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孝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Video directory
Video text
《孝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0-05-21

尊敬的潘部长、尊敬的曹秘书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长辈、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兄弟姐妹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来到了“中华孝道文化之乡”——河南省清丰县,和大家一起学习《孝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我们知道,“孝”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人讲“百善孝为先”。那么“孝”,为什么如此的重要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一看,“孝”文化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看一看,孝道与齐家。也就是说,孝文化和我们怎么样把家庭治理好,有什么关系。

中国人有一句话说“诸事不顺因不孝”,有没有听说过这一句话呀?很多人会觉得,他说:“我孝不孝敬父母,和我做事顺不顺利,有什么关系吗?”你看中国人讲话,就是不讲逻辑。为什么中国人讲“诸事不顺因不孝”呢?“诸事不顺因不孝”。我们看,我们孩子教育不好,是不是和孝不孝敬父母有关系呢?我们经常说:“我这个孩子,小公主、小皇帝的脾气很厉害,自我为中心很严重。你为他付出了多少,他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懂得孝敬父母,也没有感恩之心。”这些都是结果,请问原因在哪里呢?

其实原因特别的简单,就是因为我们做父母的,没有做出孝亲的榜样,让孩子来学习。比如说我们平时吃饭的时候,桌子上有孩子,有孩子的父母,也有孩子的爷爷奶奶,那我们夹起菜,首先把它放在了谁的碗里呀?放在了孩子的碗里。结果爷爷奶奶看到了,也会夹起菜往孙子的碗里放。那我们从这一件小小的动作来观察,这一家谁是核心呀?孩子是核心。所以小公主、小皇帝,就被我们自然养成了,没有人生来是小公主、小皇帝,都是我们做父母的不会教,把他们教成了小公主、小皇帝。

在《群书治要》的《孔子家语》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说鲁国的国君把孔子请来了,并且向他请教。他说:“我听说,向东扩展房屋是一件不吉祥的事,不知道这一件事,到底可信还是不可信?”孔老夫子怎么回答的呢?孔老夫子说,他说:“我听说,天下有五种不吉祥的事,但是向东扩展房屋,并不包括在其中。”

哪五种不吉祥的事呢?

首先,就是“损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也就是说,损害别人的利益,增加自己的利益,这给自身招致了不吉祥。因为你这一次损害了别人的利益,别人就怀恨在心,下一次再遇到你,就会打击报复你。所以,损人利己绝对是错误的,损人根本利益不到自己,帮助别人才是帮助自己。中国人还有一句话说“吃亏是福”。为什么吃亏是福呢?因为你这一次吃亏了,大家觉得有欠于你,对你有亏欠。下一次再遇到你的时候,他就想方设法地回报你,所以吃亏是福。

第二,就是“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我们放弃了老年人不去赡养,把所有的关爱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这个孩子被养成了小公主、小皇帝,自我为中心很严重,这个家道就不能够承传了,这个家庭就不吉祥了。所以有人用一个大树比喻父母和儿女之间的关系:这个树的果实是孩子,树的树干是孩子的父母,而树的树根是孩子的祖父母。意思是说,你希望这个孩子长得很健康,硕果累累,应该把水和养分浇在哪里呢?浇在根上,应该去赡养我们的父母,这样才能够枝繁叶茂,才能够根深叶茂。中国人还有一句话说“厚德载物”。这个“德”,百善孝为先,首先,你有孝德,你才能够承载这个非常繁茂的家风、家道和家业。

第三,就是“释贤而任不肖,国之不祥也。”把贤德的人放任了,不去任用,任用的都是不贤德的人,这是一个国家的不吉祥。

第四,“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也。”上了年纪的人不愿意去教了,为什么不愿意教了呢?因为年轻人没有虚心好学的心了。这是社会风气的不吉祥,老年人的智慧经验,就不能够承传下去。

最后,“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也。”圣贤人、有道德学问的人都隐居了,愚钝的人、自私自利的人,都把持了领导的位置,这是天下的不吉祥。孔老夫子最后还说,他说:“我听说有五种不吉祥的事儿,但是向东扩展房屋,并不包括在其中。”

这里,他就提到了“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家道隆盛,怎么样能够家道隆盛呢?就要从孝道来入手。我们看一看,我们的“孝”做的好不好呢?

