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视频更多》

本站视频若出现卡顿现象,恭请前往第三方平台观看,给您带来不便见谅!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调适-第7集

刘余莉 教授

  • 路线一
  • 路线二
  • 音频一
视频文字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调适-第7集
2017-03-15

尊敬的各位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各位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人际关系中的心理调适。首先就是嫉妒心理及其调适。嫉妒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不良心理,它是指一种对别人的才能怨恨、对别人的成就恐惧、对别人超过自己而忧虑的思想情绪。所以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先生说“嫉妒是拿别人的成绩来惩罚自己”。为什么是拿别人的成绩来惩罚自己呢?当我们看到别人有成就的时候,我们自己心里不舒服,那么别人可能还不知道我们有这种思想情绪,这不是拿别人的成绩来惩罚自己吗?而且这种惩罚不仅仅是一种心理上的惩罚,确实还伴随着一种具体的不幸的出现,所以中国古人也说“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

在《迁善录》中就记载着一个故事,在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大夫叫蒋瑗,他有十个儿子,但是这十个儿子都非常不幸,都有这种或者那样的疾病。一个儿子是驼背、一个儿子是跛子、一个四肢萎缩、一个双足残废、一个疯疯癫癫、一个痴呆、一个聋子、一个眼瞎、一个哑巴、还有一个不幸地死在了狱中。面对了这样不良的遭遇,公明子皋就问他,他说:您平时有什么样的心行,为什么得到如此的奇祸呢?蒋瑗他还不太在意地说,他说我生平也没有什么别的恶事,只是喜欢嫉妒别人,看到别人胜过自己就嫉恨他,看到别人谄媚自己就心生欢喜,听到别人有善行我就怀疑,听到别人有恶行我就信以为真,看到别人有所得就如同自己有所失,看到别人有所失就如同自己有所得罢了。公明子皋听到这里就非常叹惜地说,作为一个士大夫,如果有这样的心态马上就会得灭门之灾,难道您还觉得无所谓没有觉察到吗?

您的恶报哪里只有现在这个样子呢!蒋瑗听了之后,他就大惊失色,子皋又提醒他说,如果您现在能够痛改前非,也能够转祸为福,现在改正也未为迟啊!那么听了他的劝告,蒋瑗从此就提高了警惕,尽改平生之所为,那么过了几年,他九个儿子的病,也就渐渐好转了。那么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嫉妒别人确实像黑格尔所说的,是拿别人的成绩来惩罚自己。谈到嫉妒问题,我们中国人都不陌生,有一句话叫文人相轻。其实这句话是值得商榷的,为什么呢? 因为真正的文人,他并不是相互轻视的,如果读过圣贤教诲的人,他不仅仅对于别人的成就不轻视,反而还会赞叹,还会向他学习。

那么这些相轻视的文人,是属于哪一种文人呢?那就是弟子规上所讲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的这种文人。也就是说我们不去力行圣贤的教诲,只是学了很多华美的辞章。为的是什么呢?为的是我们在言谈的时候,能够说出很多的名言警句,让别人看了很羡慕我们,很赞扬我们。所以孔子在世的时候,他就非常感叹地说,他说“古之学者为已,而今之学者为人”。说古代的学者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修养,改正自己的错误;而现在的学者,学了都是为了向别人炫耀,让别人赞叹自己,华而不实。那么,只有是这样不去力行圣贤教诲,只是学了一些华美的辞章的文人,才会相互轻视。

在中国古代这个文化,什么叫文化呢?文化文化就是以文化人的意思,也就是通过这些文学、文艺等各种形式来变化人的气质,所以古人说读书贵在变化气质。那这个孔老夫子也曾经说过这个人三日不读书就面目可憎,为什么三日不读书就是面目可憎了呢?三日没有闻听圣贤的教诲,就忘记了正确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规律,所以就表现出来让人非常憎恶了。还有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为什么呢?因为他去读圣贤经典,学了很多人生的智慧,那我们再见到他的时候,就觉得他与众不同。因此古人也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我们古代的文学、文艺、文献等等都是文以载道,它所传达的都是宇宙、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道理。

