰相和医生在这个算命先生来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职业,于是他就问,说为什么你读书只想做到宰相和医生呢?他没有想到,当时年纪小小的范仲淹就这样回答说:“因为惟有良相和良医可以救人,可以帮助别人。”这句话说了出来,让这位算命先生非常的感动,他说你有这样的存心,这就是一个宰相的存心,你以后做官肯定能够做到宰相,因为你有那种为天下苍生而着想的存心。

那么再看一看我们的周总理。他小的时候在读书,有一天老师就问他,说你们读书都是为了什么呢?当时年仅十三岁的周恩来,就挥笔写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几个大字。所以我们看,这些人之所以能够做到宰相,能够做到总理,也绝对不是偶然的,那是因为他们有那种为天下苍生而着想的存心。那我们想一想,一个人他有这样的志向,那在他求学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困难,他会不会轻易地放弃呢?他在遇到困难之后所取得的那种成就,所体现出来的那种意志,可以说是常人所没有办法相比的。

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压力变成我们成长的动力,而确实我们在一些演员或者运动员的身上,也可以看到压力的这种有益的效果。比如说有的演员,当观众中有重要的人物在场的时候,他的表演会特别出色;运动员也是如此,我们看很多世界纪录的保持和创造,都是在大规模的世锦赛或者奥运会的决赛上所创造的。面对这种压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被压力压垮了,但是另外一些人,却借着压力创造了世界纪录,因为他们懂得把这个压力转化为动力。

第三个原则,大部分压力是毫无必要的。中国人有一句古话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其实本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增添了设想了很多不必要的压力。很多人觉得这难以置信,为什么人会给自己设想一些不必要的压力呢?如果我们不信,我们可以看一组关于压力的数字。人们所担忧的事情有40%永远都不会发生;有30%的忧虑是涉及到过去做出的决定,意思是说没有办法改变了;有12%的忧虑集中于别人出于自卑感对自己做出的批评;有10%的忧虑是与健康有关,而这个问题是越担心问题就会越严重;最后只有8%的忧虑可以列为“合理”的范围 ,而这个合理呢还加着引号,意思是说,真正指导我们去事先准备一下,考虑一下的问题只有8%。那么这一组数字不是让人感到很吃惊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十个引起人们紧张压力的问题,真正值得人们思考一下的,十个之中还不到一个。

关于这种不必要的压力,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来加以说明,这个故事可能大家也听说过。这个故事讲的是父子两个人赶着一头驴去赶集,一开始他们是赶着驴走。结果走着走着他们就碰到了一帮人,这帮人看着父子俩赶着驴在地上走,于是就纷纷地嘲笑说:“你看看这个父子俩,真是太傻了,放着驴不骑,却跟着驴子在地上跑。”

那么听了这样的嘲讽,他的父亲就骑上了驴,继续向前赶路。结果走着走着他们又碰上了一帮人,这帮人看到父亲骑在驴上,又很不满意了,他们纷纷地指责说:“你看看这个父亲,多么不知道疼爱儿子啊,他的儿子年龄那么小,身体那么单薄,可他却堂而皇之地骑在驴上,让儿子在地上跟着跑。”听了这些人的指责,这个父子就跳下了驴,让这个儿子骑到驴上,继续向前赶路。结果走着走着,他们又碰到了一帮人,这帮人看到儿子骑在驴上,又不高兴了,他们说:“你们看看这个儿子,多么不知道孝顺父亲啊,他的父亲年纪那么大了,他却心安理得地骑在驴上,让父亲在地上跑。”

听了这样的指责,这个儿子就请他的父亲又骑到了驴上,两个人同时骑着驴向前赶路。结果走着走着,他们又碰到了一帮人,这帮人发现这个父子俩居然同时都骑在驴上,就很不高兴,纷纷地指责说:“你们看看这父子俩,多么没有同情心,那个驴子那么瘦小,可是他们居然同时骑在驴上,都要快把它给累死了。”

听到这样的指责之后,这个父子俩就感到无所适从,因为怎么做都不对,怎么做都会有人指责。那么想来想去,他们也想不出来该怎么办。那么最后大家知道,他们是怎么样来到集市上的吗?他们是抬着驴来到了集市上。那么这个故事固然有一些夸张,但是从这个故事中就告诉我们,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担忧的事情太多了,不必要的担心不仅仅限制了自己的远见,也使自己做出一些愚蠢的不必要的行为。

第四个原则,压力过度就会引起疾病。我们说压力有的时候会起到积极的正面的效果,但是压力过度也会引起疾病。在美国霍普金斯医院的罗宾逊医生,就对自己的174名住院的病人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他发现,在这174名的住院病人之中,有一半人以上的病症都是因为什么引起的呢?都是由于过重的压力而引起的。如果允许这些压力继续存在下去,这个压力还会继续影响他的健康,影响他的人际关系和工作表现。所以当我们遇到压力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能够尽快地避免或者减轻压力,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个问题,如何成功地处理压力。

