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视频更多》

本站视频若出现卡顿现象,恭请前往第三方平台观看,给您带来不便见谅!

多疑心理和挑剔心理及其调试-第8集

刘余莉 教授

  • 路线一
  • 路线二
  • 音频一
视频文字
多疑心理和挑剔心理及其调试-第8集
2017-03-15

各位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各位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人际关系中的心理调适的多疑心理和挑剔心理及其调适。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多疑心理及其调适。多疑心理是人们在人际关系中常见的一种病态心理,它经常表现为对人存戒心、提着心、不放心等等。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多疑心理的成因,第一点,就是因为对人缺乏必要的了解和信任,那当别人向你来说这个人的过失的时候,或者进谗言的时候,可能我们就会为诬词所蒙蔽。中国古人有一句话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所以特别是作为一个领导者,当你的下属来向你面前说别人的不是的时候,你要特别小心谨慎,因为这个人他之所以说别人的过失,可能是有所企图。他或者是嫉妒同事的成就,或者因为有一个位置他不想让朋友去占,所以才向你来说他的过失,来影响你的决定。中国古人有一句听谗诗就说明了谗言对人际关系的危害,这句诗中这样写到,说“君听臣当诛,父听子当决,夫妻听之离,朋友听之疏”,也就是说一个领导者,一个君,他听到了别人的诬词和谗言,结果可能就在这种诬词的蒙蔽之下把一个忠臣给杀害了。比如说我们在南宋的时期,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他在抗击金兵的过程中屡屡得胜,眼看着就可以收复中原,但是这个昏君赵构却听信了秦桧的谗言,一天之中连下了十二道金牌把他火速召回国来,最后也使十几年抗金的事业毁于一旦。那么这种不良结果的产生,就是因为他对岳飞缺乏必要的了解和信任所导致的。

那么多疑心理的第二个成因,就是封闭性的思路,简单地逻辑推理,使猜疑心理笼罩了一种自圆其说的迷雾。就像我们听过的,那个疑人偷斧的故事。这个人把斧子丢了,结果他就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的,从这种假设的目标出发,他来观察这个邻居的儿子,越看他越像偷斧子的人,于是他就断定,这个斧子就是由邻居家的儿子去偷了。后来他在山里打柴的时候又找到了自己的斧子,然后再去看邻居家的儿子,结果他发现,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再也不像偷斧子的人了。那么我们对别人产生怀疑的时候,也可能是因为这种心理在作怪,多疑的人都是从一种预定的假设的目标出发,然后再去观察这个人,然后再寻找一些论据证明啊,哎,他就是偷斧子的人,实际上是回到了自己假设的目标。就像有的妻子,她就怀疑自己的丈夫有外遇,结果从这种假设的目标出发,她就来寻找论据。丈夫回来之后她就看一看他的衬衫是不是有口红,是不是有香水,是不是有女人的头发,然后去检查他的手机,看看有什么可疑的短信或者可疑的电话号码,那么这实际上都是从自己的假想出发,然后产生了一种多疑心理。

第三个原因,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果这个人自己经常是诡计多端,疑神疑鬼,那么他也会从这样的心理体验去出发,无端地推测别人,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体验,也就是说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没有原因地去推测别人。所以《论语》上孔老夫子说过一句话,他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人之所以坦荡呢,就是因为他俯仰无愧,心胸开阔,为人处事没有一件事不可以告诉别人的;但是小人呢,他就是经常会疑神疑鬼,他经常顾及自己的利益,然后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去推测别人。

那为了克服这些多疑的心理应该怎么做呢?第一,我们要慎于始。也就是说我们在与人交往之初就要建立在对他人的充分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只有了解了才能信任,只有信任了,才能够用之不疑,才能够使这个关系长久发展。在唐朝的时候,唐太宗要出征辽国,就派大臣房玄龄留守京师。结果就在这个关头,就有人来告密说有人要谋反,房玄龄就问这个人是谁,结果这个告密的人说这个人就是你。房玄龄感觉到这件事关涉到自己,不好擅加处理,所以他就派专使去禀告太宗,唐太宗毕竟是一代明君啊,他不仅没有对房玄龄妄加地推测,反而下令杀了这个诬告者。他随即还下了一道诏书,问房玄龄,说公何不自信,意思是说你为什么不相信自己呢?正是因为太宗了解房玄龄,信任房玄龄,所以才没有被诬词所蒙蔽,对他妄加猜疑。

