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梦潺 图:郭海鹏
2024年6月22日—23日,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工作委员会在北京国家体育馆·新闻发布厅举办了为期两天的《群书治要》公益讲习会,吸引了社会各界贤达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传统文化爱好者共计200余人。
专题讲习环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刘余莉教授以《注重家教,涵养家风》为题作精彩报告。她指出,品德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与核心,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始,并且始从胎教,贯穿人的一生,直至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读书人应该秉持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教诲,在把经典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的基础上身体力行圣贤教诲,体会到“君子坦荡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要使家业家风家道代代相传的关键就在于虚心汲取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家教智慧,将孩子培养成圣贤君子。
山东建筑大学副教授秦芳博士梳理《群书治要·周易》的成书过程及历史地位,向大家介绍了《周易》对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深刻意蕴和不朽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罗嘉羽博士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失衡的原因,介绍了心理调适的方法。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硕士崔欣通过“孝,是我们的需要;孝,是人生的必修课;如何才能修好这门课”三部分,重点阐述“孝”是事业有成、家庭兴旺、身心健康、人生幸福的前提。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伦理学博士刘震寰从行善的重要性、善行的辨析、行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的心态四个方面阐述了传统文化中的积善之方。剑桥大学博士、博士后聂菲璘以读书志在圣贤为主题,向大家介绍了《周易·蒙卦》中蕴含的丰富教育智慧。
讲习会由国家开放大学教师葛斯青博士和美国南加州大学硕士刘懿霄主持。
近年来,刘余莉教授带领的《群书治要》传承工作委员会对《群书治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思想精髓进行深入研究挖掘,通过专题授课、公益讲座、出版专著和普及读物、利用各类新媒体免费推广等形式,使经典里的文字活起来,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卓有成效地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
《群书治要》学习网
Website:www.qszys.cn Record number:京ICP备18013041号-1
Website construction:多维网讯 Telephone:010-6267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