但是人如果不学习这些圣贤经典的话,就不知道这些正确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道理。所以古人又说“人不学,不知道”,那么这个道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经常讲得道之人,那么道究竟是指什么呢?这个道最初就是道路和途径、轨道的意思,就像我们自然界的这些太阳系的行星,每一个行星都有自己的运行轨道。如果这个木星说,它说我不想按着我的轨道运行了,我想按着地球的轨道来运行,那么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可想而知,那就会出现星球与星球的碰撞,就会使本来井然有序的宇宙秩序变得杂乱无章了。所以这种自然的宇宙秩序,我们就把它称为道。

为了凸现表达道的这种自然而然,恒常不变的规律,古人又用天道来表示。比如说在《论语》上,孔老夫子就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他的意思是说,你看这个老天说什么话了吗?它虽然没有像我这样,用语言和大家交流,但是我们从四季变化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自然规律的存在,从万物的自然生长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春花秋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规律。所以孔老夫子这句话的意思说,尽管天不以语言的方式给我们讲道理,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万物的生长过程中,表达出一种自然规律的存在,而这种规律能够为人所感受。

所以我们简单的讲一讲什么是道呢?道就是宇宙和人生的秩序和规律,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规律,这种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那么德,道德的德是什么意思呢?德者得也,在说文解字上,道德的德和获得的得是相通的,那么究竟得到了什么呢?就是得到了对道,也就是对宇宙和人生规律的理解和认同。得道之人他所表现出来的品质,我们就称为是有德的了。那么古代的人,他们不仅仅观察了自然界运动的规律,也观察了社会人伦关系,要保持一种和谐稳定的秩序必须遵守的人伦大道,这就是孟子为我们所概括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和朋友有信”。

首先我们看一看,这父子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的社会上时时刻刻存在着父与子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并不是圣人给我们制定的,让我们去遵守的,而父子之间有一种自然的亲情。为了使这种自然亲情,顺着亲的方向发展,并且保持一生而不改变,圣人就去观察,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后来他们观察到,只有做到了父慈子孝,也就是父母慈爱教导儿女,儿女赡养孝顺父母,这样的话呢,这个父子有亲才能保持一生。君臣有义,他所表明的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一种关系。在中国古代这种关系主要体现为君臣关系,因为领导与被领导有一种自然的上下级的关系,怎么样使这种关系保持和谐呢?领导者必须对属下有仁爱之心,不能因为自己是领导者就可以对属下呼来唤去,甚至不把他当人看,这样做就错了。

而被领导者呢,因为他处于被领导的地位,要求他对领导交给自己的任务,要尽心尽力地加以完成,那么这就是尽到了忠心。所以只有做到了领导者仁慈,下属忠诚,这个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才可能是和谐的,而不是对立和冲突的。夫妇有别,这个别并不是地位上的差别,而是职责上的差别,这个就是丈夫要承担创造经济收入的职责,而妇女要承担教育儿女的职责。那么只有做到了丈夫有恩义、有道义、有情义,那么妻子做到了有良好的美德,这样呢夫义妇德能够做好,这个夫妻之间才是和谐的关系。长幼有序,就是指我们一家之中,兄弟姐妹的出生,有一个自然的顺序。

根据这种自然的顺序,要求兄长要做表率,要友爱,引导这个弟弟妹妹;而这个弟弟妹妹,对于兄长的教诲,要恭敬、要听从。只有做到了兄友弟恭,这个兄弟姐妹之间的顺序才是和谐的。最后一种伦理关系呢,就是朋友有信,他是讲我们在社会上与平等的人相交往的时候,必须遵守的道德原则,那就是要做到诚实守信。所以这五种伦理关系,是保持一个社会人伦秩序稳定,必须遵守的人伦大道,只有这五种伦理关系处理好了,这个社会的人伦秩序才是井然有序的。

