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视频更多》

本站视频若出现卡顿现象,恭请前往第三方平台观看,给您带来不便见谅!

处理压力时的心理调适(下)-第6集

刘余莉 教授

  • 路线一
  • 路线二
  • 音频一
视频文字
处理压力时的心理调适(下)-第6集
2017-03-15

尊敬的各位现场的听众朋友们,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非常高兴又来到《名家讲坛》,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处理压力时的心理调适第二部分,在上次课中我们谈到了处理压力的几个原则,今天呢我们讲第四个原则。

第四个原则,就是要把注意力转向自身之外的人和事。如果一个人一心只想到自己的利益,那么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有压力,为什么呢?因为总是为自己的利益奋斗,但是呢又不能总是想得到你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所以就会产生一些有困扰的情绪,这些情绪包括焦虑、愤怒、恐惧、失望等等。那为了避免这种压力,我们就应该经常把注意力转向自身之外的人和事,也就是说你要经常想到去帮助别人。谁要是给小孩子送过礼物,谁就知道这句话千真万确。为什么呢?当我们看到小孩子收到自己想得到的礼物的时候,那种发自内心的由衷喜悦,我们看到了,也会为这种喜悦所感染,从而感受到给予的快乐。给予能够带来很大的快乐,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去除生活中的压力。

那么对于这一点,我自己也有着切身的体会。记得在1997年我刚刚从人民大学毕业,就分到了中央党校工作。那个时候我从来没有上过讲台,也没有讲过课,但是我们要上讲台面对的学员就是来自全国各地高层次、高素质的领导干部。这些领导干部不仅有丰厚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要给他们讲课讲得满意,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我们党校还有一项规定,那就是说要请这个学员给老师打分,每一次讲课之后呢,这个学员就要看一看你这个课是不是讲的理论联系实际,是不是生动,给他们有什么启示没有。那么对于一个从来没有上过讲台,而一要上讲台就要面临这样考验的人来说,在没有讲课的前几个月,我就会感到寝食不安。

为什么会感到寝食不安呢?因为我们怕这个成绩打得不好,最后大家一对比,自己排在了最末,那么自己的面子上就很难过得去。所以我们自己注意观察一下,当我们自己有压力的时候,都是因为过分地执着于自己的利益,过分地关注自己的利益,那么就会产生压力。那么当时很幸运,我也正是准备心理调适方面的课,也受到了这种思维方式的启发,说要我把注意力转向自身之外的人和事。那我就想,我不应该过分地关注自己的面子,于是我就转而进行这样的思考,我这次课能够给学员带来什么,能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启发和帮助。结果我这样思考以后,就发现自己的压力大大地减少了,因为我们的注意力不在自己的面子上,而在怎么样让大家有所收获上,那这种想法也促使我看了很多的材料,备课也相当地充分,最后学员对我这个课也给出了好评。

那么从这个切身的经历中,让我们看到,一个人如果过分地关注于自己的权利,他就会有烦恼,有压力。所以为了减轻这样的压力,我们应该经常把注意力转向自身之外的人和事,想着如何去帮助别人,成就别人。

在一本书叫《快乐是一种习惯——106岁的快乐法则》这本书中就记载了新加坡许哲女士的故事。新加坡许哲女士实际上今年已经109岁了,她一生过得很健康也很快乐,为什么呢?她说就是因为在她小的时候,看到她母亲所做的一件事,从此以后就奠定了她一生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原则,那就是要助人为乐。在她小的时候,她看到母亲煮了一锅的饭菜,非常丰盛,然后端到了桌子上。全家的人正要准备开动,就要吃的时候,忽然在门外就响起了敲门声。那许哲女士的母亲她走过去,把这个门打开一看,结果看到了一群衣衫褴褛,面有菜色的人,这些人还好几天都没有吃东西了,于是就向她的母亲苦苦地哀求,要讨一点饭菜吃。许哲母亲看到这样的情形,她二话没说转过身来,就把桌上所有的饭菜都端出来给这些人吃。当时许哲她的年龄很小,她也很好奇,就跟着母亲在背后看。当她看到那些几天都没有吃饱饭的人,能够吃到一顿丰盛的饭菜时,脸上所露出的那种喜悦,那种满足感,她忽然感受到,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所以从此以后,她就决定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做帮助别人的事业。