那么我们与人交往要充分地了解他,什么样的人,才值得我们信任呢?中国人有一句话,这句话说得非常在理,那就是“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很多人经常批判说,忠臣怎么会出于孝子之门呢?实际上这是因为孝子他之所以能够做到孝敬,是因为他有一种恩义、情义和道义的处事原则,他能够感恩父母,所以他也会把这种原则推已及人,用在其他人的身上。如果一个人对父母的这么大的养育之恩都不能够报答的话,那么他对别人用什么原则再处理呢?当他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他用的是功利的原则在与人交往,也就是说这件事对于我有利,我就会全力以赴,当这件事从利变成了害的时候,那我可能就会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情来。那么现在很多的大学生接受了别人的资助,连一个道谢的话都没有,很多的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也进行了争论,说为什么呢?找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其实在我们看来,这个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人们已经不知道感恩父母了。我们想一想,一个人连这么大的恩德都不能想到记在心上时时地去报答的话,那么对于陌生人的资助,对于社会、国家的帮助又怎么可能记在心里,念念不忘呢?

在西方发达国家,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事实,就是那些残疾人受到了政府特别的照顾,政策给他们倾斜很多。但是这些人不仅没有感恩之心,反而还作出一些假的证据,以期从政府那里获得更多的资助。那么这些呢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孝敬的这个根基。

在管仲论相这个故事中就告诉我们怎么样来看一个人。管仲他在年老的时候躺在病榻上,齐桓公就来向他请教,说仲父啊,眼见您就病倒了,那您去世以后,我们请谁来做宰相比较合适呢?这个管仲他非常聪明,他知道齐桓公实际上心里已经有人选了,于是他就故意问,他说大王啊,您觉得谁做宰相比较合适呢?结果这个齐桓公就说了,易牙这个人怎么样,易牙这个人对我非常好,非常忠心,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一次他跟我聊天,他问我说有什么东西你没有吃过吗?然后我就回答说,天下的山珍海味,飞禽走兽我都尝遍了,只有婴儿的肉我没有吃过。结果听了这样的话呢,易牙回到了家里就把自己的孩子,亲生的孩子给杀死了,用他的肉烹制了一个非常好的佳肴来供奉给我。他说,你看一看易牙这个人,他爱我比他自己的亲生儿子还要多,对我是不是很忠心呢?这样的人是不是可以做宰相啊?结果管仲听了之后就摇了摇头说,他说大王啊,一个人人情所挚爱的莫过于自己的儿子了,而这个人居然为了讨你的欢心,把自己的亲生儿子都给杀掉了,这不是杀子奉君王吗?他的背后肯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这个人你绝对不能用。

齐桓公听了之后说易牙不可以,那么竖刁总可以了吧?竖刁这个人对我也很忠诚,怎么表现出来呢?他为了陪我玩,为了取悦于我,他不惜把自己变成了太监,然后进宫里来陪我玩,他爱我胜过了爱自己的身体,那么这个人是不是可以用了呢?管仲听了之后啊,仍然是摇了摇头,说大王啊,这个人也不能够用!他说,一个人人情所爱的莫过于自己的身体了,而竖刁这个人为了取悦于你,不惜自残以求荣,就是把自己变成了残疾来求得一点点的荣耀,他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大的目的,你一定要小心他,不能够用这个人。