成功地处理压力也有一些具体的原则。第一个原则,要养成正确的“视角”,所谓的视角就是把现在或者即将发生的问题,放在一个更大的参照系中来思考的能力。为了说明这个视角的重要性,我们也可以举几个例子。第一,就是一个女大学生写给她母亲的一封信,在信的开头她向母亲汇报,她在大学一学期之后的表现。她这样写到,她说我刚到大学之后不久,就在我同宿舍的同学那里偷了三千块钱,我用这三千块钱租了一辆摩托车。

可是不幸的是,我刚开着这个摩托车走出校门后不久,居然撞到了一个大树上,结果她的左腿就被撞断了,她也不幸地被送到了医院。在这个无依无靠的时候,她遇到了一个医科大学的男学生,给了她无微不至的照顾。而他的照顾恰如雪中送炭,让她非常感激,于是她就同意和这个男学生住在了一起。可是不幸的是过了没多久,这个医生就告诉她,说她怀孕了,而这个时候她的男朋友也狠心地离她而去。她说我现在无依无靠,又怀上了孩子,我想回到家里,和你和父亲住在一起,并且生下这个孩子。看到这里她的父母亲就非常地担心,为什么呢?因为她的家还是住在偏僻的小山村,民风还非常淳朴,还没有受到太多的污染,所以很少会发现这样未婚先孕的情况。

那么如果她回来的话,她父母就会觉得很没面子,所以在《弟子规》上有一句话说,“德有伤,贻亲羞”,就是说自己德行上有损伤,都会给父母亲、家人都带来羞耻。那么她的母亲看到这里就感到非常担心,而当她往下面去读的时候,却看到她的这个女儿这样写到,她说其实我上面所描写的种种悲惨的状况,都未曾发生,都不曾发生过。那么我为什么写这些给你们呢,我写这些的目的,其实不过是想告诉你们一件事,这件事是什么呢?就是我上一学期物理和化学都没及格。大家都听懂了吗?就是说这个女孩子,如果一开始就直接告诉父母,我上学期物理化学考试都不及格,那么她父母会怎么反应呢?

那么他会说,做学生,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结果一学期下来,你居然两科都不及格,你这个学生是怎么当的呢?于是可能就对她没完没了训斥一番。那么为了避免这样的结果,这个女大学生就描述了种种更加悲惨的境况,然后又轻描淡写的告诉父母,其实这些事情都不曾发生,我只是想告诉你,我的物理和化学考试没有及格。那么我们想一想,她父母亲看到这里,他的感受是什么?他会很庆幸,会觉得幸好以上所描述的种种状况都不曾发生,那么这个物理化学考试不及格,就是微不足道的一桩小事了。所以下次我们因为那小小的压力,就感觉到困扰的时候,我们应该记住那个更大的参照系,这样我们就发现,这个问题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严重。

还有一个故事是讲一位老妈妈,她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一个卖伞的生意人,二女儿在染坊工作。所以她就是晴天也担忧,阴天也担忧,晴天担心她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阴天又担忧她二女儿染坊的衣服晾不干。中国有一句古话说“忧能使人老”,结果她衰老得很快。有一位亲戚来探望她,就惊诧于她的衰老,于是就问她到底是怎么回事,她就把这个担心的事情说了出来。她这个亲戚觉得很可笑,他说在阴天的时候,你大女儿的伞好卖,你应该高兴才是;而在晴天的时候,你二女儿染坊的衣服好晾干,你也应该开心才是啊,有什么可忧愁的呢?那么听了这样的提示,她想也对啊,所以她从那以后,无论是晴天也开心,还是这个阴天也开心,她从此就是幸福地过着每一天。

还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想投河的少妇人,这个少妇人她刚刚结婚两年,结果她的丈夫就被别人拐走了,离她而去。而她年仅不到一岁的孩子,也得了重病离开了人世,生活呢确实很悲惨。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一个离自己而去,她也感觉到很悲观很失望,觉得生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于是她想不开就去投河自杀。结果幸运的是,正好被河中央的一位老艄公给救了起来,这个老艄公就问她:“你年纪轻轻,看起来家境不错,而且年轻貌美,为什么你这么想不开要去自杀呢?”这个妇人就说,她说:“老爷爷,你不知道我的家境有多么悲惨,你看看我刚结婚两年,丈夫就跟着别人走了。