后来这个许哲女士她就来到了美洲的巴拉圭,在那里帮助那里人的教育,帮助那里人的健康,无私无求,不和他们要一分钱。所以现在如果我们去巴拉圭,谈起新加坡许哲女士的英文名字,很多人还深深地记得她,还深深地在怀念着她。

那么后来这个许哲女士的母亲年纪也很大了,就给她打了一个电话,说你要帮助别人,在哪儿都可以,可是我现在年纪很大了,也需要你的帮助。那么许哲女士听了这样的话,她就回到了新加坡,照顾她的母亲一直到九十多岁。那么从这里呢,我们也印证了中国古代经典《易经》上的一句话,那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而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新加坡的许哲女士回到了新加坡之后,很多人都愿意帮助她,她在众人的帮助之下,又开起了二三十间的养老院。而这些养老院开起来之后,她自己都默默地退了出来,交给别人去管理。她自己在私底下还照顾了二三十位八九十岁的老人,这些老人虽然年纪上比她轻二三十岁,但是因为没有人照顾,生活也很悲惨,所以她就经常就无私无求地去照顾他们。那么当有人问起她的长寿秘诀的时候,这个许哲女士这样说,她说我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看到我所帮助的人,他们脸上露出了笑容,那我也会为这种笑容所感染,所以我每一天活得都很开心,没有烦恼,因此会长寿。

那么这句话虽然只是许哲女士她自己的经历所得出的结论,其实呢也为心理学家们所证实。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的布朗教授,他就曾经对423位65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跟踪调查,那么调查的结果显示,那些经常给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或者给予他人帮助的老人,与那些从不为别人提供任何帮助的老人相比,他们的年龄平均寿命要长五岁左右。而那些只是接受别人帮助的老人,他们的年龄却没有太多的变化。所以这次实验的主导者布朗教授就指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其实经常得益于对他人的帮助,而不是一味地从社会和他人那里进行索取。那么这些研究都是表明,其实助人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那么从我们中国古代的哲学角度,可以进行这样一番解释,在中国古人看来,人性本善,人性中有一种先天向善好德的潜能,为了说明这种人性本善的道理,孟子他就给我们讲了一个孺子入井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当我们看到一个还不懂事的一个还在牙牙学语的小孩子,正在慢慢地朝着井边爬了过去,眼看着他就要掉到井里去了,那么我们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我们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会产生一种不由自主的处悌恻隐之心,也就是恐惧心、同情心、还有怜悯心,我们都想着怎么去做呢?我们都想着赶快地跑过去,把这个小孩从危险的井边给他拽回来,让他到达安全的境地。孟子问,我们这样做,是为了要讨好这个孩子的父母吗?是为了要在同乡中博得好的名声吗?还是因为我们厌恶这个孩子掉在井里发出的哭声呢?显然都不是,我们这种不由自主的恻隐之心,表明了人性中有一种先天向善的能力,而人只要充分发挥这种能力,就可以达到高尚的境界了。因此在我们的《中庸》上也说了一句话,说率性之为道,这个率就是让我们顺着循着,而不是违逆自己的本性去做,这样就可以与道相通了。

孟子说虽然人性本善,但是人也会去作恶,然而人之所以去作恶,并不是因为本性不善的原因,而是因为什么呢?而是因为人不注意保存自己本有的良心,又受到了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和熏染,结果久而久之,久而久之就把自己本有的良心给迷失了。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这个孟子又给我们举了一个牛山的例子来做比喻。这个牛山是一个山的名字,它本来是一个非常风景优美,非常草木茂盛的地方,但是因为这个牛山地处大国的郊外,所以经常会有人到牛山上去乱砍乱伐,还会有人不时地到牛山的草地上去放牧牛羊。结果久而久之就使本来草木茂盛,风景优美的牛山变成了光秃秃的不毛之地了。那么后来的人,以前没有看过牛山的人,他们再看到牛山光秃秃的样子,他们以为这个牛山本来就不生草木,可这哪里又是牛山的本性呢?孟子说人性本善的道理也是如此,实际上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先天向善好德的潜能,我们只要注意保存自己的良心,并且把自己放逸的心找回来,就可以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了。

