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網站收藏 【本網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下載轉發,轉發請注明出處】
視頻更多》

本站视频若出现卡顿现象,恭请前往第三方平台观看,给您带来不便见谅!

第3講--傳統文化與中國式管理

劉余莉 教授

  • 路線壹
  • 路線二
  • 音頻壹
視頻文字
第3講--傳統文化與中國式管理
2021-04-13

同志們好:


我們接著講《傳統文化與中國式管理》。我們講第三個問題:致富之道——德本財末。

在《大學》上有一句話:“德者,本也;財者,末也。”這句話告訴我們,德行是根本,財富、名聲、地位都是枝葉花果。學習植物的人都知道,植物的枝葉花果能夠延伸到哪裏,它下邊的根也必須延伸到哪裏。所以中國人有句話叫“厚德載物”。也就是說,你外在的財富、身份、地位、名聲,靠什麼來承載?靠一個人深厚的德行。中國人還有一句話叫“福田心耕”。而回報最豐厚的福田有三種:第一就是恩田,第二就是敬田,第三就是悲田。古人看一個人有沒有發展前途,往往看這個人是不是知恩報恩,飲水思源。

中國人看問題都看到根本,為什麼講百善孝為先?因為一個人人生在世,對我們恩德最大的就是父母的養育之恩。如果一個人連父母的養育之恩都不能夠記在心上,想著念念去報答。請問還有誰的恩德會超過父母?所以古人才說“求忠臣於孝子之門”。

在歷史上有《管仲論相》的故事給我們很大的啟發。管仲生病了躺在床上,齊桓公來探望他,並且很委婉地問:“一旦您過世了,請誰來接替您的位置做宰相?”管仲很聰明,他知道桓公心目中已經有人選了,但是他還故意問。他說:“您看選誰比較合適?”桓公就說了:“我看易牙這個人對我很忠心,他對我的忠心怎麼表現的?有一次我們在聊天,他就問我說有什麼好吃的沒有吃過的。我說天下的山珍海味全都嘗遍了,唯有嬰兒的肉沒有吃過。結果沒想到他回家把他剛剛出生幾天的孩子就給殺了。用這個孩子的肉做了一盤菜呈獻給我。你看他愛我超過了愛自己的兒子,夠不夠忠心呀!”管仲聽了說:“一個人,人情所摯愛的無過於自己的兒女。易牙居然可以殺子奉君王。為了討好你,把自己的親生兒子都可以殺掉,還有誰不可以殺呢?這個人一定不可以用。”

桓公聽了之後說:“豎刁應該可以。豎刁對我也很忠心。他的忠心是怎麼表現的呢?他為了能夠陪伴我到宮廷裏出入很方便,為了能夠隨時出入宮廷,結果怎麼樣?就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太監。你看他愛我超過了愛自己的身體,這個人是不是可以信任?”

管仲說:“一個人最關心的無過於自己的身體健康。但是豎刁居然可以自殘以求榮。為了求得榮寵,不惜殘害自己的身體,這也是不符合人之常情,這個人一定不可以用。”

桓公想了想說:“他們倆都不行,開方應該可以了。開方對我也很忠心,他的忠心怎麼表現的?他本來是魏國的公子,但是他來到我們齊國(當時的齊國是一個大國),一住就是十五年十多年。這麼多年也沒有回到國內探望一下他的父母,甚至他父母過世,他都沒有回去看一下。你看他愛我超過了愛自己的父母。這個人是不是可以用了?”

