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视频更多》

本站视频若出现卡顿现象,恭请前往第三方平台观看,给您带来不便见谅!

教育孩子的正确原则-第12集

刘余莉 教授

  • 路线一
  • 路线二
  • 音频一
视频文字
教育孩子的正确原则-第12集
2017-03-15

尊敬的各位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各位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非常高兴,再次来到《名家讲坛》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幸福人生的第三个原则,一生之中家庭圆满。上一次讲座中,我们讲到了夫妻和谐相处之道,在中国古代我们都知道,怎么样做到夫妻和睦呢?那就是做到夫有义,妇有德。在前面的讲座中我们也讲到,夫妇有别,这个别字就是职责的差别,丈夫来负责经济收入,而妻子来负责孩子的教育。

今天我们讲一讲,教育孩子的正确原则。因为一家要和睦,要能够获得幸福的家庭,必须把孩子能够教导好。那么怎么样才能够教育好儿女呢?教育子女有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要德教为先,以身作则。在中国古代的《礼记》上,把教这个字解释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也就是教育的目的有两个,一个呢就是使人们善良的方面,不断地增长,而使人们的过失加以挽救。那么育字呢,在《说文解字》上,把育字解释为养子使作善也。也就是说仅仅是把儿子养大,并不是教育,必须让他有正确的人生观念,顺着善良的方面去发展,这才是教育。

那么教育有一个次序,这个次序也是不能够颠倒的。教育的正确次序就是在《三字经》上所说的,首孝悌,次见闻。也就是说要先培养起一个孩子正确的为人处事的原则,然后才让他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东西。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顺序呢?

因为一个人如果对于父母长辈谦恭的态度没有树立起来,就学习了很多知识技能的东西,那么结果他是学得越多越骄傲,学得越多越不把父母和老师放在眼里。有一个小女孩,她学英语学得非常快,有一次她的母亲就带着她来见她的姥姥,见到姥姥之后,她的母亲就表扬这个孩子,说我这个孩子非常聪明,学英语学得非常快,背了很多的英语单词,不信你考考她。结果她的姥姥就问,她说那么这个桌子怎么说,她说叫desk,这个伞怎么说,她说叫umbrellar。

突然之间这个小女孩说,姥姥姥姥,这个书本怎么说来着?这个姥姥从来都没有学过英语,自然就答不出来。结果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小女孩就当着很多人的面,这样说她的姥姥,她说姥姥姥姥,你可真是个白痴。那么这样的事情,其实出现在我们的周围都是屡见不鲜了,就不觉得是什么新鲜事。那么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我们把教育的次序给做错了。如果我们先让孩子学习了很多知识技能的东西,没有长养起他谦虚待人的态度,他确实是学得越多越骄傲。而这样的孩子,实际上是在他的人生中,已经无形地给自己设置了很多的障碍。

有一本著名的成功学著作上,也这样说到,他说成就、成功、升迁等等原因的85%是因为我们的态度,而仅有15%是来自于我们的专业技术。而这也意味着,我们很多的家长,花费了90%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那15%的成功机会,而只花费了10%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那85%的成功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部分的家长,都把这个时间用于培养孩子的知识和技能上,而很少有家长能够关心到这个孩子的道德品质。 那么在《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上也这样写到,他说一个人从众多的优秀人才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不在于他的专业知识或技术经验,而在于他是否具有谦虚、毅力、勇于承认过错等品格。也就是说很多人就是因为自己太优秀而不能够卓越,他太满足于自己的成就了,所以对别人都是不可一世,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很难有一种谦虚待人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实际上就影响了他以后的发展。

而品德教育呢,也是有一个先后的次序,那就是要先培养人的孝心,因为百善孝为先。这个孝心一开,百善皆开。很多人提到孝字,觉得这是封建传统道德,实际上那是因为他没有理解这个孝字的涵义。我们看这个孝字,上面是一个老字,下面是一个子字,看到这个字就是告诉我们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体的,而不是两个。如果我们有两个这个观念,这个孝已经不存在了,而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这上一代与下一代,自始至终者都是一体的。所以中国人、在海外的华人,都保持着祭祀祖先的传统,很多外国人看了就不明白,就问说几百年几千年的祖先,你见都没有见过,为什么还要想着去祭祀他们呢?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道理,这句话出自《论语》。

它告诉我们如果谨慎地办理丧事,追奠亡故的先人,那么民风就自然地归于淳厚了。那么这又是什么道理呢?这个道理我们很多中国人也不明白了,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我们想一想一个人连他的祖先都能够念念不忘的话,他这个情存得多么深厚,他连祖先都能够想着去祭拜,那么对于他眼前的父母,哪有不照顾的道理呢?他不可能一面去祭拜祖先,一边又打爹骂娘,不对父母有生活上的照顾,这是不可理解的。所以说这个祭祀也是培养起一种知恩报恩,饮水思源的意识,让人呢从中感恩这个祖先的恩德。