孟子又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意思是说我们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道德修养,这个途径和道路,其实没有什么奥妙的,只不过是把自己放逸的心,或者说是丢失了的良心把它找回来罢了。可惜的是世间的人却不知道自己的良心,对自己的重要性。孟子又非常感叹地说,他说一个人把小鸡、小狗这样的小动物给丢掉了,尚知道着急的把它找回来,可是人把自己的良心这么重要的东西给丢掉了,却不知道着急把它找回来,这是多么让人悲哀的一件事情啊!孟子说这样的人正如那些低劣的园艺师,因为他们放着贵重的梧桐树不管,反而要去费心地照顾那些矮小的荆棘之类,这是分不清哪一个大哪一个小,哪一个重哪一个轻的原因,而导致的呀!所以在中国古人看来,人性都有一种先天向善好德的潜能,所以人如果做了错事做了坏事就会怎么样呢?就会感到惴惴不安,就感觉到心里很不安心,这就说明了一个真正心理健康的人,他必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也就是说他能够做到了俯仰无愧,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样的人呢,才是一个真正能够达到心理健康的人。

现在我们大多数人实际上都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很多人都过着一种忙、盲、茫的人生。我们看第一个忙,就是忙碌的忙,竖心旁搁一个亡字,看到这个忙,提醒我们什么呢?提醒我们已经如此地忙,以至于我们的心都已经不敏锐了,不敏感了,观察不到周围人的需要了,就是看不到了。第二个盲,眼盲,就是看不到周围人的需要了。我们说“爱”它是个感受的“受”中间有一个心字,看到“爱”就是告诉我们,用心地去感受对方的需要。而当我们每天为了自己的事业工作而奔忙的时候,周围人的需要都被我们忽视了,看不见了。最后可能事业很成功,也赚了很多钱,但是却落得了一个妻离子散的结果。最后他还觉得很无辜,茫然而不知所措,他说:“我这样忙碌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吗?怎么大家都不理解我呢?”最后他就茫然而不知所措了。那为了避免这种忙、盲、茫的人生,我们需要把自己的注意力多多转向自身之外的人和事,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不致于越走越空虚,才能够越走越踏实。

处理压力的第五点,就是做到随缘而不攀缘。这个“缘”字中国人经常讲,说有缘千里来相会,那么这个缘用我们现代话的解释,就是条件的意思,也就是说当条件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我们不要去急于求成,我们要等待时机成熟之后,再去进行努力。因此我们中国人经常这样告诫我们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就是告诉我们,一切条件成熟的时候才会水到渠成。我们看自然界也有它的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它也有一个自然生发的规律。那么当这件事的缘分,就是条件还不具足的时候,那我们就不要去勉强,非得要怎么怎么样,那么当你这样去做的时候就会非常的累了。那我们随缘就是随着这个条件成熟了,最后会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这个事情做起来就非常的容易了。

为什么中国古人教导我们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呢?那就是因为中国古人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德者本也,财者末也”。那有很多人看了这句话就说,那既然德行是根,是本,财并不重要,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辛苦地去赚钱呢?实际上这句话不能做这样的理解,这句话真正的含义就是说,德行是一切事情的根本,而这个财富呢是枝叶花果,就像我们看一棵大树一样,它外面枝繁叶茂,那么原因是在哪里呢?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它根深蒂固。我们学植物的人可能都会明白,这个枝它能够延伸到哪里,它下面的根也就必须延伸到哪里。所以这个根虽然看不到,但是它并非不重要,而是这个植物成长,最重要的部分。那么《大学》上教导我们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那就是告诉我们这个德行实际上是发财致富的根本,就是你没有德行的话,你不可能获得很好的收益;财者末也,财者就是枝叶花果也。