管仲說:“一個人人生在世,對我們恩德最大的無過於父母的養育之恩。但是開方這個人居然可以“絕親以干祿”,為了求得俸祿賞賜,不惜和父母親訣別。這個人一定是見利忘義之徒。一定不能夠用。”管仲過世之後,桓公逐漸就忘記了管仲的提醒。怎麼樣?就任用了這幾個人,委以重任,結果自己也被他們害得很慘。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告訴我們要反省自己是不是就是易牙,就是豎刁,就是開方這樣的人。

很多人說,“怎麼可能,老師。我們再怎麼殘忍,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孩子殺了,給我們的領導做一盤菜。”我們確實沒有這樣做,但是我們下班之後,領導問,“你今天有沒有時間?不要回家了吧,跟我一起去見一個領導應酬一下吧。”我們什麼態度呢?我們興高采烈、得意、受寵若驚,跟著領導去應酬了。你看現在很多領導,因為要陪領導喝酒、陪客戶喝酒,沒有時間回家陪家人吃飯,所以有一個口號叫,“爸爸回家吃晚飯。”

我們想一想:一個人連陪兒女吃晚飯的時間都沒有,又有什麼時間關心孩子的教育,關心他的身心健康呢?孩子到十七八歲,因為缺少教育突然鋃鐺入獄了。我們掙多少錢能夠挽回一個孩子的前程。雖然我們沒有親手殺了孩子的身命,但是因為忽視了孩子的教育,斷送的是孩子的慧命。我們是不是殺子奉君王?

再看一看自己是不是豎刁:自殘以求榮。我們知道現在做生意的場合都不是很好,要喝酒。喝了紅酒喝白酒,喝了白酒喝啤酒,不知道這個次序是不是對的,總之就是要喝很多的酒,喝壞了黨風,喝壞了胃。所以十八大之後,我們反對奢靡之風,禁止、約束領導幹部外出飲酒,確實是拯救了一大批的領導幹部,讓他們身心都更加健康。這還不算,還要抽煙,抽煙的人自己慢性自殺,還要讓周圍的人也跟著受害。我們為什麼還要去這樣的場合?很多人說:“你不知道,老師,現在的社會你就得去陪人應酬。因為他喝酒下去很高興,一拍胸脯說這件事交給我了,他就把字給簽了。合同拿到了,我們存款折上的數字就可以增長了。”我們在年輕的時候,為了存款折上數字的增長,卻不惜以自己的身體健康為代價。到老了有錢了,又拿著錢去買健康,請問買的來,還買不來?即使是能夠買得來,又何苦呢?我們是不是豎刁:自殘以求榮?

我們再看一看是不是開方:絕親以干祿。有很多的學生大學畢業之後到美國去留學,在美國找了一個薪水很高的工作,再也沒有回到國內探望一下培養他成才的父母了,我們是不是絕親以干祿?為了求得俸祿、工資、獎金,就不惜和父母親訣別了。現代人做著這樣悖德悖禮的事還不知不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所以,“人不學,不知道。人不學,不知義。”

《大學》上有一句話說:“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那個有仁德心的人,他有了錢之後去辦教育、辦慈善,回饋社會、回饋大眾,為自己贏得了很好的名聲、身份,讓人都尊重他;而那個沒有仁德之心的人,他不惜以自己的身體健康為代價,甚至是不惜以自己良好的名聲、身份為代價去以權謀私、貪污受賄。最後怎麼樣呢?確實有很多的錢,但是卻保不住,後來鋃鐺入獄,竹籃打水一場空,這個就叫“以身發財”。所以這個“學”和“不學”,他的人生軌跡是不一樣的。古人看一個人孝不孝敬父母,就知道這個人可不可交,也懂得“求忠臣於孝子之門”的道理。

在前不久,在網絡上流傳著一篇文章,說“要像對待領導一樣對待父母”。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文章呢?就是因為我們現在很多人對領導很恭敬,但是對父母卻不恭敬,甚至也沒有去留心關愛。