那中国古人看到,处理任何一种伦理关系,都不是靠竞争而是靠仁爱才能达到的。所以中国古人他讲的是仁爱,而不是竞争,在中国古代的圣贤教诲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竞争这个词。比如说在《论语》上就有这样一句话,它说道“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就是说君子对人没有什么可争的,如果一定说有所争的话,那一定是在射箭的场合,当两个人比赛射箭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他们两个人都相互敬礼,揖让而升,然后升到堂上呢去进行比赛。比赛结束之后呢,下而饮,退下来之后由这个战胜的人敬给这个输了的人,敬酒以示安慰,并且非常谦虚地说承让、承让。那么这其实并不是谦虚的话,因为在高手之间的这个比赛,这个偶然的因素很多,他说这句话也确实是发自肺腑,而且还给他敬酒表示安慰,所以他们即使是要争的话也是不失君子之风。那么这个失败者是什么感受呢?他呢并不是去怨恨嫉妒这个胜利的人,他反求诸己而已矣,就是反过头来,想想自己在技艺上哪里不够精湛,哪里可待提高。

所以我们说竞争这个观念,在中国古代的圣贤教诲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它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人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实际上这并不是我们人生的真相,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现在看一看,美国对中东的战争,那么谁是胜者呢?显然是美国战胜了,谁是输家呢?显然是中东国家战败了。那么是不是适者他就生存了,而战败的人就被淘汰了呢?事实告诉我们,胜者他没有活得很舒服,而战败的人也没有被淘汰,反而是以一种更加不为人知的方式,更加隐蔽的方式来对胜利者进行报复,而这种方式呢就是恐怖主义。所以我们现在看现代的战争,实际上根本没有战场,这个战场可能就是你的摩天大楼,也可能就是你的地铁,是你的商店,甚至你接到了一封信,里边有病菌,结果自己就被毒害了。

因此我们说现代的战争它没有战场,而失败者这一方经常以一种非常隐蔽的方式,使这个战胜者生活在局促不安,战战兢兢之中。那么我们再看美国,他们为了反对恐怖主义,为了去挑起战争,花在这上面的费用有多少呢?可以说有上百亿美元。我们再设想一下,如果美国他不是去挑起战争,不是用这些钱去反对恐怖主义,而是把这些钱用在了帮助这些中东国家人民,帮助他们提升生活品质,帮助他们发展经济,来搞这些慈善的事业,那么我们想一想,这些中东国家的人们,会把他看成什么呢?会把他们视为救世主,会对他们非常地恭敬,非常地信服,那么可以说他们一呼百应,说什么呢他们就会去做什么。所以从这里我们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他不讲竞争而是讲仁爱。

我们中国古老的教诲中呢,因为没有竞争所以它教导我们“君子要成人之美”,要“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自己想成就的,想得到的,我们也帮助他人去成就,去得到。那么这一点我们在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身上就可以看得非常明显。李嘉诚先生他是做塑料橡胶产品起家的,在1973年的时候,全世界就发生了石油危机,而这个塑料橡胶的原材料呢就是石油。在这个时候,香港有一家进出口公司,为了发国难财,就把这个石油的价格提高了八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中小企业就面临着要倒闭的危险,这些企业也是生产橡胶,生产塑料的。那么这个时候,李嘉诚他如果是有竞争的观念,他只要坐视不管,那么这些人都可以因为石油危机,没有原材料,最后都会倒闭。

但是李嘉诚却没有这样做,他反而主动把这些中小企业的老板召集起来,让他们把自己所需要的这个原油的数目报上来,然后一起到国外去订货。因为如果你只是一家去订货,数量很小没有人愿意理你,如果大家集合起来订的货很多,这个价格也会很便宜,也很容易订到货。那么在这个石油从订了到来到这一段时间啊还有一段距离,很多的小企业,仍然是因为没有库存面临着要倒闭的危机,那么这个时候李嘉诚怎么样做的呢?他把自己库存的二十万吨石油,以当时市场价的一半卖给了这些中小企业,让他们能够有一个周转的过程。而这些石油订到以后,来到了之后呢他又以当时市价没有赚一毛钱,又把十三吨的石油卖给了这些中小的企业,使那些还没有来得及订货的企业也有了石油加以周转。

