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第3讲--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管理
Video text
第3讲--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管理
2021-04-13

同志们好:

 

我们接着讲《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管理》。我们讲第三个问题:致富之道——德本财末。

在《大学》上有一句话:“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德行是根本,财富(当然也包括名声、地位)都是枝叶花果。学习植物的人都知道,植物的枝叶花果能够延伸到哪里,它下边的根也必须延伸到哪里。所以中国人有句话叫“厚德载物”。也就是说,你外在的财富、身份、地位、名声,靠什么来承载?靠一个人深厚的德行。中国人还有一句话叫“福田心耕”。而回报最丰厚的福田有三种:第一就是恩田,第二就是敬田,第三就是悲田。所以古人看一个人有没有发展前途,往往看这个人是不是知恩报恩,饮水思源。

中国人看问题都看到根本,为什么讲百善孝为先?因为一个人人生在世,对我们恩德最大的就是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一个人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不能够记在心上,想着念念去报答。请问还有谁的恩德会超过父母?所以古人才说“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在历史上有《管仲论相》的故事给我们很大的启发。管仲生病了躺在床上,齐桓公来探望他,并且很委婉地问:“一旦您过世了,请谁来接替您的位置做宰相?”管仲很聪明,他知道桓公心目中已经有人选了,但是他还故意问他说:“您看选谁比较合适?”桓公就说了:“我看易牙这个人对我很忠心,他对我的忠心怎么表现的?有一次我们在聊天,他就问我说有什么好吃的没有吃过的。我说天下的山珍海味全都尝遍了,唯有婴儿的肉没有吃过。结果没想到他回家把他刚刚出生几天的孩子就给杀了。用这个孩子的肉做了一盘菜呈献给我。你看他爱我超过了爱自己的儿子,够不够忠心呀!”管仲听了说:“一个人,人情所挚爱的无过于自己的儿女。易牙居然可以杀子奉君王。为了讨好你,把自己的亲生儿子都可以杀掉,还有谁不可以杀呢?这个人一定不可以用。”

桓公听了之后说:“竖刁应该可以。竖刁对我也很忠心。他的忠心是怎么表现的呢?他为了能够陪伴我到宫廷里出入很方便,为了能够随时出入宫廷,结果怎么样?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太监。你看他爱我超过了爱自己的身体,这个人是不是可以信任?”

管仲说:“一个人最关心的无过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但是竖刁居然可以自残以求荣。为了求得荣宠,不惜残害自己的身体,这也是不符合人之常情,这个人一定不可以用。”

桓公想了想说:“他们俩都不行,开方应该可以了。开方对我也很忠心,他的忠心怎么表现的?他本来是魏国的公子,但是他来到我们齐国(当时的齐国是一个大国),一住就是十五年。十多年,结果这么多年也没有回到国内探望一下他的父母,甚至他父母过世,他都没有回去看一下。你看他爱我超过了爱自己的父母。这个人是不是可以用了?”

管仲说:“一个人人生在世,对我们恩德最大的无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开方这个人居然可以绝亲以干禄,为了求得俸禄赏赐,不惜和父母亲诀别。这个人一定是见利忘义之徒。一定不能够用。”管仲过世之后,桓公逐渐就忘记了管仲的提醒。怎么样呢?就任用了这几个人,委以重任,结果自己也被他们害得很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告诉我们要反省自己是不是就是易牙,就是竖刁,就是开方这样的人。

很多人说,“怎么可能,老师。我们再怎么残忍,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孩子杀了,给我们的领导做一盘菜。”我们确实没有这样做,但是我们下班之后,领导问,“你今天有没有时间?不要回家了吧,跟我一起去见一个领导应酬一下吧。”我们什么态度呢?我们兴高采烈、得意、受宠若惊,跟着领导去应酬了。你看现在很多领导,因为要陪领导喝酒、陪客户喝酒,没有时间回家陪家人吃饭,所以有一个口号叫,“爸爸回家吃晚饭。”

我们想一想:一个人连陪儿女吃晚饭的时间都没有,又有什么时间关心孩子的教育,关心他的身心健康呢?所以孩子到十七八岁,因为缺少教育突然锒铛入狱了。我们挣多少钱能够挽回一个孩子的前程。虽然我们没有亲手杀了孩子的身命,但是因为忽视了孩子的教育,断送的是孩子的慧命。我们是不是杀子奉君王?