在《论语》上记载,孔老夫子的弟子来问“什么是孝”,孔老夫子怎么回答的呢?他说:“现在的所谓孝子,认为能够赡养父母就尽到了孝道,但是对于狗啊马呀,也能以它们的体力去奉养主人。如果仅仅是赡养,而不尊敬父母的话,那怎么能够把人的孝,和犬马的孝区别开来呢?所以赡养父母最重要的,是从内心表达出对父母的恭敬和感恩之心。”

有另一个弟子来问“什么是孝”,孔老夫子回答了两个字,他说:“色难。”就是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这是最难能可贵的。《礼记》上也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说一个对父母有深爱的孝子,他和父母交流的时候,一定是和颜悦色,甚至是低声下气,这才是做儿女应该有的态度。

很多人说,是不是一味的顺承父母,那就是孝了呢?其实并非如此,《弟子规》上说:“亲有过,谏使更。”父母有过失的时候,一定要劝他,让他更改,但是劝谏的态度,一定要“怡吾色,柔吾声”,一定是欢愉的颜色,一定是低声下气。这样,才是儿女对父母应尽的本分。

我们看“教”这个字,写得很有味道。中国古代的文字都是智慧的符号,你看了它,都能够知道怎么样教。左边是一个“孝”字,告诉我们道德教育要从孝开始。而孝,怎么样才能够教好呢?上面是一个“××”,下面是个一模一样的“××”,再下面是一个孩子的“子”。上面的这个“×”,是父母老师所画的,下面一模一样的“×”,是孩子和学生所画的。这左边告诉我们,身教重于言教。所以在《说文解字》上,把这个“教”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也”。我们经常说:“我这个孩子怎么说都说不听,我这个学生怎么说都说不听。”这句话就很有味道了,因为我们把道德教育变成了说教,而没有把正确的给做出来。

而右边是一只手,手拿着一个柳条,也就是教鞭,告诉我们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你听了一堂课,就能解决问题的。需要老师,还有父母拿着教鞭,经常地耳提面命。所以右边代表了耐心。你的孩子教不好,你从两个方面找原因,第一是自己的身教做的如何?第二,自己有没有耐心。如果这两个方面你都做好了,这个孩子也一定能够教好。

有人说“我这个孩子啊,都十七八岁了,他的逆反期该到了。”有没有人这样想啊?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心想事成”,所以人的念头不能够随意动,一定要动积极的念头。我们看一看,为什么人有逆反心理。在孩子小的时候,你让他做什么,他不去做,你可以打他一顿、骂他一顿,他迫于自己的身体很弱小,所以不得不去做你让他做的事。但是随着自己的年龄一天一天的增长,你让他做什么,自己都没有做好,他就不服气了,他就有逆反。就会说:“你都没有做到,有什么资格说我呢?”

这就叫“言教者讼,身教者从”,你只用言语去教导他,自己没有做好,他就给你起逆反,跟你有争讼,这是逆反心理的来源。我们希望孩子没有逆反心理,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照着《弟子规》来做。《弟子规·入则孝》前面有四句话,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如果你能够把这四点落实了,这个孝道才有了根。

我们怎么样培养出贤德的儿孙呢?古人都给我们很好的教诲。司马光先生说:“遗金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你留了很多的钱给儿孙,但是儿孙很有德行、很有能力,留钱给他有什么意义呀?他自己会用自己的德行和能力创造财富。假设你的儿孙又没有德行,又没有能力,你把钱留给他,他也会败散掉。所以无论儿孙有没有德能,留钱给他们,都是百害而无一利。

