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網站收藏 【本網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下載轉發,轉發請注明出處】
文章
習近平用典微視頻第一季-第7集
2018-04-17央視網


習近平用典第一季7

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

猛藥去疴,重點治亂,刮骨療傷,壯士斷腕。這幾年輿論場里的“關鍵詞”,指向的都是反腐敗。在幾隻大老虎落馬,一群小蒼蠅現行后,2014年1月。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同志在會上著重闡述了公與私的關係。把處理好公私問題,作為作風建設的首要問題。指出“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

釋義:

“公”與“私”,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經常被論及的話題之一。公與私都有一個“厶”部,類似於古人耕作中使用的耒耜。而耕具是古代社會最重要的生產資料。韓非子說“自營為厶,背厶為公”。意思就是更自己的田就是私,為別人耕田就是公。“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這句話是北宋思想家程顥、程頤兩兄弟,在談論《論語》時說的。魯國的仲弓向孔子請教如何發現和選拔賢才,孔子說:“選拔你所知道的,其他你不知道的賢才也不會被埋沒”。對此,二程作了這句評語,推此義,則“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講公心是孔子在舉賢任人上的立場。二程更是將其上升到了治國安邦的高度。

解讀:

處理好公與私的關係,是習近平對領導幹部正德的基本要求。他曾打過一個比方:衡量黨性強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公”是“廉”的載體。“私”是“貪”的溫床。諸多“老虎”、“蒼蠅”紛紛落馬,正是混淆了公私之界。習近平提出處理“公私關係”的四個詞是: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公而忘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擺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這是共產黨質樸的信仰。無論是毛澤東、周恩來還是焦裕祿、谷文昌,他們身上都閃爍著“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的共產黨人大公無私的動人情懷。也為今天的黨風廉政建設設立下了標桿。

 

 



《群書治要》學習網

網址:www.qszys.cn 備案號:京ICP備16022554号-1

網站建設:多維網訊 聯系電話:010-6267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