有一篇文章寫得非常感人,題目是《你留意過自己的父母嗎?》

如果你在一個平凡的家庭長大,

如果你的父母還健在,不管你有沒有和他們同住,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媽媽的廚房不像以前那麼乾淨;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碗筷好像沒洗乾淨;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地板衣櫃經常沾滿灰塵;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煮的菜太鹹太難吃;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經常忘記關瓦斯;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老父老母的一些習慣不再是習慣時,就像他們不再想要天天洗澡時;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不再愛吃青脆的蔬果;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愛吃煮得爛爛的菜;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喜歡吃稀飯;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他們過馬路行動反應都慢了;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他們在吃飯時老是咳個不停,千萬別誤以為他們感冒或著涼,那是吞咽神經老化的現象;

如果有一天,你發覺他們不再愛出門;

如果有這麼一天,我要告訴你,你要警覺父母真的已經老了,器官已經退化到需要別人照料了。

如果你不能照料,請你替他們找人照料,並請你請你千萬千萬要常常探望,不要讓他們覺得被遺棄了。

每個人都會老,父母比我們先老,我們要用角色互換的心情去照料他,才會有耐心,才不會有怨言。

當父母不能照顧自己的時候,為人子女要警覺,他們可能會大小便失禁、可能會很多事都做不好。如果房間有異味,可能他們自己也聞不到,請不要嫌他髒或嫌他臭,為人子女的只能幫他清理,並請維持他們的“自尊心”。

當他們不再愛洗澡時,請抽空定期幫他們洗身體,因為即使他們自己洗也可能洗不乾淨。

當我們享受食物時,請替他們準備一份大小適當、容易咀嚼的一小碗,因為他們不愛吃可能是牙齒咬不動了。

從我們出生開始,餵奶換尿布、生病時不眠不休地照料、教我們生活基本能力、供給讀書、吃喝玩樂和補習,關心的行動永遠都不停歇。

如果有一天,他們真的動不了了,角色互換不也是應該的嗎?

為人子女者要切記,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來,孝順要及時。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您留意過自己的父母嗎?

這個文章也是提醒我們:行孝不能等,行孝要及時。不要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留在我們的人生中不可彌補。這個是我們講的恩田,恩田以孝敬父母為代表。

第二就是敬田。看一個人有沒有恭敬心,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前途。

孔老夫子說:“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孔老夫子的弟子所說的,他說:一個君子人對每一個人都很恭敬,為人處世沒有過失。比如說他處處看到對方的需要,能夠為對方著想,對每一個人都彬彬有禮,這樣的人走到哪里,哪里都是他的兄弟姐妹。

看到這裏,我們就看到,現在有很多的年輕人和人家相處不到一個星期、一個月,不是自己不喜歡別人了,就是別人不喜歡自己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現在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皇帝,自我為中心很嚴重,所有的人都要考慮他的感受、看到他的需要。當諸多的小公主、小皇帝走到一起的時候,那不出現矛盾、摩擦、紛爭就不正常了。

一個人有恭敬心,做事就會處處順利,就會感得很多的人來幫助他,領導都是喜歡那些有恭敬心的屬下。

第三就是悲田。所謂的悲田就是仁愛之心,就是孟子所說的“惻隱之心,仁之端也。”也就是說,我們看到別人處於苦難的境地,發自內心地加以同情,並且做出實際的行動給予幫助,這個才叫惻隱之心。

我們看《論語》上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那為什麼我們現在社會很多人壓力很大,煩惱很重,每一天心裏都有煩躁、焦慮、不安、甚至憂鬱。其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學做小人,而不是學做君子。君子和小人的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君子人他為人坦蕩,助人為樂,成人之美,心地還非常地寬容,即使別人對他做出一些不利的事情,他也不會放在心上,耿耿於懷,他能容人之過,所以總是坦坦蕩蕩,心胸喜悅;而小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處處損人利己,甚至為了獲得自己的利益,想方設法地去謀害別人,這樣的人不僅斤斤計較,還會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所以常常處於憂戚的狀態。