孝很重要,那么是由谁来教导的呢?孝亲与尊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中国文化的传承,主要是由孝道和师道得以维系的。孝是由老师来教导的,在中国古礼上,对于老师就非常地尊敬。比如说这个孩子,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就是行成人礼,从此以后,他的同辈就会送给他一个字,不再称他的名,这是表示他已是成人了,表示对他的尊重。那么他在朝廷里作官,连皇帝也要称他的字,表示对他的尊重。只有两个人可以一生称他的名,一个就是他的父母,另外一个就是他的老师,这就表明老师的恩德与父母的恩德是相等的。

 那么在葬礼之中也有一个规定,说这个父母去世要守丧三年,要穿孝服。老师去世也要守心丧三年,虽然不用穿孝服,但是要从内心感念老师的恩德,要守心丧三年。那么这个皇帝,他一般都是要面南背北,在接见群臣的时候,他都是面南背北来接见群臣的。只有在他接见老师的时候,他不能够以君臣之礼接见,而必须是以主宾之礼接见,也就是一个站在东面,一个站在西面。这也表明了即使是皇帝也要率先垂范,尊师重道。所以我们看中国古人把老师的恩德,看得和父母的恩德是一样的,为什么呢?因为老师教给你孝敬父母,所以这个关系就非常明白了,这个父母在家里教孩子要尊敬老师,当他上学的时候,老师在学校教他要孝敬父母,这样亲师之间紧密地配合,就很容易把这个孩子给教导好了。

那么老师要教导这个孩子孝敬父母,这个内容也非常深广,不仅仅要养父母之身,而且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当时孔子在世的时候,有的人就认为只要赡养父母就是尽到了孝道。针对这样的说法,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也就是说现在的所谓孝子,认为能够赡养父母,就已经尽了孝道,但是对于养狗养马而言,也同样是养。如果我们仅仅是赡养,而不尊敬父母的话,那么养父母怎么可以和养狗养马区别开来呢?所以他说我们赡养父母,最重要的是从内心里表达出对父母的感恩和尊敬之情。

要有养父母之心,那就应该做到不要让父母经常为我们操心,如果一个人经常让父母为我们操心,就是不孝了。比如说我们在学校里,当学生的时候,如果功课不好,这个父母会为我们操心,就是不孝啊;和同学不能相处,对老师不能恭敬,也会让父母操心,这也是不孝啊;当我们走进了工作岗位,我们的工作不尽职,和长官不能配合和同事不能合作,也会让父母担心,这还是不孝。所以孔子说什么是孝子呢?真正的孝子,就是做到了父母唯其疾之忧。也就是你的父母,仅仅为你的疾病而担忧,完全不必为你任何其他事情而担忧了,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孝子。

所以我们从这里看到一个人如果有了孝的品质,他其实就是一个完美的人了,因此才会有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以及百善孝为先的说法。因为孝培养起我们的一个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事原则,不是一种功利为取舍的道德原则。而这个孝心一开,确实是百善皆开。

有一个孩子去上书法班,他的这个老师发现在这个班上,学得最好的书法,这个写得最好的孩子,并不是那些家里非常有钱的这个孩子,而是那些什么样的人呢,就是他的父母非常地辛苦,但是每一次都陪他来学习。有一次这个小女孩的父亲又送她来学书法,结果他确实工作了一天,非常辛苦,那么就靠在椅子上不由自主地睡着了。他的这个老师也非常敏感,抓住了这个教育的机会点,就对这个女孩说,他说你看看你的父亲,他每天工作那么样的辛苦,结果他还每一次都陪你来练习书法,他多么不容易呀!听了这样的话,这个女孩子,她的眼泪就扑簌簌的流了下来,所以她以后学书法从来不需要老师来督促,她练得非常认真,所以她写的是全班最好的。

那我们再看一看,我们每一年高考,那些高考状元是哪些人呢?绝对不是那些家里有钱的孩子,而是那些家庭条件非常地艰难,他们能够看到父母的付出,他们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辛劳,所以他们希望用自己的成绩来回报父母,能够让他们过上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正是有这种心,促使了他们能够非常刻苦地去学习,所以我们说孝心一开,百善皆开。我们不要拿一些物质的奖励去刺激孩子,说你这一次考试如果考得好,我就带你去旅游;下一次他考得好,我就给你买一个数码相机;那么到大学了,你如果考得好,我给你买一个手提电脑。那么如果你总是这样去刺激孩子的话,在孩子的心目中,那一个手提电脑,那一个数码相机,还有那一次去旅游都会比你的父母更为重要,比你父母的恩情更为重要。那么久而久之,他也会养成一种功利的这种原则来和你相处。

如果一个人没有孝心,确实培养不出这种恩义、情义和道义的处事原则。这也正如有一篇文章叫《你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在这篇文章中,他这样写到,他说“如果你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长大,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不管你有没有和他们同住,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的厨房,不再像以前那么干净;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碗筷好像没洗干净;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地板、衣柜,经常沾满了灰尘;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煮的菜太咸太难吃;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经常忘记关瓦斯;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老父、老母的一些习惯不再是习惯时,就像他们不再想天天洗澡;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不再爱吃清脆的蔬果;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爱吃煮得烂烂的菜;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喜欢吃稀饭;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们过马路行动都慢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们在吃饭的时候老是咳个不停,千万别误以为他们感冒或着凉,那是吞咽神经老化的现象;如果有一天,你发觉他们不再爱出门,如果有这么一天我要告诉你,你要警觉父母真的已经老了,器官已经退化到需要别人照料了。