再看一看自己是不是竖刁:自残以求荣。我们知道现在做生意的场合都不是很好,要喝酒。喝了红酒喝白酒,喝了白酒喝啤酒,不知道这个次序是不是对的,总之就是要喝很多的酒,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所以十八大之后,我们反对奢靡之风,禁止、约束领导干部外出饮酒,确实是拯救了一大批的领导干部,让他们身心都更加健康。这还不算,还要抽烟,抽烟的人自己慢性自杀,还要让周围的人也跟着受害。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这样的场合?很多人说:“你不知道,老师,现在的社会你就得去陪人应酬。因为他喝酒下去很高兴,一拍胸脯说这件事交给我了,他就把字给签了。合同拿到了,我们存款折上的数字就可以增长了。”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为了存款折上数字的增长,却不惜要以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代价。到老了有钱了,又拿着钱去买健康,请问买的来,还买不来?即使是能够买的来,又何苦呢?我们是不是竖刁:自残以求荣?

我们再看一看是不是开方:绝亲以干禄。有很多的学生大学毕业之后到美国去留学,在美国找了一个薪水很高的工作,再也没有回到国内探望一下培养他成才的父母了,我们是不是绝亲以干禄?为了求得俸禄工资、奖金,就不惜和父母亲诀别了。现代人做着这样悖德悖礼的事还不知不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所以“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大学》上有一句话,“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有仁德心的人,他有了钱之后去办教育、办慈善,回馈社会,回馈大众,为自己赢得了很好的名声、身份,让人都尊重他。没有仁德之心的人呢?他不惜以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代价,甚至是不惜以自己良好的名声、身份为代价去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最后怎么样?确实有很多的钱,但是却保不住。后来锒铛入狱,竹篮打水一场空,这就叫以身发财。

所以学和不学,他的人生轨迹是不一样的。古人看一个人孝不孝敬父母,就知道这个人可不可教,也懂得“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道理。

在前不久在网络上流传着一篇文章,说“要像对待领导一样对待父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文章?就是因为我们现在很多人对领导很恭敬,但是对父母却不恭敬,甚至也没有去留心关爱。

有一篇文章写得非常感人,题目是《你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

如果你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长大,

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不管你有没有和他们同住,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的厨房不像以前那么干净;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碗筷好像没洗干净;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地板衣柜经常沾满灰尘;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煮的菜太咸太难吃;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经常忘记关瓦斯;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老父老母的一些习惯不再是习惯时,就像他们不再想要天天洗澡时;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不再爱吃青脆的蔬果;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爱吃煮得烂烂的菜;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喜欢吃稀饭;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们过马路行动反应都慢了;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们在吃饭时老是咳个不停,千万别误以为他们感冒或着凉,那是吞咽神经老化的现象;

如果有一天,你发觉他们不再爱出门;

如果有这么一天,我要告诉你,你要警觉父母真的已经老了,器官已经退化到需要别人照料了。

如果你不能照料,请你替他们找人照料,并请你请你千万千万要常常探望,不要让他们觉得被遗弃了。

每个人都会老,父母比我们先老,我们要用角色互换的心情去照料他,才会有耐心,才不会有怨言。

当父母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为人子女要警觉,他们可能会大小便失禁、可能会很多事都做不好。如果房间有异味,可能他们自己也闻不到,请不要嫌他脏或嫌他臭,为人子女的只能帮他清理,并且维持他们的“自尊心”。

当他们不再爱洗澡时,请抽空定期帮他们洗身体,因为即使他们自己洗,也可能洗不干净。

当我们享受食物时,请替他们准备一份大小适当、容易咀嚼的一小碗,因为他们不爱吃,可能是牙齿咬不动了。

从我们出生开始,喂奶、换尿布、生病时不眠不休地照料、教我们生活基本能力、供给读书、吃喝玩乐和补习,关心地行动永远都不停歇。

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动不了了,角色互换不也是应该的吗?