“遗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很多人学习传统文化,知道传统经典字字珠玑,确实对我们的人生非常地有帮助。但是可惜的事儿是,现在的孩子福报不够,没有心坐下来读圣贤书。所以这个好的经验,很多人也失之交臂,也不能够去汲取。那怎么办呢?还不是没有办法。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就是我们自己,做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积德向善的,儿女从你的身上,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他也成长为一个有德行的人。这是司马光先生,告诉我们如何来给儿孙积功累德,“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第二个方面,我们看看孝道与治国的关系。

中国人自汉代以来到清朝,都是以孝来治天下。有一句话,大家耳熟能详,那就是“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为什么“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呢?因为一个人孝顺父母,他培养了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事原则。如果一个人恩义、道义的处事原则没有树立,他不会什么原则都没有,取而代之,就是一种以利害为取舍的处事方式。这件事对我有利有好处,我就会全力以赴,但是这件事从利变成害的时候,那对不起,我就会做出忘恩负义的事儿来。

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管仲论相”的故事。管仲他年纪大了,也生了病,躺在了病床上。齐桓公来探望他,并且很关心地问:“如果您这个病很严重,那么请谁来做宰相,接替你的位置呢?”管仲很聪明啊,他知道齐桓公心目中都已经有人选了,所以就故意问:“您看选谁比较合适啊?”

齐桓公就说,他说:“易牙这个人对我很好。他怎么好呢?他有一次问我,有什么好吃的没有吃过。我说,天下的山珍海味,我全都尝遍了,只有婴儿的肉没有吃过。结果没想到呢?改一天,易牙把自己的孩子给杀了,用他的肉烹饪了一盘菜,来呈献给我。你看他爱我,超过了爱自己的儿子。这样的人是不是可以信任了呢?”管仲说:“一个人人情所挚爱的,无过于自己的儿女了。但是易牙居然可以杀子奉君王。这个绝对不可以相信,他一定是别有所图的。”

桓公听了说:“竖刁应该可以了,竖刁对我也很好、很忠心。他的忠心是怎么表现的呢?他为了陪伴我到宫里来玩儿、来游戏,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太监,为的是随时能出入宫廷陪伴我。你看他爱我,超过了爱自己的身体。这样的人是不是可以信任了呢?”管仲说,他说:“一个人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身体健康,但是竖刁居然可以自残以求荣,为了求得荣宠,不惜残害了自己的身体。这个人一定也是别有所图,这个人一定不能任用。”

桓公听了说:“开方应该可以了,开方对我很忠心。他的忠心怎么表现的呢?他本来是卫国的公子,但是,他来到我们齐国,一住就是十五年,在这十五年之中,再也没有回国探望自己的父母。你看他对我是不是忠心呀?”管仲说,他说:“人生在世,对我们恩德最大的,就是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开方居然可以绝亲以干禄。为了求得一个禄位,一个荣宠,不惜离开自己的父母,和父母亲决别。这样的人一定是忘恩负义之人,这样的人绝对不能用。”桓公听了他的话,开始还很认真,后来渐渐地就淡忘了。最后,就任用了这几个人,结果怎么样啊?结果自己也死得很惨。

这几个人,易牙、竖刁、开方,为什么要讲他们的故事啊?讲他们的故事,不是为了让我们增加见闻,而是让我们来反省自己,我们是不是就是易牙,就是竖刁,就是开方这样的人呢?

很多人说“怎么可能呢?我再怎么残忍,也不会把我的儿子杀了,给我们的领导做一盘菜呀?”我们确实没有这样做,但是当你的领导说:“今天下班了,不要回家吃晚饭了,我们有一个重要的客户,领导要见,你和我去应酬一下吧!”结果我们怎么样啊?我们欢天喜地、受宠若惊,就和领导去应酬了。结果现在,我们都没有时间和儿女共进晚餐,又有什么时间去关心他的成长,关心他的教育,关心他的未来呢?结果这个孩子教不好,十七八岁突然做出了很多违逆社会的行为,甚至锒铛入狱了。那我们是不是“杀子奉君王”啊?

