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文章
讀懂中國制度的文化基因
2020-12-28《學習時報》

  如何真正讀懂中國制度以及浸透其中的中華文化基因,看清中國和平發展對世界未來走向的作用與影響,已經成為當前的一大重要課題。而要應答這一課題,離不開對中國歷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正確認識與深入理解。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所以優秀,是因為它是“志於道”的文化,追尋的是宇宙人生的大道。老子指出,求道的方法與求學不同:“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古聖先賢正是通過無為、無知的方式達到了無所不為、無所不知。這與西方人求知識的方法截然不同。在求知的過程中,即使知識再豐富,但只要有知,就會有所不知,就不可能達到“全知”的境界。而聖人用心如鏡,其“無知”的心境,猶如鏡子一般光明潔淨,鏡子起作用所達到的狀態就是“無所不知”,而其自身仍保持一塵不染,寂而常照,照而恒寂。不僅如此,中國古人認為“人皆可以為堯舜”,即人人都具有成聖成賢的潛質,通過學道都可以成為聖賢,因此無所不知也並非常人不可企及的目標。因此,用西方求知識的方法理解中國古聖先賢的智慧,用“為學”的方法來“為道”,在方法論上就已存在相當的困難。

   中國古聖先賢很早就形成了“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世界觀,正如王陽明所說:“夫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在這種“一體”的觀念之下,父與子、夫與婦、君與臣、兄與弟,乃至朋友、國家之間都是和諧一體的關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在這種整體的思維方式下,中國雖然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但是仍然保持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乃至國與國之間的和諧相處,使得中華文明成為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中斷的文明而得以延續至今。究其根本原因,在於中國人在絕大多數的歷史階段都遵從了古聖先賢“志於道”的發展方向,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觀,採取了“一體之仁”的整體思維方式,堅持了“民胞物與”的道德觀。這種世界觀、思維方式、道德觀滲透在國家治理和社會制度的方方面面。

   在幾千年的歷史演進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獨特的中華文明,形成了關於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豐富思想,包括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大一統傳統,德主刑輔、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張,民貴君輕、政在養民的民本思想,等貴賤均貧富、損有餘補不足的平等觀念,法不阿貴、繩不撓曲的正義追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賢、選賢與能的用人標準,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改革精神,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外交之道,以和為貴、好戰必亡的和平理念,等等。如今,中國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由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文化決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結果,具有一脈相承的歷史性及獨特的民族性。這說明,任何一個國家的制度和治理體系皆非憑空出現,一定有其歷史文化的淵源。要讀懂中國制度,必須首先讀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其“志於道”的發展方向和“一體之仁”的文化基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當代中國人的思維,中國政府的治國方略,浸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

   然而,讀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不容易。現在很多國人連古籍經典中的漢字都不認得、不理解,又如何深入經典,理解其中深邃的義理呢?讀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項必須認真對待的時代課題。對這一課題的正確應答,不僅決定了中國的走向,也決定了世界的未來。因此,注重漢字研究,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實現用中國話語講好中國故事、讀懂中國制度的前提。

 作者:劉余莉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