为人子女者要切记,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来,孝顺要及时。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您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

这篇文章也是提醒我们:行孝不能等,行孝要及时。不要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留在我们的人生中不可弥补。这是我们讲的恩田,恩田以孝敬父母为代表。

第二就是敬田。看一个人有没有恭敬心,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前途。

孔老夫子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老夫子的弟子所说的,他说:一个君子人对每一个人都很恭敬,为人处世没有过失。比如说他处处看到对方的需要,能够为对方着想,对每一个人都彬彬有礼,这样的人走到哪里,哪里都是他的兄弟姐妹。

看到这里,我们就看到现在有很多的年轻人和人家相处不到一个星期、一个月,不是自己不喜欢别人了,就是别人不喜欢自己了,这是什么原因?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皇帝,自我为中心很严重,所有的人都要考虑他的感受、看到他的需要。当诸多的小公主、小皇帝走到一起的时候,不出现矛盾、摩擦、纷争就不正常了。

一个人有恭敬心,做事就会处处顺利,就会感得很多的人来帮助他,领导都是喜欢那些有恭敬心的属下。

第三就是悲田。所谓的悲田就是仁爱之心,就是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也就是说我们看到别人处于苦难的境地,发自内心地加以同情,并且做出实际的行动给予帮助,这才叫恻隐之心。

我们看《论语》上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那为什么我们现在社会很多人压力很大,烦恼很重,每一天心里都有烦躁、焦虑、不安,甚至忧郁。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学做小人,而不是学做君子。君子和小人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君子人他为人坦荡,助人为乐,成人之美,心地还非常地宽容,即使别人对他做出一些不利的事情,他也不会放在心上,耿耿于怀,所以他能容人之过,总是坦坦荡荡,心胸喜悦;而小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处处损人利己,甚至为了获得自己的利益,想方设法地去谋害别人,这样的人不仅斤斤计较,还会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所以常常处于忧戚的状态。

这说明什么?说明经常去帮助别人,能够减轻自己的压力,能够保持坦荡的心胸。古人说“助人为乐”就是这个道理。这是我们讲的第三个“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第四理财之道,就是“财散人聚”。特别是作为企业,必须要盈利,企业经营才是好的,但是我们看有个数字不太乐观,说有世界五百强企业,平均寿命是40年到50年,中国大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到8年,小企业寿命更短了是2.9年,所以在企业界流传着一句话说:“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两年。”

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因为我们没有按着圣贤的教诲来做事。《大学》上告诉我们,做事的次第应该是这样的:“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一个人自己有德行所感召的人才,才是和他志同道合的,同样有德行的人,这些有德行的人又有才能,他们聚在一起,共同发挥,自然会创造财富。这个“土”,在农业社会就是资源的意思。你看人都汇聚到一起,他有市场营销的能力,有人力资源,各种资源都具备了。有了土之后,也就是说有了这些资源,大家众志成城地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自然就会创造财富。财富创造了应该把它用在哪里,这个很关键。现在我们比过去都有钱了,但是很多人都把财富挥霍在吃喝玩乐,骄奢淫逸之上了,这样就会“成由勤俭破由奢”。但是有的人有钱之后就开始回馈社会,来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回馈员工。这些员工跟我一起打拼非常的不容易,所以要回馈给员工;还要回馈给客户,让他们用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好的质量、产品和服务。这样企业获得越来越多的善缘帮助,他的财富就会越聚越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所以把财用在哪里至关重要。简单的讲,就是应该用在让我们的“德日进,过日少”上。这样的话企业才能够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古人说,“千金散去还复来”,你左手把钱拿出去了,做慈善事业。过两天,右手又把钱给赚回来了,还多了一些利息。所以中国人说舍得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那就不得。这才是中国古人的理财之道,就是财散则人聚。

第五点,道中之道。我们也是概括为四个字——正己化人。也就是说,中国式管理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之处,就是是否能够端正自己,这是指谁?就是一把手。一把手能够端正自己,他自然能够感化下属,跟着他去做正确的事。为什么是正己化人?因为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养不够。一开始我看到这句话也很不服气,觉得明明就是他错了,他做事不够道德,为什么我看他不顺眼,还是我的修养不够?后来我们看到一本书叫《水知道答案》,这本书讲的是江本胜博士的水结晶实验。他说把同样的水放在不同的试管里,有的贴上“爱和感谢”,有的贴上“我恨你,讨厌你,丑死了”,然后放到冰箱里去结晶。结果放了几天之后,再拿高倍的显微镜去观察。结果发现,看过“爱”和“感谢”的几个字形成的水结晶是最美的,充满了喜悦,像盛开的鲜花。这本书里它有很多的图片,比如看到“谢谢”它就呈现了美丽的雪花状的六角形,而看了“混蛋”是不能够形成完美的结晶,而且是混浊一片。这一个水结晶的实验是用现代科学的实验证明了中国古老的一个观念,那就是境随心转,什么意思?就是说“你的环境是随着你的心念而转变的”。