十八大之后,习总书记要求我们都不许喝酒。在工作的场合、工作的时间,都不许喝酒,厉行节约、反对奢侈,反对奢靡之风。这是救了我们很多的领导干部,也是救了很多的家庭。所以“爸爸回家吃晚饭”这句口号,现在不用那么提了,因为禁止了奢靡之风、应酬等等,父亲就有时间回家和儿女共进晚餐了。

我们再看一看,我们是不是竖刁,自残以求荣?现在很多应酬的场合,特别是做生意的场合,有不好的风气。你看我们现在,党提出了反对“四风”,这领导干部的“四风”被制止了,但是企业家的“四风”还是照常,因为没有人管。但是实际上,我们在应酬的场合要喝酒还不算,要抽烟,结果,自己年纪轻轻,就有脂肪肝。特别是抽烟的人,不仅仅自己是慢性自杀,让旁边的人也跟着受罪,这确实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明明知道,这样的应酬场合不太健康,为什么还要去硬着头皮参加呀?因为很多人说,“你不知道,我们现在不抽烟、不喝酒,这个合同签不下来。我们把这个酒一喝,对方很高兴,他说,你这个人够哥们儿意思,这个合同就签了。”

我们存款折上的数字,是不是又增长了呢?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不惜拿着自己的身体健康,去换得存款折上数字的增长,到老的时候得了一身病,结果又拿着钱来买健康。诸位朋友,请问买得来,还是买不来呀?即使能够买得来,我们又何苦呢?所以我们是不是竖刁,自残以求荣啊?

我们看看自己是不是开方,绝亲以干禄?我们很多人,离开了家乡外出打工,结果,逢年过节都没有时间,来探望一下父母。还有人到国外去留学,在国外找了一个薪水很高的工作,再也没有回到国内,探望那培养他成才的父母。我们是不是开方,“绝亲以干禄”啊?我们现代人,就做着这样悖德悖礼的事情,还不知不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刚才我看了清丰县的宣传片,看到我们清丰县能够自己有很多的产业,有很多的文化,能够让我们的乡亲父老,在自己的县里,就能够养家糊口,能够赡养老人、教育儿女,不必要去背井离乡,我觉得这一个经验特别值得推广。这个是我们讲,孝道和齐家、治国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呢?因为一个人不孝,他是以利害之心和人交往,结果怎么样呢?

“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我们彼此有利益,有生意可做,我们是朋友,结果利益没有了,交情也就疏远了。

“以势交者,势倾而交绝。”我们彼此是以权势来交往,今天你是领导,我给你送礼,改一天你从领导位置下来了,就是门前冷落鞍马稀。所以我们当领导,我们要向冯书记学习,当领导的时候,就为父老乡亲做一些好事。生活在这个县的人,我觉得都是非常幸福的人,你看老有所乐,壮年人都能够有一个好的工作,幼有所长,幼年人有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以权势相交往,如果我是领导,你必须找我签字,你不给我送礼,我就不给你签这个字。但是我从领导位置下来的时候,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

“以色交者,花落而爱渝。”男的喜欢女的美色,女的喜欢男的英俊。但是,我有一天年华不在了,脸上有皱纹了,这个爱也就终止了。

那怎么办呢?应该“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我们彼此要以道义、恩义、情义来交往,这个交情才经得起考验,才会天长地久。而这个道义、恩义,从哪里培养呢?就是从孝敬父母来培养起。所以中国人讲“百善孝为先”。

而从汉代开始,我们就提倡“举孝廉”。就是这个地方官,把这个地方,具有“孝廉”品质的孩子举荐出来,由国家培养,作为官吏的候补。因为一个孩子孝,就会对国家忠,一个人廉洁,就没有贪心。实行了“举孝廉”的人才选拔机制,效果怎么样呢?《汉书》上记载:“名臣辈出,文武并兴。”很多的贤才,都因为这样的方式,给选拔出来了。