那么这个桓公听了之后说,既然易牙和竖刁这两个人都不行,那么开方这个人总可以了吧?开方这个人对我也很忠心,怎么表现出来呢?他本来是卫国的公子,但是他到了齐国很多年都没有回去探望一下父母亲,即使是他的父母亲过世,他都没有回去看望一下,这个人爱我胜过了爱自己的父母,是不是可以信任了呢?管仲听了之后,还是摇了摇头说大王啊,人生在世对自己恩情最大的人莫过于自己的父母了,而开方这个人,他连自己父母的恩情都不能够报答的话,怎么可能真心实意地侍奉您呢?他这是绝亲以干禄,也就和自己的父母亲诀别而来求得一点点的富贵荣华,这个人也是不可以用的。那么后来齐桓公他没有听管仲的劝告,结果自己也死得非常惨。那么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我们看人要看根本,要看那些有恩义、有道义、有德义的人,那就是要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而这个用人的方法,在日本的企业中一直延续至今,也就是当日本的企业,要想把这个人提为中层的领导的时候,他一定要去探望他的父母,看看他在家是不是孝子,那么这个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拔人才的方法。在《孝经》上也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也就说你不爱自己的父母亲,你却爱其他的人,这是与性德相违背的。“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不尊敬自己的父母亲,却尊敬别的人,这也是和礼相违背的。那么看了这两句话,我们就要反省一下自己。我们平时在工作的时候,如果你的领导,你的上司或者你的生意伙伴跟你说,今天有没有时间陪我吃顿饭啊?你会兴高采烈地去说啊,哎我有时间,怎么会没有时间呢?觉得受宠若惊啊,去陪领导吃一顿饭。但是你的父母说,今天有没有时间陪我去吃一个饭呢?你可能就会说,哎呀我还忙这个忙那个呢,哪有时间陪你吃饭呢。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去想一想,自己在用什么心和人交往呢?如果一个人他出差之后,回到家的时候啊,他不是马上去看他的父母,而是带着礼品去看他的上司,或者看他的生意合作伙伴了,那么这个人实际上就是以功利之心在与人相交往。而我们现在的社会呢,却一直在鼓励人们这样做,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忘恩负义的事情,一点都不奇怪了。

那我们知道,既然孝它培养起一个人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事原则,所以在汉代以来,我们就实行了举孝廉的人才选拔机制,也就是这个孩子,如果具有孝、廉的品质,我们就可以把他举荐出来,作为官吏的候补,由国家供他去读书。因为一个孩子孝就会对国家忠,一个人廉洁就会不贪,这实际上是非常好的人才选拔的机制。

克服多疑心理的另一点,就是一旦有了猜疑,我们怎么办呢?就应该暗示自己要冷静下来,看看自己是不是陷入了那种封闭性的思维方式。我们多想几种可能性,多看几个对立面,这样就会使理智得到召唤,一通百通,而不是使自己陷于多疑而不能自拔,这就是我们讲的多疑心理及其调适。

在人际交往中,还有另一种不良心理也值得我们去注意和克服,那就是挑剔心理,它表现在我们经常以抱怨、指责、唠叨、批评的口吻与人讲话,这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影响了正常的人际关系。丈夫常说在家里最让自己忍受不了的是妻子的牢骚和抱怨。在卡耐基的《写给女孩子》这本书中,他就这样写到,他说“一个男人的婚姻生活能不能得到幸福,他太太的脾气和性格比任何其他事情都更重要。她可能拥有全天下的每一种美德,但是如果她脾气暴躁、唠叨、挑剔和个性孤僻,那么她所有的美德便等于零了。很多男人失去冲劲,而且放弃了奋斗的机会,那是因为他的太太,一直对他的每一个希望和心愿泼冷水。她永不休止地挑剔,不停地想要知道,为什么她的丈夫不能像她所认识的某一个男人那样赚很多的钱,或者是她的丈夫为什么写不出一本畅销书,得不到一个好职位。像这样的太太,真是使丈夫太丧气了。”的确,唠叨、挑剔带给家人的不幸比奢侈、浪费来得更大,也会增加家庭的痛苦。在心理学家特曼博士的调查中,他也得出这样的结论,他说“男人都把唠叨和挑剔列为女性缺点的第一位”,那这个结论可能让我们有一些吃惊,我们很多人觉得,女人懒惰,好吃懒做不干活,又浪费又奢侈,这都是女子最不好的德性,但是男子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这个女人唠叨、挑剔是最不好的品格,是最让人忍受不了的。

