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读书”立德之本 重在修身——读《政德》有感
2018-06-13国家开放大学时讯网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近日,习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中引用了《礼记礼运》里的经典警句。“大道”,在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即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天下为公”即指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当今社会,作为社会成员应当如何做才能奉行大道,使得天下为公?习主席曾经给出过答案:“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何谓大德、公德、私德?如何明、如何守、如何严?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身体力行的。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刘余莉教授在《政德》一书中以《群书治要》经典相佐并加以事实案例结合,详细剖析了如何严私德、守公德和明大德。笔者读后获益颇深,并认为“严私德”尤为重要。“严私德”是守德之本,重在修身。身不修,则无以守公德,亦不能明大德。

在落实八项规定的过程中,习总书记不断强调要反对“四风”,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群书治要》卷六十四申鉴中有言,想要使得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致治之术要先屏蔽“四患”。四患“一曰伪,二曰私,三曰放,四曰奢。”古人治国屏“四患”,今人治国反“四风”。“四风”和“四患”有什么关系?为何严私德乃守德之本?

“四患”中的第一患是“伪”。“伪”,本意为虚假,不真诚,注重表面,不切实际,拘泥于形式,不重视内在。虚伪的人做事会沦为形式主义,不能自觉守公德、明大德。“伪乱俗,俗乱则道荒。”虚伪会扰乱社会风气,使人与人相处充满怀疑,社会道德沦丧。领导干部不真诚,则会追求形式、不重实效,图虚名、务虚功,不为人民办实事。

“四患”中的第二患是“私”。“私”即自私,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不免陷于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当官老爷的作风,导致官僚主义。“私坏法,法坏则世倾。”假公济私,移私作公,监守自盗,执法犯法等作为都是自私自利的表现,利己而破坏法律,使得整个社会处于无序的状态。

“四患”中的第三患是“放”,即放纵欲望,贪图享乐,从而导致享乐主义。享乐主义一旦出现则容易被人利用,公德不能守且大德不易明。在秦国灭六国的过程中,秦国曾多次贿赂六国权臣,重金收买,屡试不爽。被收买的六国权臣修身不到位,贪图享乐,没能守公德,更不能明大德,被敌所用,葬送国家,最后也葬送了自己。

“四患”中的第四患是“奢”。“奢”即过分。做事情过了分寸就会导致奢靡之风。事情做过头,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奢败制,制败则欲肆。”过分奢侈,致使目中无法,私欲横流,没有节制,挥霍无度。普通人奢靡则朝不保夕,领导干部奢靡导致劳民伤财,贪污受贿,以权谋私。

故四患不除,身不能修。四风不反,国无以治。修身乃治国之本。《大学》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己不正,焉能正人。可见,严私德是守公德和明大德的根基。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在《政德》一书中提出做到孝悌以修身的方法,她指出“通过以孝悌为本的修身,人们就可以处理好家庭及个人交往中的各种伦理关系,做到‘孝悌修身严私德’。”并在书中详解了修身始于戒贪,欲不可纵,重家风家教,善事父母,兄友弟恭,择贤而友等修身以严私德的方式方法。人们处理好个人与家庭的关系,能使得社会和谐。领导干部移孝作忠,立身行道,深明大义,正己化人,治理国家才能公正公平。

笔者读刘余莉教授的《政德》一书感悟最深的就是修身以严私德,希望从严私德做起,推之于守公德,明大德。在做人方面摒弃“伪”、“私”、“放”、“奢”的“四患”,在做事方面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四风”。依照孝悌修身,移孝作忠和立身行道的大义,真正做到严私德,守公德和明大德。

作者:葛斯青

《群书治要》学习网

Website:www.qszys.cn Record number:京ICP备18013041号-1

Website construction多维网讯 Telephone:010-6267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