为了避免地方官把我的亲戚举荐出来了,谁给我送礼举荐出来了,还有一个制度来加以保证,那就是“进贤者为上赏,蔽贤者为上戮。”也就是说,你这个地方官,举荐的人才确实德才兼备,为国家建功立业,他受到国家最高的赏赐。如果你手下有人才,都被埋没了、蒙蔽了,你还嫉贤妒能,这样的人被发现了,就受到国家最高的惩罚。这样的话,就会让德才兼备的人出现在领导的位置上,这个国家就非常地和谐。

我们看习总书记,他就会养父母之心。赡养父母,除了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心。也就是说,不一定是在父母那儿端茶倒水,才是尽到了孝道,“大孝,孝天下的父母”。习主席的母亲齐心,有一年春节,习主席就没有能到家里和父母团聚。他的母亲在电话里说:“你这么多工作,妈听着还挺高兴的。关键还不在于你来不来,只要你把工作做好了,就是对爸爸妈妈最大的孝心。这就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你自己负责,这都是一致的。”所以“孝”,要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还要养父母之志。

第三点,我们看一看,孝与平天下之间的关系。

中国人在历史上,能够协和万邦,能够使万国来朝,靠的是什么呢?其实靠的仍然是“孝道文化”。我们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大楼前的石碑上,看到有这样一句话,它说:“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要消弥战争,要从人的思想上来消除。

中国人这个孝,对于实现和平有什么好处呢?我们看这个孝,上面是老字的一半,下面是一个子字。一会儿,聂菲璘博士还会给大家进一步展开讲,这个孝怎么来的。

这一个字告诉我们什么呢?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体的,而不是两个,如果你和父母有代沟,这个孝就不存在了。为什么有代沟啊?因为我们没有尽心尽力,和父母交流。而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这上一代和下一代,自始至终都是一体的。这个孝,把它推而广之,就是竖穷三际。而从横的方面,中国人讲兄弟之间的友悌,而友悌之心又推而广之,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所以孟子说:“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尧舜能够垂拱而治,能够把天下治理好,其实就是把孝悌之心推广到极致。比如说大舜,他的后母、他的弟弟,三番五次置他于死地。但是他没有怀恨在心,没有想着去打击报复,反而总是反省自己做的不足,没有让后母满意,没有让弟弟满意。最后,他的孝心,终于感化了他的后母,感化了他的弟弟,也感化了天下的百姓。

《中庸》上,孔子称赞舜王,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这说明一个真正有孝心的人,他能够爱父母,进而爱天下的百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甚至能够爱天地万物。《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我们不仅和他人是一体的关系,而且和山河大地、宇宙万物,都是一体的关系。这种一体的人生观,是我们解决问题、消弥冲突的方法。孟子说:“仁者无敌。”一个有真正仁爱之心的人,他在心底不和任何一个人起对立。他可以做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没有我恨的人,没有我不爱的人。

中国的传统价值观,是以“孝悌”为根本,把对父母的孝,和对兄弟的友悌向上提升,那就是互爱,也就是《论语》上所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把互爱之心向上提升,就是互助,那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互助、互爱之心向上提升,那就是“大同世界”,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英国的汤恩比先生,他说:“能够真正解决21世纪社会问题的,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讲话中,也说:“只要世界人民在心灵中坚定了和平理念、扬起了和平风帆,就能形成防止和反对战争的强大力量。人们希望通过文明交流、平等教育、普及科学,消除隔阂、偏见、仇视,播撒和平理念的种子。”这说明,中国以孝道为基础的价值观,能够为世界和平带来希望。

上午的讲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群书治要》学习网

Website:www.qszys.cn Record number:京ICP备18013041号-1

Website construction多维网讯 Telephone:010-6267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