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文章
担负文化使命 传承中华文明 ——《群书治要》大同系列讲座纪要
2025-08-07

文:丁一芝(部分来自大同市委社会工作部)

图:刘震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2025年7月31日至8月4日,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工作委员会受邀在大同市开展系列讲座,用中华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回应了从个人到高等院校、党政机关的精神文化需求,正本清源赓续中华文脉,继往开来谱写时代华章。

1.jpg

文化赋能基层治理,经典润泽社区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大同市社会工作干部、行业协会商会党员会员及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与治理能力,7月31日,中共大同市委社会工作部举办“同社学堂”第二期集中学习活动。本期活动以“文化赋能治理·经典润泽社区”为主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工作委员会主任刘余莉教授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群书治要》传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罗嘉羽应邀进行专题授课。活动通过“主会场+分会场”视频联动形式开展,市委社会工作部干部、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小组成员单位代表、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党员会员代表以及各县(区)社会工作部干部和社区“两委”主干共计600余人参加活动。

2.jpg

刘余莉教授围绕“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管理”展开精彩讲授。刘教授立足《群书治要》等典籍精髓,系统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当代价值。通过深入浅出的理论剖析和鲜活生动的实践案例,深刻揭示了以文化人、以德润心的治理智慧,为创新基层治理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滋养。

3.jpg

罗嘉羽博士聚焦“《群书治要》中的知人智慧”,从传统典籍中萃取识人用人之道,解析了传统文化中的人才选拔智慧,探讨了如何将传统文化精髓转化为治理服务效能、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路径。

4.jpg

两位专家的授课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深度,在现场引发热烈反响。与会学员纷纷表示,此次学习既是一次传统文化的浸润洗礼,更是一次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让传统文化智慧在基层治理中焕发新活力,为推动全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文化动力。

5.jpg

赓续中华文脉,共筑天下大同

6.jpg

2025年8月2日至3日,《群书治要》传统文化公益讲习会在大同市图书馆圆满举办,吸引了社会各界贤达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传统文化爱好者300余人参会。讲习会由大同市文旅局指导、大同市图书馆主办、大同祥和国学书院承办,美国南加州大学硕士刘懿霄与大同市祥和国学书院李婷婷担任主持。

7.jpg

8.jpg

会议伊始,刘余莉教授代表《群书治要》传承工作委员会向大同市图书馆赠送书籍,由大同市图书馆馆长陈来义接受书籍并授予藏书证;大同市祥和国学书院院长姜晋鹏向委员会赠送书法作品。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郑建新致欢迎辞。

9.jpg

专题讲座环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工作委员会主任刘余莉教授围绕《心态改变命运》作精彩讲演。刘教授指出,每个人自身身心调和,才能达到家庭、企业、学校、团队和睦,进而达成社会和谐。要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调伏烦恼,达到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之和的状态。面对逆境要认清其本质,明白每个人都会面临挫折,但挫折不会永存。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要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经验、方法与智慧,承接并延续道统,断恶修善,转烦恼为智慧,方能转祸为福。处理压力时,要养成正确的视角,无私利他,随缘而不攀缘,学会知足常乐。幸福之道在于转怒为恕,口不出恶言,夫妻之间用心感受对方的需要,从自身做起,教导子女养父母之身、心、志、慧,从孝亲尊师培养学习传统文化的根,以期收获幸福美满的人生。

10.jpg

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秦芳梳理了《群书治要》中“人文化成”重要经验的发展规律,提出中华文明之所以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在于其一以贯之、传大人之学的道统。剑桥大学博士、博士后聂菲璘以《提升道德修养,成就五福人生》为题,深入阐释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重要命题——德福一致,并剖析了背后的因果规律特点,指出只有厚植道德根基,方能成就五福人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罗嘉羽以《选择智慧与幸福人生》为题,从外择与内择两方面剖析选择智慧,指出外择的机遇与良缘皆基于内择的德行修养,人生的所有抉择归根到底就在于择念。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刘震寰围绕《修身不怠,持志不改》的主题,介绍了徐幹的人格特质与《中论》的“文以载道”本质,从信心、志愿和实修三个方面介绍了《中论》中学习传统文化、切实利益生活的要素。中国人民大学硕士丁一芝以《从慎独思想谈传统文化中的诚敬之道》为题,指出慎独不仅指独处时的自我修省,更指要谨慎于内心念头的发动,以真诚无私之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1.jpg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芳总结,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永远在路上。刘教授带领委员会成员从不同角度演说了幸福人生之道,秉持修身为本、教学为先的原则,学习、讲解并力行着经典中的圣贤教诲。“德不孤,必有邻”,在学习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志士仁人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入圣贤经典、润泽华夏大地、利益世界人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天下大同。

12.jpg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8月4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刘余莉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聂菲璘应邀来到大同市委党校,为山西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授课。

13.jpg

刘余莉教授以《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题作专题讲座。在讲座中,刘教授阐述了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必然性、理论必要性和实践迫切性。她指出,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努力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以及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纲领和理论指南,使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引领下,着重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刘教授强调,必须抓住文化“文以载道”的本质(体),与时俱进创新文化的载体和形式(相),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用),净化社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从体、相、用三方面全面认识文化的本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切实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才能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书写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绚丽篇章。

14.jpg

聂菲璘博士围绕《承传红色家风,坚定理想信念》的主题,指出红色家风是共产党人精神和理想信念的体现,最具代表性的共产党人的精神就是建党精神。讲座从建党精神的四个方面展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通过学习夏明翰烈士的三封家书以及夏家一门五烈士的革命事迹,引出当下的思考,人该怎样做,路该怎么走,要有正确的答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通过学习甘祖昌、龚全珍夫妇一家,以及“时代楷模”张桂梅的事迹,思考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以及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实现教育强国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学习产生腐败的原因以及共产党人的高尚人格,从内心树立拒腐防变的高墙,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通过学习黄旭华老先生、陈祥榕烈士的事迹,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树立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信念和使命。

15.jpg

刘教授与聂博士的讲座内容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激发了在场听众坚定文化自信与担当文化使命的决心,作为高校教师,更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智慧与力量,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16.jpg

弘道为物,感时而动

16.png

(民政部原副部长李宝库部长题字)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工作委员会在大同市进行的系列讲座,在各界听众中都产生了积极共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华夏儿女灵魂的故乡,是每个人内心的渴求,是每个团体、组织凝聚的需要。《群书治要》传承工作委员会深耕经典研究、立足时代需求,聚焦于“志于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点亮了线上、线下听众的心光。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既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也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期待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依道而行,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切实贯彻“两个结合”,学习、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华文明的根脉不断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17.jpg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