這說明什麼?說明經常去幫助別人能夠減輕自己的壓力,能夠保持坦蕩的心胸。古人說助人為樂就是這個道理,這是我們講的第三個:“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第四,理財之道就是財散人聚。特別是作為企業必須要盈利,企業經營才是好的。但是我們看,有一個數字不太樂觀,說有世界五百強企業平均壽命是四十年到五十年,中國大企業的平均壽命是七到八年,小企業壽命更短了,是2.9年,所以在企業界流傳著一句話說,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三兩年。

為什麼是這樣的結果?因為我們沒有按著聖賢的教誨來做事。那麼《大學》上告訴我們,做事的次第應該是這樣的:“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一個人自己有德行所感召的人才,才是和他志同道合的。同樣有德行的人,這些有德行的人又有才能,他們聚在一起,共同發揮,自然會創造財富。這個“土”在農業社會就是資源的意思。你看人都彙聚到一起,他有市場行銷的能力,有人力資源,各種資源都具備了。有了土之後,也就是說有了這些資源,大家眾志成城的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出來,自然就會創造財富。這個財富創造了應該把它用在哪里,這個很關鍵。現在我們比過去都有錢了,但是很多人都把這個財富揮霍在吃喝玩樂,驕奢淫逸之上了,這樣就會“成由勤儉破由奢”。但是有的人有錢之後,就開始回饋社會,來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回饋員工。這些員工跟我一起打拼非常的不容易,所以要回饋給員工,還要回饋給客戶,讓他們用最少的付出獲得最好的質量、產品和服務。這樣企業獲得越來越多的善緣幫助,他的財富就會越聚越多,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所以把這個財用在哪里至關重要。簡單地講,就是應該用在讓我們的“德日進,過日少”上。這樣的話企業才能夠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古人說,“千金散去還復來”,你左手把這個錢拿出去了,做慈善事業。過兩天,右手又把這個錢給賺回來了,還多了一些利息。所以中國人說捨得捨得,小捨小得,大捨大得,不捨那就不得。這才是中國古人的理財之道,就是“財散則人聚”。

第五點,道中之道。我們也是概括為四個字,正己化人。也就是說,中國式管理能否發揮作用的關鍵之處,就是是否能夠端正自己,這個是指誰?就是“一把手”。“一把手”能夠端正自己,他自然能夠感化下屬,跟著他去做正確的事。為什麼是正己化人呢?因為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的修養不夠。一開始我看到這句話也很不服氣,覺得明明就是他錯了,他做事不夠道德,為什麼我看他不順眼,還是我的修養不夠?後來我們看到一本書叫《水知道答案》,這本書講的是江本勝博士的水結晶實驗。他說把同樣的水放在不同的試管裏,有的貼上“愛和感謝”,有的貼上“我恨你,討厭你,醜死了”,然後放到冰箱裏去結晶。放了幾天之後,再拿高倍的顯微鏡去觀察。結果發現,看過“愛”和“感謝”的幾個字形成的水結晶是最美的,充滿了喜悅,像盛開的鮮花。這本書裏它有很多的圖片,比如看到“謝謝”它就呈現了美麗的雪花狀的六角形,而看了“混蛋”是不能夠形成完美的結晶,而且是混濁一片。這一個水結晶的實驗是用現代科學的實驗,證明了中國古老的一個觀念,那就是境隨心轉。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的環境是隨著你的心念而轉變的”。比如說我們中國古人還有一句話叫“相由心生”。為什麼相由心生呢?和我們的心最接近的環境就是我們的身體,我們的相貌。你看那個做警察的人,他一上公共汽車拿眼一掃,他就知道誰是小偷。為什麼呀,這小偷都長得賊眉鼠眼相。那中國古人還有一句話說“酒色之徒”。這個酒色之徒,從臉上都能夠顯現出來,愛喝酒又好色,眼睛也色迷迷的,臉色發暗,這些都是長期的經驗累積出來的結果。那麼境隨心轉的道理告訴我們:別人對我們的這種態度,實際上也是我們對他的態度的一個反應。所以你看別人不順眼,別人也會看你不順眼,而且你看別人不順眼,還真的是自己的修養不夠。為什麼這麼說?比如說有一個孩子,他沒有成年就做出了很多悖逆社會的行為。他看到一個豪華的車子在旁邊放著,他拿一個刀子去給它刮上兩道,他也不認識這個車子的主人。更有甚者,他一生氣把這個車子上潑上一些汽油,一把火就把這個車子給燒了。如果你是這個車子的主人,你遇到這樣的事情,第一反應就是生氣。說怎麼會有這樣損人不利己的人?但是中國古人告訴我們,你看一個人的行為,不要只看這個行為本身,特別是惡的行為。不能僅僅看這個惡的行為的表現,你要找到他產生這個惡的行為的原因。當你把這個原因找出來的時候,你這個心就變了。你去調查一下,這個人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行為?他早年父母離異,父親和母親都各自成了個家,他就成了一個孤兒,無家可歸。那我們想一想,一般的父母對待兒女是什麼態度?那是有求必應。聽說有一個班提高成績很好,可能不惜重金也送孩子去學習。聽說有個《弟子規》的夏令營,對於改變孩子的行為很有幫助,也可能不遠萬里送孩子去學習,一般的父母對孩子都是這樣的態度。那麼這個孩子從小就沒有父母,他缺少人間最起碼的關愛,所以他就很冷漠產生了報復社會的念頭。當你找到這個原因的時候,你是不是還恨他?你這個恨意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同情心、可憐的心、希望幫助他提升他的心。這個就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所以你說你看他不順眼,是不是自己的修養不夠、我們的仁愛之心程度不夠。