所以在这件事以后这些塑料厂家,都把他称为救世主,李嘉诚先生也被称为一个义薄云天的人。那么从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李嘉诚先生在他以后的事业中,可以获得那么多的助力,可以获得那么好的人缘,因为在这种最艰难的条件下,他都不肯去牺牲那些中小企业的利益,在平常的时候他怎么可能去不讲诚信?怎么可能去伤害到他们的利益呢?

现在很多孩子问到他,你最崇拜谁?他都会说我最崇拜李嘉诚,我也想成为世界华人的首富。那么我们看这些孩子只是看到了李嘉诚是世界首富的这个结果,而没有想学习他的义薄云天,没有想学习他那种高尚的道德,他那种仁爱精神和诚信的品质。那么李嘉诚先生他的这种行为确实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教诲,那就是“见人之得,如己之得”,看到别人有所收获就像自己有收获一样地高兴。“见人之失,如己之失”,看到别人有损失就像自己受到了损失一样,感到万分地焦急,也会想方设法地给予帮助。

在这样的观念之下,中国人就不会有嫉妒的心理,特别是那些能够做出很大事业的人,更体现了中国那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所以中国人说这个人量大福大,他这个气量大,他所获得的成就也就越大。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经常嫉贤妒能的话,那就会导致一种武大郎开店式的用人方式,是不可能笼络到人才的。得人才而得天下,得人才而事业兴旺发达,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道理。

日本索尼公司的董事长盛田昭夫,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雇佣比你聪明的人,他可以加强你的长处,弥补你的短处。认为部属比你聪明,就觉得受到威胁,那就太荒谬了。因为能与一个聪明人共事,表示毕竟你也一定不错”。在美国著名的钢铁大王卡耐基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将我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拿去,但是只要保留我的组织人员,四年之后,我将仍是钢铁大王”。在他去世之后,有一位朋友在他的墓碑上刻了这样一句话“一位知道选用比他的能力更强的人安息在此!”所以我们看到一个高明的领导者,对于高才是喜不是忧,是求不是弃,是扶不是压,因为他们明白强将手下无弱兵,人才才是事业成功的希望。

那么在这里我们就讲到了中国的观念和西方的观念有所不同,在竞争的观念下导致了人与人互相嫉妒,互相攀比;而在仁爱的基础上人们反而是互相协作,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彼此来成就。那么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了人生不同的格局也确实值得我们去思考。

在自然界中,人们看到有一个现象,就是看到一群羊,都纷纷地去跳崖自杀,人们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很多人就去研究他们为什么去自杀呢?后来研究来研究去才发现,它们并非想要去自杀。它们在草原上为了吃到更鲜美的水草,它就要比别的这个羊跑得更快一些,跑到它们的前面,才能吃到更好的水草。那么后面的羊为了吃到更好的水草,又需要比它们跑得快,要跑在这一群羊的前面,才能够吃到好的鲜美的水草,结果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跑了起来。而在奔跑的过程中,它们就忘了要去吃草这个目的,就莫名其妙地跑起来,跑起来,越跑越快,结果来到了山崖前面也收不住脚,最后就一起跳进了山崖里。给我们的印象,好像是它们集体自杀,实际上并非是想要去自杀,而是要吃到更好的鲜草,比别的羊跑得快。

那么这个故事实际上非常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现在很多的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那就需要和别的企业去竞争,要发展经济。但是我们想过没有,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在哪里?实际上呢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但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惜污染了环境,污染了水,污染了空气,到最后我们连清新的空气,连新鲜的水都喝不到了,那么我们这种竞争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所以我们希望作为有理性的人不要像自然界的动物一样,那样去盲目竞争,而能够彼此成全,彼此互助,能够成就我们更加美满的人生。

那我们这次讲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