而我唯一可爱的亲人,我的儿子活泼可爱,但是他也得了病离我而去,我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那么这个老艄公听了之后,他沉吟片刻,然后就问她,他说:“那么两年之前你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这个少妇人想了想,她说两年之前我没有丈夫,也没有儿子,我生活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这个老艄公就说:“那这实际上不过是命运之船又把你送回到两年前去了,你现在又变得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自由自在了,请上岸去吧。”这个妇人听了老艄公的提示,她觉得老艄公的话也有理啊,两年之前我没有丈夫,也没有儿子,我不是活的挺好的吗?那现在我又没有了丈夫,没有了儿子,我仍然可以活得很乐观。于是她走上了船,到了岸边,再也没有想到去自杀。因为她能够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感受到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力度。

所以有一位哲人这样说过,他说“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的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而产生的”。也就是说这个痛苦的问题本身并不能给我们带来感受,为什么呢?是我们对待它的态度,导致了我们是乐观还是悲观,是积极还是消极。这也正如中国古人所说过的“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这个境呢就是指自然环境,缘呢就是指社会的人事环境。也就是说,自然环境和社会人际关系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那么好坏之分起于哪儿呢?是由我们的心而产生的。所以我们看它是好的,它就是好的,我们看它是不好的,它就是不好的。如何能够把不好的环境转变成好的环境,这才是真正的智慧,那么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要在自己的强项上努力,克服压力的第二个原则就是要在自己的强项上努力。那些在自己的强项上努力的人,即使受到了挫败,他们也不会产生很大的压力困扰。有一位记者曾经采访了NBA著名的球员乔丹,在这个采访中记者就问他,如果你在球场上打球的时候,你扔出去的球被对方给截断了,你会有什么反应?结果这个乔丹就毫不犹豫地回答说,那我会迫不及待地再拿到这个球,然后迫不及待地再扔出去。

那记者又问,如果你扔出去的球又被对方给截住了,你会有什么反应?那这个乔丹仍然是毫不犹豫地回答说,那我仍然会迫不及待地再扔。正是因为乔丹他的球技出众,所以他对逆境的反应不是被打垮,而是继续打下去的强烈愿望。那些在自己的强项上努力的人,都会有这种感受。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强项是什么,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把它找到:当你这件事没有做得成功,不是很满意,这件事不仅没有给你产生很大的压力困扰,反而激励你把它再做一次,把它做得更好,那么这件事就是你的强项。如果这件事做得不成功,就让你感到很有压力,很没有自信,那么这件事可能就是你的弱项。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应该多在自己的强项上努力,这样才能更好的获得成功,避免压力。

第三个原则,就是要避免超负荷地工作。我们有很多人就像一个站在自己田地中央的农民,因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农民这样说:“我不用出去工作了,因为我已经被活儿给包围了”。当我们越来越多地把那些工作包揽在自己的身上,又不能把这些工作一一地处理好,这个时候压力就产生了。所以我们一个人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为了把那些最重要的问题做好,我们应该知道去避免那些次要的、不重要的工作。正如在一个夏天炎热的天气里,太阳很好,我们拿一个放大镜,然后下边放几张报纸。

如果我们这个时候放大镜是不动的话,我们把这个焦点对准报纸,那过了一会,我们就可以善用太阳的威力,把底下的报纸给点燃起来。但是如果这个放大镜是不断移动的话,那么它的焦点不断地在改变,即使天气再好,这个阳光再强烈,我们也没有办法把下面的报纸点燃。这个原理就是聚焦的原理,它告诉我们,人,他的精力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把它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而放弃那些不必要的、次要的工作。所以如果你是那种想尝试很多新事物的人,你就应该每过一段时间,就停下来,提醒自己既不可能无所不做,又能够把最重要的事情处理好。  

在中国古代的童蒙经典《三字经》上也有一句话说“教之道,贵以专”,这个就是提醒我们说,教育的良好的道理途径呢,就是贵在专一。那么既然教之道,贵以专,那么我们学之道,也同样是贵以专。现在我们看到很多的孩子家长,望子成龙,希望让孩子学到很多的技能。比如说他星期一,就送孩子去学围棋;星期二又送孩子去学唱歌跳舞;星期三又让孩子去学英语;到了周末又让孩子去学武术。那么这样一星期编排下来,让孩子学了很多的东西,压力也很大,因为把时间分散了,哪一件事情都没有学得很好,久而久之,他就逐渐地丧失了对这些技能的兴趣。那么相反有一位家长,他是这样做的,他让这个孩子选择一门他最喜欢的,最感兴趣的东西。

比如说他就喜欢弹这个古筝,那就给他请一位古筝的老师,让他所有的业余时间就是去弹古筝。那么这样久而久之,他在这一方面就会比别人学得好。那当有人需要这方面的人才的时候呢,就自然会想到他。所以“教之道,贵以专”,就不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也让他很容易成就,而当他成就了这个古筝以后,他再去学别的乐器,也是触类旁通,非常容易。

所以这个例子呢就告诉我们,应该在自己的专一的专业上去努力,避免承担过重的不必要的压力,因为这个人的一生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只有专一才能够精深,才能够容易获得成功,避免压力。

那么这次讲座我们就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