所以正己化人是中國式管理的道中之道,當然有很多人說:“我學傳統文化也很長時間了,就是周圍的人他們不跟著我一起學,他們不能夠被感化”。這是什麼原因?這個原因就是“德未修,感未至”。就是我們的德行修養不夠深厚,所以沒有感化身邊的親人。

我們看大舜被置為二十四孝之首,他為什麼被置為二十四孝之首,因為他的後母、弟弟三番五次要置他於死地。他沒有懷恨在心,反而總是想著自己的孝悌沒有盡好,最後他的真誠之心感化了他的後母,感化了他的弟弟。那我們想一想,我們身邊有沒有像大舜的後母三番五次要置我們於死地的人?我們很幸運,沒有這樣的人。都是我們的親人,關心我們的人,愛護我們的人,結果我們都不能把他們感化。什麼原因呀?原因就是“德未修,感未至”。當然很多人說我聽你的課,當時也覺得很好,但是出了這個門,和這些芸芸眾生在一起說話的時候,大家都談的不是這個道理了。所以怎麼樣?要長時熏修!

有一個故事講的是“兩只狼的交戰”,給我們很大的啟發。有一位年邁的北美切羅基人教導孫子們人生的真諦。他說:“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在進行著一場鏖戰,交戰是在兩只狼之間展開的,一只狼是惡的,它代表了恐懼、生氣、悲傷、悔恨、貪婪、傲慢、自憐、怨恨、自卑、謊言、妄自尊大、自私和不忠。另外一只狼是善的,它代表了喜悅、寧靜、謙遜、仁慈、寬容、友誼、同情、慷慨、真理和忠貞。同樣交戰也發生在你們的內心深處,在所有人內心深處。”聽完他的話,孩子們靜默不語,若有所思。過了片刻,其中一個孩子問:“那麼哪一只狼能獲勝呢?”飽經世事的老者回答說:“你喂給它食物的那只。”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經常和什麼樣的人接觸,就受到什麼樣的人的感染。我們經常讀什麼書?就像我們經常吃什麼樣的精神食糧。所以我們要經常讀聖賢書,我們才能夠成為聖賢君子。這就是學習長時熏修的效果。好,那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裏,我們下一次再見。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