那么在人际交往之中,除了夫妻之间的抱怨和挑剔之外,常见的就是领导者的挑剔心理,领导者的挑剔心理和领导者的工作责任是分不开的。在工作中要完成一个项目,他必须去组织策划,在这个工作完成之后,他要对每一个人的工作进行评价。那么这个被领导者在完成这项工作的时候,受到了领导者的赞许,他就觉得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实现,久而久之也会对这个领导日渐地萌生了尊重和敬畏之感,这种尊敬和敬畏是领导职能的实现。但是如果这个领导者,过分着重于表面现象,过分着重于表示自己的领导权威,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挑剔成癖的毛病。比如说有一个年轻的干部,他一天去上班,结果正好碰上了一个年老的部属,他非常热情,对他打招呼,结果他这个年老的部属正好有事,所以他嗯了一声就擦肩而过了,没有表示出太多的热情。结果在权威心理的支使下,这个年轻的干部就认为这个老同志他瞧不起我们年轻的干部,蔑视领导权威,结果越想越生气,最后就产生了隔阂,影响了人事关系。那么这种结果的产生,无疑是权威心理在作怪,有了这种权威心理,就自然会有表示自己领导权威的行为方式。可惜的是很多的领导干部,却把挑剔作为自己领导权威的一种表现。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一个干部到下面去检查工作,本来方方面面都干得不错,但是他却鸡蛋里边挑骨头,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发现问题,来表示自己的领导权威,如果不这样做呢总觉得自己的领导任务没有完成,没有尽到领导的责任。其实这样一来,就会影响了上下级的关系,使这个上下级的关系变得很不正常。

那为了克服这种挑剔心理,我们除了要改变素质,提高素质以外,还应该学会用赞赏的方式树立起自己的权威。这个赞赏之所以有效,也是有一定的心理依据的。从这个孩子的成长过程看,这个婴儿必须经过足够的触摸才能够健康成长,因为在这个触摸的过程中可以刺激他体内的化学成分,协助他的心理和生理都得到健康的成长。那么孩子长大一些,这种要求触摸的早期愿望就改变为对赞赏的需求,结果你点一个头给他微笑一下,表示一个热情,他都会能够表示满意,证实他目前的存在状况。这也正如9岁的布莱德雷所写到的,他说“若你轻柔温和地对我触摸,若你看着我对我微笑,若你在说话前偶尔先听我说话,那我就会长大,真正地长大”。那么这个就说明人长大以后,要求触摸这种早期愿望,表现为要求赞赏。所以有一个管理人员他就发现,他这个实验室里有一个工作人员,他把自己的工作给撇在一边不管,反而来到了饮水机旁,忙着找人说话。后来他发现其实每一个人都有需要赞赏的饥渴,于是他就经常主动地来到实验室和这个人友好地谈谈话,结果这个方法马上就起到了效果。后来这个管理人员发现,要求赞赏的饥渴充斥着任何角落,无论是在家、在学校还是在工作的场合。

那么美国的科学家们曾经进行了一个跟踪调查,这个调查的对象是100名百万富翁,他们都是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在调查中他们发现这些百万富翁的年龄,是从21岁到70岁不等,从学历上看呢,有的是小学、有的是博士,有70%的人都是来自于人口小于1.5万的小城镇。后来他发现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善于发现其他人好的方面,而给予适时的赞赏。实践证明没有什么东西比表扬更能启动人的积极性,我们怎样期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回应。我们夸奖一个人干得好,他就会更加努力,希望自己干得更好。

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你能够经常这样赞赏下属,你说啊,你把这个插花摆在办公室里使这个办公室都有了光彩;你把这个计划写完,真是帮了我一个大忙;你这个报告写得简明清晰正合需要,那我相信部属接下来的工作会更加让你满意。如果你总是抱怨,挑剔他,那他接下来的工作就可能是硬着头皮勉强为之了。总之作为我们领导者,都应该了解到每一个人都有赞赏的需要,我们应该不吝惜对别人的赞赏,对别人的工作和成绩给予适时的肯定,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那我们这次讲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