比如说我们中国古人还有一句话叫相由心生,为什么相由心生?和我们的心最接近的环境就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相貌。你看做警察的人,他一上公共汽车拿眼一扫,他就知道谁是小偷。为什么?这小偷都长得贼眉鼠眼相。中国古人还有一句话说酒色之徒,酒色之徒,从脸上都能够显现出来,爱喝酒又好色,眼睛也色迷迷的,脸色发暗,这些都是长期的经验累积出来的结果。境随心转的道理告诉我们:别人对我们的这种态度,实际上也是我们对他的态度的一个反应。你看别人不顺眼,别人也会看你不顺眼,而且你看别人不顺眼,还真的是自己的修养不够,为什么这么说?

比如说有一个孩子,他没有成年就做出了很多悖逆社会的行为。他看到一个豪华的车子在旁边放着,他拿一个刀子去给它刮上两道,他也不认识这个车子的主人。更有甚者,他一生气把这个车子上泼上一些汽油,一把火,就把这个车子给烧了。如果你是这个车子的主人,你遇到这样的事情,第一反应就是生气,说怎么会有这样损人不利己的人?但是中国古人告诉我们,你看一个人的行为,不要只看行为本身,特别是恶的行为。不能仅仅看恶的行为的表现,你要找到他产生恶的行为的原因。当你把原因找出来的时候,你心就变了。你去调查一下,这个人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行为?

他早年父母离异,父亲和母亲都各自成了个家,他就成了一个孤儿,无家可归。我们想一想,一般的父母对待儿女是什么态度?是有求必应。听说有一个班提高成绩很好,可能不惜重金,也送孩子去学习。听说有个《弟子规》的夏令营,对于改变孩子的行为很有帮助,也可能不远万里送孩子去学习。一般的父母对孩子都是这样的态度。那这个孩子从小就没有父母,他缺少人间最起码的关爱,所以他就很冷漠,产生了报复社会的念头。当你找到这个原因的时候,你是不是还恨他?你恨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同情心,可怜的心,希望帮助他,提升他的心。这就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所以你说你看他不顺眼,是不是自己的修养不够、还是我们的仁爱之心程度不够。

所以正己化人是中国式管理的道中之道,当然有很多人说:“我学传统文化也很长时间了,周围的人他们不跟着我一起学,他们不能够被感化”。这是什么原因?原因就是“德未修,感未至”。就是我们的德行修养不够深厚,所以没有感化身边的亲人。

我们看大舜被置为“二十四孝”之首,他为什么被置为“二十四孝”之首,因为他的后母、弟弟三番五次要置他于死地,他没有怀恨在心,反而总是想着自己的孝悌没有尽好,最后他的真诚之心感化了他的后母,感化了他的弟弟。我们想一想,我们身边有没有像大舜的后母三番五次要置我们于死地的人?我们很幸运没有这样的人,都是我们的亲人,关心我们的人,爱护我们的人,结果我们都不能把他们感化。什么原因?原因就是“德未修,感未至”。当然很多人说,“我听你的课,当时也觉得很好,但是出了这个门,和芸芸众生在一起说话的时候,大家都谈的不是这个道理了。”所以怎么样?要长时熏修!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两只狼的交战”,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有一位年迈的北美切罗基人教导孙子们人生的真谛。他说:“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在进行着一场鏖战,交战是在两只狼之间展开的,一只狼是恶的,它代表了恐惧、生气、悲伤、悔恨、贪婪、傲慢、自怜、怨恨、自卑、谎言、妄自尊大、自私和不忠。另外一只狼是善的,它代表了喜悦、宁静、谦逊、仁慈、宽容、友谊、同情、慷慨、真理和忠贞。同样交战也发生在你们的内心深处,在所有人内心深处。”听完他的话,孩子们静默不语,若有所思。过了片刻,其中一个孩子问:“那么哪一只狼能获胜呢?”饱经世事的老者回答说:“你喂给它食物的那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经常和什么样的人接触,就受到什么样的人的感染。我们经常读什么书?就像我们经常吃什么样的精神食粮。所以我们要经常读圣贤书,我们才能够成为圣贤君子。这就是学习长时熏修的效果。好,那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我们下一次再见。

《群书治要》学习网

Website:www.qszys.cn Record number:京ICP备18013041号-1

Website construction多维网讯 Telephone:010-62670798