如果你不能照料,就请你替他们找人照料,并请你请你千万千万要常常探望,不要让他们觉得被遗弃了。每个人都会老,父母会比我们先老,我们要用角色互换的心情去照料他,才会有耐心,才不会有怨言。当父母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为人子女要警觉,他们可能会大小便失禁,可能会很多事情都做不好。如果房间有异味,可能他们自己也闻不到,请不要嫌他脏或嫌他臭,为人子女的只能帮他清理并请维持他们的自尊心。当他们不再爱洗澡的时候,请抽空定期帮他们洗身体,因为纵使他们自己洗也可能洗不干净。当我们在享受食物的时候,也请替他们准备一份大小适当容易咀嚼的一小碗,因为他们不爱吃可能是牙齿咬不动了。从我们出生开始,喂奶换尿布,生病时不眠不休的照料,教我们生活的基本能力,供给读书,吃喝玩乐和补习,关心的行动永远都不停歇。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动不了了,角色互换,不也是应该的吗?为人子女要切记,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来,孝顺要及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你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

这个文章就提醒我们,当我们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忙忙碌碌的时候,父母亲已经变得苍老了,需要有人关心和照料了,但是我们却没有能够给他们适时的关心和照顾。那么从这个孝心出发确实能够提起一个人的感恩之心,提起一个人知恩报恩,饮水思源的意识。

教育的方式,要达到良好的有效的教育,那就必须做到身教胜于言教。现在我们很多的家长,都抱怨说这个孩子小公主、小皇帝的脾气很严重,经常会自私自利,不为别人着想。那我们想一想,这些现象是结果,那么原因在哪里呢?我们不妨回想一下,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团聚,吃团圆饭,在这个桌子上有这个孩子,有孩子的父母也有孩子的祖父母。那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在吃饭的过程中,我们为人父母的人,夹起了第一个筷子,这个菜把它放在了谁的碗里呢?诸位朋友,都放在了谁的碗里呀?很多的人可能都不加思索,毫不犹豫地夹起菜来就往这个孩子的碗里放,那么他的爷爷奶奶看到了,也会夹起菜往这个孩子的碗里放,结果这个孩子的碗里放满了菜,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想吃,这些人都逼着我吃饭,所以他经常会厌食。那么从这一个小小的动作中,我们来观察,这一家谁是核心呢?就是这个孩子是核心。

所以我们说没有人天生就是小皇帝、小公主,都是我们大人把他惯成了小公主、小皇帝。既然是小皇帝,中国有名话说伴君如伴虎,小皇帝的脾气啊自然不是很好。如果有十件事,九件事你都给他做好,只有一件事不能满足他,他就会怎么样呢?他就会跟你不依不饶,和你吵吵闹闹。所以我们要想让孩子能够有孝心,能够关爱父母,那么我们在下一次吃饭的时候,应该夹起菜来放在父母的碗里;或者我们打开冰箱,拿出水果饮料,然后先要问父母要不要,然后才去问孩子要不要,这样才会自然地学会一种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这种观念。

所以这个教在《说文解字》上,就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也就是上面,这个上就是家长、老师、还有领导,上面怎么做的,下面跟着怎么效仿,就是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中国古人说这个儿女不用管,全凭德行感。这个儿女其实用不着你去给他管很多,自己做好了,能够言传身教,他自然就跟你学会了,应该怎样地去孝敬父母。所以如果你自己没有做好,你就会说我这个孩子怎么说也说不听,这句话就很有味道了。因为什么呢?你都是在说他,你都没有做给他去看,所以中国古人说:言教者讼,身教者从。你用语言去教导他,他会反问你,你都没有做好有什么资格说我呢?如果你用身教把他正确地做出来,他就会马上得跟着你去效仿了。

因此我们说要教育好孩子,做父母的必须能够言传身教。像周代的时候,周文王的母亲,她就做到了这一点。为什么她能够把文王培养成一位圣人呢?就是因为她自己是一位圣人。她在怀文王的时候,就做到了目不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也就是她在怀孕的时候,不好看的颜色她不去看,淫词歌舞都不去观听,口里说的都是温和的话,更没有那些粗鲁骂人的话。因为她自己是一位圣人,所以她生出的孩子,这个文王也是一位圣人。

所以我们要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好的、善的、圣贤的人,我们自己做父母的必须要给他做好。所以女人的价值在哪里?就是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圣贤人,这才体现了一个女人真正的价值。我们想一想,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孔子、培养成范仲淹,那我们的社会将受到多大的利益,比你自己在外面工作赚几个钱搞一番事业,不知道要强多少倍!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把自己的孩子教导好。所以中国古人也提醒我们说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

那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够把这一部分过多地展开,那我们今天就把全部的讲座讲完了,谢谢大家的收看!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