如果我们读过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先生写的《保富法》这本书中,我们就可以非常深刻的了解到这一点,在这个《保富法》书中聂云台先生记载了很多明朝初年、清朝末年很多富裕的家庭,他们家后代子孙兴旺发达,还是衰败的情形。那么其中他就举到了林则徐,他说林则徐当时为什么要去严厉地禁烟呢?当时很多的西方列强来到中国,看到中国的士兵一边背着步枪,一边背着烟枪,觉得这样的士兵怎样能够打仗呢?所以才觉得中国可以侵略。那么看到这样的情形,林则徐非常的忧心,他就向朝廷上书,极力地要求禁烟。那么也很幸运,他的上书也被允许,就被派往这个广东这一带去禁烟。在这个过程中,林则徐只要稍微地放松一下,也就是说他可以一边去禁烟,一边也可以接受一点贿赂,他就可以获得几百万两银子的这样的贿赂和收入。但是林则徐他考虑的是当时的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他觉得如果不力行禁烟的话,中国人确实是被称为“东亚病夫”了,所以他一路上严格禁烟。后来这个英国的列强,他们的商人生意受到了损失,于是就发起了侵略中国的战争。那么战争失败以后呢,清政府为了向西方列强求和,就不得不答应了他们的要求,把这个林则徐就发配到边疆去充军。

那听到这里,很多人都说,你看看林则徐他多么的傻,放着几百万的银两他不去赚,反而却落得了一个充军边疆的结果。那么我们再反观当时广东的三家富商,他们在鸦片战争中发了国难财,可以说过着富甲一方的生活。他们家是雕梁画栋,吃的是山珍海味,过着这样富裕的生活。他们家的家具,都是最高档的楠木做成的家具。还有他们家收藏了很多的画,因为当时很多的名画都盖着这三家的图章,这就表明这些名画曾经在这三家收藏过,可以说富可敌国。但是这个聂云台先生说,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发现林则徐的后代个个都是有成就,而且书香不断,出了很多有才能的人。而我们再看看这三家富商的后代呢,没有一家的子弟是成才的,他们家的楠木家具都被别人给搬走了,他们家的那些名画也都流散到民间。所以再看一看这件事情,我们才知道,其实林公他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而这三家富商却是天底下最愚钝的人了。

那么这些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没有德行,他的这个财富也不能够维持良久。所以在《大学》上又提醒我们说“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才,有财此有用”。当一个人自己有德行的时候,他所感召的人才才是好的人才,那么这些人来了之后,把这个商机抓住,就可以自然地创造财富。

第六就是要学会知足常乐。知足常乐很多人都批评它,说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其实并非如此,这里边蕴藏着很深的人生智慧,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如果不知足的话,那么即使他家庭条件很优越,他仍然不会得到满足,仍然感受不到幸福。

第七个方法,就是要找一个人谈一谈。我们很多时候把这个情绪埋藏在心底,从不外露,就会产生很大的压力。那么医生常说,经常把感情埋藏在心底从不外露的人最容易得心脏病。为了解除这种压力,我们经常要找人谈一谈,能够找一个倾诉的对象。

第八就是要找出减轻压力的有趣方法。我们在遇到压力的时候,都会想方设法地减轻压力,但是有些方法是积极的,有些方法却是消极的。比如说有的男士遇到压力的时候就会想到抽烟喝酒,有的女士遇到压力的时候就会想着去疯狂购物或者用吃的方式来解决,这些方式不仅不助于减轻压力,反而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困扰。所以我们应该找那些积极的方式,比如说我们可以听一段舒缓的古典音乐,我们可以去运动一下,和朋友交流一下等等,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趣。

总之我们要知道会有压力,压力横竖是要来的,着手改变你的思维和习惯,能够避免压力则尽可能避免它,不能避免就用良好的方法来减轻压力。也有人说在生活中经常把人打倒的不是重拳,而是暗拳。但是如果我们进行了主动的压力管理,也不会让压力像暗拳一样把我们打倒,妨碍了成功。

那么这是我们讲的压力心理及其调适,这次讲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